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心中的千山万水

2020-12-14叙事散文野猪皮
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名人,多如灿烂星瀚。各个时期都有他们的杰出代表。如汉朝司马相如,唐朝李白,宋朝柳永,元朝关汉卿,明朝归有光等等。在这些大家中,最耀眼的,是那些具有双重身份的文人。一方面,他们是胸怀韬略的军事家,另一方面,他们是风度翩翩的儒者
  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名人,多如灿烂星瀚。各个时期都有他们的杰出代表。如汉朝司马相如,唐朝李白,宋朝柳永,元朝关汉卿,明朝归有光等等。   在这些大家中,最耀眼的,是那些具有双重身份的文人。一方面,他们是胸怀韬略的军事家,另一方面,他们是风度翩翩的儒者。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一下,白日里叱诧风云的大将军,在寒风吹彻的营帐中,如何放下军刀,长衫阔袖,执一管竹笔,借着明灭的夜烛,抒情感怀。只有这时,他们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部分才显得那样分明透彻。也正是他们所处的特殊环境和特殊经历,形成了他们别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他们的作品,多慷慨豪迈,气吞山河的夺人心魄之作。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一捧起这样的著作,一读起这样的文字,即使行将枯朽,也会顿燃生机。即使满骨子的奴性,也会瞬间挺起脊梁。   这些双重身份的文人细数起来实在不少,如曹操、岳飞……他们的文学作品,意义早已超出文学本身的范畴。   与上面这些名垂千古的名人相比,他就有些过与落寞,过与冷寂。数百年来,他不为人所知,他所著的典籍和他的名字一起束之高阁。而他对中国文学史的贡献,绝不逊于任何人-----由于他的出现,从此拓开一个民族的文学视野。   对这位才兼文武的诗人,清初的诗坛领袖王士祯如此评价:“满洲文学之开,实自公始”。   他,就是满族文学的拓荒者---鄂貌图。   公元1638年,25岁的青年额貌图在盛京(今沈阳)考取秀才。时隔三年,又中举人。之后即开始翻译《大明会典》。他的文学艺术才华,初显端倪。   又三年,他随军入京,一越升为秘书院伺读。后又受皇太极之命编撰清太祖、太祖实录,翻译《刚鉴会纂》、《诗经》、《礼记》几部大书。   但这只是他人生历程中的一部分,因为他谙熟兵法,生命中的大半时间,都是在军营中度过的,由此他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   自1646年起到1661年止,他先后参加了大小战役无数次。其中较大的有,顺治四年至顺治8年,随济尔哈郎出兵平定四川及周边各省。鉴于他的突出军事才能,回京后,他生职为弘文院伺读学士,赐世袭骑都尉;1653年,外蒙古叛乱,他又随大将岳乐出兵外蒙,征讨土谢图汗;此间他已提任秘书院学士;顺治十五年,中年额貌图被朝廷授予内阁学士,其后随多尼南下,征讨南明桂王朱由榔,一举夺下云南、贵州。   顺治十八年,征战胜利结束后,随军返京途中,行至天津境内,额貌图不幸迟世,年48岁。   英年早世的额貌图,不能不说是一个时代的遗憾,一个民族的遗憾,中国文学史上的遗憾。这位军中学士,戎马生涯,阅历广博。一生酷爱汉文化,醉心与诗词创作,著有《北海集》留存与世。打开这本书,一个清矍的军人加文人形象立刻从平滑的纸面凸现出来。他的诗词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写将士凯旋,他豪情激荡,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写大漠边塞,处处传递着异域风光;鬓斑岁老,深秋时节,忍不住怀念故土,思念亲友,满纸一片深切怀恋:   天涯自昔感分襟,楚水吴山滞好音。江上频年征客泪,樽中几度故人心。   楼头好月凭谁对?囊里新诗只自吟。幸有塞鸿从北至,殷勤慰我别愁深。   祖国各处的名山大川,又激发起他的内心狂澜,面对浊浪滔天的黄河,他用铺张扬厉的笔调写道:   极目黄河日影来,高风拍岸激流催。
  谁将万折长驱水,渡马东南做赋来。   这首《黄河》,无论平仄,对仗,完全严格按照诗词格律来填写。用大写意手法,寥寥数语将奔腾不息的黄河描绘出来,读来印象深刻。   如果说,额貌图是汉族出身的话,他取得的这些成就或许要大打折扣了。但请让我们仔细想一下,他的所有作品,都是用汉语创作的。中原文化泱泱数千年,尤其诗词这种极为讲究的文学样式,对于一个刚刚发展起来的北方少数民族,要在短时期内最大限度的接近它,运用它,何其艰难?但额貌图却能驾轻就熟,收放自如。应该称得上奇才。   额貌图以这种形式,给自己的民族敞开了文学大门。让更多人走进它,融入它。使清代的满族诗人,诗作量多成为我国的一大文化现象。在这一点上,谁敢与之比肩?所以,尽管他没有享誉四海,他的卓越贡献,是无法抹杀的。   他用一双军人的肩膀,担负起一个民族的文学重量。

心中的千山万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