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妙香之国(长篇散文)

2020-12-14抒情散文张卫平

妙 香 之 国--大理写意这里是你魂牵梦绕,位于中国云南西部的大理。雄奇巍峨的云岭,在这里收住它骏马般的奔腾;莽莽苍苍的哀牢,何处展开它大雕样的飞翔?在这云雾缭绕、白雪覆顶、四季花开不断的点苍山,十九峰屏立,构成着荡气回肠的亿万年绝唱。苍
妙 香 之 国
     --大理写意
  这里是你魂牵梦绕,位于中国云南西部的大理。   雄奇巍峨的云岭,在这里收住它骏马般的奔腾;莽莽苍苍的哀牢,何处展开它大雕样的飞翔?在这云雾缭绕、白雪覆顶、四季花开不断的点苍山,十九峰屏立,构成着荡气回肠的亿万年绝唱。   苍山十九峰背负青天之高远,千年历史之厚重。群峰之上,镌刻着久远的逝去时光;而在群峰之间,十八条清溪滋润着百里平畴间美丽迷人的家园。清澈透亮的溪水,奔向这片宽阔的绿野,在苍山脚下汇聚成一泓高原明镜洱海。于是您魂牵梦绕的幻景就真实地展现在您的眼前。   高原岭千重,点苍冠群山;山则苍笼垒翠,海则半月拖篮。在这里,在这里,就在这里——神奇秀美的苍山洱海间,托举出南诏与大理两个悠久灿烂的王朝的隐秘文化;展现出浓郁,丰富,奇特的民族风情。这里,迷漫着<<天龙八部>>那逝去王朝的恢弘气度,一个妙香佛国的遥远韵味;这里,仍展演着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事中歌声的纯真与清甜,旋律的优美与迷人。青山永抱绿野,湖水长映山色,四时奇花怒放,百里飘满幽香。   这里,就是风光无度,仪态万方的大理。   “西南雄阔地,苍洱大名垂”,在高峻起伏的云岭群山中,分布在崇山峻岭中大大小小的大理的108个坝子,在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以及红河四大水系的滋养下,风光秀丽、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以白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令人神往的、独特厚重的文化内容并形成了传说般迷人的的生活方式,越过南诏与大理国两个气度恢弘的王朝,大理和它的人民,始终与它闻名遐迩的山水风物一样,散发着让人不可抗拒的、色彩强烈的气息和永久的魅力。   大理山水,是勤劳智慧的大理人民进行无穷的创造和展示自然神奇与美好的宽广舞台。南北走向的苍山十九峰如游龙横亘在自治州的中部,将大理分割成东西截然不同的两种地理环境。点苍山四周,老君山、鸡足山、哀牢山、巍宝山等数十座高峻的群峰环抱如众星捧月,拱望苍山。平均海拔四○○○多米的点苍之上,白雪皑皑,浮云缭绕,冷杉挺拔,山茶争艳,杜鹃含笑。十九峰间,十八条清凉柔美的溪流奔涌而下,汇聚成凸现“百二河山”景致的高原明珠洱海。面积近二五○平方公里的洱海中碧水清波,渔舟唱晚。而在州内各处,剑湖、茈碧湖、西湖等数个大大小小的湖泊如珍珠般静谧地反射着高原明澈的天光。苍山洱海景区,与石宝山、鸡足山、巍宝山景区及茈碧湖休疗区一道构成的五大景区,串联起以古、奇、鲜、美著称的处处迷人而让人流连忘返的130多处名胜景点。苍山洱海间,是沃野千里、花香四季的绿野平畴――大理坝子,这里,有淳朴真实的生活,有尽情展现着的大理所有景致和情韵的概括与标志――风花雪月四景——下关风变幻无穷,传说美好;上关花雍容华贵,气息神秘;苍山雪高远洁净,晶莹清凉;洱海月辉映天光水色,象征最真挚美好的爱情……置身其间,我们早已沉浸在梦幻般的浓浓美好氛围中。

  “大理四百八十寺,都在楼台烟雨中”。南诏大理国两个王朝以佛教文化为自身文化的核心,妙香佛国的气韵掩映在一派的伽蓝之中。自南诏时期开始,从印度、吐蕃、中原三个方向传入的佛教众多流派,随着这个王朝疆域的扩张与国力的增强,逐渐得到蔓延与深入,最终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尊崇地位。在这里,王者即是僧侣,百姓皆为信徒。伽蓝之气,不仅汇入江湖之远的一派恬静气氛村落上方的炊烟中,更充盈在因金戈铁马之声停息后而处于庙堂之高的王公贵族的体内。在政教合一的社会体制内部,人们的思想渺远而又收敛,单纯并且混沌。王政与教权、现实与虚幻相互交织和替代。在这里,高贵的人们仰望高天、跪拜厚土;凡俗的生活也因信仰而为自身浸染上了一层浓浓的虚幻并因过度的虔诚而又触手可及的强烈色彩。   千年历史度过,在今日大理的名山胜水间,处处遗迹,仍色彩强烈地散发出浓浓的前朝遗韵与故国情怀。而在这中间,首当其冲的,就是闻名遐迩的大理崇圣寺三塔。   大理崇圣寺三塔,在一千多年的历史演进中,早已成为了大理文化的标志性景物。   在大理,古塔的建筑与佛教文化一样,从南诏的初年就开始自印度吐蕃和中原三个方向传入。分布众多的古塔与美丽风景的交融,在其背后,是一幅壮阔而绚丽的文化图卷。作为大理古塔代表的崇圣寺三塔建于大理古城西北的苍山应乐峰下,那应该是南诏丰佑年间也就是公元823年到859年的重大事件了。据历史记载,那时所建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叫做崇圣寺的佛教寺院。自然,位于寺院门前的三塔就被称为崇圣寺三塔。崇圣寺早已毁于一个世纪前的清朝咸丰和同治年间,而三塔仍然高矗在苍山洱海间的蓝天白云下,叙述的不仅是当年崇圣寺在烟雨中的恢宏气度,更直接传承着南诏与大理两个传奇时代的千年故国遗韵。   在大理富有包容性与和合性的文化体系中,崇圣寺三塔必然要构成凝聚着大理几乎所有文化内涵的象征之物。三塔之中,主塔名为千寻塔,共16级,高为69.13米,是一座方形密檐式砖塔。而南北两座小塔,则是一对八角形的密檐式空心双塔,皆为10级,各高43米。主塔与两座小塔三足鼎立,高耸入云,气势雄伟。历经千年的数次强烈地震和风雨剥蚀,崇圣寺三塔依旧巍然屹立,“永镇山川”。   据传,南诏建此塔时,唐王朝曾遣派恭韬、徽义二位工匠亲临帮助设计和指导施工,故在千寻塔上颇有几分西安小雁塔的风韵。
在千寻塔的顶端,有着葫芦形青铜塔刹以及白族图腾崇拜之物大鹏金翅鸟。这个图腾即为金庸小说中之“天龙八部”之一,后来因其小说而名声大噪。而塔上各层佛龛中均供奉的佛、菩萨、天王、力士刻像,均有多文化经融会贯通后形成的白族佛教密宗的强烈色彩。微风拂过四角上的铜铃,叮当作响,令人生发出思古之幽情。   在三塔之间上眺,崇圣三塔犹如三支巨笔直插霄汉,大理人又自豪地将它称之为“三文笔塔”。于是,大理被历代誉之为“文献名邦”也就是一件无法置否的事了。   高原明媚的阳光里,曾经湮灭的崇圣寺的部分建筑又得到了重建,从中我们看到了在漫长的历史中,大理人民为创造如此的灿烂文化所具有的虔诚与饱满的热情。   佛法如水,盈满了这里湛蓝的天空,也融入了那种美好的生活之中。   越过葱笼的山林,穿过如画的田野,我们的眼中充满了让人神往与流连的一切。高处的风景,望夫云飘荡在山巅,杜鹃花怒放在林中。而在苍山之麓的蝴蝶泉边,斑斓的色彩已迷住了我们的眼睛。清澈的泉底铺满了晶莹的卵石,汨汨的泉水,在不停地从白沙中漫涌而出,这些美丽轻盈,晶莹透亮的气泡,是不是还饱含着那些遥远的有关爱情的歌声?   掩映在一树绿荫中的一个小小的蝶泉,寄托了多少人的神往与遐思。枝叶婆娑,苍劲的夜合欢伸出一片清凉。清凉的合欢树下讲述的仍然是那个火热的爱情故事——从前住在苍山之麓的雯姑和霞郎,象年轻时的我们一样相爱。然而,苍山洱海间刮起一阵狂风,世袭的领主榆王垂涎于雯姑的美貌。于是我们就有了一个悲伤然而优美的传说。悲惨的结局 相爱的人沉入这一潭清水中为情而死。数日之后,被忠诚感动的阳光撕破乌云,光明重照大地。一对美丽的彩色蝴蝶从深潭中飞向高处,飞入苍山,飞到爱情的家园。而蝴蝶泉边的合欢树,激情难己,悲伤的满树鲜花怒放,像是对被扼杀的爱情的呐喊,又像是对新生与升华的爱情的欢呼。这是农历的四月十五日,一树花开,引来万蝶狂舞,幻化成千万个雯姑与霞郎的身影。   合欢树,蝴蝶花,蝴蝶树下蝴蝶会。这是多么神圣而又激情难已的日子——怒放的花丛中,亿万只蝴蝶翩然而来,它们首尾相衔,一串串从树梢坠落至水面。而在花树蝶影的掩映下,是狂热的人们,那些来此聚会爱情的青年男女。他们弹起柔美的三弦曲,唱出炽热的情歌调。真挚、朴实、直接而又纵情的传说年年再次上演。
人类那些真实和无法忘却的情感,在这美丽的蝴蝶泉边,总象花一样永远开放。蝴蝶泉,是我们爱情的一支最为典范与迷人的标本。当您来到蝴蝶泉边,您的爱情之翼将会永远飞翔。   佛法在人们的信仰中间,在人们美好的情感中间。   时光流逝,历史渡过,,一种充满激情的信仰与生活场景,一种博大的场面与最微小的细节,在如何无意中,在隐秘的山林深处,以凝固的形式被保留了下来。历史是必然的,历史中又充满了偶然。   佛法隆盛,在这个西南的地方王朝里无以复加。它从高处的庙堂之上,浸染着所有人的灵魂,渗透在他们生活中的几乎所有的细节;而在世俗之外,它必须建立另外一个信仰的王朝。于是它统率着众多虔诚的子民,深入那些隐秘的山林,将所有的智慧与执着以及逐渐形成的独特而博大的文化体系,凝固成后人无法割舍的千年回眸与沉思、追寻。   在这里,陡立的石壁飞瀑倒流,红色的巨石被岁月抚过。这里是南诏的北端,南诏与大理两个气象万千王朝一柄锋利的铜剑之上的剑刃——深谷林海中的剑川石钟山。在这里,呈现着石刻艺术的惊世之作,它们在千年后的今天仍然声名显赫,惊世骇俗。   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漫长而庞大的壮伟工程——从晚唐即南诏劝丰佑在位的天启十一年即公元850年开始,无数的能工巧匠,在博大精深的佛法的背景前,以对生活的无穷感悟和融会天地的构思,在这些坚硬的红色砂岩上,雕刻他们的生活与幻想。如此绵延未绝的叮当之声,历两宋一直延续了三个多世纪,一直延续到另一个伟大时代大理国时段兴智盛德元年的公元1179年。   它们向北眺望,在秀丽的山水间呼应长河落日下的同类,伟大而辉煌的敦煌石窟。人类的艺术极品,南北呼应,相映生辉。   让我们走进今天尚存的16窟,抚摸139躯造像,倾听历史的回音,这已经足够我们惊叹与震撼。这一尊尊栩栩如生、精美绝伦的造像,它们是佛、是菩萨、是明王、是天王和力士,一种会聚了印度、吐蕃与中原文化德杂糅成分;它们还是历史中的人,它们是南诏王和侍从,南诏的开国王细奴罗、第五代王阁罗凤、第五代王异牟寻,在宏大的场面中,随从相簇,他们坐朝、出巡、议政,表情生动,栩栩如生;时光倒流,一条远方的路越过千山万水通向这里。幽暗的光线中,闪现出远方来访的外国人像,他们深目、隆鼻、挽鬏、带着异域与我们大为迥异的非凡神情,于无言中向我们这时的想像与感觉讲述着南北交流,中外通融的煌煌场面……   这里是精湛的艺术精品,这里是仍然活着的历史剖面。   所有的艺术与历史一道,必将深达至人性的底层——明丽的阳光照耀着一面墨黑的石壁之上。在石壁前跪拜的人们身后,让我们以一种肃然的心情,来面对这个叫阿盎白的惊天动地的石刻之作之作。如此硕大逼真的女性生殖崇拜对象,惊世骇俗,直面千年沧桑。在这里,充盈的生命激情以及对生命本原的赤诚态度,将我们的眼中仍然存在的所有邪念都驱逐到这个谷底的深处。而这些来此虔诚求子的女人们,在她们的一跪一拜间告诉我们:一切都有它充足的、甚至隐秘的理由,包括这样大胆的,赤裸的生殖崇拜的生命礼赞!   生命之歌,时时挣脱在文化的规范之外。因为生命,是人类所有意识的起源之本。   石窟将耀眼的光彩辉映着整个石钟山,而登高四望,放眼整个石钟山,则奇幽险峻处,另有一番风光:古树浓荫,溪水清流,风景清丽。于是便见进山第一寺海云居静坐北麓之上,殿宇雕梁画栋,斗拱飞檐入天。于山风林涛声中远瞻,云岭在望。“剑海开明镜,云山列画屏。”海云居,近睹剑湖水色,远眺玉龙众峰雪影,峰在险处。抬望眼,宝相寺兀然而立。只见一崖前伸,众殿宇嵌于镵崖唇齿之间,其气象飞阁流丹,如入仙境。沿酁崖登临而上,则如悬虚空。身旁一瀑荡悠而下,飘柔之美与万状奇险相协,心境不竟澄明而升华。   悠悠的三弦隐隐约约,牵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将玄妙的佛法庙宇隐身给山林,让我们将奇峻的石壁奉献给渺远的蓝天白云;让我们在树荫中等待农历七月底的到来,让我们迎接远处和近处的各族歌手的到来。让我们来到石钟山麓的歌会中。在这浸透了炽热情感的东方情人节上,让我们与所有的到来者一道对歌传情,欢乐极盛。灵山圣地充满了浓情盈盈的气息,翻演出石钟山所有蕴藏焕发的人间狂欢的风俗剧。   在这样的人间激情中,时光如水,逝者如斯。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大理山水间仁智双全。   洱海之秀美,在于波光潋滟之上,两岸绵延雄奇的山峰,伟岸挺拔的辉映。苍山之下洱海畔,让我们将目光西移,在回味传说的讲述中,再睹峥嵘。鸡足山,与洱海东岸的苍山十九峰于对峙间舒展风月,俯视时光流逝。   那是比历史记载还要遥远的年代,那位拈花一笑,长眉阔面的佛祖大弟子饮光迦叶,一路苦行,跨越千山万水,自西天而来,在这座众峰形如鸡足的青山上忽然感应到灵性,于是四顾南天后,守衣归定。鸡足山,由此聚天地灵气,得真人亲传,佛法降临并不断弘扬。气势磅礴的鸡足山,香烟在山林中缭绕,钟罄与流水边撞响,由此成为中国佛教第五大名山。   洱海涛声在暗夜中回响,鸡足圣山,主峰西矗,尾掉东南,前伸三峰,后拖一岭,形似鸡足。其山幅域宽广,奇山高峻,险峰簇生, 崖壁千仞,幽涧万丈。更有琳琅泉潭流淌于丛林之中,超绝尘俗;庙宇寺庵,遍布危岩高岗之上;古楼佛塔,肃立风铃响罄之中。这一切,尽在茫茫林海之中时隐时现,法相庄严。   融汇大小乘佛教及藏传密宗的百代名山鸡足山,明清之时,佛法昌隆,各教高僧大德与修行和尚云集,极盛之时,大寺有八,小寺三十四,庵院六十有五,静室一百余所……由此可以想见当年,这小西天佛国之中,处处香烟缭绕,诵经之声掩住了风中的阵阵林涛。   山川灵秀,会融天下。仰天之精气,钟地之丰饶。佛法昌隆之际,道教亦随之早早驻足名山之上。进入鸡足山,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层层登高渐现葱茏;玉皇阁,真武阁,金顶峰,皆次第迎纳众信徒。佛道同修清灵地,兼收并包虔诚心。清虚之气,轮回之光,广大无边。万里瞻天,气度非凡的鸡足圣山,它的辐射,已远远超出金顶之上;它所能瞻望的地域,涵盖中国西南的崇山峻岭,甚至东南亚的万水千山,都为这佛光一现寄托心灵。   登临鸡足山,倾听佛磬道音之外,更可以超尘之心,观奇山,抚绝水,入秀林。四观八景之中,皆可亲近品味,所得甚多。尤以置身海拔三千二百四十八米玉柱峰顶之金顶寺下,东观日出,南视祥云,西抚苍洱,北眺玉龙千年雪;更能极目高天,遥想视线外海涛声声。于是顿觉身心飞逸,包揽众大,洗尽凡生烦忧。而后,于林影清凉中徐徐下行,沿石阶探访,朝拜天柱佛光,穿越万壑松声,于落落八景之间,觉山幽人远,清静无为。无怪乎当年徐霞客两次登临,撰写传世之山志,发出“奇观尽收近日胜”之赞叹,以及“海内的其一,以为奇迹”之评谈。西南一地之名山,遂入名传千古之巨著《徐霞客游记》之中,万古流芳。而历代名人状元杨升庵,进士赵藩,一代丹青高手徐悲鸿等大师,亦都慕名寻访,于惊叹之中诞生众多的传世诗文字画,百代传韵。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五至十五日,鸡足山山会数百年熙熙攘攘,滇川藏乃至东南亚僧俗信徒登顶朝圣,人头簇动,善男信女摩肩接踵,心向神往,将佛法抬升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步。鸡足山在佛教界的众广影响,于此一目了然。   佛法生根于秀美的山水之中,佛法之丛林花树,与美丽的山水同为一体,相映生辉。   让我们再次来到苍山洱海之间,体味从原野中吹来的清风,在洱海中掀起徐徐的细浪,并一直拥向洱海的东岸。极目处,一片蔚蓝的舒展。在那里,在我们视线的尽头,我们又将见到一处人间胜景。只见天光水色中,一座纤巧的小岛四面环水,遗世独立。恍如东海篷莱仙境,优美超远,一尘不染。登临仙境,两层亭阁木楼迎风伫立,于古色古香中无言陈说微妙而有深奥的大义觉迷。
这个被清澈见底的洱海水洗濯与珍藏的小岛,使人在洱海之中犹如在南海之外。小普陀,在千年之中,这里曾经是妙香佛国的大理在虚无飘渺的水上世界铸就的一缕高香。它下承万顷碧波,上达无极高天,将大理人对佛法的诚信,表达得至高至深。   苍山洱海间的人们曾经相信,大理坝子,是由那位大慈大悲、无所不应的观世音菩萨开辟的。要营造这样一个美丽迷人得地方,就是观音大士这样得仙人也要费一些时日并精心策划的。在一切的工作都完工时,环望山水之间,细心的观世音菩萨,见一阵阵风中洱海扬起冲天大浪,渔民们无法下海打鱼,于是她轻舒玉手,从虚空中抓来一枚镇海大印,置留在惊涛骇浪中。奇迹一瞬间发生了。在观音大士的慈目和众渔民的欢呼声中,硕大的洱海风停浪息,镇海之印在烟岚之中幻化为一座在碧水中冉冉升起的小岛。   沧海桑田,观音大士存留在洱海边人们的传说中。而与小普陀隔水相守相望的这个小小的渔村,在香火中仍然叫着那个海印的名字。海印村中,白墙青瓦,炊烟袅袅;海印村前,湖水清澈,桅杆林立。世俗的日常生活气息,与玄妙的佛香相得益彰。与这个小岛相协相伴的人们,也将对家乡苍山洱海的热爱珍藏在清澈透明的内心深处。   “大理四百八十寺,都在楼台烟雨中”。曾经恢宏气象,在时光的渡过中成为人们口耳相传的故事;千年后的前朝遗韵,也已经化作处处难寻的踪迹。然而创造的热情,在新时代的高原丽日下重新勃发出来。文化的复兴与升华,在曾经创造辉煌的大理人民身上是一种永远不会退色的传统。奇迹必将诞生在苍山亿万年俯视的洱海之上,重新掀起震惊世人的、凝固的千尺巨浪。   洱海碧波之上,玉矶岛就在这样的信念中飞快地冉冉升起来了。观音大士在大理有三十几种化身,玉矶岛上,由形态最为美丽地阿嵯耶观音统领地福星广场上雕刻着大理从洪荒开始地历史。玉矶岛,承当着复活南诏气度风韵与瑰丽文化的使命。于是从传说得名的玉矶岛得到了一个精心设置的名字:南诏风情岛。成为大理人决意要重现南诏辉煌的巨大航母的桅杆。   从玉矶岛到闪耀于青天丽日的南诏风情岛,是一个乘风破浪,穿越历史并开启未来之门的过程。让我们先登临岛上,巡幽探古,石阶层层引人追思皇家园林的婆娑花木,箭簇点点可听征战者在此操练技艺的铿锵回声。前朝遗韵仍隐约在后人的长歌与欢舞中。为了唤醒沉寂千年的时光,创造者们渡水而至,踏上久已荒废的旧日皇家园林,欣然四顾,发出一声震天长啸。
玉矶岛,你枕着一个千年的梦。   在这当年皇家避暑消夏的行宫的荒芜之中,谁又在某个夏日的月夜下登临岛上,倾听寂静中那盛世歌舞的隐约之声,于是那重建的惊世之作被浪花推举到高处。   玉矶岛,你枕着一个千年的梦终于醒来了。   那统一六诏名震东南亚的恢弘气派,又在历史的辉映和伟大的想象中神韵毕现。更为洪荒,更为粗朴,更为久远,也更为传神与亲近。是我们一下子穿过南诏的硕大时光广场,一直深入到历史的开端。沙壹母,这是白族的始祖,充满母性的健壮和人类与民族本能的渴望。   福星广场上男性体貌的阿嵯耶观音,微笑着的慈眉善目间,传神地表达出一种最独特的文化象征。   南诏古乐舞,在厚重的旋律和华丽的舞姿中,演绎着开放与继承的伟大传统。   在气度恢宏地南诏风情岛上,一切都是这样气势磅礴,这是堪配苍山洱海的博大手笔,只是让我们体味逝去时光的理事长廊。登临南诏风情岛,我们似乎真的已经成为了南诏的子民,在回溯时光中身心飞扬,激情四溢。   南诏与大理,在苍山洱海间,我们和你一起回来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