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乡情长廊10:集

2020-09-24抒情散文冷晰子
天还没亮,娘就醒了,也不开灯,在黑暗中穿上衣服,翻身下床。蹑手蹑脚地打开房门,我就睡在离娘的大床不远的小木床上。木床是爹亲手打制的,粗糙,但有着崭新木材的香。还有娘前些日子新铺的稻草,尚残留着田野清新的气息和谷草香。就在娘拉开房门的刹那,我
天还没亮,娘就醒了,也不开灯,在黑暗中穿上衣服,翻身下床。蹑手蹑脚地打开房门,我就睡在离娘的大床不远的小木床上。木床是爹亲手打制的,粗糙,但有着崭新木材的香。还有娘前些日子新铺的稻草,尚残留着田野清新的气息和谷草香。

就在娘拉开房门的刹那,我转过头来叫了一声:“娘”。娘这才拉亮灯,走到我的床前,俯下身:“ 妹伢醒了喽”。我睁着亮晶晶的眼,看着娘:“我也要去。”娘无可奈何地替我拉了拉被角:“妹伢再睡会儿吧,娘先煮猪食,煮熟了才走。”娘出了房门去屋后抱木柴生火,煮猪食。我却再不敢睡了,也翻身爬起来,穿衣服,趿拉着布鞋走到灶房。看娘生火,守着娘,生怕娘一会儿悄悄走了不带我。

公路上,手扶拖拉机正冒着青烟,突突地响着。有映山映河的喊声, “他五婶,赶场去不去,走啦-------------”有对面寨子上应答:“哎-------------去------------等下喽-----------”拖长的声调,刺破黎明。东方,曙光将露。

下山的路坎坷不平,虽没有城市通明的灯火,山里人却仅借了黎明的微光,走得平平稳稳。娘煮好猪食,回房叮嘱爹一会儿起来别忘了喂。然后,背起爹编的细蔑背篓,牵着我的手,出门。三婶子和二娘正好走到我家院子边,昨黑就约好了的。一起下山,到公路上,去坐四叔的手扶拖拉机。

四叔是开手扶拖拉机的好把式,比别人开得快又开得平稳,常常是他的车先做满了,才轮得上别人的。每人来回四块钱,都乡里乡亲的熟人,去的时候不收钱,赶场回来,谁去的时候坐谁的车,回来还坐谁的车,平安到家,才算妥当,安安心心收了钱,停好车,躲到公路边小学校旁的唯一一家酒馆里,喝上几两,才晃晃悠悠地回去自己家。所以,去的人,不必担心回来赶不上车,车会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等,等早晨坐车的人都到齐了,才往回开。你只管放心办你的事。卖也好,买也好,妥帖了算。

我坐在娘的旁边,四叔的车有帆布篷,能挡风。但凉风依然能从细小的缝隙灌进来。娘将我紧紧的搂在怀里。用她并不宽阔的背抵挡着风寒。车厢里嘻嘻哈哈,人语,鸡叫,猪哼哼,掺杂在一起。手扶拖拉机的突突声大,再加上风声,说话不是在说,是在喊。几分钟的时间,谁去赶场做啥,一清二楚。

公路两面的青山,郁郁葱葱。不过,山里人,睁眼就是山,并不觉得景致秀丽。有人烟的地方,远近的山,早已不见古木苍郁,开荒种果木,镇上乡里的号召,大部分山林,不过两三年,都成了黄土地上的橘子林。虽绿意依旧,终归少了点自然的野性。

四十分钟的坑坑洼洼的公路,颠簸得屁股疼。到了目的地,突突声停下来,车厢里的人,才直起身来,揉揉被颠疼的屁股,和四叔打过招呼,一起去河边三三乘船度河。镇在河那边,四叔的车不过去,虽有船可以渡车过河,但要钱。大家也都体谅。河的北岸,不少人等着过河,都是小镇周边的山民。肩挑手拎的,背上背着的,都是农家特产,要到镇那边去卖的。两艘船飞快地穿梭,你来我往,一船人上去,到了对岸,走一段石板路,就是小镇,人群三三两两地散入小镇深处的人流,各办各的事,卖东西的,寻卖东西的位置,买农药化肥的,奔农药化肥店聚集的地方而去。

小镇的两边,并无高大的建筑,都是旧旧的木板屋,被岁月的风雨冲刷成灰白的色,门板拆了下来,横着铺开,就是铺面。上面有衣物、鞋子,也没个次序。亦不见有多好的质地。山里人,是不挑的。衣服,便宜、牢实能穿就行,好看不好看,那是其次。

米粉摊、米豆腐摊,油粑粑摊,在路边随处可见,没个定一的位置,三两步就有一个小妇人或者老阿婆笑眯眯地守在一张方桌、四把竹椅的的摊子前,手忙碌着,嘴也忙碌着。这些小摊平日里是不出来的,只在集时,临时摆设。山里人,不挑拣,镇上有正式的像样点的饭馆,贵不说,山里人不习惯进那种场合,还是路边小摊实惠又巴适。

平日里的小镇,是冷清的,只逢了集,才骤然喧哗起来,这喧哗,有着尘世纯朴的温度。小镇的中央,有一个大一点的搭着遮阳帆布的市场,东西南北,什么地方卖什么,分得清清楚楚,鲜灵灵绿茵茵的甜菜、蒜薹、香葱刚从菜地里掐来,还带着清晨的露珠,青萝卜、白萝卜、胡萝卜上沾满泥土的香,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这里挑拣的,多半是一些镇上的居民,平日里,这些蔬菜都在农家的菜园生长着呢,只五天一次的在市场上大规模出现,卖的,多半是庄稼人,便宜又新鲜。离蔬菜不远,是卖猪肉的阵地,大块的猪肉在案板上,满脸横肉的屠夫一边吆喝一边用油光光的手举着锋利的刀准备随时落下,一斤、二斤、半斤,都一样的笑脸相迎。离猪肉摊不远,有卖干货的,黑黑的红薯粉、白白的大米粉、海带、和一些调料、红辣椒。市场的边缘地带,是竹制品:背篓、竹席、箩筐、簸箕、笼子,这些都是农家过日子必须要用的,要买得手艺精细的,结实耐用。山里人眼力都厉害着呢。再往外,是一些小饭馆,饭馆里,两三张八仙桌,几个燃着煤火的小炉子。香喷喷的骨头汤正冒着热气儿,等着谁进去要一碗米粉或热面条。旁边的小盆小锅里,是一些猪杂碎,让老板用整个的红辣椒炒得色泽诱人肉香扑鼻。谁点啥,在小炉子上架一个小锅,通通在锅里大杂烩。平时农活忙难得坐到一个火坑边的老哥儿俩,一人二两苞谷酒,吃得额头冒汗,就是难得的一段乡下人的休闲时光。

妹伢是娘的心肝。起了大早跟着来赶集,娘舍不得让妹伢空了手回去。镇上的柜台里连糖果都比小寨子上的花色齐全,娘刚刚卖了爹编的背篓,手心里攥着钱呢,任凭妹伢在柜台上挑三拣四地要这要那。也不常来,糖果,花不了几个钱。临了,还额外给妹伢扯了两尺缎带,顺势扎在妹伢早晨梳好的细辫子上,回去的路上,就有了两只小花蝴蝶在妹伢的头上翻飞。

集到中午就开始散了,办完该办的事,也该回家了,家里的猪也不知道当家的喂没喂,还有鸡呢,当家的会不会忘了将它们从鸡笼里放出来。得赶紧回。娘牵着我的手,依旧乘船过河,去寻来时坐的手扶拖拉机。路上遇到同车来的二娘,唠唠叨叨着今日赶场看到的新鲜事。

镇上的人流,会在下午两三点陆续散尽。小镇,归于安静,那些古旧的吊脚楼,重新再一次陷入沉默里。几个落满灰尘的大红灯笼,期待着五天之后下一场的热闹。

[ 本帖最后由 冷晰子 于 2011-8-25 16:57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