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身影

2021-12-23叙事散文陈思侠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44 编辑

身影一古马在山丹文学笔会结束后的清早给我打电话说:我和几个朋友到你那儿去,现在正在路上呢。接听这句话的时候,我正在泉湖乡的一片青青的玉米地里,跟几个农民……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44 编辑 <br /><br />身影


古马在山丹文学笔会结束后的清早给我打电话说:我和几个朋友到你那儿去,现在正在路上呢。

接听这句话的时候,我正在泉湖乡的一片青青的玉米地里,跟几个农民了解种植业调整带来的收益情况。我扔下手中的采访本和照相机,兴奋地沿着地埂一溜烟小跑,细长的玉米叶刷在我的身上,哗哗的响。身后不知谁喊:小心摔跤,刚下过雨呢。由于小灵通信号不好,我断断续续听完,人已立在马路上了。
我与古马相识,是在兰州参加采访兰洽会活动期间。有天中午,写小说的王新军约我到农民巷吃饭,我俩是叔侄,又曾是初中同学,见面无话不说。我说再找一个朋友喝酒吧,俩个人,谁整谁啊。这样,古马就到了。一个首界黄河文学奖诗歌一等奖获得者,一个操着浓重武威口音得好酒家,一个话语朴实待人热情的兰州主人,站在了我们面前。而此前,我在《诗刊》、《星星》等各个诗刊上,多次拜读过他的凉州谣辞。
这此后的几天中,我们三个几乎窜遍了农民巷的特色饭馆,喝的酒气绵长。也是在这期间,古马向我介绍了《草原笔记》的作者人邻,一个文静而才华横溢的朋友。记得有天下着小雨,我们坐在一个庭院里长着苹果树的农家园里,一边喝酒,一边看着雨滴在树叶和果实上,清凉的气息和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碎玉声,让我们心醉神迷。那是一个易于让人情绪诗化的日子。
和古马也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我们还到古马的家里去,我翻看了他的不少藏书;在书房的墙壁,悬挂着车前子为他作的诗画。
我采访结束,返回酒泉的那个夜晚,古马又打车相送,一腔河西人才有的古道热肠,温暖了千里行程。
古马再次打电话到酒泉的时候,我已在民政宾馆的门口了。
古马这次带来的朋友是:北京《人民文学》的朱零,四川《星星诗刊》的萧融、干海兵。

古马提议:为四川的诗人我们吃一次火锅啊。
我说:好呀。酒泉有快一半的饭店都是火锅城。去“苏大姐”吧,新开的,做的地道,环境也不差。
这是我到酒泉后,惟一的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诗人聚会。随后赶来的有王新军和山丹诗人梁积林。我们这边还有诗人黑子。
新鲜的牛柳、柔软的羊肉片、脆生生的木耳、青青的韭菜······一进锅,五颜六色的菜,全油油的亮了;五花八门的菜,也全有了一个浓重的味儿。也许碰到了真正的四川人,这一顿火锅厨师做得忒纯正,那个辣呀,那个麻呀。直到第二天下午,我得舌尖还是麻木的。萧融说:火锅在四川,就像牛肉面在甘肃,有钱的大款们吃,老百姓也吃。似乎是一道极传统的小吃了。火红红的锅子,加上烈性的酒泉酒,我们个个汗流浃背。留着一脸长胡须的朱零,吃火锅的水准跟萧融、干海兵不相上下,仿佛也是四川出身。哪个该涮,哪个该煮,一副样样精通的模样,吃的有滋有味。我和黑子一个劲儿劝酒。到了酒泉不喝酒泉酒,啥子意思都没有。我就差没用四川话敬酒了。黑子是刚刚由单位的接待宴席上跑出来,状态却是出奇的好,他步步紧逼,让朱零手中的酒杯绕成了麻花,烫手、火热,欲罢不能。

边烫边吃,边斟边饮。诗人与诗人的距离近了,诗人与诗刊的距离也近了。我介绍了酒泉的青年诗人倪长录、妥清德、于刚、马旭祖、方健荣、沈明光。还有旅居兰州的老石油诗人刘惠生。我说:这些诗人都在《星星诗刊》上发表过作品。记得倪长录写的组诗《鹰参考的西域》发表后,还引起了一阵争议。 《星星诗刊》其实离河西走廊是很近的,尤其是 “西部音画 ”这个栏目,聚集了一大批有才气的西部诗人;细算起来,酒泉诗人在这个栏目发诗的就有10多个。我是 《星星诗刊》的忠实读者和作者,从八十年代的窄体型到现今的流行大32开本,我都一一收藏着。这份稳健的诗刊,从大学时代至今,一直是我喜爱的诗刊之一。

萧融竟然记得我在《星星诗刊》上九十年代发表的一组诗:《杂色拼凑的西部》。那是经过她的审阅发表的,那是我第一次上《星星诗刊》。


次日早晨,我有采访任务,古马一行由《阳关》编辑部的孙江陪着,参观了酒泉西汉胜迹。下午我交了报社稿件,与古马一行去了开发区的世纪广场,我带了照相机,在宏伟的市政大厦前给远来的朋友们留下了一张张合影。
干海兵说:酒泉的城市建设大气、有特色,在荒漠绿洲中,能把一个小城市规划、建设的这么好,足见其发展的势头。穿过灼热阳光下的广场,我们来到了中央的林荫下,花圃、草地、雕塑、曲径以及音乐喷泉,而背后是喧嚣、密集的设计别致的楼群。倘若不是祁连山皑皑的积雪,这里该与秀丽的江南不会差多少吧?曾走过西藏的萧融,在此对河西走廊有了全新的认识,这里不仅仅是沙漠、荒凉的代名词,它也有现代都市绚丽的一面。
干海兵一直举目眺望着祁连山,他问我:是终年积雪吗?得到我肯定的回答,这个天府才子若有所思,陷入了宁静的想象。诗人是敏感的,一 粒雪把季节的酷热带入了清凉,一 粒雪也把尘世的凡俗洗净,把诗人的情怀带入了纯净的天堂。在酒泉、在河西大地,祁连山这粒终年飘扬的雪花,给了诗人无尽的遐想,编织了无数的美梦,积淀了奇异的哲思。而今,这份轻盈而凝重的画境,给他的幻想和启发,或许更加新颖。
一张张诗人的面容和身影定格在了画面上。萧融如水般的宁静,甘海兵默默的沉思,古马双眼中悠远的地域文化情结······伸展着,铺张着。在这个世界上,诗人是惟一可以用心灵取暖的,没有金钱的诱惑,没有权力的驱使,他们的精神是相通的。画面上,兄弟姐妹们的神情、姿态,自由而洒脱。

我后来把这一张张相片插在影册里,写上了“大地之子”四个字。
诗人们走了,诗人们留下了朴素的话语和美丽的情思。还有背影,抹不掉的背影。
陈思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