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在树里寻找灵魂的影子(外一篇)

2021-12-23叙事散文江南行
博尔赫斯曾说:“一切阅读都暗示着一次合作,以及在某种意义上的一次同谋”。书是灵魂的镜子,我相信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这个灵魂,不仅是作者的灵魂,也是曾经读过这本书,与它一起生活、一起做梦的人留下来的灵魂。一本书,每经过一次换手接受新的目光凝……
  博尔赫斯曾说:“一切阅读都暗示着一次合作,以及在某种意义上的一次同谋”。书是灵魂的镜子,我相信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这个灵魂,不仅是作者的灵魂,也是曾经读过这本书,与它一起生活、一起做梦的人留下来的灵魂。一本书,每经过一次换手接受新的目光凝视它的每一页,它的灵魂就成长一次,茁壮一次。   就个人阅读来说,大江健三郎先生的《在自己的树下》无疑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大江健三郎先生是安静的,灵魂的安静。他执著于内心,把童年的记忆和美好的愿望,通过内心酝酿,发酵,不断自省,转化成心灵的文字。他摒弃了过去一贯天马行空的想像,纯熟技巧,巧妙构思的运用,以平实易懂的口语文体,以温暖的笔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童年记忆的门,呈现了一个美妙童真的世界,唤醒我们沉睡的记忆。跟着他温婉的叙述,生活中的那些不快、困惑、挫折、磨难,一一为我们展现,在书里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   大江健三郎先生就像一位技术高超的调色师,跟随他行云流水的文字,我们眼前时而色彩斑斓,有轻纱裹梦的朦胧;时而铿锵有力,间或有尖利的刀子划过肌肤的疼痛;时而安静舒缓,温暖中深藏着智慧;时而沉静睿智,洞悉天机,引人深思。他对人,人生,人性的思考,就像一幅卷轴画,铺在读者面前,展露无遗。无论是节制,还是铺张,他情感感染力形成的冲击,直逼人的心灵,他的批判和反思,愈发凸显思考的价值。   关于树的思考,在书中大江健三郎先生借用了祖母小时候讲给他的一个故事:每个人在山谷中都有一棵属于自己的树,人的灵魂从自己的树中出来,钻进刚降生的孩子身体里,而人死后灵魂又返回树根里。聪明的灵魂会记得自己是从哪棵树里来。大江健三郎先生将这个故事牢牢地记在了心里,并想像着有一天,他钻进林子,无意中站到自己的树下,设想让年长的自己与年幼的自己相遇,并让年幼的自己向年长的自己发问,问他这一生是怎么活过来的,到时该怎么回答?这不仅是大江健三郎先生一个人的发问,他也问倒了红尘中的芸芸众生。我们又是怎么活过来的,我们找到答案了吗?   在阅读中,这棵树在我的眼前浮现出两种形象,一是作为一个实体的存在,另一个是象征性的符号。就前者而言,它是站立在森林中一棵无涯时间里的具像,代表着过去,现在,还有未来。而在作者心里,它早已幻化成一个符号,象征着人生价值追问。人生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寻找的过程,寻找的不仅仅是丰裕的生活,还有对精神,对整个人生,对人生价值的追问。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人究竟该怎么过活,相信这一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们。对于这些哲学的玄思,大江健三郎先生也一直不停地追问着,思考着,通过思考,阅读,生活,他找到了一条通往内心的道路。他在爱尔兰诗人叶芝那里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他借用了诗人的话阐释了他的想法:“你是自立的人,即使成了大人,也像这棵树一样,也像你现在这样,站得笔直地活着。”是的,人生就应该这样,成为一位自立的人,像树一样,站得笔直的活着。即便置身于苦难,心灵也要处于阳光之中,正如加缪所说:“倘若世上没有疾病、衰老、死亡、孤独与痛苦,那么人怎么会对青春、生命、爱情与欢乐产生渴望与爱呢?”人生谁都不能摆脱死亡,生命的终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意义的死亡。当你站在人生的树下,询问自己这一辈子是怎么活过来的时候,记忆一一浮现,走过的路留下一窜窜脚印,现在重新拾起,人生落下帷幕,我们该怎么回答自己?也许,你一生都找不到任何明确的答案,也许你的人生之树枝头上早已盈满了青鸟的歌唱。但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勇敢地站立着,好好地活着。   在活着的同时,大江健三郎先生告诉我们要心手相扶,努力学习他人的长处,并勇于担当。他通过对智障孩子故事的讲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残缺的肉体顽强与命运抗争,不放弃不认输,甚至比一个健康的人更具灵魂感召力。可以想像,像这样的孩子的生活该是如何艰难,像这样的父亲更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大的努力。命运对待他们父子是如此的不公,身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父亲与智障的孩子组成的一个特殊家庭,本身需要更多的安慰和鼓励,但他们却相互扶持,从对方身上学到不少东西。智障儿子光在学校里,不仅自立而且还学会了照顾其他残疾更严重的孩子,并交到了朋友,还展示了他在音乐方面的才华。从光身上,大江健三郎先生看到了儿子成长的喜悦,看到了音乐力量,看到了教育的伟大。他的开明,睿智,温情,仁慈,宽容,也坚定了光生活下去的勇气。让我们看到世界上只有肢体的残缺,灵魂一样可以完整,高贵。我们可以活得更好更充实,没有理由放弃理想,灵魂完全可以贴着大地飞翔。   然而,大江健三郎先生最让人敬佩地方是,他对待战争,对待正义,对待人民,对待人性的态度和看法。他的童年生活在二战的阴影下,对于那场侵略战争,大江健三郎先生并没有回避,他大胆地进行反思,批判日本政府采取的一些令周边邻国深感不安的措施和行径。尘封的历史,在他生命中苏醒过来。他通过自己方式,发出哪怕微弱的声音,来表达他对文明的敬意,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这种感同身受,守望相助的文明精神,其实质就是在表达悲悯,传递温暖,释放理性——而这恰是“人性”光芒的最重要体现,他更好地诠释了文学即人学的道理。正因为此,他才能超越国度,为世人所敬重。   读完书本,感觉就像一条河流在心底流过,灵魂得到洗涤而更加透彻纯净,与这样的智者、朋友相逢,实在是件很幸福的事,沿着大江健三郎先生的追问,我们继续上路,重新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以及活着的意义,但愿,若干年后,在人生的树林里,我们不再迷茫……
                  父亲在乡下的快乐与忧伤   母亲离家到城里帮我照看孩子,父亲一个人留在了乡下。就像一条航船突然转向,父亲有些措手不及。日子倒是一下子空落下来,但身边少了母亲的唠叨,吃饭饮食也无人搭理,更可怕的无边的寂寞、冷清和孤独。   父亲是乐观的,自有他的快乐和忧伤。我曾劝他和我一块进城,父亲说我那点工资养活自己都难,还要养家,孩子要吃奶粉,你母亲又不能外出打工,这就够你受的了,我再去不是给你添麻烦吗。就是到你那打工,可家里怎么办,关门呀?冬闲,家里虽然没什么活计了,但锁上门一走了之,能行吗。不像你们那里,锁上门就放心一去几个月,我还是呆在家里看家,伺候着花草,鸡鸭吧。不管我怎么劝说,他就是不答应跟我过来。   每当一家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或者带着孩子玩耍的时候,没有父亲在身边老是觉得缺少些什么,一想起他一个人在家缺吃缺穿,我心里满是愧疚。其实,我更担心的是没有人陪他说话,拉呱。时间长了,真让人难受。在我的感觉里,寂寞更像一种毒,慢性的毒,浸透肉体和灵魂。记得前段时间在电视剧《康熙大帝》里看到一个故事,说康熙在周佩公的推荐下,欲启用桀骜不驯的姚启文。在未启用前,为杀他傲气,将他关在牢房里,每天好酒好菜伺候着,就是不允许任何人和他说话。看着他萎靡不振,几欲崩溃的表情,我深感孤独有多么可怕。我能想像父亲一个人在家的窘境和凄凉,但为了子孙,他抛弃了他的快乐,以及对生活的奢望。在他无声的祝福里,我们快乐地生活着。   生活是讲不得浪漫的,是现实,冷峻的。父亲虽然人身自由,但心里却一直被一种东西缠绕着。还好,他乐观地面对一切,他找到了对付孤独的法子。空闲时和鱼对视,和花言语,和雪下酒,和风斗志。再不然就养鸡鸭,猫狗,满院子赶,喂食,恐吓,拍打,洗澡。父亲已离不开它们,它们已经成为父亲生命的一部分。是它们陪着他走过漫漫长夜,迎来黎明的时光。父亲的生活变得充实起来,每天向我们报告战绩,说为孙子又准备了多少草鸡蛋,还有多少青皮,家里的大公鸡好斗,在家不老实,下次你母亲来,就让她带回去杀了吃。我养的花马上要开了,这里温度不够,也带回去,既能赏花还能净化空气……父亲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但这会喋喋不休地叙说,非但没有使我感到絮叨,反而觉得心里暖洋洋的,就像小时候靠在南墙晒太阳那般温暖。   我在心里想着,是该回去看看他了,不管工作多忙,生活多累,或者将他接来,在暖烘烘的屋子里,一家人围坐一块享受一下天伦之乐。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江南行 于 2008-11-29 15:24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