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汶州村和上、下吉山

2020-11-30叙事散文陈元武
汶州村和上、下吉山 □陈元武一、 汶州村的分水界碑汶州村分为汶一村和汶四村,两个村挤在一起,在九龙溪的下游的一块水滨洲上世代相处。两个村的田地互相交错,由于取水之事,经常发生纠纷。《永安县志》里记载了明末清初的一次争水械斗事件,两村
   汶州村和上、下吉山 □陈元武    一、 汶州村的分水界碑   汶州村分为汶一村和汶四村,两个村挤在一起,在九龙溪的下游的一块水滨洲上世代相处。两个村的田地互相交错,由于取水之事,经常发生纠纷。《永安县志》里记载了明末清初的一次争水械斗事件,两村乡民持械斗殴,致死伤者数十人,起事者虽被县衙拘捕判刑,斩首事者十有三人,流57人,杖104人,两村几乎因此绝种。两村由此结下世仇,互不往来,偶有因家禽畜至对方田地毁损作物而被对方捕杀,当事人由此而争讼不休。县宰傅文伯想了一个主意,在水田的灌溉主渠上设陂堰,下闸分水,并立界碑于闸旁,其铭曰:“天地有高下,河岳有尊卑,人手足有长短,两村俱我子民,胥由庄稼汲水事,手心是肉,手背是肉,为永绝争讼殴伤,攸致各知照,水至此闸,自然分流,多少由天定,人不得再争,得水多者,田赋随增一二,得水少者,依情略减,凡违此例者,必致严惩!”水闸里放有一石龟,水流偏多时,石龟随之冲堵其闸口,水则减矣。两村由此再无争水事件。   明崇祯年间,汶州村出一名僧无名大师,无名师曹洞宗释永素大师行游天下,经历闽山闽水,至福州候官县雪峰寺,见一僧持空钵舀水,妥而复倾,再舀,甚奇。问此僧:师反复取水,何故?那僧不答。当时,无名师俗家父亲因为与邻村争水而被殴伤,命悬一线,师忽觉异兆,知家中有变。不日而噩耗传至,师甚悲恸。欲返家视家翁,永素送师此僧钵,吩咐将此钵埋于山阜高处,必得十倍之泉。原来汶水河缺水,方致两村争水斗殴。村距九龙溪虽在咫尺,却因高下太悬殊,滴水不易得之,或挑水浇园,毕竟不能济事。无名师按永素吩咐,将此钵埋于汶水河边一高阜处,果然,一泉如注而出,汇入汶水中,原来,冥冥之中,佛怜世间苦楚,遣此僧教示,掘此处,通一泉脉,水即出。至后世筑陂聚水,又是一大功劳。分水碑立后,大小田园皆有水能达,枯田变为良田。收获增加数倍,赋税之余,村各有余粮。村民人口也随之增加。此地有一盲者,能知幽事,曾持一竹杖行于汶水畔,行且歌,歌曰:“三三汇九,六六归真,重阳之日,山润水清”,闻者不能解,此盲者鳏夫,无后,也无人教识文字,竟能唱此歌,使人疑惑不已。有人说,此盲者实未盲,其天目明如炽烛,天目为何物?终究无人知晓,或云为眉间之印堂处,通灵者能从此处视物,视幽明无碍,也能解灵符天书之类。有人说此盲者实为一神仙,下界超度汶州村的人。只是,此盲者不久即遇洪水而没,有亲睹其在河中跨鱼而升的。人后悟其歌意,三三汇九,即酒,酿酒之意,六六归真,就是说要酿三十六天以上,至了九九八十一天,酒成而村皆因此而富。可是,破此歌谜的人不是汶州村的人,而是离汶州村仅数里的下吉山村民刘某。   汶州河中原来多水蛭,人畜下水多为所伤,有青背蛇出乌梢岭,盲者死后,河边长出许多青青竹子,形如凤凰之尾羽,如箜篌,无名禅师也曾预兆此村后来将出秀才,果有罗姓兄弟接连中第,出了两名贡士,一名后来再中举人,补湖南永州茶陵县教授,做了童生的老师。汶州河水真清矣,水蛭遂绝。村中老者或者云朱文公曾至此,在汶水边叹息道:齐鲁有汶河,水西流,出孔子焉,此地何复有汶水,亦西向流?朱文公即朱熹。朱熹怎么到得此村,不得而知。河中从此多一沙虎,体类笔管,唯首尾如墨,如受人点过一般。罗氏兄弟曾经在河边一神庙里读书,经常在河边洗砚涮笔。也有人说是朱熹在此处滴下的墨汁,正好滴到了沙虎鱼的头与尾。奇哉!   分水界碑上字迹雄秀,为魏碑体,看来是那个爱民的傅文伯亲笔无疑了。有省城的文物学者偶经此地,见此碑,如获至宝,久久伫立于碑前,揣摩赞赏不已。去年,曹远镇将此地辟为工业开发区,农田与山阜俱废矣。汶州河水复浑如泥漉,分水界碑被一刘姓村民搬到家里,作了压酒物,即压酒液的重物,据说,他从此酿出来的酒都带着一股酸味,无人问津。     二、 上吉山与下吉山
  上吉山和下吉山实为一乡之民,不知何故分为上下两部分。‘贡川的席子吉山的老酒,上坪的竹笋罗坊的腊鸭,清水的女人小陶的红菇。”都是本地的土特产。吉山的老酒始于何时,无从得知,据说与汶州村的那个盲仙有关,其歌曰:“三三汇九,六六归真,重阳之日,山润水清”,说到了一个酒字,那小伙原来在汶州村做豆腐,后来媳妇生孩子,生意顾不上了,就回吉山侍候老婆。寒冬腊月,天寒地冻,老婆身子虚弱,有郎中教他以酒作水,煮鸡鸭为食,能治妇人产后虚症。可是,哪能里去弄酒呢?事情巧了,他母亲原来曾经准备了一瓮红米,想为媳妇坐月子用,可是,她母亲性急了,孩子还没出世,她就用甑将红米蒸了,孩子拖了两周才出世,老人家一时糊涂,竟忘记了此事,等孩子出生后,欲寻红米做饭时,才记起原来早已经蒸为熟饭矣,而时隔多日,那红米竟在瓮中化为酒酿,揭盖后,异香扑鼻。可是,他不敢给媳妇吃,就扔了点喂狗,狗马上就醉倒如泥。媳妇吃了红米酒酿,虚寒症就好了。他就改做起酒酿来,很快就在四方出了名,大家都知道吉山有个刘姓的人家做得好酒酿。可是,酒酿不易贮存,容易变成醋酸,酒味尽失。他试着将酒酿瓮口用红泥白灰封好,埋于地下,至冬时挖出,滤去渣滓,再蒸出酒液。结果等过了两三个月,起瓮一看,渣全化了,只剩下红酽酽的酒液,散发出一种浓郁的香气。他又尝试着埋瓮经年,取出复为佳酿,则色愈红澄,似琥珀,香似醴琼,有桂香味。饮之初微苦,后渐甜,再咂,则益醇厚甜如窖藏陈酒,有人起名曰:吉山桂花酒、吉山老酒。上吉山离县城近,下吉山离汶州村略近,一条文川溪蜿蜒其间,如八卦之坎与离、艮与兑、乾与坤,酒为水,却又具火性。火寓于水,必得山水佳地才能出,酒是阴阳相行相克相互包容的产物,吉山与文川溪成了一个天然的八卦图。


  春上去吉山,春谷山庄是绝佳去处,环谷皆矮阜短丘,上杂然松竹,榛栎充于途,荆柯蔽天,有时见日。谷中有兰草,有灵芝。抗战时期,国民党福建省政府机关就搬至此地办公,设防空洞,省主席刘建绪在此洞办公。故吉山多渊远之旧事,民国时,有乡党在吉山下建崇福寺,山上建泮池,榭月亭,供人读书。旧时此地即有僧寺,名三石庵,据传有高僧在此寺住锡,经常以拾得余粮饲鸟,一日上山,鸟忽然远他而去,僧奇之,循鸟声而上,至一石台,光洁如洗,僧立石上,即见身前身后两世身,前世身为一牧牛郎,后世仍为僧,已证阿罗汉果。僧叹道,果然此身有前生,宛尔即化亿兆尘,身前身后事茫茫,唯有青山不变色,遂坐化。我曾至此石上,山风狂劲,几难立足,千寻悬崖,望前事茫茫,思后事亦茫茫。石旁有兰草葳蕤,青松亭亭,杂竹丛生,风声起若凤啸。汶州村在云雾之中仿佛。
  吉山去罗家山,仅数里之遥,却需登山过岭,非一个时辰不能至。吉山出红脚鸭,其鸭形同寻常菜鸭,鸭掌却红如丹朱,而鼻疣亦红如斯。山民以“牛奶根”(一种山藤的根,味如牛奶)、红脚鸭、老酒闷烂,味至极品。当年的刘家究竟为谁家?吉山多刘姓,无法知晓。刘建绪为吉山本地人,得做省主席,实是一方人物。吉山老酒由此闻名,邹韬奋生于永安下渡村,临近云岩寺,传其生时,天空传来雁鸣,燕江水波平似镜。而吉山去下渡,需经过永安城,永安城西,月光皎然。吉山的寺钟竟自己响了三下,古时人说有大人物出世,必有异兆,以上之说是真是假,已经无从稽考了。邹与聂绀弩曾在吉山游玩过,当时,在离吉山仅一里之隔的虾蛤村办《前进报》时,日本人的飞机曾在吉山扔下了十几枚炸弹,大概他们误将吉山村认作虾蛤村,飞机上是闻不到老酒香气的,要不然,日本鬼子肯定不会搞错,但也谢天谢地,幸亏没有飞到虾蛤村来,要不,就是中国文坛的大事了。也许,为文者,有神暗中相佑。世事茫茫,如今的上、下吉山,都弥漫着一股浓浓的酒香,只是没有像绍兴黄酒那样为世人所熟悉。也没有几个人知道,原来,在吉山旁的小山村里,竟集中了那么多进步的文化人士,个个都是名声如雷之大师级人物。


  吉山依然微茫着,吉山老酒,只有到过的人方有相见恨晚之感。大隐于野,小隐于市,应该是这么说才对头。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塔头桂香街桂梅小区1-403室,350006,电话:0591-87333519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