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一条村道的变迁

2020-09-17叙事散文王师879
前几天,我回老家看母亲,与母亲谈家常时,母亲高兴地告诉我:这条新修的道路可方便了,从市区打车回家只要16元,比以前可是省了10多元呢。看着母亲开心的样子,让我忽然想起老家门前的这条道路,眼前的这条道路的几番变迁不正是反映出改革开放40年的巨

前几天,我回老家看母亲,与母亲谈家常时,母亲高兴地告诉我:这条新修的道路可方便了,从市区打车回家只要16元,比以前可是省了10多元呢。
看着母亲开心的样子,让我忽然想起老家门前的这条道路,眼前的这条道路的几番变迁不正是反映出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变化吗?
这条路是半汤街道战前村的一条村道,称为战前路,北接105省道,向南至余山嘴村,全长5公里。母亲的一席话拉开了我记忆的闸门。我清楚地记得1978年这是一条刚建起的土公路,晴天是平坦的,可以通行车辆,若是晴久了,行路的人身上满是灰尘;雨天的这条土公路任何车辆也无法通行,牛踩、人行泥泞的路上满是淤泥,如果穿着雨靴行走在路上,一脚下去,拔出来的是脚,雨靴却深深地陷在淤泥里,当用手在淤泥里寻找雨靴的时候,那种尴尬无以言表。所以行走在这条路上的人几乎都高高地挽起裤子赤脚行走。 1993年,原籍本地的一名爱国华侨捐赠了2万元修路款,市政府配套10万元,给5公里的战前路铺上了碎石。那时我在当地小学教书,竣工那天,受校长指派带着许多学生手持彩旗参加了竣工仪式。现场所有的老乡都很激动——终于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况了。铺上石子的战前路尽管高低不平,但是雨天却可以骑自行车了,于是战前路沿线村庄的青年开始大规模地购置自行车。无论晴天还是雨天,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除了农用拖拉机的轰鸣,大多是自行车清脆的铃声和小伙子、姑娘们的欢笑声。道路的畅通让乡村自行车热了好长一段时间。
2006年,随着国家振兴农村战略的实施,“村村通”工程开始建设,5公里长的战前路也开始浇筑混凝土路面了。道路建成后,行驶在这条路上的车辆更多了,变迁的不只是路况,车辆也随之升级了,拖拉机的轰鸣声和自行车清脆的铃声越来越少,代之而起的是摩托车、电瓶车和少量的桑塔纳轿车。原本属于市民专属的出租车也开进了乡村。村村通的建设标志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
2018年10月,作为城市主干道的亚父路战前段与金巢大道路正式竣工通车,单向三车道由西向东横穿战前村,村民进城、务工更便捷了,南北走向的村村通战前路自然被废弃了。晚间在明亮的路灯下,村里的男女老少在路边漫步,他们骄傲地挺起胸膛,仿佛在宣示着他们的富裕和幸福。亚父路村里又再一次兴起买车热,这回买的可都是小轿车啊,一个八十几户的小村庄,居然陆陆续续买了20多辆小轿车。这是以前做梦也想不到的,记得小时候人们是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和期盼美好生活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句老话早在前二十年就已经实现了,在乡村智能手机早就代替了电话,电话和以前的土石路一样已经成为历史。
邻居热情的招呼声将我从回忆中拉回了现实。他是一个小包工头,在这条战前路上完成了步行、自行车、摩托车、小轿车升级的全过程,是这条战前路变迁的建设者和见证者。他感慨地对我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们肯定还会在那条泥泞的土路上奔波,命运也将会停留在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画面中,感谢党的改革开放,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陪着母亲走在宽阔的亚父路上,眺望不远处的高铁站和市区的高楼,我第一次发现家乡已经离城市不远。那一盏盏路灯进入了我的眼帘,似乎是幸福大道上跳动的音符!
再回首看那条几乎已经废弃的战前路,新旧对比,不禁感慨万千:这条地图上都难查到的战前路是中国千千万万个村庄在改革进程中走向富裕的缩影,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一定会更美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