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大理一中:文化从这里延伸

2020-09-24抒情散文尤世民

大理一中:文化从这里延伸根据学校安排,我们将带领初三部分学生前往大理,去感知三所名校的风采,游览“天龙八部城。”而我,久存感知《榆城味道》(王晓云/文)之心,想借洱海水润湿我被强烈阳光晒得如同干柴的躯体,想借苍山风抚慰我已然霉变的魂灵。上
大理一中:文化从这里延伸



根据学校安排,我们将带领初三部分学生前往大理,去感知三所名校的风采,游览“天龙八部城。”而我,久存感知《榆城味道》(王晓云/文)之心,想借洱海水润湿我被强烈阳光晒得如同干柴的躯体,想借苍山风抚慰我已然霉变的魂灵。

上午七点三十分,车队离开漾濞县苍山西镇中学,驶向大理。远观,苍山巍峨青黛,挺拔刚毅,从山那面飘起来的云团,轻轻落在山尖,在山尖涌动着,蠕动着。八点三十分,车队驶离西洱河,进入大理市区,但见海水清幽碧蓝,岸柳柔枝轻摇,海风犹如母亲没来得及捂热的手,轻轻地抚摸着人们的脸,给人几分惬意的清凉。九点整,我们来到大理州民族中学,因为初涉又疏于考究,我难以领会该校所蕴藏的内涵,只能边走边看,在走动和观看中思考遐思,然则当我驻足操场时,看见苍山的云由静而动,宛如游龙,轻颦薄怒间弄出许多情状,缓缓坠落山腰,雨便在这种情境中,驾着云丝,缓缓来到我们身边。

九点五十分,我们来到新世纪中学。大凡新建的学校,如果不受空间过于限制,通常都是很豪华,很气派的,新世界中学验证了这两点,整个校园宽敞整洁,建筑物宏伟高大。迈步校园,但见杨柳依依,杜鹃花红,竹木青翠,幽雅写意着宁静,恬淡衬托出生机,置身其境,遐想不尽,赞美不绝。校长领着我们参观,他用风趣诙谐的语言讲解着,引发了我的深思——那雨,俨然奶水不足的母亲,尽管喂给孩子的不多,然而对于因为饥饿而哭得嗓子沙哑的孩子来说,还是有安慰作用的。

中午一点,我们来到“天龙八部城。”几年前,某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来过这里,失却的是脚力,收获的是心情,而今,当我再次来到这里时,我于亦晴亦雨中近观苍山,远眺洱海——苍洱风光无限美!又见樱花仰苍松,云丝游林中,等到雨住云收时,阳光朗照,顿感天宽地阔之间,忧思再现脸上,心生怨恨之意——老天爷,云南大旱,你不认得?下雨啊?我给聚拢在身边的几名学生买了些小礼物,算是我对他们的馈赠,算是我平时对他们欠缺耐心教导的补偿。

大理一中有很多不同于别处的客观存在如历史、建筑、成效……把这些东西概括起来,隐射出来的只有两个字:文化。文化构成了大理一中的主旋律,被人们传颂着,歌唱着,敬仰着……下午三点,我们来到大理一中。因为我的孩子在大理一中251班读过三年高中,我对大理一中有所了解,所以在构思这篇作文时,我就已经把大理一中当作了写意的重点——人是讲感情的,我不能游离在感情之外,感情冷漠跟我没关系。

范文澜《中国通史》称:西洱河周围是唐代西南部的另一个中心地带,这里居住着被称作河蛮的农业部落。713年,唐玄宗封南诏皮逻阁为台登郡王,737年,皮逻阁战胜河蛮取大理太和城,第二年唐玄宗赐封皮逻阁为云南王,助南诏先灭越析,次灭三浪,最后灭蒙嶲,统一了六诏。739年,皮逻阁迁都太和城。又据文献记载,1253年,元军取道剑川,顺黑惠江而下至漾濞光明,在土著人的带领下翻越苍山,神兵飞将,灭大理国——以上文字证实了大理古城的来历,证实了大理古城是皇城。在冷兵器时代,人们抵御入侵时,使用最广的武器是弓箭,借助的物体是围墙,出行时,使用马车。主街道不宽,小巷繁多是古城的特点,而根据现代发展模式,古城之外会有新城如大理下关镇,是大理古城的外延,然而不管新城如何发展,如何繁华,在相应的时间范围内,人们不会忘记古城,会惦念古城——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怀古或者怀旧。

大理古城韵味十足,文化积攒厚重,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他们欣然而至,徜徉写意,登高望远,把自己对古城的由衷热爱,当作心中的某种情愫,尽情地倾诉进时光的背影里,文化便在这种情愫中得到了传承——“大理,一生不能不去的地方,”直指大理而非指下关,把下关乃至更多的地方同大理联袂起来,则是人们思维定势的扩展,是人们视野所及的扩充,没有认识方面的瑕疵。从书院形式中走来的大理一中不仅继承了大理文化,而且发扬了大理文化,光大了大理文化,义无反顾地站领着大理文化的前沿阵地,独领风骚,咀嚼着大理文化的盛宴,从近代到现代,从现代到当代——《大理涂抹.西云书院寻踪》的作者彭愫英(兰坪县人,跟杨玉科同村)怀揣着诚挚的心,从怒江来到大理,踏着夕阳的碎步走进了大理一中,在领略了大理一中的深刻内涵之后,欣然命笔写意,把自己对大理一中的喜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我,在读过她的文章之后,意外地发现:感情已经升华! 历史是寂寞的歌谣,寂寞是永恒的歌唱,历史犹如迷雾,清晰中没有清晰,不清晰中有清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就说杨玉科吧?他是兰坪县人,是清朝镇压大理回民起义的将领,曾经领兵在漾濞石门关外打过硬仗,他在《从军纪略》中说:“余讨贼十六年,身经数百战,未有心力俱瘁,费军饷之巨,损将士之多,仅能如此得胜者,乃叹将不易为,而战之不可不慎也。”文中有“(起义军)复聚精兵于金牛屯(漾濞石门关外),”“连夜攻克金牛屯,斩贼五百余”的记载——如果他当初选择了回避,清政府将另派他将镇压大理回民起义,那么大理会不会有云西书院?因为没有考究的缘故,我不敢妄下结论。杨玉科后来为国捐躯,为自己并不完美的人生浓泼重墨,狠狠地书写了一笔,成为历史记忆中的永恒,尽管没有歌唱!我想说:杨玉科捐赠私宅办学应当予以肯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原始理念在云西书院得到了最完美的演绎。

许多年前,我从湖南来到大理,躲在漾濞的某个角落,经营着凄楚孤独的人生时,有许多人跟我说他们曾经毕业于大理一中,他们说这话时,眸子里流淌出的自豪令我惊讶,令我战栗——我想为他们欢呼,我为他们骄傲。我想如果有来生,我将毫不犹豫地报考大理一中,能够在大理一中当学生,能够在大理一中当老师,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我这么想,别人也会这么想。

光绪三年(1877)是大理一中的建校年,大理一中是个长寿老人,然而老人老归老,却依然健壮,精神矍铄,充满了朝气。大理一中位于古城,建筑物的高度受到严格限制,但是建筑风格却不受限制,照壁是大理白族民居的特点,大理一中有照壁,有极富大理白族民居特色的建筑板式,其实质内涵就是大理建筑文化的继承,所不同的是在继承的同时有了发展,有了创新,有了厚重,建筑这东西一旦烙上文化,就会发出璀璨的光芒,这是人们走进大理一中,在未曾知晓学校内涵之前就发出惊叹的最大缘由。大理一中教学区由本院和分院组成,学生公寓和运动场地相对独立,这是受制于地域的典型样板,这种样板,给教学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好在大理一中克服了这些负面影响,确立了特有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老师们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教学成就,其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是值得充分学习和借鉴的——现在有人拿着大把大把的钞票,跑到省外取经,回来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扣教师工资中的“扣”字换成“提取”二字,如其这样,倒不如走进大理一中,研究大理一中,学习大理一中。

就外表而言,大理一中不够高大,不够伟岸,然而当我走进校园,领略了个中韵味之后,我改变了这种看法。校园里,房屋玲珑剔透,质朴沉淀,花香溢园,罗汉松立,小桥亭台,池水清澈见底,鱼儿戏于水底,浮于水面,鱼嘴张合间,宁静透析出久远,久远透析出厚重——我试图这样想,如果不想保留庭院式建筑风格而只考虑高大英俊,这里早已耸立起几栋高大建筑,远远看去,成独鸡起舞状,特色荡然无存,神韵黯然褪色,只剩古老或者成就,与其他名校何异?保持自身建筑文化,至关重要,如果某人突发奇想,做了毁灭清华大学的荷塘的事情,清华大学的魅力将被严重削减。

教师之美依靠辛劳来体现,学校之美依靠教师来体现。就教师而言,有人推崇,有人贬毁,这些客观存在不是教师造成的,也不是教师所能分解的,太多层次的分解往往令数学老师感到头疼,如果不是化学老师用化学反应形式彻底消除的话。山里的鹰,有的飞得很高,有的飞得很远,但是无论哪种情态,都不能离开大山这个母体。教师是山里的鹰,在飞向高远的前期,经历过太多折翅的苦痛,当他们有幸成为教师时,快乐也罢,郁闷也罢,最终还得走进教室,站在三尺讲台前讲经布道,游说宇宙,这就是教学,我个人认为的狭义上的教学。如果不游离出教师这个职业,职称高也罢,工资高也罢,非但摆脱不了教书育人这四个字的桎梏,最终连最起码的要求都会被人拒绝。高中教师相对好一些,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特别是山区农村小学教师,是农村姑娘追逐的对象,稀有动物似地站立在大山上,对着山下隐约的建筑群发呆,甩甩头,走向家里,伺候岳母,取悦老婆,接着吃饭,然后跟几个农民打五分麻将叼两分三公,有时斗两分地主,最后被那几个农民追杀得片甲不留,狼狈逃回家里,向老婆讨要扳本的钱,招来不知方块字为何物的老婆的埋怨与奚落。

第二天,当天边出现红云,当红云浸润灰色的天空时,他们冒着寒风走向学校,先在教室外抖几下粘在鞋帮上的泥巴,接着上课,每天至少五节,至于工资,这个月增了多少或者减了多少,他们是不想理会的,也无法理会的,至于奖金,等教师节吧?到了那天,我授权你们几个宰只老母鸡吃吧?如果想喝几口酒,我不会拦你们!于是,年轻的教师便在心里存了不平心思,向往高层次的学校,如高中什么的,能改行则更好!比起山区农村教师来,大理一中教师的收入相对要高些,但是我想说,他们相对高些的工资是用汗水换来的,农人所说的累自己的骨头养自己的肠子,大约就是他们的生活的真实写照,是否如此?大理一中的教师最有发言权。到大理一中当老师,不是简单的事情,首先得看你从哪所大学毕业,其次得看你有没有真才实学,再其次得看你有没有吃苦耐劳精神,你有这些吗?如果没有,那么,你就继续呆在山里吧:高山流水,云起云飞,捉野鸡去,捉豪猪(刺猬)去——豪猪肉可好吃了,是大理老师很难享受到的美味!

某些人强调说:孩子未必非要考大学,不考大学同样能生存。我对这话是心存异议的,他们是东北虎,他们害人无罪,人害他们要判刑,他们的孩子——那些幼崽们,尽管不识字,但是有人会无偿地为它们提供很好的住房,提供高热能的食物,可是我,一个普通得如同卧在漾濞江边的石头,谁想踹上几脚,或者坐在上面胡言乱语,我都不能有表述反感的恣情做作,我还能干什么?因为普通,我以头抢地也罢,找棵树把自己高高吊起也罢,除了无权者的略微同情,没有谁愿意伸出援手来帮我,如果没有大学毕业证的话,我的孩子将成为超市里的售货员,或者到建筑工地去享受强烈阳光的疗治。因为普通,我希望孩子今后不再普通,希望孩子通过读书给自己找到体面些的工作,端个体面些的饭碗。因为普通,在很多时候在很多场合我没有尊严可言,尽管我是人民教师,人民这两个字在我身上总是暗淡的,总是无光的,于是我把孩子看成了太阳,希望太阳能够用炽烈的光芒照亮父母隐晦的心扉,捡回父母失落在地的脸面和尊严,所有这些合情不合理的情愫,最终汇集成为两个字:择校。我希望通过择校改变孩子的命运,《康熙字典》对“命”的解释是:“命不可以改,但可以转。”我相信《康熙字典》。

中考分数出来,我孩子的分数不高不低,令我十分尴尬,伤感了好几天,到底选择了大理一中——我相信这所学校,同事们也赞同我有眼光。我的孩子很幸运,遇到了很多好老师如李德茂、李文和、赵佰义……班主任李德茂老师跟踪教了他三年。李德茂老师性格刚毅,极为负责,脾气极好,极有耐心,在他和各位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我的孩子性格逐渐变好,学习成绩不断进步,作为孩子的父亲,我很感动,也很感激。

当我再次走进大理一中,当我把曾经或者正在大理一中读书的学生比作树木,当我把那些曾经或者正在大理一中工作的教职工比作园丁时,我突然意识到这两个比喻是远远不够体现其深刻含义的——假如你读懂了大理一中。

教导主任在阶梯教室向学生介绍了学校情况,随即领着我们到各处参观,见闻很多,感触也很多。在学校展室里,在见证学校历史与辉煌的过程中,我意外地发现展室里有民盟、民进等民主党派的介绍资料,这些资料证实大理一中在发展壮大中,民主党派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同时也证实了校党委有博大的胸怀,如洱海吧?“泰山不让拳石,所以成其高大,江河不择细流,所以成其宽广”。据我所知,有些单位领导嘴里说着本党贵派,行动上却总在给贵派找麻烦,尽管贵派为促进单位的发展作出过贡献,在那些领导的眼里,贵派的功绩是可以抹杀的,是不可以把他们的贡献写进单位发展史的,尽管不是行政单位,但是他们把学术与信仰毫无意义地联系起来。

——结束也是开始。当我们的车队缓缓离开大理一中时,我想到了“开始”这个词语,我想我会再来的:再见了,我的大理一中;再见了,我敬仰的神灵!

[ 本帖最后由 尤世民 于 2010-4-7 11:47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