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临时工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在我二十八前的生命里,我是无法想象“临时工”这个词与自己有任何联系的,更无法想象这个词在自己生命中的重量和多重含义。我所知道的“临时工”,大都来自电视或者网络。在突发事件中,他们无一例外地显现出卑微的属性。在事件抵达喧嚣的峰值时,他们仓促的出现,被毫无悬念地推向人群,然后接受各种的鄙夷、质疑、谩骂……等事件落入谷底后,他们也似尘埃落地,被散场的人群踩得支离破碎,无人提起。这样的一个群体,这样的一个词,每个人似乎都是熟悉的,又似乎和每个人都保持着相当的距离,包括我,一直以为我顶多是这个词的旁观者,我从未怀疑过这些。
      直到二十八岁那年,我被另一个词吸引,一个总被和“临时工”同时提起,却有着天地之差的一个词。“正式工”——对,就是这个词,闪耀着制度的光芒,经由父辈向妻子径直而来。这不属于过去的“接班”了,这是对父辈矿区生涯的照顾,恩泽惠及到了妻子身上,确信是最后一丝光亮了,被我们抓住了。
      就这样,我们逃离拥挤喧嚣的城市,来到沙漠边缘的这个塞北小镇。在这之前,我似乎也感受到了“正式工”这个词带来的那种特殊的光芒,我甚至隐隐地听到了一种召唤。我几乎确信,这个词在不久后,同样可以降临在我身上,让我感受它无以伦比的福音。事实上,在我以前的认识里,“正式工”这个词和“临时工”对我一样遥远,它们的光芒和卑微都是另一个世界里的存在,只是我想象的一部分而已。在它们被频繁提起的这个时代,我对它们的态度也是明确而复杂的。作为一个弱者,我自然深知“临时工”这个词的无力,以及它背后掩藏的种种困境。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就是他们中的一部分。我不知道这有没有怜悯的成分,可我一想到这个词背后的难堪,就似乎看到了弱者易碎的尊严散落一地。我多想去拥抱这个词,扶起他们垂垂无力的身躯。可我又惧怕这个词,怕它无法罢脱的卑微和难堪沾染上我,成为我无法罢脱的一部分。而“正式工”这个词高高在上,不免让站在尘埃里的我呈仰望姿态,这种仰望里透着深深的敌意,这深深的敌意里似乎包含有无法抵达而带来的奢想和困惑。而二十八岁那年,当有人突然把“正式工”这个词的一角递到了我的手里,信誓旦旦地给我描述着这个词所包含的众所周知的种种福音。那确实是另一个世界,我奢想过却奢想不到的世界。现在,有人把我到带了这个世界的入口,我离他咫尺之遥,如梦如幻,感觉如此不真实。
      当我把自己连根拔起,不顾一切地来到这个塞北小镇,来到这个散射着万丈光芒的神秘世界时,一切突然又都不可预料地变了。这份我以为会照耀我,给我以福音的光芒,以他可以想象的傲慢拒绝了我。或者说,我错误地预判了我和他之间无法跨域的距离,把他模糊的傲慢的面容想象成了冬天的太阳。这不是他的错,这是我可悲的幻想造成的。哦,“正式工”,对我而言,始终是个感叹词。我千里迢迢而来,想要被他拥抱在怀,他却转身决绝而去,空留给我满世界的茫然无助。正在我不知所措的时候,另一个词降临了——“临时工”。它的降临是如此突然而又恰当,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救赎,成了我唯一可以抓住的稻草。同样是以前以为另一个世界的词,突如其来的置身眼前,我满心复杂的看着它,几乎热泪盈眶。这是好心的大哥递来的稻草,他让我考虑清楚再去。事实上,我不用考虑,我没有选择的资格。我已经成了家,眼看三十而远远未立,妻子的肚子里已经怀了我们的孩子,而我们的家至今飘摇难定,我迫切地需要一份收入来提升一个家的安全感。
      然后我就来到了那个大型的煤矿,穿上一身灰色的工装,走进了狭长的楼道最里边靠西的那间房间。那时维修工的值班室,正对着公厕,可以清晰地闻见从对面飘过来的可以想象的味道。我坐在值班室靠墙的一张架子床的角落里,看着一群年轻的维修工以各种姿势把这间小小的值班室塞满。他们说着我永远也无法学会的方言,在他们的幽默里时不时放声大笑,眼神里藏着不易觉察的狡黠。地上铺满瓜子皮,烟雾不断从嘴里被吐出来,悬浮在空气中,使近在咫尺的一切都变得模糊而可疑起来。
      面对陌生的一切,我始终保持着微笑,试图穿越那些艰涩的方言抵达他们谈话的核心。可那些犹如盔甲且密不透风的语言阻挡着我的进入,使我一次次的努力碰壁而归,只能像一个局外人一样看着他们在我的眼前谈笑风生。我觉得,我和他们,有点像不同性状的液体,比如油和水,相溶只是奢望,强行的融合只会让一切更糟。所以,很多时候,我就坐在属于我的那个角落里,透过眼前浓重的烟雾看着他们。偶然不自觉地插几句嘴,很快就被无声地消解了。我几乎听到了我说出的那几句话的回声,孤单单地在狭小的房间里回荡碰撞,最终不知所踪。而他们,那群年轻的维修工们,他们没有一刻不是喧闹着的。某一刻,时间和空间都变得诡异起来,眼前他们夸张的言语、表情、动作……都开始后退,越来越远,越来越安静,像是我正在做的一场梦。直到我摇了摇头,清醒过来,看见他们瞥向我的那种不可言说的眼神,才知道现实如此坚硬。
      这些维修工多数未满二十岁,只有两三个比我稍大,穿着油渍斑斑的工装,话语里充斥着生殖器官,不时的企图用手机给自己摇来一场美妙的艳遇,热衷于对他人进行身体和精神上的诋毁。我虽然穿着和他们一样的工装,和他们整日坐在同一个房间里,是他们名义上的一员,还共同有着“临时工”这样的标签,可是这些都不能改变我闯入者的身份。我这样一个来路不明的闯入者,说着标准的普通话,举止间有着明显的克制,降临的突然,和所有人的无关联性,使他们感到了某种侵犯。他们这样一个铁板一块的小团体,自然从我身上嗅到了某种不安全感,防备在所难免。这些感觉或许是相互的,只是他们刚好拥有人数上的优势,就难免有了一种天然的自傲,对另一方——我,造成了某种难以避免的压抑。
      作为一个维修工,我自然是不称职的。在我二十八的生命里,动手能力一直甚为惭愧,除了对文字一点点的敏感,我对这个世界真的所知不多。可作为一个维修工,除了动手别无他法。而我所能做的,只是在纯技术活之外,尽我所能给别人打下手,用自己的力气支援他们。他们切钢管时,我扶着钢管。修管道时,我在一旁递螺丝或者扳手。抽水时,我帮着抬管子……很多时候,我只能做这些零碎的事情,即使下力气的活,他们似乎都不愿意让我干,而我实在也是一个瘦弱的没有多少力气的人。如果我能被称为“维修助手的话”,估计也是“第三助手”或“第四助手”,从来都不是他们的第一选择。可我也不能尴尬的闲着,只好尴尬地跟着他们,当一个让人尴尬的助手了。
      那个煤矿离妻子所在的小镇尚有三十多公里的距离。作为临时工的我,每个月只享有四天的假期,半个月回来一趟,和妻子团聚两天,看看肚子尚未出生的孩子。在煤矿的日子里,除了上班,我几乎都待着宿舍里。最开始三个人的宿舍,后来住了四个人,最多时住了七个人。作为一个临时工,我们自然不能奢望正式工的标准两人间待遇。我们只能适应属于自己的拥挤和吵杂。也就是在那里,在那样的拥挤和吵杂里,我开始重新拿起书本,也开始在笔记本上写所谓的文章。书替我隔断了吵杂,也替我消解了寂寞。我开始在文字里想象我的孩子,想象我作为一个父亲该有的样子,想象这个有些不一样的世界……最后,回忆开始,童年种种席卷而来,凌乱而汹涌,都一一在我稚嫩的文字里得到记录和呈现。我陶醉于这样的世界里,对周围的一切根本无暇顾及,也不想去多想。那些怪异的眼神从一开始就存在,现在更怪异了一些。我这样一个闯入者,背离人群,对别人的热闹视而不见,对别人的冷嘲热讽置若罔闻,彻底放弃了融合,在众人眼里,彻底变成了一个异类,给别人提供了更多的话题。只是这些都和我没有关系,我没有侵犯谁,我并不是一只浑身是刺的怪物,没有人因为我的不同寻常而缺少什么,反而多了另一种欢乐,我们彼此都享受着这种另类的欢乐,截取着生活所给予的不同面来供养自己。
      我的维修工生涯只持续了短短的三个月就戛然而止了。由于大哥的安排,我夹在一群老少中间,经过半个月的培训,在所谓的课堂上体会着属于社会学范畴的荒诞,然后轻而易举地考取了自己生命中最奇特的一个证件——司炉证。是的,我成了一个经过认证的合格的司炉工,还是个特殊工种。说通俗点,我成了一个烧锅炉的。我知道烧锅炉这个差事。以前上学,学校里都有烧锅炉的,整日守在锅炉前,负责往炉口里一锨接一锨不停地铲煤,保证大家随时有开水可以取用。我们老家的村子旁,以前有个造纸厂,里面有个大锅炉,听说过去锅炉爆炸还死过人。所以,我对“锅炉”的一贯印象就是:一个浑身五黑看不清五官的人,不停挥动的铁锨,不断被添进炉口的煤,永远都不会熄灭的火焰,锅炉上面缭绕盘旋的水蒸气,还有就是危险。以前,我对锅炉充满了戒备,每每走近,总是想着赶快离开。锅炉在我有限的意识里,总是以不可控的姿态存在的。而烧锅炉的,也就是司炉工,他们惯常的挥汗如雨,浑身上下被煤染得五黑,只剩一双眼睛无辜闪烁的印象,都让我想到囚困在土地上的父辈。我心疼土地上劳作的人们,也敬畏土地,却一心要逃离土地,逃离那种无法摆脱的囚困。而现在,我逃离土地多年以后,戏剧性地成了一名司炉工,从一种囚困抵达另一种囚困。
      从维修工到司炉工,不只是工种上的变化,对我个人而言,最根本的动力还是工资上。虽然都是临时工,同样也都穿着深蓝色的工装,可相对维修工哪里需要去哪里而言,司炉工作为特殊工种,就具有了专业属性,工作场地就是锅炉房,工作内容就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把锅炉烧好。
      当我第一次走进那个锅炉房,我是窃喜的。我窃喜是因为这个锅炉房完全颠覆了我一直以来的想象。粗细不同、交错复杂的管道,大大小小的泵,各种型号的阀门,巨大的水箱,以及更巨大更复杂的三个燃煤式锅炉,锅炉前就是值班室,里面数不清的按钮、指示灯,还有一排排整齐配电箱、电缆柜,三台嵌入式电脑正对着玻璃墙外的三台巨型锅炉,它们就是锅炉的大脑和心脏,负责对锅炉房里的一切发出指令,并监督它们的运行。这完全是一座现代意义的锅炉房,没有我想象的挥汗如雨,满身煤灰,狼狈不堪,没有我所忧虑的对体力的无休止的索取和对精神无止境的囚困。煤由专人吊入锅炉上门的入煤口,煤渣由除渣机刮入外面的存渣房,被定期清理。作为司炉工,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紧盯电脑上锅炉运行时的实时参数,及时调整和修正,发现故障及时排除或者上报,按时到各区域进行巡查,确保各区域机器设备运行正常,有异常情况及时报修。这就是我们这些司炉工所要做的。因为这些,我自然是窃喜的,窃喜的是我终于逃离了那间属于维修工的办公室,不再以一个“闯入者”的身份尴尬地置身其中,让那些被烟雾虚化的眼神和表情刺向我,这对于我们彼此都是一种释放和解脱。
      到了锅炉房,有了正式的班组,八个人,班组长是个刚毕业不久的白白净净的研究生,副班组长是个皮肤黝黑的老油条。他俩是正式工,我们其他六人都是临时工,由他们管理,两个人一班,三班倒,上六天休息两天,两头一个白班一个夜班,这样算,我可以回去在家里待三天三夜,这算维修工所没有的大福利了。
      刚开始,除了工科出身的班组长,我们其他人几乎都是门外汉。班组长带着我们认识并熟悉机器设备,什么原理,怎么启动和停止,什么情况下启动和停止,和别的设备是怎样的关联,参数如何读取和调整,倘若出现异常了是什么样的反应,如何正确地排除故障,哪些重点部位要格外关注留心……班组长脾气很好,很耐心,我们这些门外汉觉得新鲜好奇,又想到以后的工作和责任,一个个也都听得仔细,记得认真。那个副班组长始终跟在最后面,不知道听还是没听,懂还是不懂,那浅浅的微笑也似乎是勉强的,眼神也闪烁游离,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那段现场学习的时间是相对单纯的,抽调上来的六个人,和两个班组长,在相对封闭而没有干扰的锅炉房,大家按部就班地熟悉着工作场地。很多时候,也互相开玩笑,讨论一些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两个班组长是正式工,他们讨论的多是奖金的多少,以后的发展如何如何。他们的收入奖金大都是以“万”计,那是身为临时工的我们所不敢奢望的。一个正式工的以后,就像宽阔大道,不管怎样,都是通向美好生活的,那对于我们而言,就是另外一个世界。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关心着我们的收入,讨论着我们和别人的种种不同,进而发发牢骚,骂几句娘,哄笑一阵,继续我们的生活。当然,很多时候,我们也讨论“正式工”这个话题,讨论这个词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概率。尽管可能性相当渺茫,但并不是没有。而一个临时工最大的梦想,估计就是成为正式工,这里面的转变几乎差不多等于投胎转世。我们这些临时工,大都也都是通过“科长”、“主任”之类的关系进来的。有时候,我们互相开玩笑说:你肯定没问题,王科长能耐大着呢!另一个哈哈一笑说:李主任和公司副总走得近,你转正的事估计十拿九稳!……诸如此类的话题每天都有,久了就毫无新意,却也不影响众人每日谈说品咂一番,从而保有一份对未来的憧憬。其实每个人都知道,不管科长也好,主任也罢,要想把一个人转成正式工,那是远远不够的,这之间的距离足够装下许多想象。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和那两位班组长走得比较近,或许因为我在他们眼中,还算一个稍显“与众不同”的临时工吧。他们去哪儿都叫着我,我们常常三人而行。在一起的时候,我多是以一个听众的角色存在的,我自知自己的卑微,所以尽量用沉默保全自我。有一次,我们一起漫无目的地散步,他们漫不经心地说起一个井下事故,说死了一个人,幸亏是个临时工,要是正式工,那可不得了。我当然知道,这两者间除了收入待遇上自不待言的差别外,还有就是劳动关系和责任是的重要区别。临时工虽和正式工一起工作,法律意义上却是别的劳务公司派遣过来的“外人”,和工作单位没有任何法律意义上的关系,也自然没有法律意义上的责任。劳务工伤了残了亡了,也自然和工作单位无关,他们不会因为一个劳务工的事故而过分紧张,更不会因此承担多大责任。所有一切矛盾、纠纷、赔偿等事宜都是劳务派遣公司的事。而正式工则大不相同了,他们属于在册职工,和所在单位自然有着法律意义上的义务和责任。倘若一个正式工因为事故死了,那就是不得了的大事。不但相关的副总要受处分,矿长的位子也必然难保,下面相关的责任人也一并要受到职位和经济上的处理和处罚。这还不算完,当年,全矿所有人的奖金收入也要跟着大受影响,堪称“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一般情况是,为了杜绝这种“风险”,高危岗位都不会安排正式工上班,都是临时工在干。所以才有了他们这“幸亏是个临时工,要是正式工,那可不得了”的感叹。对他们而言,确实虚惊一场,几乎连我都替他们捏了把汗。一个人出事,那么多人受到牵连,那可不是一种巨大的风险吗?而后,我想到自己临时工的身份,又感到了一种虚无,一种自我的虚无,一种对自我存在的怀疑。我木然地跟着他们走着,听着他们说着一个临时工事故身亡而产生那种由衷的庆幸,某一瞬间,我忽然觉得那个亡故的人就是我,而我不过是轻飘飘的一缕游魂罢了。
      又有一次,我们正好在一起闲聊,忽然有人打电话来叫他们去开会。我正准备先行离开,他们不让,说一起去开会,完了刚好一起去食堂吃饭。我推说不去,料想这会十有八九没有我的份儿。那个副班组长信誓旦旦地说没事没事,都只是在下面凑个数而已,没啥担心的。于是,我就带着忐忑与侥幸跟他们去开会了。岂料刚一进会议室的大门,就被某科长看见了,他的眼神里立刻写满了惊讶和轻蔑,厉声质问我道:你跑来干啥?有你啥事?我自然无言以对,赶紧顺着墙边,在众目睽睽之下灰溜溜地逃走,一口气一直逃到宿舍,还心有余悸,仿佛那众人的目光仍然如利刃一般紧追不舍。我一个人坐着,心跳难安,不禁在想:我做错了什么啊?怎么有种做坏事被抓了个现行的不堪,那种脆弱和心虚让我自觉比尘埃更低,低到了太阳终日无法照耀的角落里,才能有勇气抬起头来看看眼前这个不属于我的世界。
      那个时候,我的孩子已经快出生了,妻子因为孩子的即将出生欣喜着也烦躁着,这烦躁里有很大一部分是和她的工作有关的。她是正式工,在后勤单位上班,她所在的那个岗位上,就只她一个正式工,剩下的全是临时工,都二十岁左右的小姑娘。这些小姑娘每日喜欢三五一群像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她们彼此交流着悄悄话,今天对某一个人指指点点,明天又和那个人搂在一起亲密无间,或者兴奋地谈着芒果台热播的所谓偶像剧,又或许为了她们临时工的不公正待遇而愤愤不平……而我妻子,作为一个曾经的文艺女青年,现在的正式工,和这些小姑娘的共同话题实在少得可怜。她们在她看来简直幼稚可笑,又密不透风。对,她们和她是不一样的,也是不同性状的液体,注定无法交融。这实在让她头疼,进而痛苦。她是个正式工啊,却没有曾经想象的那种优越和光芒,被人如孤岛般置于一旁,这是没道理的事情,却又毫无办法,无处申诉。每次回家,妻子必然把积攒的牢骚发泄给我,我自然全盘接受。听多了,有产生一种恍惚之感。妻子的烦躁,源于她们——那群叽叽喳喳的临时工。她和她们是不一样的人,甚至身在不一样的世界。那么,我呢?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和谁又是一样的人呢?我又和谁在同一个世界呢?这些问题让我头疼。

      点炉了,我们这些人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司炉工。虽然锅炉房里管道犹如蜘蛛网般难解难分,各种开关按钮亦如繁星般不可数尽,但一半需要我们操作的实在少得可怜。这样一来,这个在我们原来看来复杂无比的工作,立马变得简单得让人惊讶。大多数时间,我们只是坐在值班室的电脑前,看着电脑里各项数据的闪烁变化。事实上,这些数据被提前设置好了参数区间,到了某一个峰值自动停止,到了某一个谷值自动启动,像那个在屏幕上不停碰撞的屏保,永远跳不到屏幕之外去。坐的百无聊赖了,我们就出去四处转转,看看那些机器是否有什么异常。大多数时间,它们都尽职尽责,夜以继日地转动着,从声音里难以判断出是否隐藏着端倪。白班、中班还好说,夜班最是难熬。困意难消,周围又被一片黑沉沉地寂静包裹着,除了几声虫鸣,别无其它声响。很多时候,我会走出锅炉房,站在空旷的院子里,看见头顶星光点点,路灯孤单地在远处的路边沉默着。
      刚开始的新鲜感过后,后面就越来越皮了。大概两三个月后,原来坚守的班组纪律就逐渐松散了。替岗、睡岗、甚至脱岗都原来越多了。这样一个特殊工种和特种岗位,被大家似乎日渐淡忘了。有时一个人看着,另一个拉几把椅子拼起来,在配电柜后面睡觉,半夜轮换。胆子更大的,设置好报警参数,两个人都睡觉去了,听到警报声,再不慌不忙地起来,启动,复位,如此而已。有的嫌睡在椅子上不舒坦,干脆把铺盖拿到了楼上的一间闲置的小房子里,晚上堂而皇之地上去睡大觉。和我同班的是一个河北的小伙子,内向,话不多,做事认真,不偷懒。我们俩上班,都小心翼翼,不敢睡,困了,就不停地喝水,或者里里外外不停地走。实在困极了,就轮流在电脑前眯一会儿。最胆大的,还是那位副班组长了。以前大家一起干活时,他就偷奸耍滑,来得晚,来了也装模作样。他是正式工,我们谁也不敢说他。正式上班后,白班时他常常不见人影,躲在宿舍里打游戏,有人查岗了,他又神奇地出现了,嘿嘿笑着说上厕所去了。上夜班时,睡得更是肆无忌惮,几乎一整夜都安然梦中,也不想着同班的人累不累。后来,就直接脱岗了,不知所踪,我们都知道的,却谁也不敢说什么。后来领导知道了,找他谈话,他倒是不脱岗了,天天花钱找人替岗,自己则放心地去忙自己的事去了。替岗的钱也不现付,说好攒多了一起付,大家想着他是正式工,一个月万把块钱,自然也不多虑。替得太多了,别人也不乐意,尽管说得是付钱,但都想着能多休息几天。可那位副班组长往往死缠烂打,先是好话说尽,腆着笑脸,无果后,立马脸一沉,江湖话一大堆,无理说成有理,让别人无话可说,只好应下他。刚开始,他还隔一段时间结一次账,后来就慢慢拖欠开了,说是自己在外面做生意,资金紧张,过些天给,肯定黄不了。他年级比别人大不少,又有一种正式工的那种底气,说得也信誓旦旦,别人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他也找过我替班,但我从未答应过他,那时我的女儿已经出生,一到休班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家陪她,根本不会去想着做别的其他什么事情。他原先对我的那种亲近慢慢就没有了,虽然见了还是照例嘿嘿笑着和我打招呼,可我已经从那种假意的笑容里明显地感到一种距离,甚至敌意了。
      那阵子,“同工同酬”的话题在社会上甚嚣尘上,在各类媒体的追踪报道中,这个词似乎已经不再像过去一样是一句高高在上的口号,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当然,最关注这件事的还是我们这些“临时工”自己,我们又一次热议着“同工同酬”,这一次投入了更大的热情。更高层面的正式关注和讨论,预示着我们所梦寐以求的公平更大可能的得到实现。我们自然是兴奋的,从内心里觉得自己第一次离“正式工”这个词如此之近,有种翻身农奴把歌唱的由衷的喜悦。
       那个周末回家,路过妻子公司所在的大楼前,看见上百人打着横幅齐声呐喊,要求“同工同酬”,要求做有尊严的劳动者。我感到一种燥热,我为他们的勇敢而骄傲。我相信,属于我们的那一天不会太远了。离开了抗议的人群,走到了不远处的树林前,听见身旁路过的两个人说:他们折腾不了多久,马上下个通知,把带头的开了,剩下的肯定乖乖回来,不听话全打发掉,肯定立马消停,反了他们了。他们说这些话时,透着一股得意,一种先知先觉,望向远处那些人群时,眼神里写满了不屑。而事实几乎和他们预料的一样,当天下午,派出所就把几个带头抗议的带走了,公司也迅速下发了通知,要求各单位管好自己的员工,不得出现脱岗,更不得刻意滋事,违者作开除处理,相关领导对后果负责。听到这个消息,我没有惊讶,尽管不久之前我幼稚的憧憬着属于我的光芒。但是我知道,世界远不是我以为的样子,而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我至今不知。
      后来,我的一个朋友,同样是临时工,她在这场“同工同酬”的风波里,几乎抱有了最大的期望,而她等来的却是 没有任何理由的“下岗”,他们单位所有的临时工,不但没有等来所谓的“同工同酬”,且都被毫无征兆地裁掉了。期望成了绝望,我脆弱而敏感的朋友申诉无门,竟然跳河自杀了。
      这不久后,那位好脾气的班组长也调走了。他是研究生,公司自然不会让他久屈于此。他调走后没几天,原来归后勤处管理的锅炉房划归到了矿方,我们这些人全是后勤上的关系户,自然惶惶难安。矿方接收后,虽然原班人马暂时留用,工资却降了四分之一,原来的休班也被压缩了一半,管理上也空前的严格起来,以前的各种松散是不可能了。不管怎样,我们作为临时工,只是干活挣钱,并无发言权,这些诸多变化,我们只能无条件的默默接受。
       原来的班组长调走了,矿方指定那位副班组长升任班组长。这位副班组长转了正,立马大变,以前脱岗、睡岗的现象现在都没有了,来的也格外得早,也格外的勤快,什么事都一副身先士卒的样子。只是对我们的态度也来了个大转弯,以前他对谁都是嘿嘿笑,对什么都一副漠不关心,爱理不理的样子,跟我们在一起,也勾肩搭背,嘴里兄弟长兄弟短的。现在他不怎么笑了,时时处处严肃着,背着手,看见那里不对了,就把我们喊过去立马一顿“指教”。那些他原来不懂的机器,现在他都懂了。那些原来他记不住的规章制度,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他时常随机地抽考我们,让我给他背某条安全事项,或者某个重点部位的操作要点。答上来了,他不苟言笑地点两下头。答错了,他表情凝重地思谋半天,抬起头来定眼看着你,然后开始他语重心长的教育课程。自始至终,对因顶班而欠其他人的钱闭口不提。我们都惊讶于他的巨变,尤其是我,我实在搞不懂一个人怎么会突然之间会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是如何做到的?究竟有几个他?究竟哪一个才是真正的他?
      他当班组长不久后的一天,我值白班,拖完偌大的值班室,浑身冒汗,刚坐下来喘口气。这位班组长突然进来了,一脸凶相地质问我:你怎么老坐在这儿?让你们上班是坐着上班吗?我知道,属于我的司炉工的生涯可能到头了。我还是沉住气回他说:我拖完地,刚坐下。他冷冷地看了一眼脚下,仰头叫嚣道:这叫你拖的地?你自己看看,再拖一遍!我站起来,看了一眼他,想发火,却突然笑了,没说话,转身往门外走了。他见状,在后面吼叫起来:你这是耍什么?给我回来,有种你踏出这个门就别进来。……他不懂,我自然是没打算再进来的。而第二天,矿方管锅炉房的某个科长打电话说我被开除了,我说好,我知道了。
      我就这样卷着铺盖回了家,回到了我的女儿身边,看着一个从我血液里延伸出来的生命如此神奇庄严,看着她看着我时的那种纯净的喜悦。我忽然柔软起来,想起自己七岁无父的人生,觉得不能再继续这样了,我得陪着她长大,让她长大后能够真正承受那些属于她的人生。后来,由于大哥的原因,那位班组长又打电话来叫我回去上班,说了一些客套的话。我说:不用了,谢谢你。然后就把电话挂了。他是否会觉得我这个不可理喻的人又一次说些莫名其妙的鬼话,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是真得想感谢他,直到现在都是。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