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自豪,我姓崔(散文)

2020-09-17叙事散文崔运民
(姓氏文化散文2700个字)自豪,我姓崔○崔运民小时侯,常听村里老人说,姓崔真倒霉啊,大山压住头,一辈子难翻身啊!长大了一看,在政界、军界当大官没有一个姓崔的,真的感觉我姓崔很倒霉哟,怎么托生到崔氏家族了呢?后来上中学了,学习《百家姓》查查

(姓氏文化散文2700个字)    自豪,我姓崔
   ○崔运民   小时侯,常听村里老人说,姓崔真倒霉啊,大山压住头,一辈子难翻身啊!长大了一看,在政界、军界当大官没有一个姓崔的,真的感觉我姓崔很倒霉哟,怎么托生到崔氏家族了呢?   后来上中学了,学习《百家姓》查查崔姓起源,才知道崔姓还不赖呢。我家中堂上开头四字写“博陵崔氏”,我问父亲,博陵崔氏是什么意思?父亲告诉我,咱新蔡崔家是从河北定州博陵迁移过来的,所以才叫博陵崔氏。那么,崔姓发源在什么地方呢?我又问父亲,父亲说:天下崔姓出山东,一句话道出了崔氏家族的来源。   再后来,研究崔姓,得知崔得姓始祖为崔季子。崔季子是姜子牙的后裔,所以,崔姓应是姜子牙的直系后代。根据多种古籍的记载,崔姓来源于崔邑地名为氏,出自于西周时期的山东齐国。   齐国是西周初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之一,建都于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开国君主是吕尚(姜子牙)。吕尚本来姓姜,因为他的先祖被封于古吕国(今河南省新蔡),从其封姓,故称为吕尚。吕尚的儿子丁公佶,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来应该继承君位,但却让位给弟弟叔乙(即乙公得),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省章丘县西北),后来以邑地名为氏,就是崔氏。而这位丁公佶,相传是姜太公姜子牙的儿子。由此可见,崔氏中国人是源自姜太公的直系后代,追本溯源还是上古时期炎帝神农氏的子孙。他们的得姓,算起来大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曾经长期是山东望族和全国著姓,在当今以人口多少为序的中国姓氏中名列第74位。   说到崔姓,就不能不说姜子牙,就不能不说我的老家新蔡县。那么,姜子牙与新蔡又有什么关系呢?   姜子牙被世人称为“一手托起三圣人”的兵家鼻祖、周朝开国元勋。   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姜子牙名尚,字子牙,俗称姜子牙、姜太公。他年轻时曾经穷困潦倒,直到七八十岁了,才因为到渭水钓鱼见到了周西伯姬昌,使命运发生根本转折。姬昌把姜子牙请到自己的车上,一同坐车回朝,并拜他为军师。在姜太公帮助下,姬昌内修德政,处事公平,妥善裁决了虞、黄两国间的纷争,被诗人们称赞为上承天命的文王。后来,姬昌征讨崇、密须、犬夷三个死命效忠商纣的小国,大规模建设丰邑,逐渐使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政权归服周室。这些胜利的取得,大多出于姜太公的谋划。   姬昌死后,武王姬发继位,尊姜太公为师尚父,信任有加。姜太公助武王会师盟津今孟津 ,使天下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人。两年后,纣王杀比干,囚箕子,更加动摇了民心。姜太公见时机成熟,力排众议,促使武王发起讨伐商纣的牧野之战;纣王焚于鹿台,商朝遂灭。姜太公在帮助武王祭告天神、庆祝胜利的同时,立即开仓济贫,安抚民心,并通过封比干墓、释放箕子、迁九鼎至周等措施除旧布新,振奋民心。   武王在平商结束、天下稳定后,把姜太公封于齐国,定都营丘今山东临淄 ,姜太公成了齐国始祖。姜太公到任后,采取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办法,大力振兴当地的工商业,使当地的渔业、盐业得到空前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武王死后,成王姬诵即位。因成王年幼只有七岁 ,由武王之弟周公姬旦摄政,姜太公继续尽心尽力地辅佐周公叔侄。但当时被封于管国、蔡国的武王的两个弟弟不服周公,联合纣王之子武庚发动叛乱,生活于淮河流域的夷族也乘机作乱。为巩固来之不易的周朝政权,周公在镇压管叔、蔡叔及武庚叛乱的同时,特意派遣召康公前往齐国,授权姜太公对东至海滨、西至黄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的五侯九伯的叛乱行为,有代朝廷征伐的特权。姜子牙以九十多岁的高龄挂帅出征,很快平息了淮夷等东部地区的叛乱,巩固了周朝政权。成王七年,周公还政于成王。不久,姜太公病逝,时年已百余岁。他的后代世袭齐国国君,如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就是姜太公的第11代子孙。   由此可见,姜太公虽然出道晚,但厚积薄发,大器晚成,辅佐了四个君王含摄政周公,成就了三个圣人——文王、武王、周公,故被后世称为“一手托起三圣人”的旷世奇才。战国人托其名而写成的《六韬》、《三略》,记述了他在军事、政治方面的杰出理论贡献,被誉为兵书之祖。但由于《史记》成书时距姜太公时代已相隔八九百年,史料匮乏,传说不一,真假难辨,司马迁只好来个求同存异,对弄不细的就概略记述,弄不准的就诸说并存,为后人进一步考究留下了空间,但同时也为后世的争论埋下了伏笔。   那么,姜子牙与新蔡又有什么关系呢?人说:千古人龙出新蔡。   新蔡,上古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尧舜时代,伯夷因佐大禹治水有功,曾封于此地为吕侯国,到春秋时期,蔡平侯将国都迁到此地,正式取名“新蔡”。   宋·郑樵《通志》载:“吕氏,姜姓侯爵,炎帝之后也。虞夏之际受封为诸侯,或言伯夷佐禹有功封于吕,今蔡州新蔡即其地也,历夏商不坠。至周穆王吕侯入为司寇,或言宣王时改吕为甫。然吕、甫相近,未必改也,故有甫氏出焉。吕望相武王,吕姜为卫庄公妃,其时吕国犹存故也。”吕望封齐之后,本国微弱,为宋所并,故宋有吕封人乐惧,吕封人华豹。”   《大清一统志》卷二百六十八云“大吕亭,在新蔡县东。”《后汉书·郡国志》:“新蔡县有大吕亭。清阿思哈《续河南通志》卷四:“新蔡县唐虞夏商 古吕国也。清《汝宁府志》卷二:“新蔡县城,古吕国城,即春秋蔡平侯迁国时新建。”   清《新蔡县志》:“唐尧时,伯夷佐禹治水有功,封吕国侯即《书经》所谓伯夷降典者也,至周穆王作《吕刑》者乃其后人。宣王以后,改称甫侯。”由此可见,吕首先是伯夷的封号,然后才是他的国号,即禹对伯夷先封为吕侯,然后才将其地封为吕国,不是先置吕国,后封吕侯。伯夷就是吕氏的肇创者,在伯夷受封前,既没有吕侯,也没有吕国,而这个吕,就现在的河南新蔡,吕都位于今新蔡县城古吕镇。蔡平侯在吕城基础上重修的春秋故城犹在,面积是明清县城的2.5倍。   至于姜子牙在新蔡(古吕国)出生地的具体位置,《史记·齐太公世家》云:“姜子牙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支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这一段话,大略记述了姜子牙的身世:姜姓,四岳之后,从其封姓,改氏吕,但语焉未详。后经多方考证,明万历年间初修的《新蔡县志》记载:“姜子牙为吕侯之后,故有姜寨,属颍州,半属新蔡。”姜寨是新蔡县北的一大集镇,“姜寨春耕”是新蔡古志中的八景之一。明人曹琏《咏新蔡》诗中有“姜寨春和鸟乱鸣”之句,就是新蔡的姜子牙出生地。   豫皖交界地区世代相传的姜公背姜婆的传统民俗节目,即发源于此。1958年清理涎河时,曾出土一块汉代石碑,上书“姜尚故里”四个大字。此碑当时运至县政府保存,“文革”破四旧,成了红卫兵打砸的对象,被损毁一旦,成为千古遗憾啊!   经过一番研究,我得出一个结论:自豪,我姓崔!   二〇一六年十月十日作于郑州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