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豆子,往事》

2020-12-14叙事散文陶天财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36 编辑

                       《豆子,往事》◆陶天财西南边陲的农家生活,像豆子一样,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道不尽的世态炎凉,说不完的人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36 编辑 <br /><br />                       《豆子,往事》
                           ◆陶天财
  西南边陲的农家生活,像豆子一样,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道不尽的世态炎凉,说不完的人事兴衰;如今离家多年,我这人还是很不规矩,老大不小了,偶尔还会放上几个脆生生的响屁。
  “炒豆子吃多了!”奶奶说。
  小时候,我不喜欢走亲戚,一是因为家穷,没有新衣服穿,很不体面;再就是路途遥远,翻山,越岭,过河,脚板要打起血泡。外婆家就更远了,好像在天边,大清早上路,不到天黑,是听不到狗咬的。哥哥倒是想去,但可能性不大,逢上星期天或放暑假还差不多;平时可不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他俩要上初中。我还在读小学三年级,放学后蹲在路过的田埂边,扒来扒去,数清楚一棵豆杆上挂了43个豆颊,却算不出结了多少颗豆子。它们和我哥哥一样,是“双胞胎”,但也有例外,结三颗或以上的。我百思不得其解,回家问大人,他们告诉我说:“有啥奇怪?豆子又不搞计划生育!”
  我悻悻然,牵牛喂水,抱柴进门。
  天黑之前,我们三兄弟,和奶奶在屋檐下,比赛剥毛角豆;我赢不了哥哥,却不会输给奶奶(比嘴馋,我数第一)。
  月亮升起来了。哥哥越剥越快,眼珠子盯着我的双手,防止我的偷盗行为。奶奶越剥越慢,从豆杆稍儿,摸索到豆根,生怕遗漏了珍珠玛瑙似的,老花眼镜取下又戴上,戴上又取下,反反复复,直到看不见了,就打趣地说:“夜饭夜饭,鸭子生蛋;快端进灶房去,锅都烧红了。”奶奶说完就笑了,声音很响亮,从墙壁上弹回来,灌进我的耳朵里。我歪着脑袋,手捧瓷碗举过头顶,月光下,满满一碗青豆,让我想起邻家的小花,刚才没穿衣服,蹲在澡盆里的景象。
  “奶奶,小花是一颗豆子。”我说。
  奶奶笑得前仰后合。
  哥哥说:“看人家洗澡,要长针眼。”
  几年以后,奶奶患了肺结核,分了家,单独开伙食。从此,我记忆中的奶奶,咳嗽着,吐痰,呕血。她走进柏木棺材的时候,我已经小学毕业了!
  家有土地三五亩,收了玉米播小麦,红苕伴着花生长。大人们和从前一样,见缝插针,把蔬菜种在自留地里,红通通的西红柿,白胖胖的水萝卜,蓬松松的“卷心菜”,肉乎乎的“棱角儿”……豆子没什么地位,只能把家安在田埂边、地坎上;没有人对它不起,却逼着它吃下去几口清粪和柴灰。这下可好了,等春风从山外吹来,嫩绿的豆苗就开始扬花了:微小的白色颗粒,串在一起,婉如小家碧玉般,羞涩地簇拥在枝头,掩隐在叶间,如你所见,对春天,它只是捂着嘴浅浅地笑。——我想,少女时代的奶奶,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
  花开花落自有时,春去秋来无须问。
  第二年春节,豆子在地头刚拱出芽胚,还没蹿出苗子的时候,我就上中学了。两个哥哥初中毕业,在家闷了几个月,老大打算去新疆做小工,老二执意前往长宁挖煤炭;于是,便草草收些衣服,找来一个罐头瓶子,装上母亲为他们准备的炒豆,一起出发,又各奔东西。那天是正月十五,天空阴沉沉的,清晨的雾刚刚散去,桃花不曾盛开,燕子还没回来;雪地上一行送行的脚印,深深浅浅,弯弯曲曲,自屋檐下绕过荞地湾,还一清二楚的,从老鹰岩的坳口上急转直下,便消失不见了。
  坎上的阿婆,一辈子勤劳苦干,日子过得丰衣足食,奈何两个儿子不怎么孝顺,媳妇刚过门几天,就叫嚷着要分家产。村里的人都笑话。在我们生产队里,闲来无事的时候,妇女们有三件事打发时间,一是做针线活,比如纳鞋底、补衣服;二是收拾家务,比如抖被窝、灌枕头;三是簸豆子:圆圆的竹箕,一升豆子倒进去,两只手端起来,猫着腰有节奏的团着、转着,等泥沙、石子、干瘪的豆粒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一下子簸出去,时间和力度恰到好处,如此循环二至三遍,浑圆、殷实的豆子就留了下来。阿婆年近古稀,受儿媳妇虐待,气也受够了,身体风湿麻木的,哪里还有力气簸豆子?那年中考,作文的题目叫《日子》,我写的就是阿婆的晚年生活。其中,记录了阿婆找母亲帮忙簸豆子的事,而母亲左右为难,怕得罪了阿婆的儿媳妇,又怕拒绝了老人,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结果,我的录取通知书还没发下来,阿婆就死在了自家的院子里;母亲也生了病,三天两头,说些不吉利的话。可怜天下父母心!母亲担心的,是两个出门的儿子,在外受苦受累,都到了娶媳妇的年岁了,迟迟不见回来。
  “哥哥写信来了,你看看说些啥子?”父亲递过来两个牛皮纸信封。
  我临危受命般,拆开一封,大声地念了起来——“爸爸、妈妈、三弟:您们好!上次的来信收到了,没来得及回信,我在外面一切都好。”
  ……
  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我添油加醋地念到“母亲的病,早点好起来,磨好豆花,我们就回来了”的时候,我朝父亲递了个眼色;而母亲满意地笑了,仿佛空气中,弥漫着新鲜的蜜糖。
                          2005-12-3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