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有意思的散文

2020-09-21叙事散文梅园星语

------读王小妮《2008上课记》 有些散文好看,是因为有意思,乐意去读。有意思是因人而异的,无论是趣味、知识、哲思、以及委婉与激情的心境。最通常的是所书写的人、事、物的灵动变化犹如一部微电影。有人物的形象,事件的推进与发展,物象聚
------读王小妮《2008上课记》
有些散文好看,是因为有意思,乐意去读。

有意思是因人而异的,无论是趣味、知识、哲思、以及委婉与激情的心境。最通常的是所书写的人、事、物的灵动变化犹如一部微电影。有人物的形象,事件的推进与发展,物象聚焦与神韵。一切都在文字书写的过程中开始,然后延续直至结束。在这样的书写行进中,写作者把自己的思想融会贯通在了字里行间,如饱含水韵的珠子光滑细致,行云流水。又宛如一段美好的旅程,从曼妙的风景中一路走来,所思所想皆在最后的篝火晚会上展露亮点,让读者豁然明悟,醍醐灌顶。

有意思还有影像化的语言,客观、平铺、直接地叙说,或者描述,在浓缩景象的取舍中尽可能的原貌反映。语言的节奏流畅稳健,无气质郁结。择取最有个性意识特征的人物,事件,物象,以简洁而富有韵致的笔调,展示出外表神态,语言对话,行为活动以及物态的本貌。

王小妮的《2008上课记》所以有意思,是因为通过阅读文字,我们看到了一群鲜活的生命,以及他们在那样特殊的氛围里所经历的别样的生活。


王小妮的书写视角是一位大学老师。她的展示对象是她的学生,一群刚刚走进大学校门的新生。她择取了几个特色的片段加以具体地展开和推进,在不断地变化中体会到了新生代大学生们的所思所想以及他们的困惑。她的语言平实而客观,却能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到她的思索。或者说她是在看透了人,事,物之后的表述。这个看透应该如是理解:她不是看破,而是把这些具象看得很全面,深浅宽窄把握得相当到位时,她才从容地去展示。所以她笔下的生命鲜活,事件有趣。


文章的立意也揭示了诸多意思,可以看到作者在她的职教的琐碎生活里发现了问题。这些问题她或许可以解决,或许根本不是她个人的力量所能涉及的,或者这些问题就是她的疑惑、困惑。然而王小妮看得真真切切,那么在她的揭示中就彰显得格外有意思。同时,王小妮并没有把问题停留在揭示的表层,她在困惑的迷途中寻求出路,那么探索就变得逸趣横生。这是她自己都无法想象的。她在那些具象的身上受到了启示,并被引领着探寻她想要的结果,而这些也正是读者想要的。阅读者在读过文字之后,了解了原来他们不曾知道的,或者知道的不曾思考的,思考的不曾深入的或者深入之后也很茫然的,此刻都被一一重新调动起来,再一次让读者有了品味的机会,这是个很美妙而有趣的过程。


王小妮的文字并没有太多的润色和雕琢,都是家常式的娓娓道来,但是很真挚,很真切。问题看得清晰,分析也透彻,自然就会生出意趣来。或许她没有直接给出案底,其实在阅读完之后案底已经在每个读者的心上了。


文章的取材也相当有特色,为有意思红袖添香不少。新生第一课很重要。王小妮把它作为了写作第一站。这看似简单的第一课不小心就会落到雷同和通俗里。王小妮独具匠心寻找自己特色的素材,抓住了利用小纸条回答问题这个影动的画面,来达到了解她的学生的思想和读书能力。同时,她设计的问题也相当有代表性:“1.你是否来自县城以下的地方?2.你喜欢什么书?3.喜欢什么电影?4.是否相信真理?”因为这些具有可发掘性的问题,让第一堂课变得妙趣横生。 另外每堂课先十分钟讲新闻,也是作者独创的。在那些演讲新闻的孩子身上,作者扑捉到了这些新生代大学生对社会的理解,以及如何感悟自身社会角色的心态。有很多学生就像藏在窗内看雨一样关注社会上的一举一动,但也有一部分男生喜欢尽快融入校园以外的生活。在喜忧参半的情感里,作者深刻地意识到大学教育这个让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有多么任重而道远。同时,王小妮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描写了不同性格的女生,通过言谈举止展示了她们对生存现状的认识,以及保守,开放的理解,成长的烦恼和对未来的未卜。王小妮又很善于抓住细小的举动来挖掘背后深藏的有意思。她这一届的学生特别乐意鼓掌。她在探寻鼓掌背后的因缘时发觉了许多秘密。掌声里不仅有激动的赞美,而且也蕴含了无意识的,跟众的,寻刺激的或者讽刺和嘲弄的气息。在她的正面教导中教室里的掌声由起初莫名的热烈变得成熟与冷静了。这是探寻解决有意思的最惬意之处。


就业压力,就业与教育的关系等诸多困惑是此篇文字有意思的重头戏。王小妮用了多层技巧集叙述,描写,议论为一体。将她的困惑通过层层分析反射到了文字里。在她的视野里,我们看到了那些学子们,在经历过高考这个有目标的紧张而痛苦的追寻后,走在大学校园的慢节奏里所表现的无目标的茫然。之后几年的过渡,他们适应了一边谈论着校园外就业的困境,一边悠闲而浪漫地过着校园的生活,直到临近毕业时,一种生死离别的情绪开始滋生出郁闷和焦虑。王小妮揭示了不同的心态。在纵观诸多心绪中产生了更多的困惑。


就业直接体现的是社会所需,那么社会所需与教育到底有着怎样的关联?目前的大学教育不能全然做到为社会输送直接的专业对口人才,相反是社会在教育中精挑细选他们所需的专业人才,而相当大的一部分专业人才成了剩余,被社会以普通的劳力所吸纳。为此人才分出了三六九等。年轻学子们的志向永远是向上的,所希望的也是很现实的。他们(甚至他们的家长)一样寄希望于受过高等教育之后,不再像他们的父辈们那样的普通与平庸。高贵与富有成了就业的标示,也成了内心深处奋进的目标。但是,教育不可能即可将他们的知识换来高贵和富有。他们需要一个知识的转化过程。即使经历转化也未必就能够成就,个中有太多的玄妙和未知。所以王小妮困惑,她无法教给学生速成的本领,甚至,她的教育很快就会被社会的现实所击溃,而让这样经历过大学生活的孩子们成了真正的一无所有。为此,大学教育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里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这不仅是王小妮的困惑,大学生们的困惑,也是读者的困惑。

有了困惑,就会调动起探寻解决困惑的能动性,并不断从生活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生活也在这样的探索里变得愈发的有意思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李兴文 于 2013-10-22 22:28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