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我心向沟渠系列十八:大治路

2020-09-24叙事散文郭玉琴

我心向沟渠系列十八:大治路大治路是一条东西横向着延伸的路,东接淮海路,西应西安路。第一次发现它的名字时是在认识先生的那一年。认识先生的那一年,日子非常的好记,是在“五一”劳动节的那天。“五一节”的那天,我所在上班的单位八二路上的好儿郎幼儿
我心向沟渠系列十八:大治路
大治路是一条东西横向着延伸的路,东接淮海路,西应西安路。第一次发现它的名字时是在认识先生的那一年。认识先生的那一年,日子非常的好记,是在“五一”劳动节的那天。
“五一节”的那天,我所在上班的单位八二路上的好儿郎幼儿园放假三天。我本打算回家的,谁知道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说给我介绍对象,介绍的人就是我先生。我和先生第一次见面的地方就在汇通市场的对过,穿过一条横亘着的淮海路就到,大治路上。现在想来,平生最大的遗憾就是这种媒妁之言的婚姻叫我一直找不到爱情的那种感觉。可能婚姻都是命定的,与爱情无关,所以那一次的相见才最终让我的心彻底尘埃落定。我和先生的相亲经历很有水渠湾湾的味道。我们的媒人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先生的亲堂哥,我和他的故事留着下文待续,先说我先生,也不知道媒人在没安排我们俩见面时是怎么对他形容我的,反正我知道没见面时他给我打了很多电话,聊了很多短信,媒人说只有我们俩聊的投机才可以安排我们正式见面,大概那时候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式的神交让彼此都陷在一片幻想中吧。童话里的白马王子和公主其实放到现实中,不过如猎狗追月饼而已,这在我先生看我第一次的眼神里很应验。他是猎狗,我是月饼。结局是第一次见面他喊不饿。陪我吃一顿饭还没吃完,就被单位的领导一个电话给叫走了,扭身走的时候,媒人追上去贴着他的耳畔问他什么我没听见,但是第二天我就知道没戏了。媒人没过几天就又来找我说,过几天我给你再物色一个大帅哥,我以为他是敷衍我,没想到几天没过,还正给我物色了一个大帅哥,比我先生帅多了。见面后我们也就是先当朋友处处看。婚姻不是儿戏,那时候我想,这也就是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才能知道吧。
婚后这些年记性不好,给家庭琐屑折腾出遗忘症,那男的姓什么叫什么早不记得了,但他的好我是记得的,经常到我上班的地方去找我,晚上下班后一起约好去逛马路,去路边买我喜欢的小吃给我带回宿舍做夜宵。谁知道正当我们俩打的火热的时候,半路又杀出个陈咬金出来,我先生突然回心转意跟媒人说想跟我继续。我问媒人,你不是说他没看上我吗?结果媒人说,那天你们俩见面的时候是晚上,他又是近视眼,没看清楚,以为你不漂亮,现在后悔了,想再看一遍。当时我没好气地说,我已经有男朋友了。事实上,我和另一个也是在相处阶段,没正式订下来,这感情是要慢慢培养的,哪有那么快就一锤定音。谁知第二天媒人将我的话转给我先生的时候,他竟然连媒人的话也不听了,直接到我上班的地方找我。倒霉碰巧的是,那一个那天也来约我出去玩,两个人碰到一起,结果让那个人误会我脚搭两只船,没费吹灰之力就把我和他的恋爱关系给搅黄了。事后我问媒人,不是说我有男朋友了吗?怎么还让你弟弟来找我?结果媒人说,他去找你我也不知道,是他自己去的,脚长在他身上,我也不能给他看起来。
先生找我的时候,都是赶在我没下班之前早早就到幼儿园的门口来等的,他是秃子专拣灯亮的地方蹲,越是家长屡屡的来接孩子的放学时间,他越是站在人群中,有好拉家常的家长就会问他,你也是来接孩子的吗?他会很勤快地告诉人家,不是的,我是来接那个老师的,我是她男朋友。我们的园长是个三十多岁的有了孩子的女人,她比我成熟多,她开始的时候提醒我说,你要是不想跟他谈就赶紧打发他走啊,不然他这样乱说,都没人敢再替你介绍对象了。可打发他比登天还难,我说没空,你先走,他会说,不碍事,我就在这等你,一直等到你忙完。逢上他休息不上班的时候,他会一整天的都赖在幼儿园不走,中午吃饭的时间一到,他会麻利地收拾碗筷,帮我干活。你越是不让他干,他越是死命抱着拖把不放。开始的时候我跟园长两个人商量好了,吃饭的时候不喊他,可真到了时间,见他不走,园长又有点不好意思了。后来也不知道怎么就这么给他磨亮了头皮,就这么随了他,成了他的人。先前,不愿意的时候,园长也为他说过好话,譬如:其实你跟他谈也不错的,你看他拖地拖的多勤快呀,可婚后没见他拖过一次地。再譬如,那时候追我的时候,见到我宿舍乱糟糟的,他会把我所有的衣服都翻过来折叠一便,弄的整整齐齐的,连床单都能抹平坦的一览无余,可婚后他会说,这都是你们女人的事情,男人都能做,那还要花钱娶女人干什么?婚后才明白,婚前学的那些择偶标准都是纸上谈兵,没经历婚姻的人是永远不会知道婚姻里的一幕的。
就是爱或不爱,婚姻也让我明白,我的婚姻里没有爱或不爱,只有适合或不适合。先生曾经问我,那时候你为什么会决定嫁给我?我告诉他,过了这个村,没了那个店,岁数大了,再挑就找糟老头子了。问他,他也是这样回答,挑多了,感觉没有自己想要的那种女孩子,于是找个能过日子的,能下蛋的就行,反正比打光棍好。于是我们俩达成一致的意见就是:孬好拾一个。
婚前的先生在大治路上租了一间房子,工作在西安路上。大治路和西安路比邻而居,犹如一个长方形的两个邻接的长和宽的关系,交接而又紧凑成一个直角90度,而我和先生这些年的感情也一直维持在直角关系上,我们没有言情剧本里写的那样缠绵而轰烈,我们之间没有爱的生死相许也没有恨的咬牙切齿,感觉就是那么的不甜不淡的,一年一年的过着,常常有人会问我,你和先生关系很好吧?我说不好,于是又有人问我,很糟糕吗?想离婚了吗?于是我只好说,那也不是,于是又有人问我,那是什么样的呢?是啊,那是什么样子的呢?那是城外的人永远无法知道城里的真正核质的东西的,这不是对局外人说了就能懂的东西,但是我敢肯定,这世上有很多夫妻都是像我们这样的状况的,没有爱或不爱,也没有恨或不恨,更没有太幸福或太不幸的感觉,但是直角90度的垂直关系却是一直存在着,而且比铁笼子还要牢靠。这种牢靠让我常常不由自主感觉自己像是一头没有思想的牲口,而婚姻就是拴牲口的那根桩。
大治路附近的居住区叫革命新村。其实早在十几岁的时候,因为给广播电台《校园七色风》节目投稿,我就每个星期骑着自行车进城来过这条路。淮安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都设置在大治路上,它们在大治路的东头,而我现在住在大治路的西头,准确的说,昂儿今年虚五岁,结婚六年,我在大治路住有虚六年了。六年了,我站在栽满合欢树的路上,常常望着春天的枝头遐想发呆,去年的春天,我是一闭上眼睛就有天黑的感觉,想过挪拉出走的细节,想到最后,从春天留守到没有果实的盛夏,最后在冬天的末尾我竟然想到的是泰戈尔的诗歌,克楠老师在2010年的隆冬末尾送给我一个《冬天即将过去,春天还会远吗?》的评论。这个东西因为在中财论坛发了没有得到精华,年末岁尾克楠老师怕打击我的自尊心,特地在网上留言给我,安慰我不要放在心上,说有时间给我再写个更好的。克楠老师的留言让我很惭愧,我哪有什么委屈可言,倒是怕克楠老师他尴尬,一时之间都不知道怎样跟他回话才好。其实说起这个评论,那也不是我请克楠老师写的,是中财论坛一个叫飞寻人生的会员去年央求克楠老师帮我的文章把把脉的。克楠老师本与我素不相识,他是听了飞寻人生的介绍在网上联系到我的。他跟我说想为我写评论,说是有人央求他的,说是山东的文友,他问我飞寻人生熟悉吗?我向来是很会说谎话忽悠人的,可那次克楠老师问我和飞寻人生的关系,真的让我尴尬无从应答,因为我对飞寻人生这个朋友是一点印象也没有。克楠老师因为飞寻人生而主动找我,而我又因为克楠老师的话打开中财论坛的帖子,一个一个的翻,因为这个朋友来中财论坛极少,因此翻找她的帖子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好不容易翻到,总共发现她的发帖量也不过三两篇,再查她的资料,也没有什么联系方式,连一句感谢人家关照的话都无法送到。问克楠老师,他说对飞寻人生也不熟悉,只是因为她数次央求过他为我写评论才对她有了那么一点感动于热心助人的印象,唯一的信息资料就知道她是山东人,可山东那么大,谁知道她是哪里的呢,况且留的还是个网名。这年头,也不知道怎么搞的,好人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我把这个一直搁在心里,她的名字,以及感激之情。
六年了,我想过很多次搬家,可搬来搬去就是觉得搬到哪都不如住在大治路上和合欢花结伴度这人生安然。最初的心,是安安静静的寂寞,可日积月累,经历一些沧桑后,觉得其实这些年不知不觉中心境已经随着岁月的变迁有了很大的不同。在大治路的西头末尾,有一个农贸市场,和我居住的出租屋仅有一墙之隔。我在围墙内,农贸市场在围墙外。围墙内叫革命小区,围墙外是大治路。围墙外每天都有车水马龙的小商贩来回过往,围墙内却是到处有人在上面用黑色毛笔字画上大大的一个“拆”字,然后再在“拆”的外面花一个圆圈,醒目的那种粗线条,意识里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个地段也是在城市规划拆迁的范围内。 每天上下班的途中,走来过往,我总在想,真要拆迁了,搬到哪是好呢?离市中心太近的地方,同样大的房子房租要贵上几十块钱,我的经济状况一直不是很好,所以一向不大愿意往这样的方向搬,能省一分钱是一分钱,这些年的烟火生活让我变得很是计较一些蝇头小利的得失;往太偏僻的郊区搬,我也是不大情愿的,要是以前还愿意凑合,最多的麻烦也就是上下班多跑一截路,可现在昂儿一天天大了,我是很不愿意把他带到太偏僻的地方生活的。他的上学是我的一大难题。古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我今年的春天第一件事情要合计的就是昂儿要到哪上学,而我要到哪上班,我上班下班的时间能不能赶上接送昂儿,还有就是星期天了,怎样安排昂儿可以让我腾出时间看书写作。对于一个里外兼顾的单手人来说,我不得不日日琢磨我的时间怎样安排才可以让得到的足可以弥补我失去的东西,让我生命里的每一点滴的时间都不浪费掉。
今年的春天,车站不在市中心,搬走了,老花街上的《淮安日报》社,《淮海晚报》社,《淮海商报》社,也都搬到城南大学城了,前两年还有人不相信说这些个单位不会搬,拆迁是谣言,哪能说拆就拆,可就这一眨眼的功夫,再到这些老地方转转,都拆了个精光了。政府要拆,那是硬措施,拆迁房屋建筑整顿规划那可不是玩笑,哪像头发长见识短的那些妇道人家,只会嘴上功夫,暗里长短是非较劲,拆迁建筑物是比拆散夫妻关系要容易的多了。住在大治路上,时间久了才发现,其实这里的外地人口比当地人口要多的多,凡是有房子的住户人家,每家院子里都住满了房客。
出来租房子的不外乎三种人在这里。一种是学生族的,大治路上有一个工学院,凡是谈恋爱的情侣都喜欢到革命新村来租房子同居,省得在学校受到管制;另一种是打工族的,长期在这里谋生,需要有固定居住所方便就业的;第三种是农村超生游击队,为躲乡下的计划生育而出来藏身的。其实除了这三种,这些年我还发现还有一种人出来租房子是秘而不宣的,为了方便做假夫妻的。这种人虽然很隐秘,可是在革命新村这个地方却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事情。房东老太对这个特别敏感,因为她家经常遇到这样的房客,所以她已经锻炼出一副火眼金睛,一般房客若是成双成对的来找房子的,只要从他们说话的眼神和对价格的默契程度,老太就能判断出他们是真假夫妻。去年,院子里来一对洪泽的夫妻俩来找房子,问了价格后,女的说有点贵了,能不能少一点?我们又不是天天住在这里,只是周末才来,平时都是住单位宿舍房的。男的接过话说,贵就贵点,只要住的安全就行。房东老太问他们,你们过年的时候一起回家吗?这个问题一下子难倒了他们俩。男的先问女的,你说呢?女的半羞红着脸说,都听你的,你说不回家,那我也就跟你一样,不回家了。于是房东老太把房子钥匙给他们后第二天就在院子里嘀咕说,又是一对假夫妻。我奇怪问她,人家才来,你怎么知道的?房东老太笑呵呵地说,我是活了一大把年纪的人,什么人没见过,你看看他俩的年龄,男的都四十左右了,女的也要有三十好几,可老夫老妻的哪会两个人在一起说话还会脸红,你推我让的,走路都互相搂着腰。你看院子里那么多夫妻住在这里,哪家两口子出来进去的搂着腰,搭着肩的?老太的话曾经让我觉得很好笑,后来我按照她的思维发现,周围老夫老妻的还正没看到哪家两口子像他们那样亲密过,除了工学院的那些大学生身份的年青情侣。住了不到三个月,这对野鸳鸯就被男的家里人发现,吓得连夜搬走了东西又不知道往哪去了。以后再没听到他们的故事,但是像这样类似的故事却是随处可听到的,在这个革命居住的地段。
大治路上一年四季最美丽的是夏天,夏天的大治路上最美丽的莫过于我一直喜欢的合欢花,合欢树,以及合欢树的枝枝叶叶。去年冬天特别的冷,以至今天都是立春过后的半个月了,空气还在寒冷中,而我因为婚后有了孩子落下了月子病,这些年也一直很怕冷,每过一个冬天就像过了一个要命的关口。我是向来不会侍弄花草的人,对花事也一直处在盲点无知中。生活的拮据和一年一年的黯然心事,让我无暇顾及生活的内里感受,我一直是那么粗俗的活在大治路上,不说路边的花草关心的少,就是和我住在一个院子里的腊梅花,我在大治路上的这户房主家住了六年了,向来只知道院子里有腊梅,却很少留意到它每年有几朵是含苞待放的。大概是2009年的时候,我在中财论坛发的一篇文章《莫待无花空折枝》写的就是我院子里住着的腊梅,我把它投过《读书文摘灵感》杂志,一直没收到录用通知,所以也没想过再往其他地方发表,就把它冷冷清清的搁置在我的博客里,今天是2011年了,那么久的时间,我一次无意百度我的名字,竟然看到它发在2009年的《读书文摘灵感》第四期上。我还看到很多论坛转载它,很多网友把它贴到自己的博客里收藏,这真吓了我跳。因为发现这个惊喜,前两天我下班回来突然问房东老太,咱院子里的腊梅花开了没有?她笑呵呵地说,傻丫头你真是个书呆子,腊梅树早在去年死了,被我扔路边去了,你天天从它旁边出来进去的怎就没看见?我哦了一声,真是遗憾,什么也没说,连一棵伴在我窗下,只要站在住着的阁楼上探个头就能望到的腊梅,我竟然都不知道它几时生,几时死,可见我这些年心是怎样的粗糙,连自己现在也越来越不知道究竟万物里什么才是我心里真正装着的行囊。难道我一直在行文里能够提起的就只有大治路上的合欢花了吗? 合欢花的叶子是锯齿一样的形状,这些年我觉得它一直在锯着我日渐萎靡的心。合欢的花和叶子总是成双对的,合欢总是用它的寓意在告诉我,恩爱缠绵,好合是多么的美好。可这样的美好在烟火生活里是多么的虚无和飘渺,在水泥钢筋围起的广厦里,我们歌唱生活的是喉咙,不是身体,我们感受人生的是疲倦的四肢,不是原始的生命本能。这些提醒我,生活在大治路上,这条路,诗意我们人生的不是路本身,只是合欢树的那些花朵,和那些不知道有没有原谅过我对它在一年一月里疏忽过的心事。大治路,不知不觉在我的记忆里,写下最深刻的你,往后的日子里,我也不能停止爱你留下的痕迹。  [music]http://yinlongxs.com/en/image/36.mp3[/music]                            写于2011年初春革命小区
[ 本帖最后由 郭玉琴 于 2011-2-26 13:55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