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行走在渭河源的大地上

2020-12-10叙事散文村夫
行走在渭河源的大地上村夫一条河,一条汹涌澎湃的大河,纳入泱泱秦汉、巍巍隋唐千百年来的百条支流,浩浩荡荡,一泻万丈,奔向黄河。甘肃渭源,渭河的源头。《尚书禹贡》云:“导渭自鸟鼠同穴”,《水经注》云:“此县有高城岭,岭上有城,号渭源城,渭水出焉
                   行走在渭河源的大地上                        村夫   一条河,一条汹涌澎湃的大河,纳入泱泱秦汉、巍巍隋唐千百年来的百条支流,浩浩荡荡,一泻万丈,奔向黄河。
  甘肃渭源,渭河的源头。《尚书•禹贡》云:“导渭自鸟鼠同穴”,《水经注》云:“此县有高城岭,岭上有城,号渭源城,渭水出焉。”“三源孕鸟鼠,一水兴八朝”,就是这条跨山岳吞八荒的大河把众多王朝推上了历史鼎峰。
  然而,好些人一听到“甘肃渭源”这一名词时,意念中的“大旱”、“地瘠”、“民穷”等等词汇就挟裹而来。《渭源县志》记载:“渭源地处陇西台地黄土高原西部及西秦岭地槽交汇地带。”“渭源县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积淀,构成丰富的旅游资源。”
  走近甘肃省渭源县,巧夺天工的霸陵桥,鬼斧神工的天井峡,高耸入云的太白山;五竹之积雪、石门之夜月、船崖之巨舫;鸟鼠同穴、大禹导渭、首阳双冢……一切都让我们激情涌动,游目骋怀,流连忘返。
  行走在渭河源的大地上,行走在一幅行将展开的五彩斑斓、气势雄浑的画卷上——                       如诗如画天井峡
  走进天井峡谷,一种芳香沁鼻、生机四溢的绿就毫不犹豫扑面而来,隐隐约约的淡绿,率直爽朗的葱绿,忍俊不禁的墨绿,绿山、绿水、绿草、绿树……让你一览无余,目不暇接。这里,少了都市的喧嚣,没了可怕的污梁,远离了现代工业文明的逼近,有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鸟语花香的共处。
  天井峡,这一片刀削斧劈的奇山绝境相对挺立,中开一缝,就像大锯解开的板缝,当地山民说它是神仙造出来的,取名“解板沟”。看那山,那崖。先听那一串名字你就醉了,仙女屏、淋仙瀑、水帘洞、黑鹰膀……再细看,高高耸立的麦垛,,日夜奔跑的猛兽,俯冲直下的雄鹰,亲昵对卧的双狮,腾云驾雾的老道……凡是生活中有的物象,在这里都能找到“原型”。这些千姿百态,竟秀奇异的山峰让人“心游万仞,精骛八极”。
  读累了天井峡的山,不妨读读天井峡的水吧!这个调皮的小精灵竞躲躲藏藏时隐时现,和你形影不离。草尖上捧着的水,石缝间渗出的水,岩壁上挂着水……都让你大饱眼福。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一眼从石崖中喷涌而出的清泉,水花四溅,热气腾腾,香甜渗骨,传说能治百病,樵夫猎人都以饮此泉为荣,临村的老人临终前都要喝这“神水”,才能放心地瞑目离世。
  山衬水,水映山,山重水复,水天一色,鸟鸣啁啾,微风习习,如诗如画,如痴如醉。“怅然豁予怀,忘弃尘氛事。”
  天井峡,奇、险、怪汇于一峡,清、幽、野聚于一谷,十五里峡谷,十五里画廊。
  天井峡,一处返璞归真的史前峡谷。
  天井峡,一方和谐共处的世外桃园。                  神奇隽秀莲峰山   如果说,天井峡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锻造的险绝、古野的幽谷的话,那么,“陇上碧莲”莲峰山则是另一种景象。   
  选择一个云雾霏薇的清晨,穿过“不二法门”的山门,走进莲峰山之大山,登临最高峰君山。看那如烟如雾的群山和参天的古松、密布的丛灌,听那淙淙流水,叮口当 清泉,大有“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之感。
  茫茫雾海渐渐消退,目光所及,远处竟有一叶……两叶……三叶……“扁舟”缓缓驶来,如幻如影,如梦如诗,等到云雾全部撤退,呈现在你眼前的竟是一朵硕大奇美的莲花,让你瞠目结舌,欢呼雀跃。“孤鹤泪烟海,遥投仙客家。五峰云散尽,涌出碧莲花”,观这等美景,吟这等妙诗,幸甚至哉!   山腰有一千年古松,要四五人合围,据说是“马武挂鞭之树”。相传,东汉捕虏将军马武曾屯兵于此,每登大山,都要在树下挂鞭休息。后人冠将军威名,命为“马武山”,又因过去常有马鹿出没,又名“马鹿山”。这座陇右名山是“渭河源”国家森林公园的主体景区,由大山、二台、三台、四台、五台、后五台、皇洞等九峰组成,九峰独耸,状若莲花,故称莲峰山。登临主峰,可东望陇西,南眺漳县。
  史载,东汉以来山中就有石窟寺院,元明至鼎盛,数百僧侣曾云集于此,钟馨之声不绝于耳,雾霭之气萦绕山崖,古建群落,鳞次栉比,雕塑彩绘,栩栩如生,元朝巩昌使宜总帅陇右汪世显曾将此山作为王府游览之地,每年盛夏至此避暑休闲。
  今天,占地11000多亩,稀有乔木100多种,野生药材400余样的莲峰山,已经成为得天独厚的天然植物园。
  国家级森林公园莲峰山风景区,每年有数十万游客登临此山,发“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之情,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妙。                 清幽肃雅首阳山
  出县城东南30多公里至莲峰镇享堂沟,就到了声播陇右的名山首阳山。《山海经》载:“首阳山,凡九山,二百六十七里。”得名首阳山者,以其列群山之首,阳光先照之故。
  远眺首阳山,主峰形若一位盘腿端坐的慈母,伯夷、叔齐之墓正其怀中,宛如两个酣睡在母亲怀中的婴儿。《史记•伯夷列传》记载:商末周初孤竹国二子伯夷、叔齐互让王位,远避他乡,“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后来,二子被孔孟推崇为至贤至圣,首阳山也名播天下。
  “天下五首阳,惟有渭源真。”渭源在汉高祖二年始建县置,初命名首阳县,县以山得名,山以人得名。渭源首阳山早已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奇峰突出,山石嶙峋,有一缕小溪潺潺流过,主峰卧东西,高千仞,墓地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庆重典雅,幽静肃穆,白薇亭亭,野花争妍。墓前立一石碑,有清代陕甘总督左宗棠篆刻的“百世之师”和楷书“有商逸民伯夷叔齐之墓”,两边对联为陇西书法家王霖所撰“满山白薇,味压珍馐鱼肉;两堆黄土,光照日月星辰。”横刻“高山仰止”。墓后是始建于唐贞观年间,重修于清同治年间的清圣殿,供奉着二子塑像,出自著名雕塑家何鄂之手。
   巍巍莲峰,昭昭夷齐。天井仙境迎八方游客,莲峰奇景邀四海宾朋。今天的渭源正在积极打造“渭河源大禹导渭”、“首阳山伯夷叔齐”两大文化品牌,全力整合旅游文化资源,向“甘肃省生态旅游名县”迈进。
  行走在渭河源的大地上,行走在牧歌与田园交织的画卷里……。
  行走在渭河源的大地上,行走在青山与绿水,自然与人文熠熠生辉的画卷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