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清明——那些逝去的存在

2020-09-24叙事散文王维

清明——那些逝去的存在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虽雨,泪也氤氲。原本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每逢寒食,人们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人们只吃事先做好的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或把柳条枝
清明——那些逝去的存在
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虽雨,泪也氤氲。

原本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每逢寒食,人们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人们只吃事先做好的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或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而如今,在寒食节与清明节合并做一天后,清明节便更具韵味了。

祭扫应该是清明节最传统的习俗,我们都为了秉承“慎终追远、敦亲睦族”的传统而去追思那些已故之人。还记得那些为革命而牺牲的英雄烈士,那撼天动地的唐山地震,那震撼人心的汶川地震,还有为了拯救他人的生命而牺牲的三名大学生,这些已故之人,都成为了我们所祭奠的逝去的。然而清明的意义也在于此,从敬畏生命开始,让我们在默哀的片刻,让这种精神永存。

当然还有那些让我们念念不忘的亲人们。在国家倡导和谐社会的大浪潮下,今年的我们选择了“种树寄思”的方式,把对亲人的追思化作了绿色,用一片祥和之景为他们营造一个美丽的人间。因为有着感恩思源的文化传承,有着立德树人的精神秉铸,才让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成为了清明节的主旋律。也是在这个节日,在祭奠那些逝去的同时,我们也找到了属于现实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桂林有一句俗语: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我们这里的雨下的虽然没有这么漫长,但却覆盖了整个清明节。在每个人的印象里,似乎只有对祖先和烈士们的“思时之敬”,却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清明的另一番景象。比如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等。虽然春雨飞洒,但在这样的情境之中,如果我们能借一只蝴蝶筝,再点上一盏“神灯”,放飞我们的思念,任凭它被吹到天涯海角,也会有那根线牵引着彼此,让追思不断。或许这也能减少我们祭扫时的悲酸泪,把欢笑也带给那些逝去的灵魂。这也会让人想到北宋时期张择端的那幅《清明上河图》,一派繁华之景,让思之泪也变得甜。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首次开通了“网祭“活动,不仅绿色环保,也让更多的人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通过网络,寄托自己的哀思,表达一份情感。就像春秋时期的介子推一样,用一片衣襟上的一首诗成就了晋文公的春秋大业: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一季清明,一季春雨。有“清明祭英烈,共铸中华魂”的革命烈士陵园之旅;有“绵绵细雨,思敬之时”的祭祖之典;更有华夏儿女致国之哀的曲曲悲歌。这些画面都将在2010年的清明节定格,也将成为我们永久的怀念。而在井大这一片红色的净土上,我们用绿色的思念,寄托着对先烈、对至亲的深切感怀,也让这细雨冲刷走这一季的氤氲,只为了明天的阳光,带着对逝去的纪念,装点那些美好的存在。

[ 本帖最后由 笨小暖 于 2010-4-7 07:41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