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我的外婆

2020-09-24叙事散文草长莺飞季节
我的外婆外婆走了。但她永远活在我的心中。只记得自己那时很小,不知道,也并不懂得失去一个人意味着什么——现在才渐渐明白,失去的,将永难追回!她走到了天国,却将无尽的思念留在了我生活的每一天!记得那年春节到乡下的外爷家,好像心有灵犀似的,我径直
我的外婆
  外婆走了。但她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只记得自己那时很小,不知道,也并不懂得失去一个人意味着什么——现在才渐渐明白,失去的,将永难追回!她走到了天国,却将无尽的思念留在了我生活的每一天!
  记得那年春节到乡下的外爷家,好像心有灵犀似的,我径直进到外婆住过的房间,贪婪地搜寻过曾经的一切:外婆的气息、外婆的话语、外婆的面容,甚至她的一举一动,可我清楚地知道,外婆匆匆走了,再也不能给我们炒菜、做饭,再也不会给我们纳鞋底、做鞋垫,再也无法“呵斥”、教导我们……我傻傻地一遍一遍看着外婆的照片,用心抚摸她慈详而恬静的笑容,那些难忘的日月,犹如电影镜头般,一幕幕回放在我的心幕,一个和善、博爱、仁厚的外婆,愈发清晰地站立在我的心灵、我的灵魂。
  在几个外孙中,少时的我格外淘气,常常惹父母生气。亲戚们并不看好我的未来,见了我没有不摇头叹气的。唯有我钟爱的外婆,对我寄予厚望,说男孩子调皮点没啥,长大肯定有出息。一个娃娃,小声小气啥时才长大?还是机灵活泼显得可爱。我隔几天总要犯个或大或小的错,父母非打即骂,而外婆不知一次当中我的面对我父亲说:你是一个老师,有话好好说,不要动辄就扎拳头打孩子。你的教育方法哪走了,小孩子不犯错就不是小孩了?多讲究点方式方法行不行?……
  一个人能无疾而终,是个人造化,是后辈福气,更是一种人生修为。想起那个惨淡悲痛的日子,心中就隐隐作痛,眼角不知不觉,就有一滴滴东西不争气地涌出。正月初四,本该是阖家欢乐的日子,而那年的那天,早上还未起床,凌晨四点多,母亲接了舅舅的电话,就伤心欲绝地放声大哭,随和父母神色慌张地跑出家门,我和姐姐,一前一后,跌跌撞撞,一路狂奔在路人稀少的大街,心里一遍遍呼唤着:外婆,你不要走;外婆,你不要走……平日半小时的路程,我俩跑了十几分钟。可等我们跑到楼上,看到外婆冰凉的身躯,再也喊不答应的面容后,一个个悲痛万分。
  一进院门,少了外婆暖人的问候,心里感觉怪怪的。住在乡下的外婆,将院里院外收拾的干净整洁,看不到尘土与垃圾,炕上,闻不到半点炕烟味。目不识丁的外婆无从知晓《朱子家训》,但她却是朱子格言不折不扣的坚定执行者,无论冬春,也不说刮风下雪,她总是“黎明即起,打扫庭除”。大字不识的外婆,懂得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总是做得多,说的少。总是勤勤恳恳,忙忙碌碌。偌大的院落,少了外婆忙碌的身影,只觉得空荡荡的。花园里,一棵棵的枣树、梨树、苹果树,没有了外婆的呵护与打理,好像长的无精打采,毫无生机。走进外婆住过的房间,一个人悄然坐在锈迹斑斑的老桌子旁,桃红色的圆木桌面上,好久未人搭过抹布,落了一层灰,桌子显得愈加陈旧。静静地站在老屋里,太阳光穿过老式窗棂,斑驳地射在炕上——连同熟悉的被子、枕头、床单,还有那个磨得发亮的针线筐。眼前恍然浮现外婆一个人坐在炕上,无声无息,一针一线地纳鞋底、做布鞋,耳边似乎传来“撕拉、撕拉”的棉线穿过针眼的声音,可,定睛一看:哪有我慈祥和善的外婆身影!
  记得有年暑假,工厂做工的母亲,无法管束住淘气的我,将我送到外婆家,让我过了好多天无拘无束,开心快乐的日子。没有呵斥,没有打骂,有的只是轻轻的念叨,有的只是款言细语的劝说。外婆炒的菜、做的饭,犹如她的人生一样,平凡而又不简单。简简单单的鸡蛋,她拿铁勺,放几滴清油,炒出的人间美味,至今再也尝不到那样醇香的味道。无论外爷当民办教师,还是后来转正成为正式老师;不论外爷当乡镇干部做秘书,还是后来再次转行当了审计干部——外爷身份与地位变了多次,处在不同的位置,她始终坚守做人的根本,自始至终扮演好自己平凡而朴实的角色。不贪不占人的一点便宜和好处,总想着设身处地为后辈付出。记得那次过端午节,母亲邀请随外爷搬迁到县城居住的外婆一起过节,外婆提来了雪白的几斤面粉,说是炸油饼用的。我们提了几斤杏子看望她,过几天,她想方设法做了好吃的,请我们尝尝。
  外婆一辈子生活节俭,总是勤俭节约,穿着不喜新厌旧,却给人干净清爽的感觉。她舍不得花钱,从不大手大脚,外爷给的为数不多的几个零花钱,经常偷偷给了我和姐弟。她很少买菜,唯有过年过节和来了客人,才有计划割点肉。春天挖来曲曲菜、黄哈喇等野菜。夏秋季节,她小花园的青菜、白菜、辣椒、茄子自家吃不完,有时还要接济邻居。冬天,压了一大缸的包菜、白菜,一直吃到二三月份。听母亲说,六七十年代,生活很是清贫,但只要门上来了外地的要饭的(乞讨者),要是碰上刚刚饭熟,总要舀一碗给外乡人。饭不够了,递给一两个馒头,家里的熟食实在找不到,就挖点面粉或粮食。常说:出门在外的人不容易,我们再不济,有个遮风挡雨的家,有口热菜热汤吃……外婆和善。村里的人无论老少,都好言好语。她去世后,村里有十几个老人,自发到外爷家吊唁,一个个哭的泣不成声,说:为啥好人命不长?老亲戚像如今八十多的杨姑奶奶,九十多的辛姑奶奶,那时节,外婆总托人捎信让她们来外婆家,一方面找些针线活,一方面给她们好吃的,让她们度过了难忘的不少时日。村里有个孤儿,叫蔡家全,家里有什么苦活累活,外婆喊过来,一边给她些好吃的,改善改善,一边把活也干了。外婆要强。生产队时,她干农活有些男人比不上。承包责任制后,家里仅有年幼而无法干活的五个孩子(母亲、大姑、舅舅和两个双胞胎小姑),外爷学校教书,但她不喊苦,不说累,一个人套上骡子犁地、耙地、拉粪,割麦子时,起早贪黑地干,有多少年,碰上有月亮的晚上,一个人悄悄爬起来割麦子。外婆家吃水与水井远,水渠里有了水,她赶上骡车,拉上铁桶,将家里的水窖拉的满满的。
  我和蔼的外婆,用她言传身教的行为,熏陶并影响着人生的每一个上坡路与转折点,告诫我少夸夸其谈,多做有益身心与他人的事——“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自己行得正,走的直,就不怕他人的蜚短流长……
  我亲亲的外婆,用她温馨的目光,照亮了我前行的每一步,教我坚毅刚强,叮嘱男子汉在哪儿跌倒了,就在哪儿爬起来!
  外婆走了。感觉她还没有走,总在我的梦里梦外徘徊、游荡,总在我的心坎灵魂里走出又走进
   [ 本帖最后由 木门长子 于 2012-11-2 09:52 编辑 ] 亲情, 生活, 外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