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真情、真心、真体验

2020-09-24叙事散文于文华
真情、真心、真体验——我的一点点写作体会与感悟 文/于文华由于一兵先生的鉴赏文章《难以释怀的忧郁眼光》,引发了有文友要我谈一谈一些体会与经验。说实话,自幼爱好文学,也感觉小有收获,但要说一些体会,有些诚惶诚恐,力不从心的感觉。因为在春夜听雨
真情、真心、真体验
          ——我的一点点写作体会与感悟

文/于文华

  由于一兵先生的鉴赏文章《难以释怀的忧郁眼光》,引发了有文友要我谈一谈一些体会与经验。说实话,自幼爱好文学,也感觉小有收获,但要说一些体会,有些诚惶诚恐,力不从心的感觉。因为在春夜听雨比比皆是大家,都是我的老师和朋友,高手林立,满目仰止弥高的山峰,许多文友的佳作,每每叫我佩服之极。但,承蒙版主厚爱与看起,承蒙各位文友的帮助与提携,要是不说些什么,好像我在拿架子,只好硬着头皮,将一些浅薄的心得与大家交流,以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20多年前,在兰州上学时,学的是英语专业,开公共课却有写作,我大喜过望,而且老师是一位当时全国有些名气的评论家,习作每每被他推崇,就越发喜爱写作,星期天泡一整天的图书馆,陆续写了自以为得意的10多篇小散文,登门请教。谁知被他兜头一盆凉水,评的体无完肤,说是没有思想,没有深度云云……最后,他语重心长地赠我九字箴言:“多读书,勤练笔,缓成名”。

  工作后回到家乡,我发奋读书,记文学笔记,摘录一些篇章,记有十多本.教书的地方是乡村,我每周都要回家,骑着自行车,饱览和体验着乡村的一切。陆陆续续在家乡小报发表了一些散文诗和小散文——从最熟悉、最熟知的事物入手,渐渐有了一些成就。武威有位以写《大漠祭》出名的雪漠,我曾经虚心求教于他。他浅浅地一笑:其实,写作没什么秘诀与经验,全在一个人心中的感悟与体会。只需把心里想的,尽管像溪水一样流淌出来就行。仔细玩味,认真揣摩,受益匪浅,我将我的笔触自觉不自觉地投向乡村,写乡村的炊烟、麦垛、小桥,构成了《故乡素描》,我写祖祖辈辈相濡以沫的麦子,写家乡和身边的人物,且不哗众取宠,不装腔作势,尽最大可能带着一腔真心去感悟去叙写。著名作家陈忠实说过“我的散文写作和我的小说写作一样,没有预设性规划,都是随意而出,即在生活世相里耳濡目染,触发到心灵里某一根神经,或兴奋灼疼到释之不去,便会把那一点感受和体验诉诸文字”。

  后来在去年十月多上了中财论坛,恰值今年又是改革开放30周年,脑海里储存了小时候家乡的许许多多有趣的忧伤的酸涩的甜蜜的人与事,觉得有必要整理、挖掘出来,无论对后来者和前人对是有益无害的事情。一开始只是想好了写十多篇最难忘的煤油灯、购布证、架子车、白面馍馍、大轱辘车……一兵先生、永生先生、迎春先生的赞赏与肯定,促使我信心大增,陆续挖掘到现在的三十多篇、有些规模的一个系列。


  “触景生情,是他写作的基本风格,也是散文崇尚率性的韵致所在。”文章再好,若无真情实感,则没有血肉和灵动。因为我的体裁是怀旧,写的基本都是往事,所以自始至终贯穿着淡淡的忧伤与惋惜的情感,带着真挚怀恋、依依难舍的心愿。但尽管如此,我不是说历史要倒退,要回到原来的时光里去。我只是说要将那个时代的美好的一面发扬,把那段岁月里值得叫人记住的内核不要忘却,把酸涩里的甜蜜认真咀嚼且回味出非同一般的感受,才能珍惜并且格外勤勉地工作与生活。有朋友说,读你的文字,虽然说的基本都是乡村的事情,但没有阴暗,只有阳光向上的力量。这有些溢美之词,但我骨子里认为他说的基本准确。诚然,现实生活中有灰暗的一方面,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和谐因素,写文字不可能不触及,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尽可能少提,既是涉及到笔端,也是用委婉含蓄,而且整篇文章的主调是积极向上的是健康美好的。

  我一贯力求做到“吾手写吾口”。因为只有亲身经历体验了的事物,只有身体力行了的事情,只有自己感知了的生活,才会有真情,才会熟捻地写出来,才能“以诚恳、灼热的心感受生活,以亲切朴实的笔触体悟泥土、河流、日月和自然里的一切原生态元素……”。一兵先生说我“采取了‘后退法则’的方式,从事物的跟前,后退到了孩童的位置上,从今天后退到了昨天的历史里,以实现他对客观事物大距离、大尺度上的整体性考察。在场的姿态,让他的这个系列,体现出了传统散文的优美韵律,是贴近,而不是疏离,是散文对美的物理走近,更是心理走近”,由于我文章的基调和主旨都是乡村,是过去乡村发生的事情,是遥远的孩童乃至少年时期的经历与耳闻,所以我只能以一个孩童和少年的眼光去感受,带着读者诸君一块儿领略、去咀嚼、欣赏乡村的一切。我的许多其他媒体包括报纸杂志上发表的拙作,基本都是挖掘人人熟知、人人记忆中残存的能够引起共鸣的事物,比如打沙枣、拔沙穈、挖沙葱、拾柴火、看电影、捉特务、掏麻雀、偷豆角、滑冰、找驴……我一直生活在乡村,青少年时代,物质生活的贫困和生存的艰辛,并没有使家乡的人民丧失顽强生活下去的信念,一直在默默抗争着、前行着。我自始至终认为,中国农民是一个伟大的群体,是真真切切扛起中国脊梁的人,千百年来,他们不卑不亢,不屈服于苦难生活的压力,不低头于艰辛生活的考验,矢志生活,向往着美好幸福的明天。出力最多,流汗最多,但要求极少,极满足生活。在大城市,在许许多多的大江边,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人跳河自尽,而在乡村这样的事情是少之又少,几乎绝迹。

  我生性愚笨,从来没有一蹴而就、一气呵成的文字,都是修修补补,看到自己基本满意了才“上交作业”,按照鲁迅先生的话是“写好之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尽管这样,还是有这样那样的弊端与缺憾,幸亏版主与文友们的友好抬爱,才使我一路跌跌撞撞地前行到现在。

___ [ 本帖最后由 于文华 于 2008-12-5 08:42 编辑 ] 感悟, 体会, 写作, 心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