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羌人六新散文作品8号:《你的沙制的绳索》。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你的沙制的绳索(散文)



“你啊,跟一条懒蛇似的!”
但凡回山清水秀的断裂带老家住上一段时间,有时,最快不过两三天,我和母亲之间的融洽和睦就会开始枯萎,松树皮一样裂出道道缝隙,变得貌合神离,变得惨不忍睹,就像隔壁祖母家的老屋屋顶上那些昏昏欲睡的瓦片,门前纷纷扬扬的落叶,以及石灰墙上隐约可辨的裂纹。
性格与我水火不容的母亲有个近乎残忍的嗜好——对我的毛病如数家珍,一旦闲下来,她最大的乐趣还不是电视机里那些狗血的电视剧,而是逮住我浑身的懒骨不放,她总是要皱着眉头,喋喋不休地说我这说我那,好像泼我冷水是件特别开心的事情,又似乎,想把我的心踩碎,好像我不是她的亲生骨肉,她也不是我的亲生母亲。
母亲的话在耳膜里燃烧,会一直烧到我的脸上,然后是脖子根,我能清晰看见,话语的背后还站着一个声音,至少,还有一个沉甸甸恶狠狠的“滚”字,没有撕破沉寂,然后乌梢蛇一样冒冒失失从空气的荒原上爬出来,探头探脑。
换汤不换药,有时,为避免单调,母亲偶尔会改变她的表达策略,把我从懒的一个标本,转移到懒的另一个标本,比如,她也说我“懒得烧蛇吃”。懒得烧蛇吃?我并没有吃蛇,我再懒也不会吃蛇的,即便葡萄牙作家若泽·萨拉马戈在他的小说中如此抹黑我们人类:人其实和动物一样,几乎什么都吃。在断裂带,懒得烧蛇吃的意思,与大地上沸腾的饥饿无关,而是说我已经懒到极限,懒到这种不良习惯的死角上来了。
不在家的时候我牵挂母亲。现在,呆在家里,朝夕相处,我和母亲却变得难以和平共处,连普通的交流也充满了矛盾的火花。2010年秋天,父亲再也爱不动我们了,他在一场意外中离开我们,离开了我们这个日子正在天晴的家,不是去了远方,而是去了另一个世界。
弟弟在洛阳部队,我在绵阳,这些年,我们如同这两座城市后面那个字,只是家里的一个陪衬物,似乎并没有真正为家里做过多少贡献,发过多少光热。家中作为顶梁柱的父亲不在了,靠山倒了,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越发明白——活着是一种痛。唯独死亡可以将其照亮,将其参悟。差不多有五年时间,家里只有孤苦伶仃的母亲,她似一棵为岁月而生长的树,忍受着生活的风风雨雨,任劳任怨支撑着我们的家。
忙碌跟如何体面地活着,在断裂带,几乎是一码事,天经地义,也是人之常情,庄稼不会无缘无故丰收,如果没有付出汗水,庄稼里的粮食也不会无缘无故变成你碗里的粮食。一个人勤快与否,眼睛是可以看出来的。或许是忙碌惯了,或许是因为忙碌也是一种速度,也是有惯性的,任劳任怨、勤劳的母亲,肯定是希望看见我做些实实在在的事,自然,就见不得我“懒”,她相信她眼睛看到的,胜过她耳朵听到的,嘴巴说出来的。
就像那些冷漠的亲戚朋友,在我父亲去世以后,很少再把腿踏进我家门槛,母亲很少用心去看别的事物,她似乎已经厌倦了。
矛盾就矛盾在这里,麻烦就麻烦在这里,历经的坎坷与磨难,长时间的孤独和劳动,几乎榨干了母亲所有的精力。我束手无策,也没什么好办法,将母亲从她的那一声声哀叹里捞出来。
总而言之,就我个人形象的确立,以及对外宣传而言,母亲确实是沙制的绳索,靠不住的。通常,她帮的都是倒忙。比如,她让我背上懒蛇的名声这件事。
“跟条懒蛇似的。”
母亲不止在我面前这样说,也经常在外人面前这么说。我是她喉咙里的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个夏天里的一天,知了们趴在树梢上奋力歌唱,力气早已被炎热剥得一干二净的风在树叶上走走停停,丝毫没有注意到刘家院子里这个突如其来的重大新闻:大伯家发现了一条或许正在行凶的大蛇。
记忆中,那是一条菜花蛇。可能是正在觅食。发现它的时候,菜花蛇的大半个身子,都钻进了墙根上那个黑漆漆的老鼠洞里,那丝滑、漂亮的尾巴,就像一截快乐的鞭子,优哉游哉拍打着空气。大伯力气大,两手抓住蛇的尾巴,想把它拖出来。只是,尽管用上了浑身力气,那条菜花蛇仍然无动于衷。
大伯满脸通红,气喘吁吁,拽着一根粗大的麻绳,就像在跟自家的那堵墙拔河。后来,菜花蛇尾巴断了,逃之夭夭。一旁看热闹的我望着大伯手上那根好像还有生命的菜花蛇尾巴,头皮触电了似的,阵阵发麻、酥痒。
对于菜花蛇的胜利逃亡,我在心头列出了两种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大伯力气大,菜花蛇的力气也大,互不相让,造成的结果是菜花蛇的尾巴断了,虽然断了,命却保住了;第二种原因就是菜花蛇为了逃生,自己挣断了尾巴。
不知为什么,考虑了很长时间,我终于选择相信第二个原因。
怎么说呢?其实,我并不讨厌蛇,我只是讨厌自己懒蛇的名声,傻瓜都知道,它并不是一种值得炫耀的光环。
其实,我愿意是一条自由自在的蛇,一条喜欢离群索居,能独善其身的蛇。当然啦,我有自己的孤独,也有自己的灿烂,有面对内心的恐慌和骄傲,亦有面对苍茫大地的卑微与忧患。
我希望成为我眼中的蛇,而不是母亲,乃至别人眼中的蛇。背上懒蛇以及“懒得烧蛇吃”的名声,对于想要我光宗耀祖的母亲,之于我,都不是叫人满意的结果。
假如我是一条蛇,请别害怕,不必以你温暖的手掌,不必从荷包里扯出你一尘不染的干净手绢儿,把眼睛蒙上,更不必满脸虔诚,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
或者是,一面绷着早已吓得冷冰冰的手指,在胸前一个劲儿画着十字,一面口中念念有词,纪念伟大的耶稣。蛇偶尔会咬人,但不会无缘无故,除非你划破了他的尊严,甚至威胁到他的生命;蛇偶然从你的世界路过,就像一阵吹过的风,一块小小的阳光,一只飞过树梢的鸟儿,于你无损。



我相信,我百分之百相信,在总是一副忧心忡忡模样的母亲眼里,在断裂带那些熟识的旁人眼里,我早就变成了一条蛇,就像卡夫卡《变形记》中推销员格里高尔·萨姆沙突然变成一只巨大的甲虫。没有人会怀疑那不是真的。
好就好在,我不是一条剧毒无比,叫人毛骨悚然的眼镜蛇,也不是性情凶猛,但没有伤人实力的菜花蛇。而是一条懒蛇,一条几乎整天窝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看似不食人间烟火,看似不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懒蛇。
“你啊,跟一条懒蛇似的!”
母亲就是这么说的,母亲就是这么看的,在我面前,她没有必要说假话。在她眼里,我早就变成一条蛇,一条名副其实的懒蛇,百年难得一见千年难得一遇的懒蛇。我不是懒蛇,我也不会懒得烧蛇吃。我心知肚明,却百口莫辩。心灵深处玫瑰一样头颅高高昂立的怀疑,一再用它的方式,不断确认这个看似荒诞不经,却又铁板钉钉的事实:我就跟一条懒蛇似的。意识到这个我压根儿无力扭转乾坤的尴尬局面,意识到我在生活里所拥有的充满消极意义的黯淡形象,似乎也说明,我的生命的上面或者下面,早就落满厚厚的灰尘,犹如秋天的断裂带上,金黄的树叶落满山坡。
我怎么会是一条懒蛇?
我的职业是一名小学老师,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况且每年,我也在国内许多刊物上发表不少作品,写作的收入,比工资高多了。暑假之所以整天呆在家里,是因为我喜欢看书写作,不喜欢整天在外面游荡。
后来我才渐渐明白,我背上懒蛇的名声,背上懒得烧蛇吃的名声,并非是看书看出来的,写作写出来的,整天呆在家里呆出来的。而是被人说出来的。一个巴掌拍不响,我的生命周围,我的名声周围,几乎长满了风凉话。
我不能怨天尤人,也不怪自己。
毕竟,写作与看书,是长满了青苔的务虚,是结满了蛛网的务虚,在断裂带,更像小孩儿们的专利。务虚就是逃避生活,这就是母亲和旁人的逻辑,要是我真能从书本上挖出真的土豆、红薯、魔芋来,或者做点别的实实在在的事,估计,也不会背上这些名声了。
或许,别人眼里,我到懒蛇之间,正如怀疑和相信之间,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界限。很多时候,内心的怀疑,并不是真的怀疑,应该说,到了这种地步,就已经是正儿八经的事实了。
“你啊,跟一条懒蛇似的!”
我讨厌这种名声。



莫名其妙从地变成一条懒蛇,让我坐立不安,感觉好像断裂带上黑色的鸟儿在半空盘旋,因为那似乎意味着,断裂带又有人要离开了,像父亲那样的离开。
自我宽慰不过是沙制的绳索,难以抚平我内心的焦虑。倒是迸射着生命的火花的怀疑,很容易变成果实。风平浪静却又暗流涌动的生活背面,这种很容易变成果实的怀疑,就像身体里的闹钟,滴滴答答,滴滴答答,滴滴答答,在耳朵里响个不停,响个没完没了。我嘴笨,不太懂得交流正是理解的底座,是削去成见的尚方宝剑,倒是时常感觉自己说出来的话都仿佛长着长长的动物尾巴,原始得很。
“长这么大,还要吃我的,喝我的,难道我要把你养到胡子白,牙齿缺?”
被炎热拉长的夏天,责备似鞭子,从母亲的喉咙里冒出来,在空气的皮肤上张牙舞爪,然后还留下几个沉甸甸的脚印,似乎,想把我的心踩碎。很难说母亲是故意的,很难说母亲不是故意的。我在母亲说出这句话的脚后跟上小小的爆炸了一回。为了让母亲省心,为了让自己不再头疼,我主动跟她宣布:“从今往后,不给你添麻烦了,你不要给我做饭,你自己做的饭你自己吃,我花钱到街上去吃!”
我故意将“花钱”说得很重。
然而,我的这番话竟然使得母亲当着我的面,伤伤心心痛哭了一场,就好像遭受了天大的委屈似的。父亲走了这么些年,母亲没少落泪,多是因为父亲,眼泪固然能够释放一些悲伤,但对于旁观者来说,它并不是件让人快乐的事。望着母亲哭,我心情瞬间一落千丈,恨不得将自己那胡说八道的嘴巴,打入十八层地狱。
好就好在,母亲的眼泪淹没了我们之间那种语言难以描述的隔阂,也冲淡了她对我“不思进取”的成见。我不是铁石心肠,为了弥补过错,也只好“厚颜无耻”,在母亲眼里继续做一条几乎整天窝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几乎不食人间烟火的懒蛇了。



以勤劳著称的断裂带,我这样一条懒蛇,我这样一条懒蛇的存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让望子成龙的母亲抬不起头,说不起话。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一个并不缺胳膊少腿的小伙子,整天都在家里上网,这不是书呆子,这不是一条懒蛇,是什么?
我理解母亲的苦衷。断裂带像她一样为人父母的,多如牛毛,别人家的儿女,别人家跟我年纪不差上下的儿女,都明白面包的意义,个个懂事勤快,个个吃苦耐劳,工作的工作,打工的打工,找钱的找钱,成家的成家。为了面包,别人家的儿女的手在忙碌,别人家的儿女的腿在奔波。唯独我几乎整天窝在家里,显得一事无成,显得一无是处,好像什么都不做,好像什么都做不了。
母亲说我跟一条懒蛇似的,说我懒得烧蛇吃,并不仅仅代表她的个人观点,而且还只是部分的,她为我制造的名声后面隐藏着更多的眼睛和嘴巴。在更多的眼睛和嘴巴面前,风口浪尖上的母亲不过是他们的一个替身,或者喉咙。
当然,我也曾多次亲自领教一些人的“风凉话”:
“看你那些莫球名堂的,老子还不如打会儿麻将!”
“写诗?老子也会哦!啊,大海啊,你全都是水……”
“写那些有屁用,能当饭吃?”
我宁愿整天足不出户,也不想让这些风凉话吹进我的耳朵。
仔细想想,说一个人风凉话的过程必定是有乐趣的。这些乐趣在生活并不贫瘠的断裂带,如此隐秘,又如此公开。我却不能撕破脸皮,揭穿无知者的老底,只好哑巴吃黄连。如今的断裂带长满了风凉话,已经不是我记忆中的那个断裂带肋,今天的它,我不愿面对。
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在他的长篇小说《乌拉尼亚》中如此写道:钱的用处是不用再考虑时间,不去害怕已经过去和将要重复的日子。也许,对挣钱过日子这样天经地义的事情来说,我真就是一条懒蛇,脑子里面塞满了不屑一顾。好就好在,我从未怀疑过我始终热爱的事业——写作,它是灵魂的舞蹈,不是沙制的绳索,没有荒废我的时间,还延长和丰富了我的生命。
断裂带上活了大半辈子的母亲,似乎害怕跟人说起我在家看书写作,她的字典,和旁人的字典,装满了庄稼、粮食、蔬菜、盐巴乃至金钱那一类具体的事物,所以,无论跟谁谈论起我,母亲只会用一种恨铁不成钢的语气,就像谈论一个败家子似的说道:
“他啊,跟一条懒蛇似的!”
要不就是:“懒得烧蛇吃!”
很多时候,我无地自容,恨不得自己真就变成一条蛇,飞快地射回洞里,射进土里。



被炎热拉长的夏天过去了。
盛极一时的秋天,如今也早已渐行渐远。
冬日降临断裂带,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般的意境,在风中追忆往昔。断裂带的冬天比断裂带的秋天更像秋天,河流浅了,草儿枯了,树叶黄了,整个大地,像是穿上了一件宽大的金黄色袈裟,遍地苍茫。
寒冷在皮肤外面层层堆积着,想要在你身上挖了无数个洞穴,好让自己躲进来冬眠。
大地在不断迁徙,不断脱胎换骨,我背负的懒蛇的名声也是,它如同只剩下一堆骨头的亡灵,在我的意识中怒斥着光阴的消失,沉甸甸的苦难,以及姗姗来迟的愧疚。
十一月第二个星期五,在断裂带到绵阳的大巴车的尾座上,意外听到同事说起一个女人的不幸和死亡,我半天没有缓过神,虽然,我甚至连这个女人的名字都说不上来。之所以没有缓过神,是因为,这个中年女人,原来就住在我在南坝镇租住的房屋下面,三楼。我在四楼。南坝是零八年地震时的极重灾区,因为在顶楼,我也就不用担心地震了。
那个女人的房间,就在我的房间下面。她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都在南坝小学读书。她年轻的丈夫可能在外面打工。几乎一眼都能够看得出来,这个女人比她的丈夫大得多。有一回,我在去超市买烟的路上,碰到过他们,手牵着手,当时就想,孩子都两个了,还这么恩爱,肯定是真爱。此外的印象就是,这个女人病怏怏的,手上经常提着一些药丸、胶囊之类的东西,每次无论什么地方碰到我,脸上都会刻意挤出一丝笑容,跟我打招呼:“刘老师好!”
我总是不冷不热回答:“你好。”
实话实说,我对这个女人的印象不怎么好,觉得她没精打采的,有时候还会站在阳台边上抽烟。一般来说,我觉得抽烟的女人是很有魅力的,可是,她没有,感觉怪怪的。在南坝,平日里教书,晚上我一般会写作到深夜,有时候凌晨两三点——这似乎也足以说明,我不是一条懒蛇,而是一只夜猫子。
有一天,下楼梯的时候,我和这个女人相遇了,当时,她客客气气地问我一句:“刘老师,你每天那么晚了,还在楼上走来走去的,干嘛呢?”
看样子,我已经影响到别人休息了,我只好一边赔礼道歉,一边解释:“我在写东西。”直到那时,我才意识到,这个女人就住在我楼下。
随着同事的讲述,我对这个女人的记忆慢慢鲜活起来。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她的死亡,我可能永远不了解她,不会恍然大悟她抽烟可能是为了缓解病魔带来的焦虑与绝望,也不会知道她是一名尿毒症晚期患者。影响别人休息我可能不会愧疚,但我影响的是一位病人,这让我对自己耿耿于怀,早知道这样,我宁愿成为一条懒蛇,早睡晚起,也不应该影响别人休息。
我想,她们一家人后来搬去二楼住,可能也有我的原因。
在这个女人的死亡后面,我真希望自己成为一条懒蛇!
只是,晚了。一切都晚了。
同事说,这个女人并非死于她的尿毒症晚期,死在病床上,而是死在了去医院检查的路上。为了省些路费,大冷的天,她的丈夫,骑着摩托车载着她去江油,没想都快到了,连个牌照也没有的摩托车竟然撞上了路边的电线杆。没有死亡想象不到的结局,出事地点,离江油火葬场很近。女人当场死亡,她的丈夫昏迷好几天了,医生说,很可能成为植物人……
到现在,想起这个事,我都觉得难以置信,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么死了,如此悲惨的,如此匆忙的,死了。虽然,我连她的名字都说不上来。
就像我的名声,我听过的那些风凉话,一个人的死亡,绷紧了我的呼吸。也许,还有很多死亡,各种各样的死亡,早已埋藏在那些不经意的细节之中,若隐若现,蠢蠢欲动。夜晚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岁月在努力生长,一个遥远而又苍凉的声音,在断裂带,在面包的丛林里歌唱:

你的沙制的绳索
不过是沙制的绳索

——完——

(《鹿鸣》2017年第2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