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往事留痕-诗词的心情

2020-12-14抒情散文简然
我是读中学时开始爱读唐诗宋词的,那时候很多同学和老师,都夸我有写作天赋,腹藏诗词。其实是我每每发现佳作,要么背在心里,要么摘抄在笔记本上。一半是因为真喜欢,另一半原因却是为了在同学面前显示学识。如今想那幼稚的虚荣以及过往种种,多半似年少时辛
  我是读中学时开始爱读唐诗宋词的,那时候很多同学和老师,都夸我有写作天赋,腹藏诗词。其实是我每每发现佳作,要么背在心里,要么摘抄在笔记本上。一半是因为真喜欢,另一半原因却是为了在同学面前显示学识。如今想那幼稚的虚荣以及过往种种,多半似年少时辛苦背诵的唐诗,如烟淡去。现在再看唐诗三百,不再为词藻的华美而动,喜欢的只是诗中那各异的心情了。   多少楼台烟雨中
  
  在读中学的一个雨天,班主任家中临时有事,于是让我们自习。我们几个同学跑到教室的最后一排谈论古诗。看着窗外的细雨菲菲,有人偶然说起那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大家不禁被诗里的意境打动。大家纷纷对诗意妄加评测,有人甚至对“多少”二字进行反复的推敲,说:既然前半句说了是四百八十寺,那么后面的楼台不管怎么多,也不应该多过这个数。引得大家狂笑不止。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里到处是莺啼,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这种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春天的微雨中,则另有一番风光。在山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
  
  许多年后的一个雨天,我和朋友到酒店吃饭,喝酒到微醉后,站在餐厅的落地玻璃窗前看雨景。忽然间又想起这“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句子,觉得“多少”二字用得真好,好在让人感到迷惘。
  
  曾经沧海
  
  那时候徐丽喜欢钱自强,上课时偶尔递个小字条什么的。临毕业时,她抄了元稹〈离思〉的首句“曾经沧海难为水”给他,要他对下一句。可偏巧字条在半道上给英语老师抢了。老师得意地当着全班同学把字条的内容念了一遍,还用特别的语气强调了“曾经沧海”几个字。把两个人羞得几天抬不起头来,从此再没有讲过话。
  
  若干年后,我听说徐丽离了婚,钱自强和他的大学同学结了婚。在同学中发起同学聚会上,有人提起当年英语老师抢字条的事,二人均不以为然。依旧自如地与其他同学一样谈家庭、谈小孩、谈经历,好象毕业后天天见面一样熟悉。散伙时大家怂恿钱自强送送老情人,钱自强想了想终归没去。徐丽胡乱开了几个玩笑,然后坐上出租车回家,只是眼角边隐隐有些泪滴。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这首〈离思〉是描写自己对过去情人的痴情迷恋,难以忘怀。即使再美丽的女子,在他眼中看起来,也比不上他心目中的那位意中人,就象经历过沧海水、巫山云的人不在以其他地方的水云为“沧海水、巫山云”一样。如此痴情刻骨的诗句,竟然出自始乱终弃的元稹手中,可见为文和为人,文品与人品,并不是合二为一的。   
  何妨吟啸且徐行
  
  我们班的同学有许多喜欢古诗,这主要是受当时的语文老师的影响。他姓王,是那种饱读诗书又平易近人的老师。据他说他生平最喜爱的一句〈定风波〉里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经他一说,班上的几个同学也相继喜欢上了这句诗。有时候下雨忘了带伞,就念着这诗在雨里自顾自的走,觉得颇有些豪气。有一次,碰巧让老师看见我们一群人在雨里散步,他半天回不过神来,末了,叹一口气,打着他的大花伞走了。让大家觉得挺莫名其妙的。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是苏轼因反对新法,在备受折磨和严酷审讯后,被贬到黄州时所写。“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也是以对自然环境的体验来象征对人生、对政治的体验。他领悟到生活道路上的坎坷与顺利,仕宦途中的升沉与进黜,政治斗争中的荣辱与得失,以至人生大限的生死与祸福,对他来说办是“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苏轼头脑中老庄齐物思想及禅宗四大皆空思想的胜利.   多少年后,自己也习惯了谨小慎微,知道了夹着尾巴做人原来也有种种好处,但每当看见那些狂放少年的举动依然还会有点血热,才开始渐渐明白老师的叹息,开始明白那么多的诗为什么他只喜欢这一句。   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发现自己的喜好也随年龄慢慢变化,就象对一些诗词,少年时代喜欢它的唯美,而如今喜欢它只是缘于一段回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