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广场上的写字老人

2020-09-24叙事散文雪夜听琴
广场上的写字老人雪夜听琴我常常想起广场上的写字老人。吃罢晚饭,我和妻子通常到广场上走几圈。从西北角入内,向南、向东、再向北,便来到广场“北门”的灯柱下。高高的灯柱西边有块平整、光滑的地面,老人常常站在那里写字。这老人大概六十多岁,中等个儿,
广场上的写字老人
雪夜听琴


我常常想起广场上的写字老人。
吃罢晚饭,我和妻子通常到广场上走几圈。从西北角入内,向南、向东、再向北,便来到广场“北门”的灯柱下。高高的灯柱西边有块平整、光滑的地面,老人常常站在那里写字。这老人大概六十多岁,中等个儿,脸色微黑,头发已经花白,戴一副棕框眼镜,装束简朴而随意。他左手握一根细绳,绳子下端系一个小水桶,右手握一支大笔,笔杆与地面几乎垂直,大概有一米多长。
老人的表情宁静而安详,仿佛置身旷野中,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每写一两个字,他就缓缓往后退一下,接着往下写。人生有很多无奈,也有很多值得享受的东西,此时此刻,静静地看着老人写字就是一种享受---那畅达灵通的动作里蕴含着力与美,似流动的音乐,又象抑扬顿挫的诗句,让人自然想到“笔走龙蛇”、“龙飞凤舞”之类的字样。
那支大笔在他手中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刚柔相济、节奏分明、有方有圆,亦草亦行,似行云流水,如轻歌曼舞,看似不甚经意,随意中又不离法度——“随心所欲不逾矩”,一字一画都满含着美感。写的内容也好,大多是脍炙人口的优美诗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情”……
尤其那个“却有情”的“却”字,老人写得特别认真,最后那一竖仿佛寄寓了老人多年的情感,又不想一下子释放出来,于是笔头先在空中停留几秒钟,像是在积蓄力量,然后突然按下去,接着越拖越轻、越拖越长,有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韵味,我的心情也随之起伏着……
最让我羡慕的是他的神情,人多时认真写,人少时认真写,有人时写,无人观看时照样写,有人赞叹时不称谢,小孩子围着他转、干扰他写字时也不恼,只是稍稍一停,等孩子不乱了继续往下写。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境界啊!
我想,每个层次的人都会有快乐和烦恼,说不定这位老人经历的苦难比我们要多得多,但此时此刻,所有的烦恼都被他淡然地抹平了,剩下的只有达观与超然。他不理会别人,似乎也忘了自己,完全沉浸在潜意识的快乐里,他只管写,只管潇洒自如地抒发着内心的情感——“欲除烦恼须无我,历尽艰辛好做人”,这也是历练的结果吧。
于丹教授曾热心解析《庄子<心得>》,在这充满压力和浮躁的时代,类似这种抚慰心灵的篇章自有其作用,对缓解焦灼的心灵不无裨益。但现实中的芸芸众生,包括于教授在内,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抛却功利、不理世俗呢?又有多少人能像眼前这位老人一样,默默享受物我两忘的境界呢?
所谓幸福有时只是一种感觉吧,本质上多是源自各种的爱,与物质的多少也许并无绝对联系。现代社会,没有物质无法生存,但仅有物质没有爱、没有精神的充实与愉悦,能算幸福人生吗?立身世间,自然应该为社会、为家庭尽职尽责,但作为一个有感情会思考的人,如果不能适当满足内心需求,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吗?有人说,应该以入世的精神积极做事,以出世的心态淡然为人,我觉得有道理。至少应该象这位老人一样,适当创造机会,抽出一定时间放松自己的心灵,享受精神的愉悦,只有关注了外界又不忘记内心,才算完全意义上的生活啊。
此时此刻,眼前的老人仍在享受精神的安宁与快乐,这种幸福不是一般人能体会到的。每次,当我心绪不宁或神浮气躁时,就会想起这位老人,想起他宁心静气写字的样子,内心就会稍稍得到安宁。
天冷了,好长时间不见老人来这里写字了。每次散步时,只要走到广场上,我都会朝那个方向看看,看到那边空空没一个人影,心中就会感到失落。
不知道老人现在去了哪里,有些想他!也许明年春暖花开时,他还会来广场写字吧?

(供交流) [ 本帖最后由 雪夜听琴 于 2010-11-12 17:27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