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北京的胡同

2020-12-08叙事散文张燕

张燕将要去一个陌生而又向往已久的地方时,就会让自己先天马行空想象一番。等真的置身于那里时,将想象与亲历一对比,就有一种特别的兴奋和新鲜。可是初次到北京却少了这样的感觉。在传媒业相当发达的今天,北京的风景名胜、特色美食、老字号、新建筑……常
张燕
  将要去一个陌生而又向往已久的地方时,就会让自己先天马行空想象一番。等真的置身于那里时,将想象与亲历一对比,就有一种特别的兴奋和新鲜。可是初次到北京却少了这样的感觉。在传媒业相当发达的今天,北京的风景名胜、特色美食、老字号、新建筑……常常出现在电视里报刊上网络中,早知道是啥样的了,也就没了想象的余地。

  不经意间,走进了北京 的胡同,在五月的一个夜晚。那天突发奇想从所住的那家酒店的后门走了出去,谁曾想紧连着一条七拐八弯的胡同。就这样不经意好,像是茫茫人海中互相远远欣赏很久的两人却从不相识,有一天,缘分让期盼已久的邂逅在不经意间发生。这条胡同有一个很特别的名字叫“抽屉”胡同,只从名字看,就知道它是京城内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一条小巷了。后来我从一本书上知道,遍布京城的胡同有很多有趣的名字。离这条抽屉胡同不远,有一条胡同叫“大羊毛”,还有“金鱼”“富强”……。这些有点滑稽、有点生动、又土得掉渣的名字在和胡同一块老去,可它还是在告诉人们一个事实:胡同就是胡同。走在北方的胡同中与走在南方的小巷中是不一样的。走在细雨绵绵的青石板铺就的,屋顶上长满了青苔的南方小巷中就像戴望舒的《雨巷》中的那个撑着油纸伞结满了愁怨的女子一样。而北京的胡同里多的是依着老屋檐生长的大树,这是北方的院落才有的景致,这让每一个自小在北方生活的人都容易想起记忆中的院落,老邻居、小伙伴,还有在院中那棵大树下度过的童年时光。每一个城市中过去的容颜和今天业已消失了的东西是相似的,北京的胡同中有旧时光里的影影绰绰。

  夜幕中的城市,每一幢高楼每一扇窗户里的灯光都是相同的,里面随它去演任何的悲欢离合,可这胡同里的喜怒哀乐却是可以示人的。看胡同要坐个黄包车的话有些太做作,刻意使自己成为一个在胡同中张扬的游客。看胡同最好是独自做一回闲散的过客;看胡同最好是在晚上,这时候胡同里才会演绎热热闹闹的众生相。

  抽屉胡同里有四合院,也有独门独户。独门独户的老屋也许是经过修护的缘故,大多保存完好,青灰的墙砖,朱漆的大门,门上掉着铜环,窗户是精致的木雕的格子。不知为何,看到这样的窗就让人想起“厢房”这样的旧式雅称来。兴步走进一家虚掩着门的四合院中,房屋年代久远,有着很长的木制屋檐,一棵槐树蹿到屋檐里伸向天空,院内的地砖是灰色的,无砖的地方时不时冒出一攒一攒的绿草,只有一家的不太亮的灯光透过粉色的窗帘泄在窗台上。院内的东西挤挤挨挨却摆放得很整齐,有一个早些年的竹子做的婴儿车由于实在没地放,是掉在屋檐下的。想必,那个坐婴儿车的人早已成人,这屋子象是老人居住的。而这时候,老人们大多是在胡同里,有的三三两两坐个小凳,围个小圆桌打牌,有的聊天,他们看上去亲热温暖。也许,这些胡同里的住户们既想着高楼大厦又念着胡同不放。有一位穿着白衬衫黑布鞋的老大爷坐个长条凳子,靠着墙边拉京胡,吱吱呀呀不紧不慢的曲调儿是这条胡同的节奏。偶而走过一个穿着时髦的姑娘在胡同的映衬下显得极其骇俗。

  出抽屉胡同不远是车流如潮,流光溢彩,步履匆匆的东直门大街,可胡同它就是胡同,看来,即使在北京开个世界财富论坛年会一时半会与这条胡同也是没多大关系的。曲里拐弯的抽屉胡同一不小心会迷路,得记住拐弯时的标记。这里有很多的小商店、小饭馆,还有烤肉串的小店,饭馆门口有中年人挽着袖子和裤腿,脸色潮红醉眼惺忪,像是与人聊天又像是自言自语,那声音高的能把屋顶都掀了:“我这一辈子走的路可把泰山都给踏平了……”可谁叫这里是胡同,说话的又是北京人呢?胡同里溢着咸的,麻的,辣的油烟味,这就是胡同的味道,与远处的“东来顺”、“全聚德”相比,这里的味道更家常些。

  胡同里的节奏和味道像是一副写实的油画。胡同示人的是老北京人的普通生活,藏着掖着的是京华烟云。老舍的《四世同堂》就借取上个世纪40年代北平西城一条普普通通的小羊圈胡同作为亡城的缩影和悲剧时代的一角。胡同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深藏着许许多多的烟尘往事。又住过多少影响过中国历史的人物呢?如今胡同悄悄儿地躺着,与远远近近那些现代气息的高楼大厦对望。胡同像是一位身着长袍马褂,流着长白胡须的老者,没人知道他出生在哪个年代,但他会讲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