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忆老家:那人,那物,那事

2020-09-20叙事散文冷流霜
忆老家:那人,那物,那事(修改)文/冷流霜 喜欢侃侃。她那纯净、略带忧伤的声音,是穿越了季节的风,穿过人的耳,沁进人的心。听了她很多首歌,我唯对《老家》情有独钟。这首歌没有喧闹繁杂的伴奏,没有意境深邃的歌词;只有侃侃安静的歌唱,歌声里有一
忆老家:那人,那物,那事(修改)

文/冷流霜

喜欢侃侃。她那纯净、略带忧伤的声音,是穿越了季节的风,穿过人的耳,沁进人的心。听了她很多首歌,我唯对《老家》情有独钟。这首歌没有喧闹繁杂的伴奏,没有意境深邃的歌词;只有侃侃安静的歌唱,歌声里有一种清澈的忧伤,一种清冽的沧桑。但它又给人无限的美感与回味。我常在独处时听这首歌,听着,听着,眼角一次次濡湿,心一度度飘回老家……

1

忆老家,最忆外婆。

外公离世早。母亲是长女,她在少女时代就学会帮外婆分担家庭的重担。外婆要承受的太多,她心急无奈,难免暴躁、易怒。然而外婆对我极好,在我的印象里,她从没斥责我,更别说打骂我。当外婆看到我身上的印痕,她心疼得紧,一边又念叨起外公,说外公在世时见不得大人打小孩;一边又教我听母亲的话,别惹母亲生气。父亲在城里工作,只到周末才回老家,他给我的爱稀少而含蓄。记得他年轻气盛时,并不体贴母亲,常常与母亲打架,我内心充满了恐惧。爷爷奶奶慈眉善目,可孙子孙女一大堆,他们的爱到我这里就显得寻常而淡薄了。总觉得自己是个缺乏安全感、缺少呵护的孩子,我贪婪地享受外婆给我的关爱与温暖。

儿时的记忆大多已经模糊,五岁前有关外婆的记忆凝聚成了两个点。一是,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外婆会变戏法似的给我各种小吃。有一年,外婆村里唱大戏。小孩子听不懂戏文,也分不清戏服,只是去凑热闹。外婆给我准备了一大堆零食,豆豆,花生,糖果,让我这小馋猫乐上了好一阵子。那时正流行收集红红绿绿的糖纸,我又忙得不亦乐乎。二是,有一天,外婆破天荒地带我去了一座山上。有没有上香作揖,我不记得;有没有数罗汉,我也不清楚——却对泥洼的山路,空中的残月,晨起的清冷,尚有记忆。那次出行于小时的我是莫高的荣耀。能让长辈带着去那么远的佛门圣地,我得到了外婆莫大的信任与宠爱啊!这些经历,是我生命中的第一次,它弥足珍贵。

我六岁那年,外婆病倒,从此瘫痪在床。父亲家到外婆家很近,我只需步行两三分钟到我的村口,再沿着一条并不宽敞的柏油马路走五六百米,上坡,再下坡,三四百米后左拐,步入乡间小路,走五六分钟便到了外婆家。母亲经常给外婆煲汤,因为忙,她多是让我独自送去。从此,烈日炎炎的夏天,那条马路上常多出一个手提着汤瓶的小小女孩,那就是我。刮风下雨时节,小女孩的身影显得更加单薄。或许我怨过天气,怨过母亲,但我没怨过外婆。我与外婆之间的深厚感情,我的同辈人难以理解。虽卧病在床,她却生动地给我讲乡间过往的轶事,还有一些玄乎的鬼故事。这些是母亲不大愿意讲,也是坐不住的小孩子听不到的。而我却朦胧地知道,做一个善良的人,总是心安的。

一个久卧在床的人,性情难免会变得有些怪异。外婆也会因一点小事扯着嗓子数落某个舅舅,让他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可在我面前外婆就是和蔼可亲的开明老人。我们祖孙情深。
那几年,我常去看望外婆,一周少则一两次,多则三四次。

我十一岁那年,去了父亲工作的小城读书,离外婆远了。后来,我拖着行囊去异地学习,回乡看外婆更少了。
完成学业,我终是回我的小城工作。那时在郊区上班,我每周末都回老家。每次我去看外婆,她仍当我是未长大的小孩子,忙着泡麦片、煮鸡蛋来招待我。而我会笑着叫躺坐在床上、行动不便的外婆停下来,我说我们就好好地说说话。我懂,外婆最大的敌人是孤独。我不可能像小时候那样常常陪伴外婆,可只要回到老家,我总习惯性地去看望外婆。有时,在母亲那儿吃完饭,我说出去走动走动,一不小心,我不自觉地就转到了外婆家——可能是清晨,可能是午后,也可能是傍晚。坐了个把小时,我又返回,连母亲也常不知道我去了外婆那儿。我会把外面世界的变化跟外婆讲,也会把我不愿或不敢与母亲说的心里话讲给外婆听。
还记得那个阳光明媚的冬日,舅舅家很热闹,大家在新建的院落里围成一桌,晒着太阳打着麻将。我们晚辈在边上说笑,嗑着瓜子。坐在轮椅上的外婆,也在幸福满足地笑;阳光从树缝洒落下来,映着她的脸斑驳生动。大家走过清贫的岁月,曾经的一些误会也消除,相聚的时光变得如此暖心。
而下一个正月,新春的气息正浓,万家万户尚沉浸在过节的喜悦中时,外婆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心爱的外婆,我再也见不到她了。我知道外婆是安静祥和地离开人世的。那时,我却特别心疼母亲——在少女时代失去了父亲,人到中年又失去母亲——以后,她受了委屈、有了憋闷,又该找谁去诉说呀。好在,我们姐弟渐渐懂事,知道体贴母亲了。
如今,我回母亲家小住。晚饭后出去散步,我沿着熟悉的路走呀走,几次觉得荒凉。因为,外婆家就在不远的地方——而,那里再也没有外婆了。想着,泪水又要漫上来。可,外婆有青山绿水作伴,她安眠于大自然的怀抱,这未尝不是幸福的归宿。 2 老家,曾经有我心爱的老屋。与一些亲人一同老去的,还有老屋。
现在闭了眼,老屋的模样就浮现了出来。门前有几个被时光打磨着很光滑的石墩,大门门槛是面子被我们磨蹭得光亮的大长青石块,门两旁的墙上镶嵌的是古朴而又壮观的两块大长红砂石,而大门是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的厚实木门。屋子的内空很高,各个小屋子里还有木制阁楼——阁楼上不住人,主要是存放物什。一些城里人进了老屋,总是好奇地四处走呀瞧呀摸呀。听说,这老屋曾是有钱人家住宅的一部分,后来在土改时让分给贫下中农的。它又经过一些改造,修缮,我无法想象出哪是祖辈说的“天井”,哪是曾经的过道……只深深记得,老屋里的大大小小的房间很多,又一个连着一个:它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限乐趣。
内屋房门上的木栓,我们从外向里,通常用一根筷子就能打开。玩捉迷藏,一玩就是一两小时,我们关上一道道门,往大穿衣柜里躲,往大木床底下钻,往灰厚的帷帐里藏,也有的蹑手蹑脚往阁楼爬……约定找人的时间到了,那个小伙伴得用筷子打开门(关卡),又猫着身子轻轻地找寻,找不到人会故意弄出奇怪的声响。有人一看那人的样子实在滑稽可爱,忍不住“扑哧”笑出声,“暴露”了自己;有人稍沉得住气,想静观其变,又怎敌得过对方的怪叫,不久也“露馅”了;阁楼上的小伙伴等半天,那人没来寻他,楼下的人倒是高兴地打闹成一团,毕竟楼上凄凉孤单,他按捺不住自己下来“投案”了;最高明的人倒是打“游击”,因为屋内房子多,他能巧妙躲避开,安然地四处行走,有时还偷偷喝水吃东西,乐哉!
我们天真烂漫,热衷于玩捉迷藏,主要是因为老屋屋内光线不好,小屋子多,里面杂物又多,很容易找到掩护。有一次,我还在家里那口大水缸底下的泥土里找到了一把土黄色的剑。那是一把生锈了的铁剑。我乐巅巅地拿出去,对着那些丛生的杂草挥舞起来。那可是我削草如泥的“宝剑”。那把剑的下场可想而知,某一日,它在我模仿某个英雄的潇洒动作时,断了。
村子里的新楼房很多。几年前,老屋拆了,重建。新洋楼有三层,结实,亮堂,干净,整洁。一次次在梦里,我回到了老屋。那个下雪天,吃过晚饭后,一家人围在火堆旁,爷爷绘声绘色地讲起了狐仙的故事,我边吃着大红橘子边望着堂屋上的亮瓦。屋里的灯光微弱,雪光却透过亮瓦将屋内漂白了。似乎,夜晚还没有降临。醒后,我有些失落,老屋不在了,爷爷也不在了……

忆老家,也忆那些充满生机的田地。近些年,老家的很多田地已终年荒废。“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的恬淡自足景象,早已遗落在古朴的词韵里;“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的丰收景象,也早流失在了淡雅的诗意里;“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也是昔日佳话。但走在乡间小路上,我还能见到几处菜花黄,还能偶遇“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上次回乡,母亲告诉我,我们的村落要拆迁了,不出三年,村里人会住上“还建楼”。农村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听罢,我有些黯然。乡村没有了,牧童水牛没有了,院落村舍没有了,菜地农田也没有了……那么,我的家乡又在哪里,我的老家又在何方。
侃侃的歌声犹在耳畔,“我再也见不到她,老家,老家……”
我见不到的,又何止是外婆。 (首发于2013.11.10)
(修改于2013.11.11)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冷流霜 于 2013-11-11 12:43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