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漫步清水河

2020-11-11抒情散文汪彤
“上下五千年,纵横八千里。”五千里的路程没有走过,八千年的历史却在烟波浩渺的清水河畔感受到了。《创始记》所描写的:伊甸园中亚当和夏娃,在蛇的诱惑下,偷吃智慧树上的金苹果,从愚昧中走出来。那是外族对人类始创的描述。而八千年前,甚至更遥远的远古
  “上下五千年,纵横八千里。”五千里的路程没有走过,八千年的历史却在烟波浩渺的清水河畔感受到了。《创始记》所描写的:伊甸园中亚当和夏娃,在蛇的诱惑下,偷吃智慧树上的金苹果,从愚昧中走出来。那是外族对人类始创的描述。而八千年前,甚至更遥远的远古,华夏民族的先祖伏羲和女娲,他们已经创八卦、结网鱼、制嫁娶、造书契、创音乐,在清水河流域富饶肥沃的土地上繁衍人类,缔造文明。不知伊甸园是什么样子,或许茂密的草丛深处到处都有闪烁如碧玉的宝石;或许参天碧绿的大树上挂满了光洁如水晶的果实,伊甸园本身如何,大洋彼岸的人们靠想像让它神奇和美妙。而拥有8000年、甚至更久远文明的华夏伏羲、女娲文化,却在秦安陇城清水河畔等待我们去瞻仰和考究。
   
  临行前的晚上,在灯下看一段女娲、伏羲的神话传说。悠久的历史是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开始的。女娲、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而女娲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楚辞•天问》、《礼记》、《史记》、《山海经•大荒西经》、《淮南子•览冥训》都有关于女娲、伏羲的记载。相传上古时期,在秦安县清水河畔,女娲生于风沟,长于风台,葬于风茔;而八卦坡,相传是伏羲始演八卦的地方;碾盘之地和舍身崖,传说是女娲与伏羲向苍天求试婚配的地方。看到这些,想到神话传说中那神奇的地方,将在新一轮太阳升起的时候,延伸在我的脚下,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冥冥中梦想自己插上了时间的翅膀,驰骋在八千年前的远古时代。
   
  盛夏早晨,微风习习,车队向秦安陇城方向进发。陇城镇地处甘肃秦安县城东北 45 公里的清水河 ( 古名略阳川水 ) 流域。清水河自东向西流,两岸岩壑铺秀,形势天成。两岸间的村镇依山傍水,飘逸洒脱,诗意盎然,给人以清流高节的联想。一路上,同去的当地朋友谈谈山、说说水。山道上很多泛白的羊肠小路,四面八方延伸出去,它们的尽头仿佛被天然根植在陡峭的山峰上,我想那一定是伏羲、女娲指点我们寻根的道路。
   
  人类的文明起源于流域。清水河流域是古代成纪境域的核心地域。古镇陇城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清水河如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盘绕在“娲皇故里”陇城周围。陇城镇地处略阳古道,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在战火烽烟的历史时代是兵家必争之地。在陇城的那日,我们仿佛穿梭时空隧道。踏着先人们八千年前留下的脚印,太阳把它火热光亮的圆盘翻转几次,时光倒流,我们来到创世女神女娲生养栖息的地方。
   
  有人说,你自己越真实,你的周围就越虚幻。而我面对娲皇故里--陇城,觉得自己倒变得虚幻了起来。是的,真不敢相信这竟是八千年、甚至更久远年代之前神女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地方。尝一口女娲捏土造人、讨伐共工时用的“龙泉”之水,看一眼龙泉水哺育的纯朴、厚道的陇城人,这座古城是这样真实地呈现在我的面前,它历经千年寒暑,依然古朴灵动。怀着圣洁的心情,迈着虔诚的脚步来到女娲祠里娲皇宫前,青烟袅袅,磐声悠悠。在“华夏先祖”的匾额下,女娲手捧五色石,目光炯炯闪烁,读她,会深刻体验生命的壮阔寂寞。我感到她在守护历史,守护文化,守护民族的灵魂,而她本身就是一部传奇。是的,生命本身会创造奇迹,更何况是在囊括了一个民族所有生存秘籍的创始之源啊!
   
   
  明《秦安志》记载:“凉州故古今以陇为关焉,其山当陇城之北,有女娲庙,建于汉以前。”横穿陇城古城街道,与街道相通的是一条绵延的山路,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往前,在陡坡的拐弯处有一块石碑横卧在荒草漫漫的路旁。石刻苍古班驳,上面的字迹已模糊读不到,然依旧散发着历史的芳香,闪耀着人文的灵光,我想它告诉路人女娲的又一功绩。《淮南子?览冥训》曰:“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那石刻是历史的印证,它告诉后人,先祖女娲是如何为人类的生存,抗御自然、把握命运。月上中天,山路没去,眼前豁然开朗。在月亮的光影下亭台楼阁隐隐约约闪现在游人眼里。登上楼阶,印在眼帘的是头上插着新月梳子的女娲庙。庙前古柏历尽沧桑,傲然挺立、那坚实而峥嵘的树根稳扎沃土,咬定青山。不知这老树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这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大自然的杰作,怎能不给人以生命的启迪和精神的力量呢,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而虔诚地叩拜啊!跪在女娲娘娘佛像前合手叩拜,乞求上苍降人间于祥和。夜风吹起,月光如银沙洒满大地,站在山头前向山下的八卦城望去,传说此城按伏羲八卦所筑。这座神奇的古城,几千年来,历经兵燹,屡毁屡建,现已呈月牙形的半个城内,有热闹的街市,有民居、有庙宇、有戏台、有剧场、有古槐、有街道、有明清时期的阁楼店铺,而在晚上,它沉醉在安详的静宜中,睡去了。
   
   
  在陇城的那一晚,睡的甜蜜而安详。第二日我们来到清水河南岸邵店村的大地湾。1958年一组文物普查专家在清水河流域作野外考察。他们拿着小耙东掘掘、西挖挖。突然,他们的手停住了,在长时间的静默中,8000年光阴悄悄回归,人们终于知道,这个清水河南岸二级、三级缓坡山地上,曾孕育过远古人类的重要系脉。
   
   
  今天,亚洲的许多人类学家都在研究伏羲女娲文化。在我看来,诸般学问中,要数考古学最有诗意。难怪不少中外大诗人兼通此道。“一脚踏出八千年前的太阳”这是诗人用灵魂的笔触记录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大地湾遗址的发现将传统意义上“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整整向前推进了三千年,从而使中华民族拥有了八千年辉煌的文化史。这一发现震惊了世界,也将农耕文化、建筑文化、陶文化和文化艺术源头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有专家称:古代中国历史文化“两千年看北京,五千年看西安,八千年看秦安” 大地湾遗址是一个神奇的让人惊叹,让人迷幻的地方。
   
   
  走近大地湾仰韶文化晚期遗址中的大型“宫殿式”建筑,我仿佛看到这座“原始人大会堂”里,族长们正围坐在熊熊盆火前议事的热闹场面。一声长啸,一片欢腾,一个保留火种的方法诞生。族长立刻叫人,在地上挖了圆形大坑,在大坑向南通风处留一台阶式通风口,在通风口直对大坑的边上,挖掘一正方形小口,把火种置于口中,用浮泥闷住,留几个小孔在上,于是火种就在洞中永久的存留住了。远古的第一次设计雏形就这样诞生了,族长们举起斟满醇酒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一饮而尽,拿起鱼纹盆中的兽肉大口咀嚼,这是他们庆贺又一发现的最热烈的方式。
   
    
  思想的火焰渐渐熄灭,“宫殿”前的一片绿意将我慢慢唤醒,它是一颗蒲公英,是唯一见证过人类文明而存活下来的生物,馆长说,自发掘这座原始建筑后,它就一直在那里存活着,论安逸,是它们;论不屈,是他们。在这干涸的黄土地上,它把根深深的扎进了千年以前的土层中,暴风雨没有冲走它,寒冬雪没有冻死它,就这样,一世一世,不知多少世世代代,人类为了存活做着一次一次的迁徙,而它就在这里守护着人类最初的家园。
   
    
  离开大地湾,沿着清水河向南再折回陇城进入风沟,风沟是女娲生长活动的地方。在陇城镇流传着一段民谣:“你从陇城城里过,不知道一对鸳鸯那里卧”。传说女娲在“捏土造人”时专门捏造了一男一女,男的叫阿哥,女的叫鹦儿,女娲做媒,让他俩婚配,繁衍后代。恩爱夫妻刚要繁衍生息,突然“四极废,九州裂”,大难不止。阿哥和鹦儿在灾难中失散,在救难中身亡。从此,阿哥和鹦儿就转化成一对鹦鸽鸟,飞来飞去紧紧跟随着为女娲做伴、为女娲效劳。女娲殁,鹦鸽鸟为女娲哭葬。后来鹦鸽鸟孵了一窝花蛋,孵出来的却是一对雌雄鸳鸯,长大后就飞到了陇城八卦城,在城南门筑巢而栖。为保护和纪念这对吉祥的鸳鸯鸟,古人就在城南门的石壁上镌刻了一对卧着的鸳鸯鸟,并在南城门上书“鸳鸯”二字,以表女娲为媒的爱情故事世代相传。当地的村民们,凡新婚夫妇,不论谁家都要带着新郎、新娘从陇城南门里走进去,再从北门里走出来,意在走进鸳鸯门,结下鸳鸯心,白头偕老,永不分离。每到农历正月十五日的元宵之夜,青年夫妇都要用纸剪一对鸳鸯,捧着去到女娲祠上香,意在女娲为媒,天地为证,海枯石烂,永不变心。
   
   
  相传两边绿树成荫的风沟,就是女娲和一对鹦鸽鸟常常漫步嬉戏的地方,而风沟深处的女娲洞就是他们修养栖息的安乐窝。那洞深不见底,据当地老人讲,有些牧羊人曾钻进洞去,从风沟洞口入到大山另一边洞口出,洞深约 1700 余米。也有人说从风沟洞口把柴点燃,烟就会从山那边的另一洞口冒出来。现在能看到的女娲洞,呈葫芦状一大一小向后沿伸约 27 米就再也进不去了。洞口高 2 米,宽 1.5 米,进入 10 米处忽显窄小,洞口呈鱼形,洞身呈蛙腹状。有些专家认为,这女娲洞绝不是什么女娲出生和居住的地方,而是古代先民举行生殖崇拜的祭祀圣地。陇城女娲洞口的外形,恰恰是这种生殖崇拜的体现。
   
   
  从昏暗的女娲洞出来,行程即将结束,午后的艳阳晒的大地滚烫,踩一脚下去会缩回一步来。即使这样,惦念去清水河边走走的心情依旧,那个曾哺育和繁衍这一方圣地生灵的源泉,一直如梦牵绕着。躺过灼热的太阳风,踏过干燥的塘土窝,七折八拐来到一片高大茂密的芦苇地里,阳光下孩童们晒黑的脸旁露出黑色羞涩的笑容,他们拿着大网去芦苇帐深处捕鱼,那渔网的缝隙里露出清水河点点的波光,顺着波光的影子,终于寻到了清水河畔,那堤畔的柴棚里不知道留着多少探寻者的美梦。经过几千年的流逝,清水河已不在雄伟壮阔,展示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流。杜甫诗云:“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不想在这曾经成为流域的河中,却呈现出异样的清澈。赶上干旱断流期,清水河没有了往日汹涌澎湃的气势,它那么和蔼可亲,来不及思索赤脚进入水中,水被太阳晒得温热,脚丫触到水中,一瞬间,整个人顿时溶化在这片土地中。山风徐徐,静谧清幽,弯弯曲曲的河水流淌在色彩斑斓的岩石上,那水底的石头是女娲补天的时候洒落在人间的。有绿、赭、红、白、青各种颜色,石头上的花纹在阳光的折射下,变得如游龙、似鸳鸟,仿佛大自然的一切生灵都印刻在石头上,在清澈透明的溪水中悠然飘动。这里除了纹理千姿百态的石头,还有很多陶片,随便拣一块,都有八千年的历史,都是浑然天成的艺术品。逆水行走,微风四起,水纹把太阳的光芒切割折射洒进人们的眼睛里。
   
   
  远处溪流旁一只青蛙,俯卧仰头凝视着女娲祠的方向一动不动,它保持一个姿势,僵死在那里许久,它用生命结束的最后姿态,敬拜生命开始的源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