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湖边书

2022-01-07经典散文
[db:简介]
    持火夜行

  乔洪涛
  白水静流

  十二月的某日,我在湖边待了一天。一般的人们,很少在冬季里到湖边去,我这次来,当然并不仅仅是为了看水;但这次之后,我喜欢上了冬天的湖。
  四十岁的年纪,水中行舟已渐感吃力。生活的雾霾重重地拢住呼吸,让我透不过气来。正好朋友发出了邀约,说是昨天落了微雪,湖水一色净白,他杀了白菜,邻家新做了豆腐,又有一块腊肉可食吃,还取了埋藏多年的老酒,炉火也烧得特别旺,特请我去吃。
  十二月的田野静寂而干净,路上偶有野猫优雅地走过,几乎没有农人。我开了车,顺着弯曲的柏油路,翻过一座山。湖在山的那边。车里放的唱片飘出的是李宗盛的歌,我喜欢这个一脸憨厚坏笑的老男人,他的嗓子不好,大概是过度的烟酒所致,甚至可以想见他任性的生活,曲子也不成调子,但是却有味。
  “漂洋过海来看你/……在漫天风沙里望着你远去/我竟悲伤得不能自已/多盼能送君千里直到山穷水尽/一生和你相依/陌生的城市啊熟悉的角落里……”
  记得电影《非诚勿扰》里有一个镜头,秦奋去日本旅行,朋友送他到教堂忏悔,朋友开车离去,背影萧条,车里放着一首听不懂歌词却特别忧伤的日本歌曲,长路漫漫,无有尽头,汽车缓缓停下,秦奋的朋友坐在车里大哭一场。这个镜头特别动人,是许多年来我在电影中看到的最打动人的一个镜头。
  听着李宗盛的歌,说不清为什么,突然觉得人生无限苍茫……索性停了车,坐在里面,也哭了一场。泪水中抬起头,车载后视镜里,一张中年男人的脸,胖而疲惫,玻璃镜片后的眼睛里,两条白水静静流出,无声滴落。
  朋友在湖边有一所木房子,向湖而居。他本是喧嚣生活里的弄潮儿,在滚滚的红尘里摸爬滚打几十年,过了五十岁,突然开悟了,辞了职借湖而居,在篱笆的院子里喂了鸡、种了菜,每日里面对着一湖碧水,读书,写字,心也渐渐平静下来了。
  进了十二月,空气骤然变冷,微雪过后,湖边最后的植物也一夜白头,呈现出衰败的气象。原来层层叠叠的绿植,如今全隐退了去,老远就可以看见一带白水在阳光下波光粼粼。停了车,朋友家的狗吠起来。朋友从屋里出来,呵着热气,手里还举着正削皮的白萝卜。我笑起来,抽出一支烟,插在他嘴上,给他点燃,他也笑起来。深吸一口吐出来,我们都笼罩在白色的烟雾中,笑容和面目都看不清了。
  我转身向湖。一片白灵灵的大水突现在了眼前,遥遥望去,静水微荡,不见边际。我很吃惊,湖边我来过多次,从来没觉得水这样多,水这样白。记得夏天的时候,和朋友来划船,浮木周围,全是幽深的绿。船桨起落,划出的水花,也是绿的,墨绿墨绿的。我将它譬喻为翡翠,朋友却说是初恋的颜色——蓬勃的旺盛的绿!那绿色曾让我们诗兴大发,搅荡得我们兴致盎然。那一段时间,我生活顺意,写作也很顺利,又接连获了几个奖项,在这云蒙湖上划船,颇能听到血管里呼呼奔跑的风声。
  如今,一带白水,横亘眼前。冬日的阳光洒落下来,由远及近,渐渐荡漾成一千万面镜子,每一个镜子里都有一张看湖人的面孔。卢梭在《瓦尔登湖》中盛赞湖水——“我得感谢这样一个又深又清纯的湖,它是一个象征:假如人们相信无限时,那些湖就会认为是无敌的。”云蒙湖四周浅中间深,湖面曲折逶迤,颇有婉曲之致,而湖岸蜿蜒,依山而起,并不规则,千万碎波构成的巨大镜子,反射着阳光,铺天盖地的是水的白,一如茫茫大海上深邃的蓝色。朋友,原谅我这个蹩脚的比喻吧,我实在找不出更好的形容词和比喻物来描绘它。如果你在这样冬日的上午到来,你就会感同身受,说不出话来。
  天气还不够严寒,湖面上并未结冰。我没想到季节的变化,会让水有如此巨大颜色的反差,我也不禁诧异着那千万吨墨绿去了何方,一如我此时的心情,再没有夏天来划船的葳蕤,丰饶。距离岸边不远处的浅水中,一团芦苇瑟瑟而立,失去了绿色水分的苇杆和叶子,变成灰黑色,在微风下颤抖。而那偶现的没有吹落的苇絮,也花白咧咧的,仿佛中年男人的须发。
  长腿鹳在远处的浅水里徘徊,低头寻觅同样泛出白光的白鳞条鱼,一群麻雀停落在干枯的苇丛里,叽叽喳喳。很少见到这种蓬松羽毛瑟缩卑微的小鸟儿了,原来它们都在冬天的湖滨。这些鸟儿不会飞去南方过冬,其实,我对迁徙的鸟儿向来抱有敌意,就像是面对趋利避害、投机倒把的人,总觉得他们精神上不够坚硬。这些麻雀真多啊,就如傍晚时分,村头枣树林落满的乌鸦。黢黑的树枝,墨如黑字般的身影,带着千古书卷中的忧伤之气,为天空加上标点。这些麻雀停留在一带白水的湖面上,为繁华去尽、裸露真实的湖岸点缀了不少的生机。
  阳光突然消遁,千万面镜子的光倏尔收回去,天色阴沉下来,水汽漫漶过来,有些冷。
  我裹紧了风衣,下雪了。
  先是脸颊感觉到了微凉,开始觉得是水汽,后来才知道是雪花。不是雪花,是雪粒。白色的颗粒突然就倾落下来,落在风衣上,簌簌地响;落在眼前的芦苇枯叶上,簌簌地响;落在一大片茫茫的水面上,击起点点涟漪,却悄无声息。麻雀飞走了,远处的湖面上,干干净净地,突然飘过来一条船。撑船的汉子竟然戴了斗笠,唱着渔曲,像是从柳宗元《江雪》里的飘出来的。
  雪大起来。雪片密密地落在湖面上,水天一线,白水静流,茫茫无边;雪片层层地落在远山上,崮顶变色,山水相连,俱为一色;雪片款款地落在码头的小船上,木舟横斜,桅帆静立,如诗似画。
  友人呼我饮酒,我折身回屋,只见屋内柴火正旺,炉子上一锅肉菜咕嘟嘟冒出白雾,忽然就想起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来,我不禁轻声朗诵出来----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颂罢,友人哑然而笑,我们同时隔窗望去,只见屋外湖上,茫茫大雪下得正紧。
  
  夜色茫茫

  
  灯火隐没,夜色苍茫。在湖边过夜,你可以看到夜色是怎样一寸一寸地铺满水面的。像竹节虫,满怀忧郁,弓背前行;像春蚕食桑,伴随着沙沙的节奏感,黑就从湖那岸一点一点地移过来。
  鹧鸪鸟飞进了湖边的草丛里,长腿鹤的白羽渐渐变得凝重深沉,浅水藻中的水鸭子,也归巢了。在临近傍晚的时刻,像村里收工回家的农人,蹒跚的脚步歪歪斜斜,疲惫的神情中充盈着惬意的慵懒。
  在城市里,除非窗前凝眸,我们很少能够看到夜色渐变的过程。即使有闲暇,倚窗遥望,那闪烁的华灯也等不及黑色铺满就亮了起来。在湖边不这样。在湖边,你尽可以观察宇宙的变化——日色渐暗,打在水面上的光慢慢变冷,直到倏忽钻入水中,成为黢黑的一团;飞鸟归林,落叶杨的树枝上停满了黑乎乎的生命,巢穴里幼鸟嘤嘤;红尘隐退,喧嚣落幕,万籁俱寂,虫子发出悠然的鸣唱;渔舟横斜,渔歌唱晚,收网的渔夫带着一身腥气,坐在热腾腾的火炉旁。
  一切都安静下来。万物隐遁。
  我一个人在湖边的小路上走。黑色把我包围,我也成了黑色的一部分。水里不时发出哗啦啦的声音,疑有大鱼跃出,不知道是不是我白天垂钓时溜走的那一条。远处的尖嘴岛上,仍有垂钓者,带荧光的探照灯和浮漂,一闪一闪,是执著者的梦。我喜欢垂钓,也就理解了那些暗夜垂钓者的执着。他们把自己躬缩成湖边的一坨泥巴,他们把垂钓上来的鱼虾又投入了湖中,他们垂钓的乐趣也不足为外人道也。脚下的枯草,踩上去簌簌的,有轻微的断裂的声音。冬霜过后,草已经变得脆弱,仿佛只有断裂成尘,才可以心安理得。
  湖边树林,木叶落尽。干硬冰冷的树干,伫立在泥地上,像一根根的木桩。这是一片白杨林。这些年来,湖边的农人,栽了伐,伐了栽,之前的红柳、葛藤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白杨树。其实,我更期待是白桦林,但在云蒙湖畔,没有这种树种。这让我迷恋东北,迷恋俄罗斯,有一首老歌,唱了许久,每一次唱出来,我都觉得很美。
  静静的村庄飘着白的雪/阴霾的天空下鸽子飞翔/白桦树刻着那两个名字/他们发誓相爱用尽这一生
  雪依然在下那村庄依然安详/年轻的人们消失在白桦林/长长的路呀就要到尽头/那姑娘已经是白发苍苍/她时常听他在枕边呼唤/来吧亲爱的来这片白桦林/在死的时候他喃喃地说/我来了等着我在那片白桦林
  朴树作词并演唱的歌,忧伤的曲子,忧郁的歌词,沙哑的声音,我轻轻哼出来,微弱的声音在寒冷的夜色中飘来飘去,慢慢湮没在湖水中。不知道些失恋的鱼儿能不能听懂,哦,在这个深不见底的湖底,到底住着多少这样的恋人?
  十二月底的时候,在湖边举行了一个诗会。诗会名堂不大,好多诗人的到来是奔了这个湖。一个湖,安安静静地存在大地上,自有它妙不可言的魅力。湖不是河,河水奔腾,其意义在于流淌,在于远方;湖也不是海,海的阔大与深邃让人敬畏,纳百川而涌动,浩渺不歇,成为一个哲学的符号。湖是自然最奇妙的安排,它就那样静静地存在着,像世界的一个隐喻,带给人无比的亲近感和如莲的喜悦。卢梭在瓦尔登湖附近住下来,借湖而居,一座小木屋,一柄斧头,一锅炉火,一个木床,一支笔。极简主义的生活状态,让整个人生安静下来,慢下来。时间仿佛也停留在了湖面上,湖滨的树林里,他把自己安放成一棵移动的树。
  诗歌就应该在湖边生长出来,葳蕤起来。湖边的每一颗泥土,都是孕育诗歌种子的沃土。那些落地发芽的话语,播种下去,迅速围满了湖岸。
  诗人的到来,让整个湖都变了声调。纺织娘和蛐蛐,布谷鸟与小麻雀,水里那些折腾的鱼虾,都发出自己的声音,与诗人的朗诵糅杂起来。甚至一两只已经冬眠的青蛙,也鼓噪出“咕咕哇哇”的声音,成为大地上绝妙的分行诗。
  夜很黑。篝火哔哔啵啵地燃烧起来,把女诗人的脸庞和男诗人的胸膛炙烤得热烘烘的。火焰唤醒了云蒙湖,撕开了夜的黑幕。有诗就够了,有歌就够了,何况还有酒和舞。
  夏天的时候,我和朋友来湖边垂钓。月亮明晃晃的在湖对岸的山峁上挂着,也在湖心摇晃着。我们把长长的钓竿支起来,白天遮蔽阳光的太阳伞收了起来,再也不需遮挡住月光。它仿佛我们生命的外壳。很多时候,尤其是白天,我们都披着重重的盔甲,在耀眼的太阳下行走;到了夜晚,当我们灵魂归位,当我们心灵放飞,面对湖光夜色,我们才真正成了我们。我们把骄傲收起来,把自卑收起来,把鄙夷的抑或嫉妒的目光弹落下去,我们变得轻松而惬意。
  湖里最多的是黑草鱼、肚皮泛着黄红色光芒的野生鲫鱼,还有鲑鱼,白鲢鱼。这些鱼都是野生的。湖是它们的世界,是它们的天和地。垂钓这些草鱼,接受自然的馈赠,让我们这些垂钓者很满足,也充满了对造化的感恩。其实,我们在垂钓的时候,又何尝不是被鱼儿垂钓?以鱼眼看我们,不知道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面对一座湖,你不得不感受到来自生命的欢乐,不得不陷入沉思。月亮有升起落下,篝火有燃起熄灭,人有来来去去,树木和鸟儿、鱼儿也会生生死死,但一座湖,一片水,就这样千百年存在着,而且还将存在下去。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人像一粒种子,栽植在地球的泥土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死亡,犹如一茬一茬的庄稼,但不知道能与湖相伴多久?
  红尘翻滚,裹挟着生命的脚步,昼夜不息。许多时候,都无暇停下来打量自己,有时候走得太远,走得太快,会让生命疲惫不堪。这时候,一座湖,在你生命的途中,与你相遇,让我们能有一次抽身逃离的机会。与一座湖对视,与一座湖坐谈,到湖边去,去听听夜色,听听大水,生命自会有另一番景象。
  冬日的夜晚,空气和湖水一样都变得薄凉。站在湖边,夜色将我全面覆盖。没有红和绿,没有艳丽的色彩,被一种纯粹的颜色完全包围,是一种别样的感受。静谧的周遭,我只听见自己呼吸的声音。呼,吸;呼,吸;呼,吸……深呼吸。多么美妙的存在。我忽然发现,我对这个世界竟如此深情,如此眷恋。
  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一个湖泊。那一个湖,时而静谧安详,时而云诡波谲,时而热潮澎湃,时而一潭死水。每个人都是这个湖泊的上帝,此时此刻,站在云蒙湖边,天地静美,上帝无言;此时此刻,内心素净,上帝安详。
  每个人体都是一个世界。骨骼是山脉,肉体是平原陆地,心脏像一座小小湖泊,血管是纵横的小小河流。心脏的小水泵吞吐着万千气象,一呼一吸,一吞一吐,脉搏像高速运行的动车,一波传递着一波,又像钟表滴答、滴答,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听见时间、看见时间。时间变成了眼前的水,变成了远方的岸,变成了浓浓的夜色。
  月亮还是升起来了。冬夜的月亮格外大,湖边的月亮格外近。它就悬挂在湖上,它就浸润在湖心,仿佛触手可及。我感觉到我体内的湖泊也升起了一轮月亮,它那么纯净、皎洁,仿佛我一伸手,它就攥在了我的掌心里似的。
  冰湖微火

  
  每年大约有四周的时间,这个湖上都会结冰。一大片水域凝固起来,像一个透明的玻璃穹顶,把整个湖世界遮蔽起来。冰厚的时候是白色的,用石块或者铁錾凿下去,每一次都会出现一个白点——冰屑子就飞溅出来,崩得四处都是;冰薄的时候,会带有一些墨绿的颜色。仿佛是一块翡翠。
  今年是暖冬,过了小雪、大雪,只落了一场微雪;过了小寒,逼近大寒的时候,湖面才开始结冰。
  那一段时间,我常在湖边徘徊。冬天的时候,与一个湖交朋友,真是件美妙的事情。在湖边,或走或站,你总会浮想联翩。你的视线可以看得很远,所有葳蕤的绿植,都隐没了去,不再成为眼睛的阻碍,就像那些夏天的烦恼的琐事,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不会再成为心的挂碍。面对一座开始结冰的湖,面对一片曾经浩渺如今沉默的大水。你会想起许多人,也会想明白许多事。
  很多不重要的东西,那些枝枝叶叶,不触及本质的事情,都会过滤掉。譬如那遍地的秋虫,不知道都跑到哪里去了;譬如那些河鸟,也一只都不见了,只会在天色大晴的时候,偶尔出现在湖面上,短暂地停留一会,倏忽又不知所踪;譬如,那些捕鱼人或者漂浮的水藻,也都蛰伏了。我知道,对于一座湖来说,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湖水还在,大团大团的湖水还在,湖里的游鱼还在,与湖水相依为命的岸堤还在。这就够了。
  湖水结冰的预兆是从下午开始的。那天起了风,风把云吹来,云把太阳挡住了,天色就灰暗起来。风从西北刮过来,从湖对面的方向刮过来。围了一圈的山峁,只在西北有一个豁口,仿佛是为了风来去方便似的。风是有型的,它落到湖面上,湖面上就起了褶皱。面湖而立,像看一床大被单,被孩子揉皱了的大被单。花色灰沉下去,细听有水流碰撞的声音。傍晚的时候,风更大了,温度已经下降到零度以下。
  天幕落下后,抬眼朝湖面上看,一点微光也没有。干枯的芦苇立在水中,在风声中发出哗啦啦的声音。夏天的时候,芦苇长得茂盛,像生在南方的竹子。芦苇与竹子一样,以群体取胜。它们密集地挨在一起,从春天芦笋尖尖冒出湖面,到夏天绿叶串串步步升高,到秋天叶色变黄芦花飘白,再到现在风吹叶枯,苇絮飞落。我见证了它们出生成长到死亡的全过程。我爱极这种植物,也并非全是因为思乡——我故乡运河两岸全是大片大片的芦苇青纱帐——更多的是因为这种植物的高挑、葳蕤、碧绿的颜色和沁人肺腑的清香之气。我每年都要来湖边折几支芦苇插在案头,一边夜读,一边摹写瘦金体。
  朋友黑暗中掏出火柴,想点着一支烟。“呲啦”,小小火苗窜起来,随即火苗倾斜,“噗”地一下,被风吹灭。再划,再灭。再划,又灭。黑暗因为微火的光亮,四周显得更加黑暗。朋友的棱角分明的脸,在瞬间的微火中,一闪,一闪。我迷恋任何种形式的火柴,这种贮藏了“火”的种子,被制造出来,保存起来,真是一种惊心动魄的发明。每一根木棍都是一棵挺直的树木,并排躺在小小箱盒里,带着一盒火柴出门,像携带了一片小小森林。我敬爱每一个用火柴点烟的人——打开抽屉,拿出一根小小树木,在磷壁上一擦,爱的火花迸发出来,点燃了叼于唇上的烟卷。
  火柴头上是暗红色的小小突起,那么圆,那么薄。是一层红色的冰;是小恋人微微隆起的初乳。这种由氯酸钾、二氧化锰、三硫化二锑和硫元素组成的物质,已经变成了一首诗。每划一次火柴,就是在朗诵一首诗,一首词,唱一首曼妙的歌。
  微火如豆。它燃烧后,瞬间就可以熄灭,成为一截碳灰;如果想放一场火,它也可以引燃心中的熊熊干柴,引燃一湖碧水,漫漶得无以复加。
  我立起衣领,双手遮挡成小小围墙,把火捧进手心,让朋友在我怀里点燃一枚火柴。一团火,瞬间照亮了朋友的白发和脸上的皱纹。他深吸一口气,火柴的微火幻化成烟卷上的白烟。吞,吐;吞,吐;吞,吐。夜色中,我们临湖而立,每一次呼吸,就有一团红色的火光燃烧起来,瞬间又会黯淡下去,一如我们起伏的人生。
  静夜中,小刀般的风吹到脸上,带着湖水的气息,变成微微苦的烟,吸进肺里;连同微微暖的火,在心脏里埋下一枚火柴,种下一颗火的种子。
  风渐渐弱了,静止下来。水波翻动,冲击岸边的声音也弱下来,我静静地伫立,一种奇怪的声音传入耳朵。
  “结冰啦。”朋友说。他以一个经历丰富的老湖民的经验告诉我。
  “哦,原来是水变成冰的声音。”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我有点怀疑我自己的耳朵,难道真的可以听到么?
  我们蹲下来,朋友又划着一根火柴,就着黑暗中的微光,我们果然看见了湖边上一层白白的薄冰。那冰还很薄,甚至还没有完全封闭起来,薄的地方,还有一汪汪的水。被风吹断的芦苇,夹杂着枯萎了的荷的残叶,被冰慢慢封冻起来。
  这真是一个奇妙的冬夜,我见证了一次结冰的过程,我听见了水变成固体的细微的也许是幻觉的声音,正如我听得见自己的心跳,听得见多年来的失意、彷徨、收获、满足和遗憾。那一团微火,映照了过去的许多时光,我看清了。
  我握紧朋友的手,这个在这个冬天一蹶不振的家伙,心湖早就结了冰。但今天,我知道,这一点点暗夜的微光,这一枚种在他心湖里的火,会在不久的某个时日,“嘭”的一声燃烧起来,给他带来温暖火焰,甚至燃烧成熊熊烈火。
  就像立春过后的某一天,湖面突然在某一刻融化出一条裂痕,一切又开始了新的生长——
  坚固的冰体重新融化为碧水,湖边的绿植重新开始葳蕤,湖水里的鱼虾重新开始跳跃,长腿鹭和高鼻鹳又飞回来,在湖面上游弋,水藻重新覆盖了湖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