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缘

2020-11-10叙事散文半树

《俱舍论》卷六:因缘合,诸法即生。——题记一、白衣僧人我八岁的时候跟随学校去烈士纪念馆扫墓,烈士纪念馆毗邻湛山寺,除了清明季节,这里清净,少有人来,不像现在的湛山寺,香火兴盛,人声鼎沸。其实,我更喜欢在清明季节去丹山扫墓,那里桃红梨白,满
《俱舍论》卷六:因缘合,诸法即生。
——题记



一、白衣僧人

  我八岁的时候跟随学校去烈士纪念馆扫墓,烈士纪念馆毗邻湛山寺,除了清明季节,这里清净,少有人来,不像现在的湛山寺,香火兴盛,人声鼎沸。其实,我更喜欢在清明季节去丹山扫墓,那里桃红梨白,满山涌动着松柏的香气,青草、野花、山蚂蚱菜遮盖着黄土,岩石从黄土再从绿色中耸出。我的大姨妈住在丹山,她会在路口,守望着弱小的我行走在队伍当中,把几个滚烫的鸡蛋塞在我的手里,同学都羡慕盯着我看,我昂着头假装不知。

  烈士纪念馆肃穆,红旗飘展,人山人海,哀乐低沉响起来的时候,我就内心焦虑,烦躁不堪。我一个人离开,跨越一截颓塌的矮墙,跳进湛山寺里。寺庙里也有松柏,却没有香气涌出。大殿有香案,燃尽的香烛瘫软成一堆白灰,刺眼地看着我,我看着香案后面的帷幕,风从殿外进来,帷幕轻轻摇摆。

  很多年后,我多次在梦中回忆起这一幕。我醒来,痴痴的样子,点燃一棵烟,气息上升,如脑中雾气掩盖下的景象,波涛汹涌,浪花飞溅,旁边妻子的呼吸声均匀,睡相甜美。

  我到现在也解释不清,为什么会去掀动写着“法堂”两个大字的帷幕。我掀动了帷幕,一个世界就呈现在我的眼前,我不害怕,也不深究帷幕后面如何会有一截楼梯,脱尽油色的阶梯斜着向上,弯曲后再向上。是白色的光,纯净,照亮了大厅。空旷。寂静。僧人闭眼,盘坐在破旧的坐垫上,雕塑一般,上衣刺眼,白色。

  我相信,一个孩子的眼睛是纯净的,这种纯净不亚于僧人白色的上衣。那确实是一件干净的白衣,我到现在都感觉,没有比这件白衣更干净的衣服了。目光肯定有压力,据说现代的科学已证实此事。白衣僧人感受到了压力,他起身,急速走到我的面前,我看到他有迷惑的眼光和懊恼的神态。他说,这里不允许人进来,你出去啊!

  我就出去,没有说半个字。

  后来,我再也没有看见过穿白色的僧人,他们有的穿黄色僧袍,有的穿青色僧袍,还有的穿锦绣大红僧袍。

二、《影尘回忆录》

  我说,我想写写湛山寺的事情。昌定法师说,阿弥佗佛,这也是一件善事。我说,我没有资料。昌定法师就从宽大的袖子里面伸出手来,挪了挪紫沙茶杯,从桌子下面拿出一本书来,说,阿弥佗佛,你可以看看这个。

  我捧过书来,硬皮封面,浅蓝色,烫金的字体,写着《影尘回忆录》。书竟然有微微的温度,我诧异,昌定法师微笑,说,桌子下面有一个电暖器。这让我感觉温暖,我自己是一直不习惯这个寒冷、潮湿的城市,比如现在的殿外,海的风就仍然在吼,树木青黑。

  我们接着说东说西,说我,说他。

  末了,我还是说,师傅把书放好,我今天还是不拿了。昌定法师没有多的言语,收进书再到桌子下面去,我知道,冷气再次侵袭不了它了。昌定法师本来是要以这本书和我结个缘,我没有别的东西和法师结缘。

  昨晚,我给一个佛友说,我后悔了。

  这事我给孟居士说过。他来寺庙上香,虔诚,沉静。他还教我如何拜佛,然后我们坐在一丛丁香树下聊天,是孟春的季节了,白色的花朵已经有香气散发出来。孟居士说,《影尘回忆录》网上有电子文档,你可以到网络下载。我写了一个邮箱地址给孟居士,第二天上班,收到他的邮件,他说,章浩师兄,给你一个地址,你自己下载,有机会我们同修。我承认,看见“师兄”两个字,我发了一会儿愣。这是第一个称呼我为师兄的佛子。今年春尽的时候,因为编辑网刊,我坐了一个小时的车,再坐轮渡相求过孟居士。在船上的时候,海鸥追随着轮船翻起的浪花,绿藻漂浮在水面上,我就使劲想,该直呼孟居士的名字呢?还是称呼他为师兄?实际上,我还是直呼了他的名字,为此我生了自己好几天的气。孟居士并没有察觉这些,他热情招待我,中午的时候我们吃了西芹,喝了玉米羹,没有肉的斋饭让我心气清爽了一段好长的日子。

  下载了《影尘回忆录》后,我先给它用WORD编辑了一个目录,原文件没有链接目录,也没有索引。我每晚看一小段,看完了就删除,第二天再看,再删。一年多的时间了,我没有写过什么文字了,可我还是想写,毫无功力地写,无欲无求地写。我写的第一个文字就是《皈依》,里面用了《影尘回忆录》的内容。我还想写一个,名字想好了,叫《出家》,也是想用《影尘回忆录》的内容——倓虚法师出家的一天。

  今天我要到寺庙去拜佛,昨晚我想,我还是要找昌定法师请他的那本《影尘回忆录》,可是临近出发的时候,我又开始犹豫。

三、学佛QQ群

  我是在新闻网“溜达”的时候看见那个QQ群号码的,然后满心欢喜地加入了进去,不料,说了没有几句话,有人就直截了当说我影响了大家的净修,说这话的人叫净春。我当然不解,接着辩白,别的佛子也加入进来,多是叱责我的语言,这让我生气。末了,我说,我自己退出吧,也成全你们的净修。

  我还是生气,我就到另外一个QQ群说了这事。一个佛子就说,你和她的“缘”断了,但你新的“缘”又开始了。我想了想这个佛子的话,似懂非懂,也就不再去想这个事情。

  后来,我又在湛山寺的论坛“溜达”,又看见一个QQ群,又满心欢喜的加入了进去。这次我没有多说话,他们也都不怎么说话。很长的时间过去,一日,我静心在敲字,灵感泉涌,文字上行,QQ不识时务地开始跳来跳去。我开QQ,一个ID进入我的眼帘,一丝怒气上升,眼睛泛出红色,我认出了就是她,当初叱责我影响了佛友净修的净春。我忘记了敲的字,利马冲了上去,和她理论开来,耳边手指敲击键盘的声音在夜的静谧中分外刺耳。

  突然,一个对话框跳出来,横亘在我的眼前。短暂的空白,呼吸窒息,我发现,我被踢了出来。

  我的内心当中肯定有恶的种子存在,它们一直潜伏着,寻找着适当的时机发芽、伸展,而我被踢出QQ群的机缘,让这恶的种子疯涨。

  我寻到了净春所在论坛,所有网络小混混的技巧都使用上了,嘲讽,打击,辱骂,恐吓。净春无言,死一般沉默。论坛炸开了锅,斑竹删贴,封ID,封IP。封了IP,我还会用代理,我注册了几十个ID,用尽了一天所有的发言权限。没有办法,斑竹再次调整论坛,最后不得不使用后台审核,甚至我感觉到,他们草木皆兵,任何相似半树的ID都被封掉。

  我发不了言,我还气,我想起了黑客的技术,我要攻击这个论坛。我必须承认,我这么想的时候,我的心砰砰跳动,这意味着什么?一个佛子,攻击一个佛教论坛?

  我还是罢手了,又过去了好久,我淡忘了一切,对那个论坛也毫无兴趣了。有一天我的QQ又跳动,有一个人对我说话,她说,师兄,我是净春,我想和师兄聊聊……

四、不知法号的师傅

  寺庙的人开始少了,树影倒映下来,爬上了我的腿,我开始起身。又是一个下午,一年多的时间,我已经习惯了在这棵高大的松柏树下发呆,我喜欢这种安静的感觉。可是,安静完了,我还需要倾诉或者倾听。

  我踱到大殿里面,几道暗光斜挂在空中,若烟的灰尘散布其中,有师傅擎着一本佛经,黄色僧袍罩着他,微微摇头,半阖眼,半禅定,半发呆。我就坐在师傅的身边,轻巧地和他攀谈。好像有一些诱导吧?我并没有意识。这两年来,我采访了很多很多的人,我学会了一种技巧,很多人也说成是“诱导”。而师傅显然开始兴奋,他不但说佛经,还说他的剃度,还说寺庙里的趣事,最关键的是,他还说了和其他师傅的恩怨和纠葛。

  无声。沉默。起身。这一切都是瞬间的事情,中间毫无过渡,后来我想起来的时候,还是百思不得其解。师傅突然问,你是记者?我诺诺不知如何回答。他的语速开始急迫,他说,我早就应该看出来,你确实是记者。说完这话,他起身,去香案点燃香烛,我看见青蓝色的香气在夕阳的光中弥漫,帷幔开始飘摇。我象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一样跟过去,我说,我没有恶意,师傅可以告诉我你的法号吗?师傅再转身,扔给我一句话:我可不想告诉一个记者我的法号。

  我再次到寺庙里去的时候,又见到师傅。他向我微笑,还问,你来了?我吃惊,我本以为我们无缘,他再也不会理睬我。这次,我参加了寺里的晚课,除了大殿,其他殿宇无人,诵经声直接向空中播撒,飞鸟卧在繁茂的树枝上不动。晚课结束后,他拉我去吃饭,我推辞,我说,好像我不能在寺庙吃饭吧?他说,哪里不能吃啊?没事,你跟着我来。我就去了,饭毕,他递给我一个大红苹果。我们去了最僻静的卧佛殿旁,坐在高处,风从寺庙外幽深的树林吹过来,我的心情大好。

  我们也许可以继续攀谈,我希望了解更多更多。他说,你愿意聊聊,就聊聊。接着他就接手机,我略避一下。夜色开始笼罩寺庙,所有的空间都无人,孤寂、冷清,焦虑涌上来。我走近他,用眼光探究,想弄清这电话为何如此之长,我甚至怀疑他是举着手机,装扮接听的样子。他看我,仍然很投入地听手机,并不说话。

  夜色完全降临的时候,我的耐心也到了极点,我起身告辞,我说,师傅有时间再聊,不敢打扰师傅太久。他看着我,面无表情,说,那好吧,我们以后还有见面的机会。

  可是从那以后,我们没有再见,我也仍然不知道他的法号叫什么。

五、王舍城

  大约在2004年的时候吧,我在一个论坛偶然看到三篇散文,心里喜欢。可是,这个ID只发了这三篇,就悄无声息的离开,我再也找不到他。这事成了我的一块心病,后来心里不静的时候,我就翻出这三篇散文看,越看越喜欢。我一直认为,好的文字是有气味的。你看一篇文字,可以闻闻它散发出来的气味,这气味有浓烈的,有清幽的,人间烟火味,山间溪水味,欲望焚烧味……你还可以用牙齿嚼嚼这些文字,甜、酸、辣、苦、涩,看你的味蕾,与文字有关,也无关。

  王舍城的文字散发的是安静的气味,心平气和,少有不和谐,少有撕裂心肺的疼和纠缠窒息的焦虑。

  我试图使用搜索引擎搜索他的文字,可是,“王舍城”这三个字让我傻了眼。王舍城是古印度摩揭陀国的国都,城内的竹林精舍曾经是佛祖释迦牟尼修行的地方,四周是岩山围绕的坚固盆地,有石造的城壁护卫。关于王舍城的网页多达79400篇,我哪里去找这个写过三篇散文的人呢?

  我只能使用“缘”来解释,我们无缘。

  四年的时间就这样过了,我还是间或翻出他的散文来看看。前几天,在采访回来的路上,因为酒,我昏睡,醒来,也是瞬间的事情,我想起了一个另外的搜索方法。回家后,我立即开始搜索,这次找到了他的踪迹,可是,他待的论坛已废,人已走,空留他的文字无声地躺在论坛的页面上,还有清香扑鼻。

  我一篇篇的把他的文字搬到我的博客上,一篇篇看它们,越发证明,文字不是写出来的,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文字。

  我还不死心,我仍然继续在几万个页面中寻找他的踪迹,佛祖慈悲,这次找到了他的邮箱地址,我就立即发了一封谦卑的邮件给他,几秒的时间,邮件被退。

  我仍然不死心,我再搜,又搜到他的一个QQ号码。我加了他,已经不报任何奢望,可是仅仅间隔几个小时,我的QQ跳动起来,王舍城来了。他说,哥们,谢谢你对我的赏识,我写得不好。我大笑了起来,我原以为他会说,阿弥佗佛,师兄鼓励我了诸如此类的话。我们通了电话,一个在中国边陲之地的佛子和一个濒临大海的佛子说了一个小时。末了,我说,你建一个博客吧,他答应,我就去他的博客看,我回复了他的博文,他这次称呼我为师兄了,他说,师兄你来了,我们慢慢交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