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清雅文具流芳韵

2020-11-29叙事散文高迎春
湖笔、徽墨、宣纸、端砚,素来号称文房四宝中的极品,古代的文人墨客,莫不竞相拥有而后快。笔墨纸砚至现代,虽说多为画家所继承,但文人总是须臾难离文具,对其衷爱也就势在必然。 闲暇时间,常常伏案舞笔。虽然崇尚杜甫诗句中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湖笔、徽墨、宣纸、端砚,素来号称文房四宝中的极品,古代的文人墨客,莫不竞相拥有而后快。笔墨纸砚至现代,虽说多为画家所继承,但文人总是须臾难离文具,对其衷爱也就势在必然。   闲暇时间,常常伏案舞笔。虽然崇尚杜甫诗句中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却也深知到达此种境界的难度。伴随纤端积润的日子,寻寻觅觅中,书案上的各色文具却渐渐多了起来。   眼前这件窑变堆塑笔筒,是今夏景德镇流动售货车队来宁津时,被我一眼相中购来的。本是深青色的笔筒,却难得地窑变出不规则的淡蓝色流体斑纹。筒体上堆塑的是一枝熟透的荔枝,深咖啡色的树杆上,散挂着五个紫红色的卵形荔枝果儿,果皮上的瘤状突起清晰可见。围绕在荔枝周围,有六片舒卷自如的深绿色荔枝叶。最点睛之处,是树枝上有个豌豆大小的甲虫,黑亮的眼睛,灰黑色的甲壳,细小的腿儿,仿佛正在觅食。注目观赏,不由得让人爱由心生。联想采摘这鲜美果实,须由辛勤劳动得来,于是让我常常收敛起萌生的懒散与懈怠。   笔筒,是中国古代除去笔墨纸砚之外,最显要的文房用具。笔筒的前身,是笔船、笔床和笔格。唐代诗人岑参,在《山房春事》中就有“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的诗句。后来,人们将搁笔、插笔的架儿统称笔架。至明朝,文人案头始有笔筒,因为美观又便于盛笔,很快风靡神州。制作笔筒的材料,由竹子发展到木器、瓷器、玉器、紫砂、象牙、金属等。单以木制笔筒来说,明清时期就有黄杨木东山捷报图笔筒,沉香木雕山行图笔筒,紫檀木雕花卉图笔筒,紫檀百宝嵌花卉纹笔筒等等,制作这些木制笔筒,非常注重选材和雕刻打磨,因此外表精细规整、美观大方。拥有者往往用生核桃仁榨油养护、历经岁月,老的笔筒往往自然产生枣红色包桨。   我在宁津古玩一条街选购的石雕笔船,应是明清以前的古物。它体呈黑赭两色,高12厘米、宽15厘米,厚4厘米。石雕基座呈船形,基座上的船仓雕有竖条纹,可以存放古墨。船仓左端,斜斜的向右上方雕刻了一丛美丽的菊花,恰好遮盖住船仓。数了数,菊花三朵,菊叶十片,刀法娴熟,疏密有度,突显出雕刻者构思之精妙。我以为,雕一丛菊花也是颇具匠心。国人历来视菊花为坚贞不屈的象征。人们爱菊,不仅因为它有高结韵逸的身资,不仅因为它有延年益寿的药用,更因为它傲霜挺立、凌寒不凋,有“撑住残秋是此花”的凛然正气。历代文人把菊与梅、兰、竹并誉为岁寒“四君子”,称它为“花中隐士”。东晋的陶渊明,在诗中把菊花与青松并论:“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雕刻菊花在笔船之上,能够让人时刻感念到它的千古高风。在菊花背面,雕有两大两小插笔孔,大孔能装下三只笔,小孔只能装一只笔,它们高低错落,排列有序。船仓处为墨黑色,其余部分为赭红色,整个笔船古雅美观,当属难得的一件巧雕作品。文革其间破“四旧”,笔船拥有者吓得用黄漆涂抹覆盖了笔船表面,后虽经清洗,但若用放大镜细看,石缝之中仍见细微的黄色斑点。幸运的是,笔船因此而逃过了那场劫难。文革中,有无数珍贵历史文物被毁于一旦,想来让人痛惜。   十几年前,应邀去参加一个展销会,意外地得到组织者赠送的一套燕子石文具。精美的礼品盒内,有砚台一方,镇尺一对,山字形笔架,磨墨石和印泥盒各一个。燕子石,是古生代生活在海水中的节肢动物三叶虫的尾部化石。三叶虫在寒纪和奥陶纪最繁盛,致二叠纪后灭绝。化石石质嫩润,色泽典雅。石上虫体化石如蝙蝠竞飞,又似群燕起舞。燕子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珍贵实料,也是情趣独具的雕刻珍材。用此石制作的砚台、笔筒、摆件、墨海、插屏、印泥盒等文房诸宝,令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产自山东费县的燕子石砚与金星石砚、红丝石砚、金星雪浪砚、徐公砚、尼山砚、鲁柘砚并列为鲁砚珍品。   砚为文房四宝之一,历史悠久。汉代刘熙在《释名》中说:“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砚台,就是从早在新石器时代的研磨器具,逐渐演变而来。在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磨盘和磨棒中,磨盘带有槽臼,其中还残存着研磨颜料的痕迹。证实砚的产生,早于笔、墨、纸的产生。在河南安阳殷墟和洛阳西周墓葬中,均出土有具备砚台特征的调色器,这应该是砚台的鼻祖了。早期的古砚,以天然石料打磨制作,至汉代才出现了圆形砚,逐渐添加了盖子和支脚,并开始有了陶砚、漆砚和铁砚等。   雕琢精美的端砚,在唐朝已享誉盛名。有李贺作诗为证:“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佣刓抱水含满唇,暗洒苌弘冷血痕。”称颂端州石工巧枝比得过神功,他们可踏天,可割云,采来斧柯山龙岩的紫色砚石,然后磨治整齐,雕刻美观的砚唇含水盈盈。诗中化用《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的典故,借以隐喻紫石端砚中的青花。青花,是紫石上天然生就的青筋。古人认为“端砚贵有眼”,大小不一的石眼,神态各异,如鸟兽的眼呈翠绝色、黄绿色、粉绿色,也有米黄色或黄白色。细分有鸲鹄眼、鹦哥眼、了哥眼、珊瑚鸟眼、鸡公眼、雀眼、猫眼、象牙眼等等,上佳的石眼,看上去如同真眼,价值随之名贵。李贺见到的,就是这样一方紫石宝砚。欣喜感慨之余,赋诗歌颂尽在情理中。看诗中字句精练,一路络绎而下,神思妙想,思维跳跃,可谓谙熟砚中三味,语无费辞又酣畅淋漓。   “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的文人,偏爱书籍,偏爱文具,本性难移。我的书案上,除了上述的堆塑笔筒、石雕笔船、燕子石文具,另外还有一套青花细瓷文具及鱼荷图笔筒、绛紫圆形笔洗、大理石镇尺等。它们属文房用具,又是可供玩赏的艺术品。伏案欣赏,它们或古雅端庄或温润细腻或纹彩灵动或色泽凝重,在感受妙手造化的同时,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清雅文具流芳韵,在乾坤清气的濡染中,但愿我的文笔,能够浸润出几分端庄,几分凝重,几分细腻,几分大方。借得端州石工踏天割云之神采,用文字雕刻出一方方“青花紫石端砚”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