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从儿时偷瓜说起

2021-12-23叙事散文隼子
从儿时偷瓜说起我七岁那年,偷过刘家爷爷瓜地里一个白皮甜瓜。事情得从走亲戚说起。当时刚割罢麦,时令已进入夏天,按照家乡农村的风俗,新麦进仓兴走亲戚。走亲戚送的礼物,是新麦面蒸的馒头。馒头的大小和数量要根据各家的能力而定,富裕人家能送30到50……
   从儿时偷瓜说起
  我七岁那年,偷过刘家爷爷瓜地里一个白皮甜瓜。事情得从走亲戚说起。
  当时刚割罢麦,时令已进入夏天,按照家乡农村的风俗,新麦进仓兴走亲戚。走亲戚送的礼物,是新麦面蒸的馒头。馒头的大小和数量要根据各家的能力而定,富裕人家能送30到50个大馒头,小户人家可以送10个或20个小点的馒头。另外还要配上4样菜。菜的品类也有高下之分,有钱人家可以送鸡、鱼和猪羊肉。没钱的人家就送白菜、大葱之类的青菜。馒头不论多少,必须是个整数;菜不论什么品种,一定要配够4样。图个“四季圆满”的吉利数。除此以外,还兴送扇子,那时候没有空调、电风扇,夏天都用扇子扇风乘凉。夏天到了,亲戚间互相送把扇子,表示亲情和关怀。扇子的种类佷多,有蒲扇,芭蕉扇,各种折叠扇,也有用麦莛子编的团扇。农村把收罢麦走亲戚叫做“送扇儿”。出了门的闺女给爹娘送,娘家也给闺女送。这是传统的风俗,真正送扇子的是那些讲究的人家,一般人家也不送扇子。
  那天母亲蒸了10个馒头,配了4样青菜,装在竹篮里,让我擓着到三姑家“送扇儿”。三姑家离我们村5、6里路,要翻两道岗,过一条沟,又逢上个晴天,没到三姑家,就累了一头汗。下午回来时,三姑给我回了仨馒头和几棵葱,说走亲戚不兴空着篮子回家。下午的太阳更毒,虽然篮子轻了许多,仍然晒了一头汗。
  路上经过一片瓜地。瓜地的主人是我们村一位姓刘的老人,我们叫他刘家爷爷。正是瓜类成熟的季节,满地都是圆滚滚的甜瓜,有白皮的,有花皮的,也有青皮的和黄皮的。有些已经长熟,老远就闻见浓浓的瓜香。本来就热得喉咙发干,闻见瓜香味儿,更感到口渴难忍,就动了偷瓜的念头。刘家爷爷和刘家奶奶就在瓜庵里坐着。瓜庵是用木杆和麦草苫子搭起来的“人”字形草棚。从瓜秧坐胎,刘家爷爷就吃住在瓜庵里,刘家奶奶跑着给他送饭。一来要不断地给瓜苗锄草、虚土、打叉、灭虫;二来是怕老鸹和野兔子糟蹋瓜胎儿。
  我经过瓜地的时候,老两口正在瓜庵里坐着,可能是刘家奶奶给刘家爷爷送罢午饭还没走。瓜庵在瓜地的南头,路在瓜地的北头,瓜庵的门正对着路。想摘个瓜也不敢动手。瓜的香味像磁石一样,吸得我两条腿沉甸甸的,怎么也不想离开。最后想试探一下,看他们能不能发现我的动作。我弯腰掐了个瓜叶儿。还没等我直起身来,刘家奶奶就吆喝起来:那孩子摘瓜哩!刘家爷爷也跟着喊:瓜还没开园哩,不能摘!说着就朝我走过来。我把瓜叶儿丢进篮子里,站着没动。
  刘家爷爷走到我跟前的时候,我说:怕篮子里馒头晒干了,摘个瓜叶儿盖住。他朝我篮子里瞅了瞅,“啊”了一声,说:我当你摘瓜哩!还没开园,不兴乱摘。说罢就背起双手回头朝瓜庵走去。我在掐瓜叶儿的时候,就瞅准了旁边一个白皮甜瓜,细长形的,听大人说过,这种瓜叫“牛角蜜”,个儿不大,吃起来又脆又甜。在刘家爷爷转过身去的一瞬间,我快速地把白皮瓜拽下来丢进了篮子里。
  刘家奶奶在瓜庵里又吆喝起来:那孩子摘瓜了!刘家爷爷说:是瓜叶儿。刘家奶奶说:我看见了,他摘的是瓜!刘家爷爷说:你有我看的清?是瓜叶儿,孩子盖馍哩……。趁俩老人争论的时候,我赶紧离开了瓜地。
  后来我就把这次偷瓜成功当做英雄壮举,在小玩伴儿当中炫耀。可能是哪个玩伴儿效仿我的办法去偷瓜,被当场捉住,把我给供了出来。有一天,刘家爷爷在村口碰见我,当着一群人的面把我偷瓜的事曝了光。最后还给我下了个评语:这孩子小小年纪就那么多心眼,长大不得了!
  老人这番话的真正含义,一直到我上了中学,都没有弄明白。我怎么不得了?是说我将来一定大有作为,成为栋梁之才呢,还是说我长大以后必定成为偷盗、抢劫祸害一方的强盗?后来有一次去三姑家,和三姑夫闲谈中,我提起了那年偷瓜的事和刘家爷爷那番话,三姑夫回答了我的疑问。三姑夫识字不多,是种了一辈子庄稼的农民。他对社会上的人情世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三姑夫说:刘老头说的是两来话,你将来要是当了官,成了个人物,说明他的话很准;你要是混得不好,成了穷光蛋,说明他的话没错。他也是随便说的,别在意。
  我心里装着刘家爷爷这句话,度过了童年时代,走完了青年和中年的人生道路,步入了老年岁月。回过头来检点自己的人生功过,事业平平,人也平平,既没有成为建树辉煌的人物,也没有成为祸害一方的歹人。刘家爷爷的预言没有应验。可见“从小看大,三岁知老”这句俗话并无道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