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青春,为绿飞扬

2020-09-24叙事散文十年兜兰
他喜欢胡杨,在世界最为干旱的地方,离不开胡杨的生长,胡杨是沙漠地带的一种风景,他很希望,自己能像沙漠胡杨一样,成为家乡山上的一抹绿,一片小小的风景,哪怕只止一棵,一行……这就是他当年的理想,那时候,他还没有当护林员的念头,他只是,喜欢胡杨的
  他喜欢胡杨,在世界最为干旱的地方,离不开胡杨的生长,胡杨是沙漠地带的一种风景,他很希望,自己能像沙漠胡杨一样,成为家乡山上的一抹绿,一片小小的风景,哪怕只止一棵,一行……这就是他当年的理想,那时候,他还没有当护林员的念头,他只是,喜欢胡杨的品格,在更多的时候,他是一个身有残疾的弱者。
  而人们总觉得,他是那么的要强,要强的听不进大家的话去。在别人的眼里,他是一个病人,可在他自己的心里,他已经表现的非常顽强。他出生在一个温暖的军人家庭,父母在军工厂上班,由于工作繁忙,母亲不得不在他一岁时就背着他,再领上三岁的哥哥上班,走一段长长的小路,半路上再拐一些路程,先把他们送进厂里的托儿所,然后再匆忙赶向单位,直到中饭时才跑来给他喂饭,那时候,托儿所还实现不了全托,在这双职工家庭,是一个非常大的困难。
  两岁的那年冬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雪,隔了一夜的雪足有半尺厚。早晨,大雪封门,可母亲仍得吃了早饭,包上一包干粮,背着他再领着哥哥去单位上班。路很滑,他们在雪地里行走着,一不小心,脚下一滑,背着他的母亲一下子滑倒了,重重地摔在雪地上,他也从母亲的背上摔下来,又从雪里摔出去,像溜冰一样远离开母亲,不知掉到哪个树坑里去了。
  这是一个树林与乱石相杂的山路,因为是军工厂,所以厂址要建在偏僻的山里,说是山坡,有些地方路也很陡,除了这条小路,两边全是窄窄的陡坡,平时在上面行走都很艰难,何况那天还下了大雪。在雪地里,母亲趁着晨光和雪的反光,到处用手摸他,找他,喊他,但没有摸到也没有喊到。母亲哪里知道,雪把他的小小身躯给覆盖了,懵不懂事的他,被厚厚的棉被包裹着,在一堆乱石树枝下的坑里睡着了。
  原来,由于起得早,他一出门就在母亲背上睡去了,直到摔进雪坑里,也没有把他惊醒,等他被母亲的喊声惊醒之后,吓坏了,一下哭了起来。母亲还在雪地里叫着他的名字。母亲用手挖着雪,终于看到雪后的那一个深坑。后来,他似懂非懂地应了一声。母亲赶紧爬过去,和哥哥一起把他从大树坑里抱上来,拍打身上的雪迹,娘仨个再次踏上雪的路程。这时,他感觉自己已经冻僵了,母亲的身体也是那样的冰冷。
  就在那天,回到家中的他突然站不起来了。两腿失去了知觉。从此,这场疾病无止无休地撕扯着他,不敢走路,不敢双脚着地,一着地就钻心的痛。疼过之后,又开始麻木,一条腿无知无觉。父亲领他在当地医院治了几个月,不见好转,又治了几年,还是不见好转。无奈的父亲背着他,又转辗到外地,家里一时清贫如洗,父亲发誓,借钱也要为他治疗。几年下来,亲戚家都借遍了,他的病也没有治好。
  这时,和他同龄的人,都已经上小学了,他很想上学读书,父亲给他找了几个学校,都因残疾被拒之门外。父亲没有办法,想来想去,还是得求人,只要能够让他上学,说什么好话都行,为此,父亲的好话说尽。为了能够亲自背他出外治病,父亲早早的退休,这样就更增加了生活的压力,退休后的父亲,工资比别人要低的多,生活几度陷入困境,头发都愁白了。
  终于,一家学校肯收下他,并找了几个同学按时送他上下学,这让父母惊喜万分,对学校深怀感恩。和他同龄的孩子都上初中了,他才上小学,他的个头也和他们差不多。因为疾病,他没有和同龄的孩子一样长得高大。他很自卑,也对对他好的同学很感激。他鼓起勇气,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当有出息的人。高中毕业那年,他被安排进一个福利厂工作,不久,又调他去了民政部门。领导看他工作认真,做事有个钻劲,又把他调到当地的一个林场。
  当时,这个林场正处在困难时期,工人工资都发不出来,他去后,带领职工进行林业改革,种经济林,办营销部,千方百计来改善职工的待遇。几年后,林场有了大的改观,几百万亩森林被管理的郁郁葱葱,林场也由一个亏损单位,扭亏为赢。职工的心安定了,他的病情却也开始了频繁的发作。
  上级经常来人,上山视察,每次来,他都是拖着残腿亲自带领上级领导上山,腿不知磨破过多少回,有几次,送走上级领导,他却又痛又累的晕了过去,等清醒后,吃片止痛药再上单位工作。他的单位,无非是那片山林,指挥部就设上无人出入的山上。这里是他的半个家。他的心一半在山下,一半在山上。
  从当林场负责人以来,他多次被评为各级劳动模范,先进个人,单位也评为先进集体,但他从不愿躺在荣誉薄上生活,还是那种没命地干,带着大家植树造林,把一个个荒山变成了绿的源泉。有人说,他的手上,在经营着一片林海绿涛。他笑笑,说,如果没有大家的努力,他一个人怎么也完不成领导交给的任务。
  他是一个谦逊的人,从不为一点成绩骄傲,也从不为自己每一次得到表彰而炫耀。有一次,他接到一个电话,电话是她打来的,他的小学同学,曾经,她就帮他完成过作业,在学校,她还是介绍他入团的干部。那时,她已经调到外地工作,在报上看到他的事迹,被他的事迹打动了,终于决定给他打一个电话,并且,说好回家时一定来看他。
  她说到做到,不久,就回来了。这时的他,不仅是一个国家级森林保护单位的护林员,还是林场的场长,一个是领导任命的,一个是他自己任命的。双重的工作任务,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拖着残疾的腿上,每过一天就上山巡查一次,每次都累得他腿打不了弯,疼痛钻心。知道他的人都说,他那么好强,好强的就像一个不要命的傻子。直到现在,他还是那么不要命地学习。为了补充文化知识,他自学了大学本科,除了工作,空闲就拚了命地看书学习。
  在家乡,他的人缘非常好,很多同学都非常关心他,把他的事看作自己的事一样重要。当她知道,他的妻,是一个很体贴的女性时,她欣慰地笑了。他把自己写的书赠给她,她非常敬佩,她知道,他成功了,一个身体残疾的人,竟然做出这么了不起的工作,他的创业事迹,在全国各报刊上转载……没有想到,这个普通的同学,竟然做出这样了不起的成绩。想到这里,她的眼眶激动地挂上了泪花。
  还有什么比这个,更令人欣慰的呢?他就像沙漠里的胡杨一样,为自己建设家乡的生态家园,出了一份力,发挥了一份光,而这份光,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发挥出来的。一个连正常人都做不到的事,他一个残疾人,竟然做到了。他说,这是他最感激的一个同学,也是有生以来最敬佩的一个同学,在写自传体小说时,最想写的一篇故事,就是这个女同学的影子。
  他的小说里的主人公,就是我们所采访的护林员,一个个普通的林场职工,还有他自己,上任不久的林场场长。那片茂密的森林,有他走过的每一个足迹,和每一个林场工人一样,泥土地里滴过他的汗水,摇曳的绿林间,跳动过他们青春年轻的心。当一只翠鸟在那片森林里安然地占枝而居,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们,寂寞的林场工人,是他们,让这些鸟儿安居林海,确保了生态环境,使我们的家园更加优美。
  火热的青春,有如大浪滚滚,在某一个流年里,一去不回。但是,在她的心里,却留下了这样一个难以磨灭的记忆,刻下了一个美好的名字——胡杨,他将命运残酷的风霜,写于自己饱满的额头,他用别人眼中流水的日程,缝补着山中的日月,他以青春宝贵的颜色,点缀着河流、草地,以高风俊骨,撑起生命的春天。
  人生路上,有千般次回首,却不是每次都能够看见,那些青春年少的梦。然而,胡杨林的记忆,却是她和他共同的拥有。她觉得,若他们——林场工人是美丽的胡杨,那么这丛山的绿野,就是他们心中的“塔里木”。而他,像裸岩石上的乔木,将根须牢牢地扎了下去,这,是冥冥之中的结果,也是不悔的追求。
  
  [ 本帖最后由 十年兜兰 于 2012-11-25 18:02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