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国画私塾】画得流畅者,皆无柳条稿

2020-09-16叙事散文stbeijun
上个十四天,我备课。备出什么“闪光点”吗?有一点:画得流畅者,皆无柳条稿。这俩星期的画稿中,有画柳条稿的都画得拘拘束束,反而是那些“急就”型的稿件,没柳条引路了,默写成分增加,笔墨沾上宣纸,立刻没有退路,干脆就“要死便死”;各种平时要“考虑

 

  上个十四天,我备课。   备出什么“闪光点”吗?有一点:画得流畅者,皆无柳条稿。   这俩星期的画稿中,有画柳条稿的都画得拘拘束束,反而是那些“急就”型的稿件,没柳条引路了,默写成分增加,笔墨沾上宣纸,立刻没有退路,干脆就“要死便死”;各种平时要“考虑片刻”的表现手段,此时却解冻、下锅、起菜一气呵成。   事后回眸这种无柳条的稿件时发现,其炒菜过程虽属“极速版”,但色香味的综合能力,却在传统和现代的夹缝中游刃有余。作为书画作者,抒写出这种氛围,感觉只有一种:太爽了。   比如题图《姐妹》,就是一纸没柳条稿的速写稿。   我一直都不相信,那些画得很工整的“速写”稿线条是原始的、非默写的。相反,盯了对象片刻,然后一闭眼一咬牙,调出脑海里的拷贝然后笔墨伺候,才是速写。   《姐妹》就是,所有的线条、墨块、色彩都是“默写”而成的,所以虚实啊、浓淡啊、厚薄啊等等元素,都是急转弯而成的。沾墨毛笔“皮尅”宣纸,是迟疑得了的吗?当然否定。一迟疑,本来想画柳叶刀,就会变成斑点狗。所以一切都要悬腕。   《姐妹》的头发线条一般,但五官的线条我就觉得“特没有柳条”——笔到意先,粗细浓淡全靠灵机一动。最爽的是那妞的鼻梁线,如果先画柳条,毛笔来了有那么收放自如吗?收放不了,柳条监委盯着呢。摆脱柳条后,毛笔的思考就是:那儿最亮最硬,所以用笔尖若干条毛的力度足矣!罐骨阴影的活墨也是,大概就好,沾了淡墨,再笔尖沾点水,四十五度一笔下去,素描得很;剩下的那些残墨,走笔下巴及颈部的阴影足够了。   至于色彩,其实用得不多,更跟柳条无关:光线聚焦点留白,后面的罐骨有活墨,就是中间需要一点颜色。所以,鼻梁、腮帮、下巴稍为渲染,中国笔墨和西式光线就融合了。   中西结合也没什么,重要的还是要倡导“没柳条”的意在笔先。这种“放肆”现在还是小品居多,大型创作能够应用那才叫气势磅礴。可惜目前市场上很少,以前只有杨之光的国画才常应用,如今各级展赛都时髦“摩擦摩擦”,所以创作稿件的风格也就只能回归循规蹈矩了。   但无论如何,脱离柳条稿的笔墨练习还是要坚持的。我在朋友圈看到上海的张馨元大师就经常连这种基本功——线条的、活墨的,就像三餐到饭点般持之以恒。那么高级的大师还如此练手,说明这才是高级的。   我虽然低级,但愿意叠加,成为高级。而没柳条的放肆线条和墨块,正是那些积木,可以多次叠加、多次流畅,并多次爽快。   画完了,下课。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