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在欧洲看汽车

2020-12-09抒情散文溪人

▲在欧洲看汽车去年六月,终于实现了观光欧洲的宿愿。由于每天的旅程平均有8个小时在大巴上度过,有人说“欧洲游”是“高速公路考察团”,我想未必。六月的欧洲日照时间长达17个小时,大巴一般上午9点出发,晚上约11点回旅馆,仍有5、6个小时的“白
▲在欧洲看汽车   去年六月,终于实现了观光欧洲的宿愿。由于每天的旅程平均有8个小时在大巴上度过,有人说“欧洲游”是“高速公路考察团”,我想未必。六月的欧洲日照时间长达17个小时,大巴一般上午9点出发,晚上约11点回旅馆,仍有5、6个小时的“白天”时间可供导游掌握。   旅途中,除观赏窗外令人赞叹的优美环境外,我还仔细观察道路上疾驶而过的汽车。台湾籍导游提醒说,欧洲人驾驶的多是没有“屁股”的车。果然,无论是德国、意大利、法国或小国比利时、瑞士、荷兰等,马路上行驶的小汽车几乎全部是两厢车。后来发现,不论是在市区,还是在高速公路上,除了商用货车和大客车外,两厢车是绝对的主角。而两厢车中大概有四成是旅行车,这也许欧洲人务实和喜爱户外度假的习惯。旅行车不少是房车,后面往往挂有1、2辆自行车。许多豪华车顶上有行李架或储物箱。   欧洲人为何喜欢用两厢车?据为我们这次全程旅游驾车的德国司机介绍,用户主要是从性能、操作和经济性上来考虑。首先从性能上看,由于没有后备厢这个尾巴,两厢车在空气动力学上的压风效果优于三厢车,同样的底盘,高速行驶时它不发飘而更加稳定;其次由于车身短,转弯、倒车、停车入位等更加灵活。此外两厢比三厢车身平均缩短达300毫米,这在道路越来越拥挤,停车位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两厢车的优势变得越来越突出。而在车内的利用空间上,两厢车丝毫不亚于三厢车,后排座椅一折叠,掀开后门,许多大件都放得下。欧洲人计算过,一个城市如果普及两厢车,与使用三厢车比较,不仅道路和停车场的利用率均可提高20%以上,而且有利于减少交通事故,当然消耗的燃料和原材料更少。   可见,欧洲人购车用车的习惯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非常理性,从实用出发,而不是撑门面。看来,欧洲人的汽车消费观是变了,从追求品牌,变为注重实用;从追求排场,变为注重节能。当然,这种观念的转变与政策有关,与汽车行业的技术进步有关,也与欧洲人环保意识的增强有关。德国是世界名车生产大国,但在德国的城市里,私车绝大多是紧凑的两厢大众小型车,老式省能的甲壳虫几十年来畅销至今。刚卸任的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的私车也只是一辆二手的大众甲壳虫。   欧洲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不仅路况好,而且沿途绿化、景色优美,让驾车者减少疲劳感。出于人性化考虑,近市区路段均筑有设计新颖色彩柔和的隔音墙。多数国家都限速在每小时100公里以内,只有德国不限速。   我们乘座的大巴装有类似飞机“黑匣子”的装置。为防止驾驶员过度疲劳而引发交通事故,交管部门规定,汽车驾驶员连续行车不得超过3个小时,全天行车不得超过10个小时。如果警察从“黑匣子”中发现司机超速、超时等违反规定的情况,将实行高额罚款和相应的行政处罚,最高罚款可达1000欧元(合1万人民币)。   欧洲人驾车确实很自律。我们乘坐的大巴,13天来只听见司机用过一次喇叭,是在倒车时,如同儿童玩具发出的声音,而在市区从未听见喇叭声。马路上待行的汽车,车距都保持2米左右。有几次我们横穿马路,驶过来的汽车都停下来让行人先通过。我在欧洲还注意到,即使是巴黎、罗马、法兰克福、慕尼黑、苏黎世和阿姆斯特丹这些人口稠密、街道相对狭窄的城市,尽管有些马路宽度仅5、6米,从未见到塞车现象。   此次欧洲之旅,除去来回空中旅程,13天逛了11个国家,名副其实走马观花。虽然比较辛苦,但毕竟是亲眼目睹,亲临其境。我的体会是,欧洲的许多地方可以是中国的一面镜子,在如何使用汽车方面更是如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