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东岗人家

2022-01-08叙事散文李炳来
东岗人家我家住在村子的最东头,村里的人习惯把这里叫作东岗子。东岗子是我们村里的最高点,站在大门口,全村的每一户人家都尽收眼底,这里也是村里有名的风水宝地。大哥有套房子就在我家的前排,有很多人都在打这房子的主意,说白了都是看中了这里的灵气,父……

东岗人家  我家住在村子的最东头,村里的人习惯把这里叫作东岗子。东岗子是我们村里的最高点,站在大门口,全村的每一户人家都尽收眼底,这里也是村里有名的风水宝地。大哥有套房子就在我家的前排,有很多人都在打这房子的主意,说白了都是看中了这里的灵气,父亲说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卖,再说咱也不缺那几个钱。
  有人认为讲究风水是迷信,然而也有人说这是一门不为人们所认知的科学,因为有些事使你又不得相信它的存在。就我们东岗子的这四户人家,家家都人丁兴旺、人才济济,还都出了个“了不起”的人物。
  先前生活在下滩时,谁也没发现大哥他们几个有哪些高人一头的地方,然而自从搬上了东岗子,我们这从东到西张、王、李、赵四户人家,就着了魔似的,好事连连。先是张家的老大张育军考上了大学,那年月,人们连小中专都习惯地称为大学,而人家张育军考的却是正儿八经的本科;其后是我哥李炳贵考上了军校,上学不花钱不说,还发给津贴,并且县里每年还有二千多元的补助。再是老王家的王声琴转成了镇上的干部,紧接着赵小杰被电业局的局长招为乘龙快婿。
  他们这一帮一开市不要紧,小几岁的弟兄姐妹也不甘落后,都卯着劲地比着学,比着干,大多都端上了“铁饭碗”。以后的日子,更是锦上添花,就是几个没能走出去的后生,也成了村里的领导和富裕户。
  要说最出息的,还数他们大一帮的那四个。虽然几乎是天各一方,但又象是息息相通,四个人一个比一个进步快。张育军大学毕业留在了省城,没几年的工夫就当上了处长;我大哥李炳贵很快就升到副营,带了家属,现在已是大校副司令;王声琴转干的第二年,就在镇里当上了副书记,如今副市长已干了好几年;赵小杰更是顺风顺水,早就成了电业局的一把手。
  看到家家都这样的好光景,村里的人就说我们这里的风水好。甚至有人说当年我们几家都是凭着在村里当点权,利用职务之便占领的这里的好宅子。
  有次同母亲谈起这事,母亲说,别听那些人没事乱嚼舌头。当时村里建学校,有四户人家需要搬迁,开始村里定得是让他们搬到这里来,可谁也不答应。那时东岗子是有些偏,生活也显得不是那么便利,从下面井里打趟水,能把人累个半死,但这里的空气好、亮堂。眼看着要是腾不出地方来,上级拨的钱就有可能转给其它村子,最后没法,我们这四户把原先的宅子转给了他们,自己搬到了这东岗子。
  我相信母亲的话,特别是关于孩子的成长进步,母亲说良好的家风和环境是成就孩子一生的关键。虽然前辈在村里都是有头面的人物,但都不护犊子,我们从小就没一个仗势欺人的,个个都是懂事了孩子。
  村里的人都说赵小杰是沾他丈人的光,他的第一步的确是丈人出了大力,提携了他一下。但在他后来的工作中,他的机智与品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样的事,在别人做后你也许感到自己也会那样去做,但在现实中并不是人人都能这样,他的才智很令上级领导和同事们佩服。特别是在他走上局长这关键的一步上,上面下来领导考察他和另一个副局长,俗话说战场上没有第二名,人们都知道这一取一舍的重要性所在,但赵小杰客观地评价了对手的长处和特点,自始至终没说对方一点不是。他的对手就不一样了,不仅多次提起他是高中生起步、专科本科都是函授的,还说了更多工作上的不足。
  领导对每个同志都是有所了解的,有时说多了反而适得其反,他们正是从这次谈话中,体会到了一个人的智慧和度量。来考察的领导私下说,赵小杰是个人物,这人以后不得了。
  这几年他的工作确实很出色,原本在全市属于二流档次的单位,一跃成为全省的先进,为当地所做的贡献,也有口皆碑。
古人说吃亏是福,在培养和教育孩子上,让他们多点宽容、多点爱心、多点奉献精神,是给予他们最好的财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