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上钓鱼城搜索妖女

2020-12-14叙事散文李幼谦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42 编辑

李幼谦春雨霏霏中,为一个妖女,我上了钓鱼城。这里,山不高而陡峭,林不密而幽深,天然风景已集“险、奇、秀”一体,建立于唐代的护国寺、卧佛、千佛石窟更古色古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42 编辑 <br /><br />李幼谦

  春雨霏霏中,为一个妖女,我上了钓鱼城。
  这里,山不高而陡峭,林不密而幽深,天然风景已集“险、奇、秀”一体,建立于唐代的护国寺、卧佛、千佛石窟更古色古香,但这都算不了什么,让它声名大振的,是一场改变世界历史的战争。
  那时候,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灭国四十,被罗马教皇称为“上帝罚罪之鞭”。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哥担任大汗, 又消灭了西夏和金国,亲率十万大军东进南下,发起了对钓鱼城的猛攻……
  我对这段历史烂熟于心,只因要寻找一个女人,她是钓鱼城上空一颗耀眼的流星,转瞬即逝,却能量巨大,足以倾城。有人说那光焰邪恶,有人夸那光芒璀灿,在历史的积尘中,留下一个个解不开的谜。
  说不准她姓什么。蒙古千户熊耳是她丈夫,担任泸州守将,钓鱼城攻占时战死。但嫁鸡随鸡不是蒙古习俗,尽管后人都称其为熊耳夫人。
  当她被宋军俘虏上山时,对钓鱼城守将王立说她姓王,所以当了他的干妹妹。据当时上过山的文人著书说,看见他们关系非同一般,所以,她的身份连同她的姓名,都只是个幌子。
  在南宋王朝灭亡后,钓鱼城成为一个孤岛,她挺身而出,说成都安西王相李德辉是她的亲哥哥,她可以保满城军民不死,那么她应该姓李。
  据史学家考证,她仅仅是李德辉的外妹,是同父异母的妹妹还是表妹?李丞相的母亲被称为宗老夫人,是根据前夫还是后夫姓氏? 谁也说不清楚,兄妹关系不明确,姓名也不得而知。
  没人知道她长什么模样——尽管她的塑像在钓鱼城屹立多年,可改朝换代时,总有人说她是卖国求荣的妖女,塑像被推翻后,我们这代人连她的替身也是见不着的了。
  她一定美貌如花。因为泸州是蒙古入川的大后方,要作为异族守将的夫人,不是平常汉家女子有此殊荣的。钓鱼城守将历经两百多场战争,杀虏了无数叛将的妻女,惟有她能够受宠,更是容貌非凡。
  她一定冰雪聪明,否则不会随机应变地反复改姓,在血流成河的战争中保全性命,先后得到敌我两个阵营主帅的宠爱。关键时刻,还探听到兄长在异邦当了高官的消息,以此说服主帅投降,那封通敌的书信,还是她亲自写就的。
  这个女人成功了——引了她的兄长来受降——安西王相李德辉只领800士兵来,没发一枪一炮,就使钓鱼城城门洞开,十万军民倾城出降。
  这个女人不寻常,如果活着,有七百多岁了,我不会在钓鱼城找到她的身影的。可是,南宋最后的堡垒葬送在她的手里,后世对她的毁誉不一,钓鱼城十万军民的性命与她密切相关,此山此水,不会不留下她的蛛丝马迹。
  新开的公路斗折向上,一块青灰色的石碑横竖半山腰,上书“缙云山——钓鱼城国家风景名胜区”几个绿色楷书,点名了此山的身份。左边是参天古木,右边是峭壁高耸,无风而寒,比山下气温起码低五度。她是怎样上山的?当年的险路,容不得二人小轿,被俘虏的敌军家属,她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在山高林幽地,女人的美貌只是静静开放的野花,即使不被人践踏,也少不了风欺雨侵。
  上了山顶,几个女人牵着壮实的黄骠马迎过来,说山路崎岖、周遭有13里哩,要我们租马匹游历。突然想起,那女人可能骑马上山的,因为山下还保留着水军码头,至今还能使用,那是元军进城后唯一没能摧毁的军事设施,保留它,也可能只是为了让他们自己方便,否则,北地来的旱马旱羊们,怎么涉水爬山?
  山上有大片平地,古较场占据了一块。高台上,竖旗漫卷春风,镶嵌齿牙的五色三角旗帜在四周招展,这是古代的练兵场,也是处决要犯的地方。不知元军进城后杀人没有,当初,最后一任守将王立是以“不杀城内一人”为条件投降元朝的,可他自己几乎丢了小命。
  宋军却是杀了不少人的,有史记载,就在较场上杀了晋国宝。这是叛将,被蒙哥派来劝降的,宋军已经放他下山,又追他回来砍了脑袋。当时熊耳夫人还不知在哪里,但是,上山后不可能不了解这段历史,对叛徒的处置应使她心惊胆寒,这也是她蛰伏多年的原由。
  穿过古军营,来到钓鱼台,有一棵粗大的古树,遮盖了一块平整的巨石,边缘似乎还有一个大脚印。这是她应该来过的地方,因为这是个制高点,低头即是悬崖深涧,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流交汇,包围着钓鱼山,构成天险境地。她不是来寻找神话的,她也不想了解,巨神为解百姓饥馑在此钓嘉陵江鱼的传说,她只在此远眺故里,如同寂寞地横卧在三江环抱中的钓鱼山,她也是寂寞的:遥望故乡在天涯,何时能还家?可能,这是促成她冒死献计、斗胆献策的出发点。
  钓鱼城的周遭,全是高过人头的城墙,从垛口望去,远山如黛,近水奔流,悬崖绝壁,令人心惊胆颤。里侧大多有石栏杆,已经发黑,苔藓一层覆盖一层,显示年深日久的沧桑。城墙顶部,是长石铺就的跑马道,平坦宽敞,双马可以并行。墙顶外侧,有高约两米的雉堞,城上还有不少墩台和炮台,墩台用来放哨巡逻,炮台是用来发射滚木擂石和火药武器的。
  跑马道连接着八大城门,最出名的城门是新东门, 旁边有皇洞边, 是对外的一条通道,依山凭险,屡出奇兵,打死了蒙古的先锋元帅汪德臣,可算严惩了叛将。
  这里,也是见证民族英雄卓著功劳的地方:城墙伸出两平方米大小,如一块方形半岛,石墙上绿色的大字写着“炮台”两字,见到它,我肃然起敬。手扶雉墙的垛口昂首远眺,远山如黛,城墙外周围是悬崖陡峭,下面数十丈的深渊, 正前方,却有个状如人头顶的小山包,,那叫脑斗坪。
  当年蒙哥数月攻城不下,就在那里下令筑台以窥城中虚实。1259年7月22日,大汗亲自在脑斗坪登台窥探,被钓鱼城内的火炮击中,重伤坠地,再送到北温泉医疗。正是酷热难耐之时,大汗身负重伤、奄奄一息,突然又接士兵送来的钓鱼城的“礼物”------是从城里掷出来的鲜活大鱼、 雪白面饼, 当然少不了一封书信, 那是城内第一任守将王坚写的, 致书蒙哥:“尔北兵可烹鲜食饼,再守十年,城亦不可得也。”蒙哥见后,知道钓鱼城山高城坚、丰衣足食,是攻不下来的了,因此伤痛迸发,喷血而死,临终愤激道:“我之婴疾,为此城也,不讳之后,若克此城,当尽屠之。”
  让名曰“长天"的一代枭雄短命,那正义的反侵略炮弹, 就是从新东门的炮台发出的。钓鱼城是历史的见证,却没人料到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鄂州撤兵, 亚洲撤兵,欧洲撤兵,非洲撤兵,世界为之突转……风雨飘摇的南宋政权多维持了些日子, 蒙古争夺权位内战连连,世界范围内的全面扩张和大规模征战也走向结束。
  这段历史,却被武侠大师金庸歪曲了,他在《神雕侠女》中,信口开河地把蒙哥之死扯到了襄阳,一段伟大的历史被戏说弄真成假,钓鱼城英雄怎能瞑目?
  这些,熊耳夫人能不知道吗? 她的丈夫可是泸州守将,泸州又是蒙古入川的大本营,只是蒙军北撤,他们留守, 狐死兔悲,再加上丈夫战死,她被俘虏上山, 钓鱼城,积聚了她的爱恨情仇啊!

  如果说,新东门是凯旋之门,护国门就是耻辱之门。从城内看,一座普通的小亭,遮盖着城墙的一端,侧面一排树,与对面的山壁夹着一个通道,走下石阶梯,才能看出是一座城门——这就是护国门,直通水军码头,迎接过两百多次战后凯旋归来的将士,成为“独钓中原”的“巴渝保障”。
  总以为,门是城的薄弱当口,没想到,门洞比一间屋还深厚,一旦堵塞死守,具备有城墙的效果,自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但是,结果门开了,自开的,正应了“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这句话,攻破内部的,是主帅的红颜知己——昔日蒙将的女人熊耳夫人,她做到了蒙古大汗亲率的千军万马也做不到的事——使固若金汤的钓鱼城拱手奉出。
  公元1279年正月,36年守城历史,两百多场血腥拼搏,在城门被拉开时结束了。几乎与此同时,在广东新会县南的崖山,陆秀夫负幼帝赵昺蹈海而死,一个王朝也宣告结束。历史的转折就这样简单——一个开门的动作凝固成永远的定格,一个女人颠覆了一个城池——纤纤玉手,书写出这段真实的历史。
  于是,门楣上“巴渝保障”从此蒙上灰垢。结束了钓鱼城之战的熊耳夫人,一直被多数人认为是宋代叛徒,是民族败类,是红颜祸水!遭到了千古唾骂。郭沫若还将她和王立与秦桧夫妇相称,专门写诗讨伐、予以痛斥。

  熊耳夫人不可能到这里来,她只做了王立的幕后操作者,也可以说,是沟通敌我双方的穿针引线人,千秋大罪,应该由这女人来承担吗?正如历史的责任,不能强加于钓鱼城的军民身上,难道还应该强加在这女人身上吗?

  用历史唯物辩证法看待那段岁月:元军早攻占了临安,恭帝已经投降,连重庆也沦陷了,钓鱼城三年不通王令,变成实际的孤岛,忽必烈统一大业已经完成,如果再继续反抗,那就是阻碍国家的统一了。
  那时鱼城又逢三年干旱,已经到了百姓易子而食的地步,十万人的身家性命,与对一个业已死亡政权的效忠间孰轻孰重?天下是帝王的天下还是天下人的天下?是守将的名节重要? 是女人的名份重要?还是十万人的身家性命重要?其实,民贵社稷轻, 江山是老百姓的,何况,当时已经没有一个实质性的汉家政权,地方需要保存经济实力,百姓更需要修养生息,为保生灵免于涂炭,放弃无效抵抗,和平结束战争,这是十万军民的生命所系,这是合乎战争中的人性的,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来看,钓鱼城已经完成英勇斗争的历史使命了。
  500年后的一天,熊耳夫人的塑像屹立起来了,在钓鱼城还享受了香火。但是否就可以说“投降有理、抵抗无功”呢?非也,历史是不容改变的, 因为爱国精神是正义的力量、民族的脊梁,那是让中国人永远不会被压塌的精神支柱。所以,后人评价:“向使无钓鱼城,则无蜀久矣。无蜀,则无江南久矣,宋之宋社,岂待崖山而后之哉!”
 
  不能不说,钓鱼城是一种象征:民族正气的象征、革命英雄主义的象征、是华夏人民反侵略的决心与创造力。它证明抵抗是正确的!钓鱼城军民的殊死反击, 让蒙古人领教到农耕民族的坚强力量,疯狂的掠夺收敛了,野蛮的屠杀扼止了,奴化与放牧政策改变了……如果没有钓鱼城这样的抵抗,元朝不会沿用儒家理学,也不会尊重汉民族的精神、更不会对汉民族实行怀柔政策……
  这样的反抗,对保存历史文化有着更积极的正面作用:钓鱼城历史遗存丰厚,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交相辉映,这座被欧洲人称为“东方麦加城”、“上帝折鞭之处”的千年古战场,无言地向世人展示着历史的悲壮。
  沿着钓鱼城古战场的遗址搜寻:城墙、步军营、飞檐洞、忠义祠、武道衙门……这些军事要地,女人是不能来的,我无法找到熊耳夫人的萍踪浪迹。但护国寺、悬佛寺、千佛石窟、天泉洞、悬空卧佛、弥勒站佛…….这些名胜古迹地,熊耳夫人不能不来,她有这鉴赏能力,她企盼神灵保佑,她有忏悔也有祈祷,所以,在肃穆的菩萨像间,一个妖冶女人的幽灵是曾经晃动过的。
  但是,七百多年之间,历史如走马灯一般变化,先是钓鱼城首功将帅王坚记功碑被菩萨代替,后是熊耳夫人的塑像竖立后又被砸碎,再以后,连菩萨也逃不出文化大革命的浩劫,那时生产队奖励社员,谁铲除一个菩萨石雕,就给谁记一个工分,倾巢之下,岂有完卵?
  那就寻找她居住过的地方吧!她住过帅府,可现在是一片茂密的庄稼地,玉米正舒展它宽大的叶片,如翻身农奴伸开自然的双臂,哪里还能找到她的痕迹?
  到皇宫找去吧!穷乡僻壤之中,居然有皇宫,让人不可思议!但那正说明钓鱼城人民殊死反击的决心及守城必坚的信心。
  那是度宗驾薨,子嘉国公显即帝位之时,宋朝廷封原钓鱼城主帅张珏为检校太保、四川制置副使,让王立任合州知州、钓鱼城主帅,着他们拨兵勤王。两帅商议,临安危在旦夕,而钓鱼城固若金汤,决定派出人马勤王,要迎驾来此避难。尽管下山人无一生还,更没人找到皇帝,但钓鱼城里大兴土木,还是造了一座皇宫,想必即使规模有限,也是极尽奢华之能事。没有皇帝的皇宫,自然是由钓鱼城中的最高领导和他的家属居住了。
  岁月流转,往事如烟,而今,那些精致的楼台亭阁已经灰飞烟灭,只有800年的古桂树郁郁葱葱,它应该见过那个女人的,却守口如瓶,不能描述她的绝代姿容。皇宫的遗址错落有致, 一座精致的水池边,一棵老柳迎风而舞,让我突然想起”蒲柳之姿”这个词, 莫非这就是那女人的化身? 临池梳妆, 惊鸿一瞥, 融化了钓鱼城最后一个主帅的心。
  在"女人是祸水”、“女色倾国倾城”的陈词滥调中,我突发奇想:在家破人亡的仇恨中,有没有超越信仰的爱?我想,她与王立是相互深爱的,因为,同根共土的文化更容易产生情感,否则,在她韶华已逝时,王立怎能听从她的劝降?而她也竭尽全力保护了王立的性命。要知道,这可是先帝临终下了血诏的: 如果攻下城池,杀尽全城军民!
  尽管和平纳降,但作为宋军的得力干将,王立欠下了太多的血债。史册记载,当时由于东川行院的状告,元主忽必烈已经下达杀王立的圣旨了,熊耳夫人哥哥李德辉主持的西川行院及时赶到,不仅制止了长安杀王立的执行, 而且上书让元主收回成令,。最后忽必烈下了命令:“今招王立,立生则己,死则汝等亦从之。”皇帝要人抵命了,这才保了他小命一条。这个女人手段不是一般,依靠兄长的势力,保存了一城军民的性命,还保住了鱼城主帅王立的性命,不是爱情的力量, 王立还能活着再知合州吗?
 
  她是身世飘零的飞花流矢?是袭入宋营的军事间谍?是护民救城的观音菩萨?是叛民卖国的贼子奸女?尽管七百多年前她演绎出的美人计是一个扑朔迷离的千古绝唱,可她并不是被敌人派出打入宋军的卧底女人,她只是战争的牺牲品。也可能,她委身熊耳是迫不得已,但上钓鱼城也是迫不得已, 跟从蒙将或者侍奉宋将,都是被人玩弄的宠物,王侯将相的功败垂成与她无关,有关的只是身边的男人。前夫败了,她流离失所才进了孤僻的山林。后夫胜了,她才能与之共享安乐。因此,她没觉得自己从肉体到灵魂都是一种堕落,只要自己活下去,活得好,哪管改朝换代谁为王?
  一个美丽而聪明的女人, 生活在那样的血腥时代,生存在不同民族迥异的生存习俗中,能不独特?能不另类?能不反叛?骂她美女蛇的有,称她女英雄的也有,同时背负着生与死的痛苦,同时背负着绝望与希望的企盼,同时背负着赞扬与骂名的舆论,令我们同情,又让我们无法认同,对她爱?不对,对她恨?也不对,穿透历史的岁月烟尘,我们至今茫然无措!
  我们只能怪这个女人生错了时间——战争无法让女人走开:冰雪聪明,经受不了血雨腥风,弱不胜娇,扛不起山河历史,但红颜柔情,最后还是主宰了自己的命运。统一天下的战争该不该打?钓鱼城该不该守?其实 ,宋家天下,元家天下都没她的位置,可是只要在男人心中有位置, 她就倾情以报。她不在乎自己的名节,她不怕承担后世的骂名, 大风吹倒梧桐树, 任你旁人说短长, 她为了自己的爱情可不以余力!
  历史不是一页页的文字,在密密麻麻的文字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一段段真实可信的事, 简单地用“贰臣妖妇同祠宇,遗恨分明未可平!”是不能结论的。如何去面对记录着历史的文字?美人何能倾覆城?历史是现实的镜子,它提供给我们借鉴的教训是深刻的,北宋怎样衰亡的?南宋怎样被倾覆呢?难道就因为一个女人的“政绩”?腐败的政治不能将所有罪责推卸给几个奸臣或女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