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挖沟”上空的桥

2020-12-14叙事散文群山之翼
“挖沟”上空的桥——下篇:风景在大桥之南挖沟,是我多次写到的一个江南小村庄。这里的父老乡亲我都很熟悉,其中一些人的生与死曾进到我的文字中。从前的挖沟,只有碟子大的一块天,天上飞动着一些麻雀、鹁鸽以及村人养的豚。它们的飞翔很少超过树梢那么高,
       “挖沟”上空的桥         ——下篇:风景在大桥之南
  挖沟,是我多次写到的一个江南小村庄。这里的父老乡亲我都很熟悉,其中一些人的生与死曾进到我的文字中。从前的挖沟,只有碟子大的一块天,天上飞动着一些麻雀、鹁鸽以及村人养的豚。它们的飞翔很少超过树梢那么高,总在起起落落,唯一的愿望就是找食吃。   挖沟人梦想着更有高度的飞翔。他们相信高天之上肯定有更好的风景。而现在,一只钢铁的大鸟终于飞临了挖沟的上空。这只大鸟就是安庆长江大桥。它从北岸跨江而来,跨过了一段历史的时空。桥的南端高高耸起在挖沟的上空。   在大桥施工的几年中,我曾多次来到挖沟,观察一座代表着高度工业文明的大桥和一个古老村庄的相遇。它给挖沟村带来了什么?它成了多少人梦想的起点?村人的头颈则一天天向后仰起,因为大桥在他们的视野中越来越高了。夜晚,挖掘机的轰鸣响彻村庄,还有施工者的外乡口音,以及由此而起的鸡鸣犬惊。这些,挖沟人都是慢慢习惯的。从陌生到接受,进而习以为常,逐渐地就把大桥看作自家的事业。每天总会有人在桥边关切大桥的生长,像关心地里的庄稼一个样。他们隐约明白大桥复制的是一种城市生活,他们离城市也就不远了。   挖沟人的付出也是显而易见的。在现实利益面前,他们似乎也发过牢骚,也曾想不通,但还是以热诚和质朴,坚定地支持着大桥建设。据挖沟村干部介绍,这次大桥工程,全村共有27户人家拆迁,总人口95人。安置拆迁户宅基(含公共道路)总占地面积15亩。桥头花园、桥基线、公路改造、大转盘扩建等征地约84亩。还毁弃桥涵二座、沟渠80米。村镇干部为拆迁工作分户包干,逐户做工作,为此付出了很多辛苦。   村民章桃香是77岁的孤老太,双眼半盲,她家的房子拆了,在新房子做好以前,一直借住在别人家里。说起这事,老人毫无怨言。她说:造大桥是政府为老百姓做好事,我哪能不出力呢?几天前,她还约了几位老奶奶到大桥上看风景。虽然眼力不好,可她说看到了好风景,和她以前在南京大桥看到的是一样的。拆迁户胡贤生站在一棵树前拍摄了一张纪念照片。除了这棵树,他往日的家园已经什么也看不见了。虽然有一丝留恋,但他脸上洋溢出的更多是快乐。还有乡村文化人张立平,他把最好的房间让给大桥施工人员住,自己和家人在炎热的夏天挤住在厨房里。这样的居民还有很多。   新奇和快乐是大桥带来的主色调。我在挖沟遇到的人,脸上似乎都映照着大桥的光彩。一个小店老板说,大桥施工以来,他小店利润的增长是可观的。还有到处捡拾废铁屑的汉子,对自己的收入也十分满意。这是大桥带来的最早的经济上的好处。   几个月前的一天夜晚,我曾走过挖沟村。回城后,我在一篇笔记里这样写道:“桥和灯火越来越高,都市的繁华就在那上面像个神话一般。江那边的城市在桥上丽影婆娑。锋利的现代工业文明,兼容着村路闪烁的一片月光。池塘、草堆、老人,一些让人兴奋的夜声——重新结构的古老村庄。”   这是在那个夜晚的一些感受。而在如今,完工后的大桥呈现出的是一个完整的画面,它不再发出施工的轰鸣,倒是逐渐和村庄有了一些和谐和共融。时而会有孩子飞跑过大桥桥孔的身影,也会有老农牵着水牛慢慢走近大桥的图景。一群民工在大桥南侧的绿地上种花植草。他们的身子深深地伏下去,似乎把所有的力气都沉到泥土中。从大桥上看挖沟,是一个新颖的视角,田野、树林以及高低错落的房舍都在大桥的俯瞰下。这是一个那么贴近泥土的村庄!   离大桥通车的日子越来越近,挖沟村的夜晚也越来越明亮。这样的明亮在挖沟是异乎寻常,也是开天辟地的。正在大桥附近走动的挖沟人老宣有点喜形于色地告诉我:我家晚上都不用点灯了,大桥的彩灯映得家里通亮的!他眯细着眼,语调很幽默。还有几位看热闹的男人也齐声附和这个说法。大桥还会带来什么呢?这些还得往后再看。人们的眼中流露出企盼。   未来并不遥远,挖沟的日子今后也许要和大桥的诞生同时计算。一个有着大桥的村庄,它是非同小可的。有一句歌词说:梦想有多远,天空有多大。希望,总是在头顶高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