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国殇

2020-12-13抒情散文吴越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37 编辑

  这是一场不算特殊的战役,却因为战争外的因素令人震撼。种种的意料和出乎意料,种种战争内和战争外的因素,使得这场事件的影响远远超出了那个时代。1937年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37 编辑 <br /><br />  这是一场不算特殊的战役,却因为战争外的因素令人震撼。
  种种的意料和出乎意料,种种战争内和战争外的因素,使得这场事件的影响远远超出了那个时代。
  1937年11月,经过三个月的苦战,淞沪会战以日军占领上海告终。随后日军兵分三路,北路上海派遣军4个师沿太湖北岸沪宁铁路追击;南路第10集团军3个师沿太湖南岸宁杭公路追击,并以其一部出广德趋芜湖阻止守军西撤。南京守军抱着死守的决心布阵应对,12月4日双方开始小部队接触,6日各路日军抵近栖霞山、汤山、淳化镇、秣陵镇,对南京达成三面包围。尽管有无数将士的奋不顾身浴血苦战,终因装备和训练的差距,指挥和通讯系统的混乱,使战局急转直下。并不周全的撤退计划,更使战事演化为一场混乱和灾难。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在六周的时间里,对这座六朝古都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屠城。被害的人员总数达到三十多万人。
  一座纪念馆记载了这段史事,也万幸有这种纪念馆,令我们这个键忘的民族还算有个地方可进行反思和自省。
  我来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洽巧是9月18日国耻日。纪念馆正在进行纪念活动,以 “正义与和平”为主题现场发行纪念邮票和纪念封。
  参观从室外开始,我们从一座座浮雕前走过,尽管历史已过去了近八十年,浓重的血腥味却挥之不去。
  “劫难”:孱弱的母亲用身体护卫着四个幼童,有残破不堪的南京城门,毫无武装的人们被捆绑着押往城外受戮。
  “屠杀”:一个个同胞被砍头、火烧、枪杀,奸淫、其场面甚至比虚拟的十八层地狱还要悲惨……
  “母亲的呼唤”: 一个手拄竹棍神情悲怆的老妈妈左手前伸,正寻找和呼唤失去的亲人,右手攥紧拳头,掩不住心头的愤怒……悲惨的场面,生动的表情,血泪的控诉。
  一宽敞的挖掘现场展现在眼前,小小的坑面上,七零八落地散布着两百多具尸骨。头骨上的弹孔,骸骨上的刀痕,纤细的婴儿尸骨,令人不寒而栗,密布杂乱的尸骨无言地控诉着侵略者的残暴。
最后来到的是展馆,馆内有“日军在江南的暴行”、“日军在南京的暴行”、“抗日战争的胜利”、“历史的审判”、“历史的见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等六个展区,以翔实的资料再现当年那场惨无人道的杀戮。尽管所列的资料,以往通过不同的渠道有所了解,但一种深深的震憾依旧笼罩我心。
  历史车轮进入了二十世纪,人类历史上居然还有屠城,人类的文明到底缺失了什么?
  震撼人心的不仅仅是受害人数,战争的杀伤是不能用道理讲明的,而且从来就没有辩理的先例。但刀劈、开膛,到杀人比赛,杀人方式的花样翻新,及对老人孩子的杀戮,占领者和受害者哪里象是同一种生灵呀?这分明是对人类自身的嘲弄,一种人性的泯灭。
同样令我不理解的是,我们的同胞何以就如此温驯,完完全全的任人宰割,是他们的字典中就没有“反抗”二字,还是因为随众和盲从?
  历史就是历史,已不容改变,留给我们的是中华民族的耻辱。
  的的确确,我们需要各种纪念活动,但除了纪念,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历史不相信眼泪,种种高谈阔论,清淡史事,都已于事无补,我们要以史为鉴,在反省中凝结胆气和民族精神。必须学会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去探讨历史,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归究于战争。
  我们不能再糊涂下去,大屠杀过去几十年了,国人至今无法说出遇害同胞的具体数目。犹太人的追缉战犯进行了几十年,至今仍没有结束。而无数身负中国人民血债的侩子手却仍逍遥法外,还为新的军国主义摇旗呐喊。
  我们要永远牢记耻辱,记住日本人欠下的血债,一笔一笔地记得明明白白,而不施妇人之仁。
  我们要发奋图强,居安思危。与此同时,学会尊重人性,不失
泱泱大国的风范,而不是生活在悲悲戚戚之中,以一种自信屹立于世界。
  我们要学会成熟。分清什么是历史,什么时现实,不能一好俱好,一恶俱恶。
  我们应有自己的战争意志,凝结胆气,不断提升民族精神和国家凝聚力。在此过程中,不断自问你做了多少?我做了多少?
  忠厚是一种美德,但在忠厚的同时,也需要培养些血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