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糕卷儿:情感的符号 

2020-09-24叙事散文李腾贵
一场雨与端阳节不期而遇。这五月的雨,总是来的快,走的也快。扯天扯地的雨滴吧吧的声音打在墙壁上,打在柏油路上,还有那静静的池塘里,将那些浑浊的池水打成了无数个圆圆的波纹,波纹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小波一小波的圈。雨中清新的一切景物,给人一种说不
 
一场雨与端阳节不期而遇。这五月的雨,总是来的快,走的也快。扯天扯地的雨滴吧吧的声音打在墙壁上,打在柏油路上,还有那静静的池塘里,将那些浑浊的池水打成了无数个圆圆的波纹,波纹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小波一小波的圈。雨中清新的一切景物,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惬意和舒畅。

  中午时分,雨停了,风也停了,天濛濛的,云层很厚,好像随时都会有雨滴落下来。雨后的古城,显得更加古朴、沉寂和厚重。走在街上,脚步下积注了点点丝雨的柔情,叫卖粽子的悠悠嗓音和着糯米淡淡的清香随风飘了过来。闻着粽香,也便嗅到了童年的时光,儿时的记忆便也盈盈嗡嗡,乘着节日的浓郁气息,渐渐溢满脑际……   我的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那时的生活很清贫,平日里肚子总是缺荤少腥清汤寡水的,一日三餐,红薯片、萝卜汤、稹子稠饭能填饱肚子就算是好日子,只有过年过节时才能有机会吃到肉、吃到大米,开开荤,改改馋。因为我的家乡不产大米,那时能吃到大米和红枣算是奢侈,除了过节和待客,平时连想都别想,这种情形下,孩提时的我们对端午的热切就可想而知了。   在乡村里,端午节是朴实的。记得端阳节的早上,我们就会在大人的指使下,爬到村里仅有的几棵杨树上,折上一些树枝,插在自家的街门上、墙头上,大人说树枝是避邪的,插了树枝,就可以避过一切灾难,乡下的人很讲究这些。嫩绿嫩绿的树枝,给单调的小院增色不少。而奶奶和母亲就把前一天晚上泡好的糯米、红枣等拿出来做粽子,在我们乡下叫“糕卷儿”。因为我们那里没有艾叶,就用油饼子所代替。奶奶先把面擀成圆片,在上边划出两、三道口子,雪白的面饼在旺火的油锅里伸着懒腰,在叽呱叽呱作响中被炸至两面金黄,煎出一股扑鼻的香味,捞出后沥干油分,然后就卷上做好的糯米、红枣糕。一个个平摆进锅里,装得满满的。每人手里拿上一个,美美的咬上一口,那滋味就从舌尖弥漫到全身,那时我们一次能吃三四个。端午的早上,每个人手里都是糕卷儿,村子的街巷里也弥漫着糕卷儿的香味。大人小孩们都放开肚子吃着,那个味道,到现在还“余香在口”。吃饱了,我们也飞也似的冲出家门,和小朋友一起嬉戏打闹。   当然,端午这天,每个小孩都会在胸前多一样物什,那就是香包。在端午节的前几天里,母亲就精心的剪裁,细细的缝制,用红色的绸布做成一个心形的小袋子,在上面用黄线绣上一些图案,装上从药店里买来的一些香草和废弃的碎布头,把口缝严。挂在胸前既可以作装饰品,又可以驱蚊避虫。有时,我们也跟着奶奶去田埂上拔一种叫艾草和薄荷的植物,熬成水在太阳底下洗头,据说可以洗去一年的晦气和疾病。童年的端午节是快乐的,那种幸福开心的感觉好像离我很远很远,又很近很近,仿佛有些人有些事就发生在昨天。   时光飞逝了20年,现在的端午节,虽然成了国家的法定节假日,但少了一种热闹的氛围,少了一种节日的情趣。粽子品味更丰富了,红枣的、豆沙的、胡桃的、八宝的、火腿的……大多为沿街叫卖,几块钱便可拎一串。但奶奶和母亲做的那种粘粘的,甜甜的,有特有清香味的糕卷儿,再也吃不到了。看不到的还有一家人围坐在坑沿前细心的炸油饼,做糕卷儿的情景和孩童们的嬉戏与打闹,心中难免惆怅和无奈,想来让人平添了一丝淡淡的惆怅。   现在奶奶已远赴另一个世界,父母也已慢慢变老,岁月的流逝带走了许多曾有过的记忆,但有关端午节的记忆,依然让我回味,在我脑海里牢牢定格成一种永不消失的记忆。有朋友说,不管什么节,过的都是一种心情。而今这样的端午节,虽然少了一种儿时的热闹,却多了一份情感的记忆。
  [ 本帖最后由 李腾贵 于 2009-5-28 09:22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