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土专家”老赵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土专家”老赵

石广田


       朋友租地建了一座葡萄园,让他最为感慨的是高薪聘请的技术专家:“这个专家每年来3次,每次指导两天,得给他6000块,划一天1000块,就这还请不到。听说他指导了好多家葡萄园,忙得很。会一门技术可是了不得啊!”

       我笑了,猛然想起“土专家”老赵。

       从农业大学毕业后,1997年春天,我开始在一个偏远乡镇的农技站工作。乡政府驻地离黄河不到两公里,站在大门口,就能望见高高的大堤。占着离黄河近的优势,这个乡很多村子都种植水稻,也算是“特色农业”了。农技站站长姓岳,他召集全站干部专门召开了一个小型会议,向我介绍了站里的人员和工作。最后,岳站长还专门提到一个人:“还有一个编外人员,老赵,再过俩月他来了就认识了。”

       4月中旬,我终于见到了老赵。他50来岁,高大魁梧,皮肤黝黑,一看就知道常年晒在太阳下。岳站长叫上我,与老赵正式见了面。岳站长的介绍很有意思:“赵技师,这是刚分配来的大学生,省农大农学专业毕业,本科生。你得多教教他经验啊!”不等老赵搭话,岳站长又说:“广田,这是赵技师,咱乡特聘的专家,老家挨着咱县,种水稻技术很高,在这儿已经干好几年了。你要好好跟着他学。”我伸出手去跟老赵握手,老赵显得有几分拘谨。送走老赵,岳站长跟我聊起来,言语中带着不屑和气愤:“啥技师啊,就是个在家种地的!他精明,学会了种水稻,也不知道谁介绍来的,把咱农技站压了一头。我就不信,像你这样的科班生,不比他强?再说了,咱们的工资一个月300块,他一个月800块,还管吃管住,没道理啊!”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心里只觉得惭愧:在大学里只学了些理论,叫我去指导人家怎样种水稻还真胆怯。

       慢慢地我发现,虽说我的名分在农技站,可农技站的活儿我却一点儿也不用干:我跟其他几个人分包着几个村,天天往村里跑,干些诸如计划生育、植树造林等杂活儿。我开始悟出岳站长的话外之音了:我们这些有专业知识的毕业学生,并没有放到相应的岗位上,特长怎么能发挥作用呢。

       一天吃午饭的时候,我和老赵碰到了一起。老赵很客气地问我:“广田,下午有事没?要不忙咱俩一块儿到村里转转?”我爽快地答应了:“好啊,好啊,赵技师,我正想跟着你学种水稻呢。你看,我学的专业知识啥用都没有!”老赵腼腆地笑了。一路走一路谈,我才知道老赵推广的技术叫做“旱育稀植”。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节省稻种,稻秧插到大田里也会长得更壮实,我并不陌生。路上碰到好多人跟老赵打招呼:“赵技师,到村里去啊!”“赵技师,又开始忙了啊!”“赵技师,啥时候到俺村去啊?”……老赵满足地笑着一一回话。听着他们的问答,我心里悄悄升起一股对老赵的敬佩感。每到一个村子,老赵都会被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人们问这问那,他都耐心详细地解释。

       又过了些日子,我发现老赵在乡政府大院里很孤独。尽管他一直吃住在乡里,可乡里的干部几乎都不与他说什么话。乡里开干部大会,老赵也不参加,似乎他从来就不是乡里的一分子。每天,老赵都是一个人静静地骑着自行车到村里转悠,再一个人静静地回来。夏天到来,我们忙着黄河防汛,老赵又邀过我好几次去村里,我都没有去成。

       秋天到了,稻子该收割了,老赵专程找我来告别:“明年俺就不来了。你看,大家都学会种水稻了,俺还指导个啥?你是个大学生,有空儿啊,还得把自己的专业拾起来。”我不知道该怎样安慰老赵,就唱了几句高调:“赵技师,要不是你,咱乡里的稻子咋能种这么好!你一走,大家心里都没着落了,稻子要是有了病,还得去请你。”老赵没有肯定,也没有谦虚,他从兜里掏出一叠饭票塞到我手里:“乡里给的饭票没用完,我回家就成了废纸,你用吧!”我想拒绝,可老赵转身就迈出了屋外。

       第二年春天,老赵没有再来。

       转眼20年过去了,老赵也该70岁了吧。要是当初我能听进他的劝告,说不定也能像朋友聘请的葡萄专家一样拥有一技之长,不用再朝九晚五地过着庸常的日子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