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人这辈子

2021-12-23叙事散文于文华
人这辈子(散文)人这辈子,真是不易。活了60多岁,好像还没活明白。如今,想吃啥就吃啥,想穿啥就穿啥,可人的心理空落落的,活得不大充实,总觉得差些啥。想想小时候,真不知道咋熬过来的。我刚生下来不久就是入社,说是自觉自愿。有人存了个心眼儿,起初……
人这辈子(散文)


人这辈子,真是不易。
  活了60多岁,好像还没活明白。如今,想吃啥就吃啥,想穿啥就穿啥,可人的心理空落落的,活得不大充实,总觉得差些啥。
  想想小时候,真不知道咋熬过来的。我刚生下来不久就是入社,说是自觉自愿。有人存了个心眼儿,起初没有入社。你想呀,那些骡马牲口,上好的土地,都是自个儿辛辛苦苦把挣来的,流血流汗、费力费劲,多不容易,一下子一个字儿不给,一句好话不说,平白无故拉进社里,谁想使唤就使唤,能不心疼吗?可心疼归心疼,入社是大势所趋,就像河水的流淌,总不能有点阻碍就不向前流了。我爷爷、父亲他们不是思想觉悟有多高,也不是眼光看的有多远,只是认为胳膊拧不过大腿,就自觉自愿把两头骡子、两大一小三头毛驴,一头牛,加上十几亩地早早入了社。后来,起初没入社的,可就遭殃了——被整成“坏分子”、“和社会主义格格不入的人”……强行入社不说,动不动拉出去批斗、游街。孩子的政治前途受到影响,上学、提干靠边站,身心遭压抑,处处低人一等,被人歧视,找对象一听成分高的、有政治问题的,都不敢问津。你说,不过迟入了几个月、一年多些的社,差距就如此之大,没有经过那样岁月的人,说出来都不大相信。
  后来,赶上了吃食堂。上面说要伙食一周不重样,队与队之间,还展开竞赛与比赛。食堂的管理员和炊事员,唯恐落在人后,想方设法改善社员伙食,天天饭菜不重样,有些人打生下来都没吃过的,甚至没见过的,都尝了、吃了。有人说:这日子好,为啥不知道那么多的人抛头颅洒热血,说一定要实现共产主义,原来这就是天堂般的生活。人们搓着滚圆肚皮,摸着嘴角的油,一个个感觉就像提前进入了共产主义。我们山区的人居住分散,几里地三五户人家,为了能按时吃上食堂的热乎饭,远处的人家响应大队号召,撇家抛舍,带着铺盖卷,搬到集镇、大村里来。我家的九间房子,全分配给了幺二水、达拉水的人。家里人全搬到同村的王建堂家里两间屋里,干啥都不习惯,还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怨言——为啥,还不是害怕被戴上什么帽子。民兵整天背着枪、提着绳子,胡言乱语的、不守规矩的,把你捆给一绳子,游个一回街,你就老老实实了。上面一说搬房,谁会说个不字。啥都是公家的,连你都是国家的,是社会主义的,哪里需要哪里搬。那时节家里也没啥值钱东西。铺铺盖盖一卷就走人,几样家具原封不动放在着,也不怕被人搬走,或是故意弄坏。天天有肉吃,顿顿不一样。许多人生下来没吃过的大米饭,吃了;没尝过的红烧肉,尝了;没见过的肉丸子、麻婆豆腐,见了……可好景不长。食堂好是好,仅仅吃了几个月就散伙了。吃食堂前,正碰上全民大炼钢铁,什么铁锅、铁勺,但凡沾点铁带点铜的,一律或自愿或没收,甚至门上的铁环儿都揪下来,扔到了火炉里。后来,家家要做饭了,没锅咋办?瓦罐里做呗,自个儿想办法呗。山上到处土炉耸立,浓烟滚滚。近处的树砍伐光了,队里组织社员进深山——反正都是国家的,都为了社会主义建设。现如今才知道那是愚蠢之极的做饭,是破坏生态。山成了和尚头,又盯上了几个存在了好几百年的庙宇,像南充寺、寺屲寺……解放前在周边非常有名,可惜拆的拆、毁的毁。现在各地搞旅游资源开发,人家南方人山清水秀,加上许多古建筑,可劲捞钱,我们光山秃岭,有限的庙宇荡然无存了,如何竞争过人家?你说重建,费钱费时费力不说,那能修成原来的样子。再说,有一个词,你们文化人说什么来着?哦,是历史底蕴。你说,没有了几百年风吹日照的痕迹,人家来有什么看头?
  吃食堂前,生产队弄虚作假,把几块地的麦子拉到一块地里,说亩产超过了上千斤。几场打下来的麦子堆在一起,说一场就打了这么多——这叫自个儿的眼窝自个儿捣。你不是说粮食多的队里的粮仓里放不下吗?上面调来了卡车,几卡车拉的所剩无几。好吗?刚肚里有点油水了,又返回到解放前,一天每人二两粮,碗里的饭比清水好不了多少,能看见人影,只能忍气吞声,不能有怨言苦语,让人告发了,吃不了的兜着走。刚刚积攒的油水,又被掏的一干二净。
  那年寒冬腊月,记得天特别寒冷,学校放了寒假,老师通知说往地里背冰,说是保墒,要搞什么反季节播种。现如今80多岁的杜老汉,虽心里有怨气,可还是赶着队里的一对犏牛,冒着刺骨寒风,到队长说好的地块犁地。纯粹是瞎胡闹、乱指挥,人还是敢怒不敢言。地硬像钢板一样,老汉吆喝着牛刚犁了几下,就把犁铧犁折了,队里的人硬说是他的思想有问题,和社会主义作对,故意搞破坏。拉倒学校里搞批斗。可怜那时正值壮年,身强力壮的人,被几个人打的没处躲,实在没法子了,像被打急了的野兽,头一个劲的往桌子底下钻——我们那时上课,哪有什么木头课桌凳,两边是土块摞子,中间搁一块木板,就是现成的课桌。屁股底下坐什么,家里拿。没拿的,就坐土块呗。身上、腿上、屁股上打的浑身是伤,家里人抬到炕上,刚歇了几天,队长就催他下地干活:说要戴罪立功。可怜老汉打碎牙往肚里咽,生生抗了下来!
  人说祸不单行。三年自然灾害,人就更是饿的不行,死了不少人。生产队里割麦子,社员不分男女,不说老少,看见麦粒儿就揉揉、吹吹,扔进嘴里,嚼几口,赶紧再揉、再吃。割麦子,吃麦子;拔豆子,吃豆子。实在没啥吃的了,就捋野地里灰条籽儿、榆树叶子。上面说要自力更生闹革命,要勒紧腰带抓生产。可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都饿的慌。天天饿着肚子,走路直摇晃,还打肿脸充胖子,不能说没有吃的。我们山里虽说是旱庄稼,可地多,人少,一年打的麦子,能吃几年。可吃食堂浪费了不少,交公粮、国库和外面调运,自家吃无形之中就捉襟见肘了。那年月,谁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川里的人听说我们山里一年打下的粮食,能吃几年,都不约而同、成群结队到山里逃荒。哪知我们早已是坐吃山空,哪有多余的口粮,有些妇女拿刺绣好的绣花枕头什么的,只能换几把麦子或是豆子。
  后来,人民公社成立了,人们的干劲热火朝天。到处新修水利,我们山里学大寨,搞什么梯田。那时的学生,一周总有一两天时间参加劳动。老师组织我们帮社员搡架子车,赤手空拳抱土块……全是义务的,自发的,不计报酬的。社员们干劲冲天,斗志昂扬,一心一意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好像浑身有使不完的力,用不完的劲。白天干,晚上常常挑灯夜战。梯田是修好了,无水可浇,只能做做样子,上面的领导来了,参观参观,夸赞几句,毫无半点用处,一直是摆设。后来植树造林,倒成了好水平沟。
  后来,我没考上初。爹说:没考上就没考上,反正庄子里差不多的娃娃们基本都不念书了。人嘛,咋样都是活。啥饭都能吃。只要有力气,天爷降雨多,有了庄稼,照样活命。我老老实实听了爹的话,听命摆布修理“地球”——为了讨生活,我下窑当过煤黑子,上山干过几年的护林员,到青海盐湖挖过盐,去新疆摘过棉花,跟人走过内蒙古大沙漠……最远的到过广州搞装修。力气没少出,汗没少流,可日子紧赶慢赶,就是不如人。还是读书好,当城里人好,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日子照样过的好。
  有一年一个生产队派社员,到我“工作”的古山墩,一个小煤窑拉煤。那时,我们背煤的“煤黑子”哪有什么机械设备,全靠人驮背拉。上班时,弓着腰,裸着上身,肩膀上勒一条粗粗的棕绳,身后拖一个柳条筐,汗流浃背地从斜巷道里,一步一步往上拉煤。煤有多重,汗水就有多重。那社员也许是第一次来生疏的地方,不小心让骡子,“刺溜”一下,沿巷道里“溜”了下去。那时节,大牲口可是社员最重要的集体财富。给背煤的求情下话、递烟赔笑脸,好话说了一箩筐,我们才勉勉强强答应下窑试一试:但无法保证会拉上来骡子。要说牲畜也有灵性。它在我们几个的操纵下,四个蹄子弯曲了,脑袋朝上,身子前弓,不停歇地一寸寸往上挪动——稍一松弛,就会往下“溜”。只能前行,不能后缩。人畜齐心合力,一点一点往上爬行。骡子脖子里套了绳子,前面有人拉,屁股后面的人使劲搡。总算从狭窄而漫长的巷道里拖了上来——人累坏了,骡子也是一身汗珠。没办法,几个社员顶着被队长骂、社员说、人们不解的压力,在窑上住下来,让体力透支的骡子好好歇息了一晚上,才千恩万谢地,拉着一车煤子走了。
  再后来,要说包产到户的头几年,那可是风调雨顺。我们抓住机遇,只要有雨水,可劲种粮食。山里的旱田,要说也好伺候,全是靠天吃饭。山里种植最多,收成最好的,是豆子。年成好的一年,一家子能收几十石(石为古代计量单位,一升为4斤,100升为一石。一石合市斤400斤),满山遍野把豆种子撒了,再不干啥,只等着八九里一块地一块地拔了,或背或拉到场上,套上石磙子,打碾了,装到毛线口袋里,倒进自家土仓子里,就完事。牲口吃的料,自家吃的面疙瘩、黄粉……娃娃吃的零嘴儿,过年过节的零花,全有了。再不就是油菜籽,找空闲的地块,把菜种籽撒了,不管不顾,只等收获即可。稍微平整的,离家近些的,种些麦子——也既不浇水,也不撒化肥,顶多上些烧好的山灰。这也是破坏植被的事儿,近些年才知道,被政府严令禁止干。待麦子成熟了,一家人起早贪黑屁股撅着,两手使劲拔,捆扎好,拉到场上。你说咋不用镰刀,根本用不上。土质软,手拔效率高。镰刀在高低不平的山区无法施展。
  人这一辈子,做你想做的,爱你想爱的。做错了,不必后悔,不要抱怨,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我看七台的那个《乡约》栏目,那些找对象的,就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不是有这样的问题,就是有那样的缺陷,相互包容了,理解了,才会搀扶着走。前天我看到一个男的,欠债50万元,他淘汰了整天不说一句话的,拒绝了家务活不沾水的,婉约了家里没有什么她找不倒的,不顾母亲反对,找了一位只上了九年学的绣娘。要有这样的信念,跌倒了,爬起来。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重新好好干。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相信下次会走的更稳。人最大的事莫过于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了。我出生的那时,山里人普遍结婚早,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娃后,正碰上国家实行计划生育,就一心一意抓养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孩,供了个大专,毕业后在省城找了个工作,对象是兰州人。前些年从单位辞职了,自家开了家超市,生意好的没法说。儿子也成才,一路好成绩,读了个大学,现如今在政府部门供职。村子里的人都说我有眼光,有福气,把儿女都培养成了城里人。这不,这些年俺们山区都成了国家退耕还林保护区,啥都不允许种了,按月发钱发粮,多数人都搬到了县城住——为的是娃娃们读书方便,自己打工哩、就医哩,都比山里强。儿子前几年找了个看门的营生,一月800多元,够俺老两口吃吃喝喝了。村里的一户亲戚,儿子在白银教书,三番五次让他们过去。这不,老了老了,想都没想到,又干上了营业员的干事。不知道明后年,老天又安排了啥干事,反正用一句流行话叫什么来着:活在当下吧!
  人这一辈子,的确不易。你根本不是为自个儿活:小时候,为父母活,长大到成年了,又为儿女活,为牵挂你的人、关心你的人活。要相信:人根本没有来世的。如果你信有,也应该把这辈子先活好。酸甜苦辣咸,都得往下咽;生旦净末丑,啥角色都得演。活了大半辈子,我总结了,人太精明了,不行,太老实了,也不行。活着:关键是心底坦荡,不留杂念,用心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珍惜你身边的每一个人,才会活的自在而开心。
   [ 本帖最后由 于文华 于 2014-4-6 17:12 编辑 ] 感悟, 人生, 生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