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分享] 至今思项羽

2020-12-14叙事散文雪笑
至今思项羽——读《史记·项羽本纪》笔记1每个英雄都有自己的末路,石达开的安顺场,关云长的麦城,项羽的垓下。每个英雄都要遭到最后的围攻,独狼必然要面临众犬的撕咬,项羽亦然。每个英雄又都是伤心而死的,项羽也不例外。最先伤及项羽的霸王之身的,既不
        至今思项羽
          ——读《史记·项羽本纪》笔记
     1   每个英雄都有自己的末路,石达开的安顺场,关云长的麦城,项羽的垓下。每个英雄都要遭到最后的围攻,独狼必然要面临众犬的撕咬,项羽亦然。每个英雄又都是伤心而死的,项羽也不例外。   最先伤及项羽的霸王之身的,既不是汉兵的刀尖,也不是敌人的箭矢,而是一种歌声。是一种来自遥远楚国的歌声。是一种家乡的声音。在当年的垓下之夜,在这种家乡的歌声里,项羽大惊而起,如同身被意外的重创。对于英雄绝代力敌万夫的楚霸王来说,家乡的歌声,恰恰就是伤他的利刃。他能力适度万夫但他的心灵却敌不得小小的一支歌。四面楚歌,恰如乱箭穿心,于是楚霸王的心灵再也不能安宁,他再也睡不着了。他独饮帐中,一颗英雄的心,像笼中的噬血困兽,将要发出低沉的嗥叫。   刀对刀,枪对枪,水来土掩,兵来将挡,现在,歌声来了,就只能以歌声做为回答。一辈子舞刀弄棒的项羽,就在这四面楚歌之中,慷慨悲歌歌一曲,他吟出了自己留给人世唯一的一首诗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就是英雄的《垓下歌》。然而英雄气短,在歌声与歌声的较量中,他并没有取得胜利。《垓下歌》的第一句,从一己之力到一座大山,从一座大山到一个大世界,气度高昂,不愧是英雄的壮歌,然而,第二句“时不利”三字,却碰到了世界之上那一个神秘的力量:命运。就是我们的头顶上空那个主宰一切的命运呵,在命运面前的楚霸王掉头掩面而逃: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可奈何”这是英雄的空叹,这是英雄真正的末路。“虞兮虞兮奈若何”,当他最终向一个柔弱的女人问怎么办时,项羽终于来到了自己心灵的绝境。向一个女人问怎么办,那向来是文弱诗人的事,项羽你一个叱咤风云的大将军,你所有的问题,应该去问你的参谋长。你的参谋长,他姓范名曾,他不叫虞。   于是,《垓下歌》,其实就成了一首英雄的悲凉挽歌。于是在歌声与歌声的对抗里,《垓下歌》就败给了《大风歌》。在歌声与歌声的对抗里,“快战”的英雄楚霸王虽然“歌数阕”,虽然有虞姬的歌舞“和之”,但还是败下阵来,终于“泣数行下”。于是历史上就出现了这样一个让人揪心的场景:四面楚歌的中心,楚霸王先是抬头吟诗,然后低头泣下。左右山川,为之俯仰低昂;三军将士,莫不悲从中来。       2   于是让自古以来的英雄心中隐痛的一幕也就出现了,英雄的霸王和美丽的虞姬,也就在这四面的楚歌声里开始生离死别。   美人虞姬,她是一个可爱的女人。几千年里,她的名字是一堆火,是天下那些没路的英雄夜深独饮时分寂寞之心里小小的一点温暖。在当年的垓下之夜,眼看就要兵败山倒,玉石俱焚,眼看一切都不能瓦全,项羽端起一杯酒,对虞姬说:“喝了这杯酒,你就走吧。你不要和我一起同归于尽。你还年轻。你的路,还很长……”他一定会这样说的,这些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一定撕心裂肺一样难受。如果是现在,那个名叫虞姬的女人,她也一定会稍事推托,并流下几滴假惺惺的眼泪,然后骑上项羽的宝马(甚至揣上一些细软或者一张支票),带着自己尚存的青春红颜,绝尘而去。她甚至会转身投向另一个大款刘邦,用纤纤素手,给英雄的脸上再摸一把羞辱的黑--现在的中国,这样的女人比比皆是,俯拾皆是。   然而虞是一个伟大的女人,她知耻重义,她心明眼亮,她看到一个英雄美人的时代眼看就要消失,不择手段的人们已经完成了对于高尚的合围,他们高举着无耻的大旗,像一群势利的狗,正在向一只骄傲的狼进攻。她于是毅然向一个失败的英雄献上了她最后的舞姿、温柔与生命:她毅然自刎于垓下。   而项羽只是呆呆地站在一边,像一个茫然无知的小学生,茫然地看着老师示范英雄的死法。   这是一幅多么悲壮的英雄末路图啊,英雄的男人,美丽的女人,宝剑,骏马,它们的完美组合让后世多少的英雄望而泣下,让多少剑夜半惊响,让多少女人嘭然心动,让多少骏马仰天嘶鸣。   项羽把名叫虞的女人轻轻放倒在垓下的土地上,项羽把自己的战袍脱下来,轻轻盖住了虞姬的身体。千万楚军单腿跪地,冰刀霜剑,送虞姬进入一片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荣光。   为了虞姬的死,项羽,你就要努力活着。     3   项羽,活着的项羽,就是战斗的项羽,而战斗的项羽,也就是马背上的项羽。马背上的项羽振臂一呼,应者八百。这是八百个最忠勇的战士,是八百道狂飚,他们衔泪咬血,溃围南出。他们直奔南方的一线平明疾驰而去。他们跨过浩浩淮河,像跨过一道农家的篱笆墙。   然而,就在他们眼看就要摆脱汉军追击的时候,命运之神又一次向他们伸出了黑手。“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骗)曰:‘左’。左,乃陷大泽中。”这个站在田里的男人,真是一个太神秘的男人。他一定是上帝的使者,一定是命运的化身。他在英雄项羽的必经之路上,他只用了一颗字,就陷项王于又一重可怕的困境。他也许没有想到的是,他只用了一颗字,就改写了中国的历史。如果不是这一颗字,说不定多少年后,我们坐在大学的课堂上,我们学习的那本书,也许就不是《现代汉语》也许就是《现代楚语》了。这个田父,他要么功莫大焉,他要么就是千古罪人。他是中国的秦末汉初最冷酷的一个杀手,他头戴草帽,扶锄田陇,他用了一颗字,至少也中止了八百道奔驰的狂飚--当从此围中突出时,项王身边,只存下了廖廖二十八骑。   而汉军像一群狗又围了上来。项王自度不得脱。他看见死亡的黑色旗子已经徐徐展开,这时项王心里突然又一阵轻松。楚霸王,他继刚才突出儿女情长的人生之围后,现在又一次突出了人世的生死之围。死亡,当它离我们还远的时候,我们往往对它感到害怕,然而,一旦死亡揭去它的面纱,清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却往往不再对它感到恐惧。于是以后的战斗突然变得轻松如同游戏。   项羽他一定突然觉得人生其实就是场游戏。一切都是游戏。所谓溃围、斩将、刈旗等等,也无非是万众瞩目的游戏中精采好看的节目。这不,楚霸王,他现在就开始表演了,他大呼而下,呼喊着奔向敌阵,几乎像一道狂飚冲向一片谷草。他的刀落在敌人的头上,甚至他的嗔目之叱,也大刀一样落敌人的头上,让敌人心惊胆战。他声如惊雷,他目如闪电,他这不是在为自己的拔山之力与盖世之气做最后的证明吗?敌人在倒下。虞姬在倒下。刀光在闪烁。泪光在闪烁。战场在旋转。世界在旋转。英雄的楚霸王,他就这样用自己的英勇,顶撞着天的意志。天之亡我,非战之罪。英雄的楚霸王,永不屈服的楚霸王,他要用他的“快战”,去出天的丑。楚霸王啊,天即使本不亡你,现在,天也要下决心亡你--哪怕你勇当万夫。     4   天选择了乌江做为楚霸王生命的绝境。   乌江,是一条奇怪的江。那一颗乌字,沉重、压抑、悲凉。这地方好像天生就适合于做为一个英雄自杀的背景。   天让乌江亭长目睹了历史上最悲壮的一幕。   江风嗖嗖,乌江亭长这一天移船乌江边上。像那个站在田里的男人一样,差一点,他也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他那唯一的一条旧木船差一点延续了楚霸王的生命与他的事业,或者说是差一点拯救了一个知耻尚义的时代。当时他一定热血沸腾。能够救一个英雄的生命于危难之中实在也是他一生的幸运。江风嗖嗖,乌江亭长衣衫飘飘,一脸庄严。   然而,本欲东渡乌江的项羽却在最不应该犹豫的时刻与地方犹豫了起来。乌江亭长只好“[舟+义](移)船待”。司马迁的这一个“待”字,虽是写乌江亭长的动作,却间接地表现了项羽的心理。万万火急,项羽他不争取时间上船东渡,他犹豫什么呢?乌江亭长急了,他不得不动用自己所有的口才与说服力,他想说服项羽赶快上船。他说了三十三颗字,比起田父的一颗字,可以说是乌江亭长做到了苦口婆心。他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他就说了这几句话,他说的也都是实话,是真话,是有道理的话,好话。然而,楚霸王,他一辈子,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不会听话。田父的一颗字,他不加思索就听了;乌江亭长的三十三颗字,他却就是听不进去。不只听不进去,甚至他敏感的脆弱的心灵说不定还从中感到了一种误解。   所以,乌江亭长说完这话,项王不知为什么,就决意不过江去了。他本来是要渡江去的,现在,他却完全改变了主意。我曾多次推猜:项王从乌江亭长的话里到底听出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三十三个字里埋伏着什么让楚霸王感到可怕的杀机?然而我一直不得其解。好多人都不得其解。多少年后有一个美丽的女子,名叫李清照,她也不得其解。她追思英雄的项羽,曾写下了一首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江风嗖嗖,乌江亭长好后悔啊,他悔不该多嘴,说了那几句话。他忘记了英雄的项王这时候心灵已是万分脆弱,随便的一句话,也会让他受到伤害,也会让他任意且率性,让他破罐子破摔。于是乌江边上,嗖嗖江风中,项羽仰天而大笑:“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王啊项王,都什么时候了,他还是一个小孩子的脾气,那样倔强,那样感情用事。你还没有死,说什么天之亡我?你且过了江去,看天还亡不亡你?你不过江去,天,它又如何救你?   其实这个道理,项王心里是十分明白的,也就是说,他也知道“天之亡我”不是自己不渡江的真正有力的理由,于是他又补充道:“且--一个多么重要的且字啊,一个普通的文言虚词,在这儿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这才是他决意不渡江的原因。千年之后,让我们认真地品味这几句话,让我们小心翼翼地去窥探英雄流血的伤口。   多少年来,无颜过江东,成了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原因,但是,他真的不敢去见江东父老么?不,不是,绝对不是!项羽他不敢去面对的,其实并不是江东父老,而是失败,是无一人还的失败!当他于乌江之西的土地上往来征杀并节节败退时,他尚能含羞忍辱,是因为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人们往往厚颜无耻苟存于世。但是,近乡情更怯,一旦面对着家乡的父老,不哭的人,也会哭出声来,不耻的人,也会感到耻辱。失败二字,在自己的家乡,应该就是失败的翻倍,就是再也不能忍受的屈辱。家乡是一面无情的镜子,站在家乡面前,失败会变得异常地清晰,而英雄尤其不能忍受清晰的失败。所以对于英雄来说,走近家乡,就是走近耻辱,走近家乡也就是走到了最后的末路。所以对于项羽来说,到了乌江也就是到了再不能苟存于世的时候了。     5   楚霸王,他一次一次地突出敌人的重围,但是却又一次次地被自己沽名钓誉或者说重名重誉的想法挡住了去路。他斩得了敌将,夺得了敌旗,可是他最终突不出自己对自己的包围。不是天亡你啊,项王,实在是你自己将你自己最终扼杀。你的英雄气慨,你的知耻尚义,你的有愧,你的顾脸,你的不愿被人怜,你的匹夫之勇,你的妇人之仁,你的宁折不弯,你的一身刚气……它们其实正是你最大最危险的敌人。他们围成你生命中真正的困境,是你真正的十面埋伏。多少年后有一个诗人名叫北岛,他说: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他说的其实就是你和你的对手啊,几千年前,在垓下,在鸿门,在濠上,在乌江边,卑鄙与高尚早已经完成了决战,目的主义者和过程主义者早已分出了高下,胜负,也早已分明地写入了黑字白纸的历史。   项羽,只要你不愧,你还有胜的希望。然而你终于是愧了。一个愧字,汹涌胜过一条乌江。   项羽已经把自己心爱的虞姬的身体托付给了垓下的土地,现在,他把自己另一个心爱的宝马骓托付给了乌江亭长。现在,突出了无数重围的英雄项羽放弃了最后的人世牵挂,他完全地轻装上阵了。放弃了一切的项羽终于沉下了脸来,一个英雄的时代沉下了脸来,一个赫赫的楚国沉下了脸来。最后的时刻到来了,最后的战斗,是以卵击石的战斗,也是无畏前行的战斗。在最后的战斗中项羽不躲也不闪,他只是慢慢地前进。他的每一次刀起刀落,并不是很快,但是却格外有力。二十八个勇士跟在他的后面朝死亡走去。二十八个项羽挥动着二十八面高傲的战旗。倒下了,死了,那没有什么,决定死的时候,英雄早已死去;受伤了,流血了,那更没有什么,决定死的时候,英雄的心灵早已破碎。   就在这样绝望的战斗中,在生命的最后,楚霸王他又碰到了一个人,一个熟人,一个故人,或者说,甚至就是一个老朋友。他就是自己原来的部下吕马童。天真的项羽,他好像对人世还抱有最后的一丝幻想,他不知为什么要说出这样的一句话:“若非吾故人乎?”好像他还没有吃够故人的亏,好像他对故人竟还抱有什么希望,他到这时候了难道还不知道故人往往是我们最危险的敌人。果然,这个故人吕马童,当场就将项羽出卖,“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吕马童这一指,好厉害啊,胜过刀枪剑戟。这一指,让项羽心上最后一星希望的火熄灭了。他对这个无耻的人世也就彻底地绝望了。在这个无耻的世界上,哪还有什么故人之情,哪还有什么对英雄的崇敬,哪还有什么对美的向往,哪还有什么做人的原则,金钱就是原则,官位就是原则,除此之外,再没有任何原则。   项王乃自刎而死,像虞姬教会他的那样,英雄,他用自己的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个动作,给了我们一个深刻而悲凉的暗示:没有人能够杀死自己,只有自己能够杀死自己。自己从来都是被自己打败的。   所以项羽他死后一定上了天堂,项羽,他在临死前的一瞬间,不再怨天也不再尤人。   他终于觉悟了。 (原载《北方文学》2002年第6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