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他们的背影 他们的彷徨

2020-12-01叙事散文杨德记

他们的背影,他们的彷徨
杨德记有时候突然觉得,我们身处的城市和乡村,像一个精制的热气球,体内的热能不断膨胀,渐趋升高,缓缓前行。抑或更像一个女子,从朴素淡雅而渐浓妆艳抹。比如纵横交错的道路越来越多,但似乎行人越来越拥挤;鳞茨栉比的大厦越拔
他们的背影,他们的彷徨 杨德记
  有时候突然觉得,我们身处的城市和乡村,像一个精制的热气球,体内的热能不断膨胀,渐趋升高,缓缓前行。抑或更像一个女子,从朴素淡雅而渐浓妆艳抹。比如纵横交错的道路越来越多,但似乎行人越来越拥挤;鳞茨栉比的大厦越拔越高,但我们总在为一处蜗居之地而奔忙。旧迹像深冬的树皮,已经脱落。新鲜、亮丽、辉煌的场景,像春风一般覆盖整个大地。我看到人们的表情,像湖水里一个个涟漪,微笑而自由地散漫开来。愉悦、轻松、满足,更有雍容和高贵。
  我更多时间身处乡村,乡村和泥土有关,本质上很大一部分仍然沿袭着古老的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赶着鸡鸭入笼,期待麦苗长高,渴盼一场大雨的降临。人们相信神灵,更相信命运,比如观音、财神、还有赐人幸福的玉皇大帝和招人魂魄的地府阎王。像工人、教师、医生以及经理、老板和老总等称呼一样,我喜欢把乡村生活着的人们称作劳动人民。这种称呼亲切而实在,贴近而温暖。在他们身上,包容了我们所需要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耐以生存的食物,以及我们所看重的朴素、厚道、团结、勤劳、进取、汗水、毅力、沉默等等。
  我们去的地方是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穿过大冶市区,进入一条普通的水泥路,这里的天空并不明朗,大概是不远处的钢铁和水泥厂带来的尘烟。有同行者说,不就是几个坑吗!有什么可看呀!我心存疑虑,一路上并没有鲜明的标语,看不到原始的神秘和辉煌的金壁。这里仍然只是一个集镇,附近的村庄仍然保持着苍老的姿势。苍翠的大树,红红砖绿瓦的农舍,劳作的农人。道路并不平滑,足见石子和灰尘。我们一行的五辆大巴卷起的灰尘并没有引起当地村民的注意。大概来来往往的游客只能是一晃而去的过客。

  其实这是一处很普通的地方。陈旧的房舍,老化的停车场,三五个工作人员,若隐若现的阳光,都不足以刺激我们的眼睛,完全没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我的第一感觉是清静,像村庄,黎明的村庄,是一夜沉淀后的明亮与祥和。若非游人的喧哗,绝对体会不到作为旅游景区的繁华。说是遗址,却并没有皇亲国戚的富贵与威风,也没有逶迤的大山作倚靠。大凡有点历史背景的,都会借风水人情、倚山傍水,来显示自己的雄厚大气。有的修建几处石碑雕刻,左右伏狮,青松苍柏,神仙鬼怪,香火缭绕。但这里没有虚假和虚构,没有强加的另类装饰。好像我曾经生活着的乡村,自然的树,亲切的土石,它们构建的是和谐、平静、还有沉默不语。

  爬上台阶,随着游人步入大厅。穿过一道门,便豁然开朗。一处空旷的采矿冶炼原貌展现在眼前。在近四百平方米的考古发掘现场内,清晰地展示了春秋时期运用木制榫接方框支架维护的各种井巷。有资料介绍,我们所看到的是发掘时已经将遗址上的山包移走后的情形。据专家测定,这座遗址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纵横交错的井道,凹凸不平的地势,可以清楚地看到用木棒支撑的护墙,地形复杂,各俱特点。很难想象远古时代人们聪颖的智慧,他们对生活的追求,对知识渴望,对自然的征服。讲解员说,古人的矿井和我们现代的并没有什么区别,我们不能不佩服古人采矿技术如此精湛。博物馆后还有一个冶炼陈列馆,主要是介绍冶炼的炉具和工艺。我们在这里看到发掘出土的文物,古人在采矿冶炼时的大量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铜斧、铜锛、铲、船形木斗、木瓢、竹篓、绳索、陶器碎片、簸箕、竹蓝等等。墨黑的工具,残存的灰土,精致的矿石,无一不闪耀着古人的智慧与汗水。展厅里陈列着古人所用的工具,简陋与笨拙能概括出所有工具的特点。同时我们又不得不惊叹于当时冶炼水平之高、规模之大。斑点的记号,曲折的井道,接近腐朽的木桩,所有的安排让我们尽量接近远古。导游娴熟的讲解,我们只能按照介绍想象古人操作方式,他们总是勤劳而且智慧。前事之师,两千多以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得不承认所有成就不都是来自于古人的汗水!我们现代的故事,影视剧,书籍,都可以浓缩出远古的影像,我们所刻画出来的,他们的劳作和毅力,他们的汗水和背影,也应该是我们今天所要正视和思索的。

  我们似乎很难把此与伟大的长城,或者埃及金字塔等宏伟建筑联系在一起。也许是难解之谜,也许是宣传影响,但更可能的是人为的帝王将相思想。我们也似乎很难让这里喧闹和富气,国人的认识观总是随波而动,没有名人效应很难成气候。听说天津有条古文化街,我没有去过,但至少是仿古,大概就是借助古体的建筑,卖点古人的字画古玩。中国人喜欢把名人当宝贝,他们的琴棋书画都是商机。我想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应该是老百姓的地方,感谢历史时光,把这些战斗在第一线的老百姓推到“名人”的高度。他们的生命更像一篇寓言,内容虽短,但意味深长。孔子是中国的圣人,难道我们能否认,两千年前挖井冶金的人们,他们就不神圣吗?(2006年9月10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