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消失的乡村旧景观

2020-11-05抒情散文汤如浩
消失的乡村旧景观汤如浩蓦然回首,许多的旧物,一如烟尘,飘然渐远,留下的,似乎永远是无尽的空落,无尽绵绵的悠长的思绪……——题记村堡村里人把村堡叫城,绝对很庄重,在河西的乡村,这样的由黄土夯就的土围子,大多是叫庄子的,可偏偏这儿却是如此,我想
           消失的乡村旧景观              汤如浩   蓦然回首,许多的旧物,一如烟尘,飘然渐远,留下的,似乎永远是无尽的空落,无尽绵绵的悠长的思绪……
                         ——题记              村堡   村里人把村堡叫城,绝对很庄重,在河西的乡村,这样的由黄土夯就的土围子,大多是叫庄子的,可偏偏这儿却是如此,我想,不是乡下人没有见过世面的缘故,而是对其一往情深使然吧,毕竟,这儿是他们祖祖辈辈的生息地。其实,按照史书上的说法,正确的叫法应该是“村堡”。《甘州府志》里说:“‘堡’字于保于
土,乃家自为守也”,据此可以判断,村堡的原始用途主要是以防卫为出发点的,目的是保一村平安。据我的考证以及相关的史料,我知道我的出生地所在的这个小村原名叫“张元堡”,后改名为总寨堡,其中的原因按照张承志在其文章《匈奴的谶歌》的说法,似乎在于其地位由原先的人居御寇,逐步上升到了具有军事地位了,据我先辈言,民国时期及建国初期,小村里确实是驻扎过百余人的军队的。而建造的时间,按照众人的说法,在历史上也要远远早于县城所在地洪水城,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叫城也是没有过分之处的。   城之大小,周长约摸四五百米,从现在人居环境的标准判断,其实是很逼狭局促的,但在过去,据说全村近千人,就是在此生存繁衍十数辈,这一点,有好几家的家谱为证。其位置,旧城堡目前大致在村子的中心地带,东西南三个方向的城墙已经坍塌或者拆除,只有北城墙尚存土夯墙体十数米,至今依然作为见证的姿势出现,残墙高者丈余,宽一米左右,在乡村高低错落的房屋间,亦然有巍峨之势。城壕沟遗迹尚在,宽约五六米,深可能在三四米,只是现在不好明确目测,如果仅这些来推断,保存完整的阶段,城堡应该是很坚固的,冷兵器时代,庄墙高厚,人心向背,足以抵挡小规模的袭击,以保全全村人生命财产的的安全。   而城堡的的地理位置正处于就甘青公路的中段,北达张掖,南抵扁都口乃至青海祁连,交通位置极为重要,自古是汉藏相通之要地,清代靖逆侯张勇在洪水营设“牛马互市”,此地便是必经之路。既已如此,根据现有确凿的资料,村堡经受大规模的土匪叛兵袭击也是很多的。从清代开始,首先是1865年2月间,俄博回民起义军从扁都口蜂拥而出,攻占永固城,该村堡亦在义军觳中。1874年回民白彦虎起义军攻占永固城、洪水城,进而西进肃州(今酒泉),进而屯兵新疆,而后从新疆入中亚地区,总寨堡在二者之间,应当是经过兵燹的。1926、1928年两年,马麟、马仲英所率之马家军两度自扁都口而出,一路烧杀掠夺,直至攻占洪水城。这些悲惨的往事,至今老辈人提起来,仍然记忆犹新,心存余悸。   每逢暑假,我总爱在黄昏的时候,一个人独自徘徊在这座已经残破的村堡残墙断垣边,发思古之幽情。我知道,在乡村,这样的闲情未免过于迂腐,即使在城镇,又何尝不是呢。如今,村落的边缘,已经从旧村堡的外围向四面八方散射开去,其现有的规模约有旧村堡的四到五倍还不止,即使是眼睛的分辨率之差如我者,站在村边,完全可以看得见不远处邻村相似的布局和轮廓。特别的是,在四周窗明几净的平顶房、砖瓦房的对比之下,旧村堡残迹更显落拓,宛如失宠的宫女,在荒草的瑟缩中无比寂寥。我知道,若干年后,旧村堡在历史的眼眸中只会是惊鸿一瞥,当作一种传奇,在我们的后辈惊讶的口舌间起落,而它,早就杳无影踪了。
              戏台   戏台宛然在村堡的最中央,成为最醒目的建筑,从我记事起,向来是土坯泥砌的模样,坐南面北,长宽均有十余米的光景,高丈余,顶为斜顶,南北向倾斜,是村中的庞然大物,赫然的矗立。朝北一面,开戏台堂口,顶额大书红色毛体大字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遒劲挺拔,让人顿生肃穆。台口离地面一米有余,如张开的大口一张,阔大而深幽,似不可窥透,在夜深人静之际经过,令人毛骨悚然,特别是小孩子,倘若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耍毕归家,是需要些胆量的。   平常在戏台,鲜见有人。只有数行土坯码成八九层不等,呈东西南北走向,一字排开,如队伍般齐整,顶上撒些麦草秸秆,由泥土压顶,任由风吹日晒,雨打霜刷,雨水冲刷的小沟渠,清晰地出现在土坯行的各个方位,沧桑得恍然几个世纪似的,偶有小鸟路过,诸如麻雀、喜鹊、乌鸦等等,稍事休整,留下点点滴滴白色的斑斑痕迹于其上,悄然飞去,在空中划出一道曼妙的弧线。也会有一些年老的人,拄着各式的拐杖,蹒跚的走近戏台,在上午的阳光里,佝偻着虾似的腰身,眯着昏花的老眼,茫然的注视远方,久久的无语伫立。   只有到了明月夏夜或者农闲腊月,这儿才会异常的热闹起来。明月的清辉里,洒满孩子们的欢歌笑语,捉迷藏、丢手绢、跳房子,似乎只是女孩子的专利,细语呢喃,莺语声声,编制她们专有的梦幻。男孩子,则调皮而疯狂,打尜尜、摔跤、夹仓官(方言,我疑心别处是没有的。),甚至玩最刺激的巷战,以生产队或者小巷的孩子为一个战斗团体,手持大小不一的土坷垃,左右开弓,相互攻击,大有攻城夺寨之势,败者仓惶而逃,胜者乘胜追击,有受伤号啕大哭者出,才会在大人的斥责中悻悻而归。抑或放电影,那是全村人的盛宴。下午四五点,便有孩子携带大大小小的板凳,早早的站立在戏台的前面,用凳子和树枝土坯划分势力范围,于是乎,戏台前面的空地,在不长的时间里就被切割成为大小不一的各种几何图形,而图形中央,只有孤零零的一两个小凳子兀然站立。夜幕降临之时,在明亮的电灯的照耀下,人影错乱,欢声笑语,势欲冲天而上。如果在冬季,又是另一种景象。小村戏班,起先在白昼,“锵锵锵”的乐音响起,人欢马叫,是演练,原本粗手大脚的乡野农夫,或粗声大嗓,做包龙图相;或咿咿呀呀,为秦香莲妆,漫村弥漫他们各色的喉嗓。尔后,他们在明亮的汽灯中亮装上场,涂脂抹粉,锣声鼓声二胡声,演绎人生万象。晚清永固举人曹清曾撰写了两幅有关乡村戏曲表演的对联流传于世,一幅是:“巾帼上有几分丈夫气,纱帽下全无一个读书人”,一幅是:“红妆佳人,只穿绫罗怕修足;风流才子,爱戴纱帽不读书”,说得就是这种景象哪。   而今,戏台已被撤除,那曾经如庙宇般的戏台的影踪在村人的记忆里早就荡然无存,只有在偶尔提及一些往事时,才会有人猛然回忆起看电影、看戏、游戏的一幕一幕的童年情景,而对于略微比我等小一点的子侄弟兄来说,戏台已经遥远如若干个世纪了。戏台的原址上,目前树立起几座零散的小店铺,经营日常百货、生产资料。那小店里的音响,总会响起诸如《青藏高原》之类的歌曲,我不知道,也不敢问那些衣着时尚的小老板和老板娘,他们清楚不清楚,其实每一个人的心目中还有一个梦中的香格里拉!?
               涝池   河西自古多旱情。人畜饮水、农田灌溉均常年依赖祁连山的冰雪融水,而冬春河流干枯,水源决断,而凿井在此地,地层厚实,工具匮缺,又无四川自贡凿岩井之高超技艺,不啻神话。于是,掘地为池以蓄水,涝池应运而生。   小村的涝池在旧城堡的南墙外,有大小两塘,大者在西,呈圆形,直径约摸百余米,为人饮池;小者在东,南北长与大池相当,东西宽不足十米,为畜饮池,两塘都由各户自带土坯工具,划分地段泥砌矮墙来阻挡牲畜出入。涝池在南,按风水说,是有一定的讲究的,涝池再东南向,旧有魁星楼一座,楼高逾十米,暗含“笔点清池”之说,为兴旺村堡文脉设,期望魁星保佑本地多出人才,可惜 “文革”中,魁星楼连同村堡北城墙内的城隍庙等庙宇被一并拆除殆尽,不复存在了,只有两塘涝池平静非常,水波不兴。   河西大地春夏短促,但不妨碍动植物的繁衍生息,清明一过,万物复苏,涝池四周,就葱翠起来了,最多的是白杨,葳蕤挺拔,兀自浓绿;矮柳、荆条、沙棘依附其下,为涝池形成天然的绿色围裙,使之多几分别样的妖娆。形形色色的小动物也活跃起来,蝌蚪、青蛙、小鳖依次进行规律的律动,涝池里流动着星星点点的生命浪花;蝴蝶、蜜蜂、蜻蜓纷纷展开轻快的翼翅,在涝池的内外,嘤嘤嗡嗡,呱呱有声,开展生命的大PK。特别是被称为“狗鱼儿”的高原泥鳅,间或跃出水面,夸张的招摇于人,似乎夸耀自家的肥硕。中午或者午后,孩子们三五一群,手持扁担,围于涝池四周,抓青蛙、捉蝌蚪,扑蝴蝶,最多的莫过于伸出长长的扁担,往水里一戳,双臂用劲,鼓紧牙关,使劲一摆动,“哗啦”,池水游鱼,皆漫上涝池坡地,手自抓举久不放下,以示炫耀,为骄傲自满之能事。冬天来临,厚厚的坚冰凝结于涝池之上,于是,又可以成为孩子们的乐园。打陀螺、滑冰。滑冰最刺激的有两种,一种是集体活动,有胆大的作前锋,其他人紧随其后,排成老鹰捉小鸡的队形,起先站立在涝池的最高处,前锋一声令下,大队人马遽然前行,猛地向涝池中心滑去,尖叫声中,三心二意者早被摔落在一旁,仰面朝天,呻吟不止,而大部队的又一次冲锋,已经早开始了。另一种是个人活动,由家长用木头做成滑板,或者干脆用一块碎冰块,垫坐在屁股下或者腹部以下,也是自高处横冲而下,技术高者满面笑容,炫耀再三。胆小者战战兢兢,瑟瑟发抖,在别人的哄笑声中,哭泣着,犹豫着,但最后终于下定决心,悲壮的完成了一生中最难忘记的一次冒险,于是,破涕为笑。有一家尤姓的孩子,弟兄多,寒冷的冬天不穿鞋,就用赤脚在坚冰上滑奔如飞,我至今仍然难以忘怀。   1992年,世界银行贷款“中国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项目”,由现代化的施工队伍开进工地,夜以继日,在村南打井一口,自此,小村的涝池被推入历史的深处。诗人李忠锋先生《民乐新竹枝词》云:“龙头一扭水哗哗,铁管清流入万家。喜见清平终有日,填平涝池中桑麻。”是啊,作为落后的一个标志,涝池因卫生状况的恶劣,曾经让多少人忍受病痛的折磨,当清洁的自来水哗哗的淌到灶头时,没有哪一个人的脸上不展开一朵灿烂的菊花呢,那种激动,无法言表。不过,我总是怀恋涝池,怀恋涝池中那些无忧无虑的童年岁月,怀恋那些贫贱而又欢乐无比的日子。
  现在,我知道,没有哪一个孩子有过我们那样的童年,他们虽然富足,虽然享受了更多的现代文明的熏染,虽然没有必要再去经受我们曾经经受过的一切。但是,我觉得,他们毕竟失去得太多太多,当我看到我的孩子在假期除了看电视打游戏无所事事的时候,当我看着我的学生为了学习成绩拼命而不去玩耍的时候,当我看到满街的眼镜越来越多的时候,我总会产生对村堡、戏台、涝池的一种莫名的追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