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家做的……

2020-09-24抒情散文刘川北
家做的……刘川北我女儿穿着粉底小碎花的棉袄,一路招摇,她的小脸被小花袄映衬得红扑扑的,两只大眼睛点了漆一般闪亮,惹得婶子大娘们,攀着她的小手,抚摸着小花袄称赞不已。她们的神色写满惊讶与赞叹,细细地问,这是谁做的小棉袄啊?倒是这家做的袄,暖和
  家做的……
  
   刘川北
  我女儿穿着粉底小碎花的棉袄,一路招摇,她的小脸被小花袄映衬得红扑扑的,两只大眼睛点了漆一般闪亮,惹得婶子大娘们,攀着她的小手,抚摸着小花袄称赞不已。她们的神色写满惊讶与赞叹,细细地问,这是谁做的小棉袄啊?倒是这家做的袄,暖和,贴心……它的针脚细密,逶迤而来,蜿蜒而去,滴滴点点深藏不露,像一条乡间的小路,爬过一道坡,越过一道坎。这样一件家做的小花袄,放到今天显得很另类,像一件纯手工作品,有着说不出来的亲和力。小花袄是孩子的姨姥姥亲手缝制,为了这件袄,特意在地头留了两分地,种了一季的棉花。棉,是地地道道天然的棉,不是街摊上卖的只有样子的睛纶棉。这袄里便留着泥土的气息,留着摘棉花人手上的芳香,说不定,这简单的棉里,还保存着乡间的清风明月的湿润,保存着蟋蟀和虫子们的天籁之音。只是,这样一件棉袄,到了第二年不得不经过一番拆洗,妻子对着这件棉袄满面愁容,她找不到起点,不知道拿着剪刀从哪里入手。好不容易拆下来,取出棉絮,把里子和外表洗净后,再缝制的时候,妻子笨拙地捉着针线,研究半天,不见眉目。
  曾经有很长的一段岁月,家做的棉裤棉袄,家做的裤褂,家做的黑色的布鞋和棉鞋……它们绵延在我们的生命里,它们熟悉我们稚嫩的身体,在它们的呵护与关爱下,感受到了人间的爱与温暖。每每看到母亲把布料子在炕头上抖开,用软尺量了算,算了量,穿针引线,把一块布料裁剪成一件像样的衣服,心里便有说不出的感受,只是静静守在一边,像是品一出戏。我知道有个绰号“阿庆嫂”的女人,做小孩子的衣服是一绝,她不要尺,手指头一伸,便能掐算出结果,一只手在布头上“一迈”“一迈”地,下剪刀咔咔地响,敏捷而轻快。和尚领,掩襟,开裆裤,连脚裤……做的精致有型有样。手头再笨,也得学一手,冬天穿的老棉袄,家里的每个人都要做,即使拿出旧年的凑合着穿,也要加絮新棉,翻一翻新。很长一段时间里,就穿着这么一件灰黑的棉袄过冬,外面也不套外套,猫一个冬天,那袄的袖口,领口便污迹斑斑,脏了,再一蹭,便闪着青黑的亮。我记得,有一年,我老姑给我做了件外面敞穿的棉猴,自己高兴的不得了。
  每年的夏天,我的祖母总会抬出门板,搜罗出块布头,熬一锅浆糊,在门板上打袼褙。一块布头,一块布头的,用浆糊拼接在一起,初看,不像是劳动,倒像是孩子的游戏。就这样,一层浆糊,一层布,有三四层,最后把浆糊通体地封一遍,经日头晒干,揭下来收好。打好的袼褙,用来纳鞋底,一层一层的袼褙,根据鞋样子剪出样式来,包好白布的牙口,用麻线一针一针纳成厚厚的千层底。于是,在烈日炎炎的三伏天,树底下,葡萄架下,女人搓麻绳,纳鞋底,绱鞋帮,成了休闲时的一大亮点。
  一个村子,大大小小,老老少少,都穿着“家做的”的衣服,“家做的”鞋。偶尔看见哪一个,穿成衣,足下踏着一双胶鞋或者皮鞋,便很是惊诧和羡慕。“家做的”,大到一件衣服,一双鞋,小到一副棉手套(手套多半是不分手指的,一把抓,或者干脆就一个棉筒),一付棉布的袜子,甚至一个女孩子玩的装着玉米粒的沙包……它们渗透到村庄的每一个角落。有一段时间,我对“家做的”的衣服很是厌恶,嫌弃它笨拙,粗糙,臃肿,不如成品的衣物美观笔挺。这其中掺杂着潜滋暗长起来的虚荣心和爱美的心理。渐渐的,村子里买成衣的越来越多,再也没有人费心思躬身动手做衣物。我女儿穿着“家做的”小棉袄,大街上一走,很打眼,有过如此阅历的人,不经意之中,打捞着过去的旧时光,久违的老朋友般,情深意长。
  想起来,这“家做的”,区分于生产流水线上的成品,和名牌更有云壤之别。这来自乡间的一针一线,表达着一份深厚的亲情,有了这“家做的”,才有可能吟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千古绝唱。按照现在的态度观照,这“家做的”,其实是乡间女人创造的独一无二的关联着亲情的“品牌”。
   [ 本帖最后由 刘川北 于 2010-2-3 05:44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