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叙述,遥远的大提琴(原创散文)

2020-09-24抒情散文笨小暖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59 编辑

叙述,遥远的大提琴
文:笨小暖
一十年前的西安路广场上,有一家操办得红火的艺术场地,叫音乐大教室。几乎有三百多个黄昏,我就穿行在西安路的广场上,胸前抱着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59 编辑 <br /><br />叙述,遥远的大提琴
文:笨小暖

  十年前的西安路广场上,有一家操办得红火的艺术场地,叫音乐大教室。几乎有三百多个黄昏,我就穿行在西安路的广场上,胸前抱着厚厚的教课书。我常常在通往大教室的广场走廊处,遇到几位拉大提琴的学生,其中有个戴透明眼镜的大男孩儿,他不停地练习一段缓板的练习曲,在他的琴声中,我仿佛总能听出它沉静之外的某一丝不安,或许是那首乐曲原本沉静的骨子里,确实隐藏着与沉静有别的内容。我一边路过,一边尽量找理由多停留片刻,我想把那声音也带到嘈杂的教室中去,虽然不能延续,却可以令我的思路不仅仅停留在讲台上。那些年,爱想问题,或者说爱幻想,成为了我每时每刻必备的行为,我沉浸在其中的时光是我活了二十年里的快乐时光。
  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低沉的大提琴声会随时跑到我的耳边,无论做什么,我都能听到。事实上许多年以后,我才意识到,我把那段只有十几小节的练习不小心混入了一场幻想中去,我的悲剧意识最强烈的时光就是在那些年形成的。通往大教室的广场,常常显得空空荡荡,并且有一条幽深的走廓,你走快了也要走七八分钟才可到达另一个出口。于是就有了一场很好的幻想空间,它指引我沿着或近或远的大提琴声铺成的道路,远离喧哗和燥动,到达一个理想的、充满深情的个人主义色彩的国土,令我悄悄呆在其中,与世间无扰,与生活相安无事。
  夏日里,黄昏是漫长的,思路偶尔会与这黄昏一起沉睡。街心深处延伸过来的烟火加杂着空气中的潮湿,一里一里朝广场上袭击,有烤玉米的糊味,还有小吃店开张前泼在门前的洗锅水味,确切说是火油味,幸好广场四周的花圃里茉莉开得正旺,那嫩嫩的花香与糊味、火油味混在一体,教人有说不清的冲动,想要生火烧饭的冲动。这几乎是所有城市在疲倦的时刻都具备的人间烟火的气息,在市井,在小巷,我都能闻到。那段大提琴的声音我就记住了,假使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只要我醒着,它就会钻入我的耳朵里,带我到很遥远的地方,陌生的,与充满向往的地方。
  后来有几次,我看到那个拉大提琴的男孩身边安静地坐着一个女孩儿,说真的,他们长得太相似了,几乎是一样的近视,一样的年纪,一样纯得纯粹的面容。如果哪一天他们不成为一对夫妇,上天都会不高兴的。可是我在他的琴声中还是听到了一种深情的不安。深情的不安,这几个字罗列在一起似乎唐突,可它如此固执地遍布在我所有的印象中了。我曾问起身边的同事,有没有听到过那声音,虽然有却与我的感受不同,至少他们认为那声音与许多大提琴的声音根本没有区别。
  可是,那低沉的声音一时一刻也不肯离去了,它让我时而真实时而虚伪地编构一个又一个场景,直到头脑发涨。我撕掉谱纸,我坚信自己思考出来的音符远远也无法超越那几小节本身所固有的力量,不,是魔力。这是我第一次想放弃写音乐这个专业的初衷。渐渐的,我的情绪变得与那低沉越来越亲密了,仿佛我突然有了预知未来的本领,亦仿佛悲剧四伏,随时就会陷入其中。于是,我终于有了特别的感受:在悲剧中饱尝无以伦比的冷静与欢快。 二
  拉大提琴的大男孩身边多了一位安静的女孩儿,这场景看起来就显得温和了许多。虽然我的恋爱时光还没有到达,但看到他们在恋爱,我也能感受到一丝丝幸福,这让我坚信,我至少会因为别人的幸福而不再感到自己的失落与孤独,幸福原来是存在着的,或早,或晚,我也会走入其中。但由于我的耳边常常响起那低沉的大提琴声,悲剧意识就又流淌在我的身体内了。某个时候,我还莫名其妙地假想过一个场景:就在那段低沉的琴声中,渐渐展开了爱情的悲剧。我还把那个男孩与一位同事的经历交织在一起。我说:那男孩儿从美国移民的路上跑回来,只为找这个女孩。但是女孩不向往只拥有他,而是要他带她一起走向移民之路。
  男孩是在一个早上开始跑回自己国家的。他的弟弟为他放哨,不停地释放抽水马桶的水,哗哗的声音掩盖了溜下楼梯的声音,他跑出花园,跑出大院,跑啊跑,一直跑到机场。飞机起飞一瞬间,他才知道自己原来还活着;当他的脚印踏在祖国的泥土上时,他才知道原来他不能没有爱情;在他为爱情挣面包奔波不息的时候,他才知道身边的女孩要他带走爱情,到异国他乡。男孩是跑回国的,家里断了他的经济,更不要他的女孩。后来,男孩没办法生存,只好天天来广场拉大提琴,那是他唯一的手艺。在一个夏日的黄昏,他来到广场,在通往音乐大教室的走廊里占了小小的一角,他的身前是一把大提琴,身后是一张装满纸币的大个儿的高脚杯。生存与艺术,原来相隔得那样亲密。
  于是,我就是在夏日懒散的黄昏,在通往音乐大教室的走廓上,听到了那低沉的大提琴声,一个戴透明眼镜的大男孩儿,他不停地练习一段缓板的练习曲,在他的琴声中,我仿佛总能听出它沉静之外的某一丝不安,之后,我告诉自己:那是深情的不安。我确信他的琴声是深情的,我还确信那深情的背后掩盖着某种不安与荒凉。那是对未来无可预知的不安,与生存困境带来的荒凉。有多少人不是在这样的不安与荒凉中守着岁月呢,只是主角时而是某一个人,时而是某一群人。谁也无可逃匿。
  夏日漫长的黄昏似乎是永远也过不完了,四季之中,唯有夏与冬能把时光幻觉般地拉长。过了这个夏,就没有机会再回来。此刻与下一刻,都注定会在瞬间成为过去,除了记忆就不会有再有其它的遭遇。我还告诉自己:那个拉大提琴的男孩,与相爱的女孩,大概就会在秋天走向结束。我害怕,也欣喜,害怕的是见到悲痛的心灵,欣喜的是判断的准确。我的对悲剧还尚存懵懂的意识中,我开始在悲剧中饱尝无以伦比的冷静和欢快。
  一天,两天,许多个黄昏就过去了。当琴声越来越低沉时,我坚信与男孩长得相似的女孩真的不会再来了。事实上她陪在男孩身边拉琴的时光也不过一个多月。这场景越来越催促了我的判断:悲剧式的恋爱大都是从奋不顾身开始漫延开来的。我还构思了这样一连串的可能:因为爱情,男孩沿着国际路线逃回自己的国家;他除了爱情与国家以外几乎就一无所有了;女孩爱他,但更爱他的异国他乡;没有异国他乡的向往,最后连面包都没有了,女孩失望了。她在一个朝阳四射的清晨与一位绅士踏上通往波士顿之路。如果哪一天她想回来,是再也不会到这穷酸的广场,通往音乐大教室的走廓上寻找一个拉大提琴的男孩的。 三
  有好长一段的时间,那段低沉的声音就成了我的思路中对幸福的某种依据,我像一个被幸福丢弃掉的空壳子,更像一个贫穷彻底的流浪人,在向往幸福的同时也诅咒着幸福。或许爱情的开端终是美好的,结局却大都相似,要么在一起,要么分开。但庆幸的是,我常常那样冷静和理智,在观看所有属于别人的幸福和忧伤时,准确把握内心的情感,我要求自己永远不要靠近爱情,永远不要上演悲剧。所以,大部分时间,我便停留在了别人的悲剧中。世上的情绪,渐渐成为我眼前的一片菜地,我站在它面前,确切说是不远不近的距离,看着别人耕田,看着别人收获。直到有一天我在绝望中看到一丝光亮。
  通往音乐大教室的走廊上,我遇到几位拉大提琴的学生,其中有个戴透明眼镜的大男孩儿,他不停地练习一段缓板的练习曲,在他的琴声中,我突然听到了与往日那深情的不安相背离的情绪,仿佛一个被吊到半空的灵魂终于轻轻落回到地面,我禁不住转身,看着他投入的面容,觉得很吃惊与好奇,那是一张平和到彻底的面容,像一面没有波动过的湖水,更像一面透明的镜子,我在镜子中照见了仓皇不安的自己,我想我对那平和与安宁深深震撼了,这使我第一次在别人的情绪面前无法判断自己或借光给自己的情绪了。许多年以后,我无数回判断那种平和与安宁,就止不住地辛酸和忧伤。我想,大概我也算做世上那些好人中的一员,因为我肯同情所有的别人。
  我在那个男孩平和安宁的面容前走过去。下课时天已经很黑了,以至于在回去仍穿过走廊时我忘记了黄昏的记忆,这其间又度过了周末,我竟然沉浸在一股莫名的欢快中,耳边那低沉的声音显得越来越远,甚至模糊。下一个黄昏到达穿过广场上的走廊时,我没有再见到那个拉大提琴的男孩。我耳边那低沉的声音就此中断。事实上,是四周围涌动的嘈杂声中断了我耳边固有的声音,还有,那些急促在人群中忙来忙去的警卫人员。西安路广场的一角被拴上了五米长四米宽的红绳,显然这一小块土地被戒严了,显然是发生过了什么,显然是有人倒在这里……我的心跳突然加快,血液涌到头顶,思维里奔波着一股不安的燥动,我的耳边寂静得厉害,视线里有水珠一滴一滴落下来,落到手指尖上,很烫。
  我常常听听许多同事讲那个男孩患了很重的抑郁,他有一颗忧伤郁闷的心。倘若那个女孩不离开他,他可能会活得明亮一些。我想,这个世界被两副面容定格为永恒:朝暮。朝也要过,暮也要过。只是视线不同了。朝在此,暮就在彼了。爱情,孤独,疾病,死亡,哪些是真的,哪些是虚构的,我已经无法解析得清楚。只是任意由自己这样去想,然后这样去说。我还告诉自己:那些深情的不安,其实就是对未来的深情向往,未来如果不能给予心灵一个延续深情的理由,那么不安就成为了永远。有谁愿意越过前者而令自己的灵魂永远动荡下去呢。
  
结尾  
  西安路广场上的大教室消失了,当然通向它的走廊也消失了。在那片荒芜了许久的空地上,渐渐搭起了一个小吃排档,还有一个露天情歌坊,每个傍晚,人们喝着啤酒,举着烤肉,大声唱‘坐着马车回故乡。’大都忘记了那片土地原来的模样。我也很少从那里路过了,并且,在此之后,我耳边那低沉的声音越来越遥远,越来越模糊,直到在众多的声音中无法再与它遭遇重合。我想起戏里的那句台词:从昨天起,我就开始记不清你的模样了……
  此刻,此时此刻,我不得不冲自己啐一口:呸!凑合着写吧。
  一切都是虚构。
  完
  暖。09年9月26日 面对并记录

(这是我第一次到达这里,发的第一篇文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