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探奇湛卢山

2020-12-07抒情散文冯顺志
探奇湛卢山文/冯顺志这座神奇的山我去过数十次,每次攀越都有着不同的感触。而每次获取新的感慨,不仅仅在于她的自然景观的独特与奇秀,更是在于她的历史文化积淀神韵之所在。远望湛卢,剑峰、湛云峰、玉女三峰并列,形如笔架。湛云峰是此山最高峰 。登临峰
         探奇湛卢山           文/冯顺志   这座神奇的山我去过数十次,每次攀越都有着不同的感触。而每次获取新的感慨,不仅仅在于她的自然景观的独特与奇秀,更是在于她的历史文化积淀神韵之所在。   远望湛卢,剑峰、湛云峰、玉女三峰并列,形如笔架。湛云峰是此山最高峰 。登临峰顶极目四望,可充分体验“一览众山小”的感受,这就是省级著名的旅游历史文化名山——湛卢山。广袤数十里,山峦叠嶂,有湛云峰、玉女峰、剑峰屹立,形似笔架,时有云雾凝聚,晦晴无定。可观赏旭日初升,云海变幻等奇景,可俯瞰松溪城郊全貌,令人心驰神往。   “乾坤开胜地,紫气抱卢山”这是古人对湛卢山的生动写照。说起湛卢山,人们总是赞不绝口地称道湛卢剑。这以剑命山的历史文化名山,无论如何是不能不说湛卢剑的。春秋时期,著名铸剑大师欧冶子受越王允常之请,跋山涉水来到湛卢山,餐风饮露、披星戴月三载,炼就出举世闻名的湛卢宝剑。因此得名,故又有“天下第一剑山”之说。关于这把剑,历史上流传下许多曲折离奇的动人故事,“湛卢”二字见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越绝书》、东晋王嘉的《拾遗记》、北宋李昉的《太平御览》、清末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说岳全传》,各代各版本修志的《松溪县志》等古籍,《辞海》、《中国地名大辞典》等现代工具书都有翔实记载。   都知道春秋时期是一个邦国林立的朝代,见于史书记载的不下一百多个。著名的齐、鲁、晋、秦、楚、宋、郑、卫、陈、蔡、曹、燕、吴、越等;著名的少数民族有夷、狄、蛮、戎等,每族又分若干支,散居在各国之间。各国为了争霸业霸主,必须首先增强自己的实力,因而首先要有利器,这就刺激了各国为争霸而必定优先研制利器。   由于连年战争,这个时期出现了“晋、齐、楚、秦”四强国,而吴、越也悄然在东南崛起,各国为了增强战斗力,相互选派名师巧匠研究克敌制胜的新武器,作为防御和进攻的准备。当时中原诸国是以车战为主,所用兵器多属长柄的戈、戟、矛等。而吴越地区,水网纵横、林木密布、马少道窄、不便车战,故吴越军队很少用车战,而是水上用战船,陆地靠步兵,锋利轻便的青铜剑成为这个时期的主要兵器,被称为百兵之师。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自然而然出现了以欧冶子为代表的一代铸剑师。湛卢剑的诞生,从社会发展来看,从青铜器时期发展到铁器时代,这是科技发展的一大进步,同时也是对生产工具的改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起了重大的作用。这也是当今当地文化人在不断深入研究湛卢文化,弘扬湛卢文化内涵之所在。   “湛卢”二字的涵义。越王命名,以剑命山理当赋予一定的意义,查阅古籍和辞书,在古代,“湛”字有澄清、明亮、厚重、喜乐、深湛的意思,“卢”字有着纯黑、瞳仁、猎犬,最大胜利的意义。由此二字组合起来,大致的意思有着明亮的眼睛,厚重的纯黑,可爱的猎犬,战无不胜的黑色胜利。作为战斗和自卫的武器,把它称为澄清、明亮、猎犬、瞳仁、黑色、胜采,很是吉祥如意。卢字的含义还有在上古时代,我国西部地区有一支游牧部落。这支部落的人携带一种用柳枝等编织成的、特制的、盛食物用的器皿——卢器,转移各地,过着原始的群体游牧生活。他们为了生存首先必须解饥御寒,在原始的劳动条件下必须寻觅水草地,追逐和饲养利生的动物,以取为衣食之用。同时,他们也必须逃避和抵抗毒蛇猛兽,以便保全自己的生命。他们对于百兽之王——老虎十分崇拜。在初民崇拜图腾的时期,他们选取虎为图腾而顶礼膜拜。在原始人画图造字时,卢字取了虎字的上部。古人用卢的繁体字(盧)。这个繁体字上面部分是虎字头,下面部分是“皿”。“皿”表示卢人特制的器皿,即卢器。古代卢人经常在卢水流域和卢山地区活动。因为要追逐水草地进行游牧式劳动生产,所以他们迁徙的范围比较大,包括了我国西北、西南甚至中西部地区,可谓流动性强,而影响面宽。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指出:“夷人谓黑曰卢。” 之所以取名为“湛卢”都流露出古人内心深沉的爱与祝福,这是合情合理的,这个命名既形象地描绘了宝剑的特色,又具体地表现了越王的珍视,是很贴切的。   我又一次攀援在湛卢山崎岖的古道上,云雾环绕、山涧潺潺、青松翠柏、淡花草香。灌木丛探出一簇簇啼血的杜鹃,不知名的彩蝶在其间飘逸。我深深融入在湛卢山十六景中——欧冶洞、铸剑池、试剑石、炉坪、断碑、仙姑洞、欧冶祠等遗址。欧冶子和他的“天下第一剑”的神奇传说,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造访这天下第一剑山。半山腰一凹处,便是朱熹的“吟室”遗址。公元1151年南宋理学家朱熹并在此读书、著述、讲学、授徒。朱熹还对《周易》的乾坤卦辞进行了深入的钻研。朱熹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在吟室旧址上扩建为“续贤庵”,继续传授理学。100年后“吟室”由来自将乐的理学家杨缨把持,易名为“湛卢书院”,并亲自担任湛卢书院山长之职。湛卢书院自宋以来,历经七百余年,到民国初年已破落荒芜。有碑刻、古臼、香炉等淹没在废墟中。

  我站在一片残垣断壁的废墟前,寻觅着湛卢书院的真实原貌。尽管这座书院已被历史沧桑的烟云和岁月的杂草苔斑所湮没,然而,此时我的眼前却浮现出当年莘莘学子们热闹壮观的学习场景;依稀听到朗朗书声在幽邃的湛卢山上空飘荡着。这座书院的历史辉煌正如杨缨曾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当时学子们在书院学习和传播文化教育的盛况。谓湛卢书院:“乃藏修之得所,常抱膝而长吟,时而玩峰头之月,时而鼓洞口之琴,时而倚檐前之竹,时而听窗之禽。射北斗之光,一灯频燃黎火,山擅南天之秀,万象尽罗胸襟”。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缠绕着我,令人不忍离去。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艰苦攀登,我终于到达了湛云峰的脚趾了。湛云峰矗立眼前,这时山路渐渐陡峭,雄峻难以攀登。裸露的巨石,挺拔的松柏,翠绿的竹林。远处的山景模模糊糊的,像被一条纱巾状的雾给包围住了。那苍翠欲滴的颜色,若隐若现,颜色忽深忽浅,好似走进水墨山水画中,犹如飘入琼楼玉阁。仰头看,湛云峰,头上是悬崖绝壁,低头看,脚下是惊涛拍岸,蔚为壮观。山上的岩石大多都是成乳白色半透明的,属于什么样的石头我说不清,但非常的美丽壮观。果然像有旅客所描写的“卓绝云际”。险峻的山峰就成为生命颠峰意志的象征,于是更是增添了我强劲向上的探奇心理。我想,人活着不仅仅为了物质存在的一口气的活法,当面对有着极大诱惑生命力的自然景物时,人往往感到身肉的飘渺与猥琐,于是人就有了一种强烈的超越自身的欲望,一种超拔的精神力量欣然勃发。当到达绝顶时,我的心理充满了为曾经失去的一切而此刻拥有了这一切的惬意与快慰,精神的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突显,生命的质量在不觉中得到提升。站在最高峰,俯瞰山下,胸襟在无垠的视野间充阔,正如古龙所说:“是旷世英雄的绝境,有得意,也有失意,得意到达顶峰,失意孤独是唯一的礼物。”   深山藏古刹,这是许多名山的共同特点。坐落于湛云峰腹中南侧的清凉寺,是湛卢山上保存最完整的古建造的,称上祠。南宋时扩建,称为湛卢禅庵,清末复修,改名清凉寺。寺庙为全木结构,有前殿、中殿、后殿三大殿。后殿左侧的袭古殿,也称陈戬祠,原是为纪念宋朝抗金护驾名臣陈戬而建的。处于后殿右则的三官堂,原为人们为纪念欧冶子而建造的欧冶祠。清凉寺内有殿、堂、楼、阁、僧舍、禅房 90 余间,由 272 根朱红楹柱支撑,回廊曲径盘桓交错,显得轻巧灵便。这座千年古刹被称为“松邑蕊珠”,明朝起便声名远播,成为闽浙边境十县的佛教圣地,香火终年不断。   矗立在湛云峰左右两则的,是一对充满人性化的的山峰——玉女峰和剑峰:玉女峰因其形似亭亭玉立而得名,剑峰则山势巍峨险峻,多奇怪石。两峰相比,玉女峰极富阴柔之态,剑峰则尽显阳刚之气,犹如一对男女童子侍候在湛云峰两侧。   人在山中,除了可一睹“湛卢三峰”绮丽风光外,还可遍观山仪态万端的岩石景观。这些岩石形态各异,顾名睹状,惟妙惟肖,令人叫绝。一座兀自独立的石山,形似怒吼的雄狮被称为“狮子岩”,这累叠而成的岩石,因其状如葡萄而被叫作“葡萄岩”;位于剑峰脚下的“岑岩古道”,因其壁立知仞,便于题刻,古人在此多有所作。其中就有刻于唐贞观年间,记述欧冶子铸剑经过及湛卢名称来历的“断碑”。这方立于“岑岩古道”旁侧的岩石,人称“香岩”。人立于此,则有阵阵异香飘来,民间有何仙姑在此散花遮狐臭的传说。其实,这香味却是来自崖睿下手桂树林。

  湛卢山气候湿润,植物种类繁多,树木葱茏,四季常青。满山遍野的杜鹃花令人目不暇接,各种花色争妍斗艳,显出盎然春意;盛夏,绿荫如屏,走在荫翳蔽日的小道上,听潺潺的流水声和宛转的鸟鸣声,体验一种难得的幽静与超然;深秋,霜叶点染于墨绿的山林之中,色彩斑斓,另添一番情趣;隆冬季节,松涛呼啸,偶尔一场大雪,顿时满山银装素裹,晶莹剔透。   山中不仅留存大量的文化遗产,还记录了不少现代革命活动的英雄业绩。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中共领导的湛卢山游击队驻地;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福建省委领导人左丰美曾带领解放军在此伏击国民党军,取得重大胜利;共和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在此设雷达站, 1963 年,因其准确测报,我空军曾击落蒋军 U-2 型高空侦察机一架。这些故事,不仅为湛卢山留了动人的史话,也为这座山增添了神气魅力和游人的探胜之情。

  神奇壮丽的自然景观,固然是湛卢山吸引人的重要原因,然而,千百年来,人们之所以对湛卢山如此景仰,更缘由于它那深邃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2006/6/12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