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城市物语之平遥

2021-12-28叙事散文闫文盛

城市物语之平遥[一座老城,两座古寺]平遥地处山西省晋中地区腹部,是我国现存较好的四座古城中最完整的一座。漫漫数千年间,时光的雕刻刀在这里或轻或重地划过,今天,我们任凭自己的视线抚摸着这些遗物,回想着祖宗的辉煌。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先人的心灵……
城市物语之平遥
  [一座老城,两座古寺]
  平遥地处山西省晋中地区腹部,是我国现存较好的四座古城中最完整的一座。漫漫数千年间,时光的雕刻刀在这里或轻或重地划过,今天,我们任凭自己的视线抚摸着这些遗物,回想着祖宗的辉煌。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先人的心灵后人的记忆一道,共同谱写了人类古迹史上的华采乐章。  

  听到这东方的召唤,古城从历史的夜色中缓缓走来。古城醒了。古城像一只乌龟,当地人叫龟城。长寿的龟城,坚固的龟城,作为中国古代县城的标本,浸泡在黄土高原如海的群山里。群山中的这座平原就是晋中平原。平原上的古城坐落在远古时候帝尧活动的陶地。古城也就有了一个最初的名字:平陶。北魏的时候,为了避讳帝王的名字,平陶改名平遥。

  到了离现在600多年前的明朝,由于军事防御的需要,平遥古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雄伟坚实的砖石城墙像一层厚厚的铠甲,牢牢锁住了平安二字,凶悍的外寇、滔滔的洪水,都被挡在了古城的外面。

  相传,古城的建造和孔子有关。孔子有3000弟子,古城有3000垛口。孔子有72贤人,古城有71座敌楼。为什么少了一座敌楼呢?这是因为孔子门下的贤人中,惟有子路崇尚武力,孔子就把他列如了另类,敌楼自然就少了一座。不过,在南城墙的尽头,建有一座奎星楼。古人把它当作主宰文运的神灵,厚实沉重的城墙上,奎星楼轻灵俊秀,独领风骚。
  到了平遥,每一个人都好象回到了自己懵懂时代的家园。瞧,那里古道的镜头似乎闪动着尧子的身影。暮霭沉沉中,又有一位外地经商的商人返回了故里,当他看到夕阳残照的古城,心头一暖,两行热泪就流了下来。这分明是一条幽深的时光隧道。昨天就是从这里发端,一步一步的,走到了今天。

  穿过小巷就走进了钟鸣鼎食之家,就走进了香喷喷暖洋洋的市井生活。不管你的门第有多高,他的寒舍有多贫,一样的砖窃窑洞,一样的冬暖夏凉。吃上一口名扬中外的特产牛肉,牛腰腰,即使是上了年纪的人也照样身强力壮。

  燕子流连旧巢,游人喜欢古董。即便是真假难辨,依然不减雅兴,还要仔细把玩。


  平遥古城的近郊,还有两座寺院。一座是双林寺,一座是镇国寺。
  镇国寺内的古建筑,以万佛殿为最,在我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仅晚于五台山南禅、佛光二寺院,这样的建筑现在仅剩下为数不多的几座了,他们共同挺立在中国古代建筑的最高峰上。风雨吹动着它,地震摇撼着它,它的墙体依旧是那样的沉稳,它的屋檐依旧是那样的灵动。甚至让人们觉得它是从1000多年前展翅飞来的。

  双林寺内灿烂夺目的彩塑艺术闻名四海。2000多尊塑像组成的佛国世界,处处都有现实生活的影子。护法的韦驮,完全是位体格健壮的中国武士,高贵端庄的菩萨已经变成了含情脉脉的少女形象。醉罗汉、笑罗汉、哑巴罗汉神态各异。这是地道的中国气派,虚幻的天庭也因此被称为艺术的王国。
  [一家票号,一个展览]

 
  在许多人眼中,平遥古城与晋商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而在更多人的心目中,晋商几乎可以与票号划上等号。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就坐落在“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西大街的繁华地段。有人说,这儿是中国的华尔街。票号的存在把地处内陆的平遥与大千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许多年后,因为每年一届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世人关注的目光又开始向古城集中,在这里,最现代的艺术形态与最古老的建筑存在构成了一个浑融的世界,对比强烈而又充满了古典般的和谐。
  在平遥这座古城里,处处可以看到传统中国的色彩。一条条狭窄但排列整齐的街巷的两旁,大片大片地散布着青砖灰瓦的四合院。日升昌就坐落在这座县城的西大街上,由于地处偏僻,今天的一些学者把日升昌形象地称为“中国银行的乡下祖父”。
  明清时期押运财宝的镖车出现了。一辆接一辆,装载着大木箱的马车沉甸甸地从青石板上滚过。而今,那些拉着重物的车马上哪儿去了?走在平遥的西大街上,分明还有那低缓但滞重的回声震荡着我们的耳膜。
  1823年,清道光三年前后,一个叫雷履泰的山西商人开办了日升昌票号。在那以后的100年时间里,陆续由山西商人开办的票号曾一度控制了整个大清国的金融流通。正因为如此,山西票号被当时的学者梁启超称为:执中国金融界之牛耳。
  如雪花般飘舞的银票,就在这个院落里吞吐运转,中国金融界的天空里,“日升昌”银票翱翔了300多年。
  时光的流逝自有其令人不可琢磨的微妙之处。在票号的故事过去之后,平遥沉寂了。沉寂了许多年。
  2001年,平遥赢来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国际宾朋,第一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牵动了无数世人关注的目光。

  2004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如期开幕的时候,平遥人这样诉说着他们的云水襟怀:
  来来往往时,总有一份激情在心中燃烧,那是影像的魅力将摄影人打动得目不暇接;风风火火中,总有一张蓝图在心中绘就,那是影像的活力将摄影人撞击得豪气冲天。

  “将全世界的精彩影像‘一网打尽’”。
  2004的金秋,PIP将再一次成为摄影人激情碰撞的舞台……

  9月的古城平遥,吟唱出世界文化的交融之曲;无论是伽玛图片社的精品展,还是中国摄影人自由展出的空间,都诉说着这样一段真情:摄影,是没有国界的语言,让我们同说一种语言--photography,在9月,在平遥,激情碰撞,不亦乐乎!
  [两人老人,两种生活]
  这里的故事沧桑更迭,这里的人们亲切如旧,当我们对着她想说出一个字的时候,古老的城墙以无比缄默的庄严目光注视着我们。这目光集纳了多少年的传奇风云,也就辐射着多少回的深沉爱恋。


  古城里有许多老槐树,老槐树下的光阴轻轻一划,游戏中的男娃女娃就变成了两鬓班白的爷爷婆婆,岁月不知不觉地从屋顶上青瓦铺成的的流水,方砖铺成的浪花里流逝了。能把日子记载下来的就数这店铺的门牌。门牌是古城的台历,每天卸一次门牌,古城的日子就翻过了一页,每天挂一次门牌,古城就开始了新的一天。


  平遥城里最高的建筑市楼坐落在南大街中段。从17世纪起,这里一直是古城最繁华的商业街。市楼下面有间专卖黄酒和点心的老字号,店名“长生源”。平时进来买酒喝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平遥人。长生源的掌柜叫郭怀仁。

  经营黄酒和点心的长生源每天都有许多游客进门。

  这几年来平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长生源”的生意像这条老街一样,也做得越来越红火。

  在店里插不上手的郭老太太,每天在门口帮熟人做点小生意。如今,家门口的这条老街却越来越让她看不懂了,像这个拉洋车的,只要摆个拉车的架势跟人们照个相,就可以赚钱。
  平遥城北有一个宁静的小院,小院的主人自称闹市山居。张育人先生是平遥城里有名气的画家,他师承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写意花鸟艺术,作品参加过全国美术展览。

  张先生崇尚清虚淡雅的境界,他在自家院里刻意营造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

  每逢周末,张先生都要到平遥的老县衙参加升堂表演。

  平遥县衙署是300多年前的清代建筑。在中轴线上,有大堂、二堂,一切都是原来的老样子。从1949年到1996年,平遥县人民政府也曾在这里办公,张先生退休前是县文化馆的美术组长,在这里工作过多年。这儿对他来说是熟门熟路。
  县衙里的升堂表演是为了吸引游人推出的旅游项目,张先生就扮演县太爷的角色。

  换行头对张先生来说是件愉快的事情。摘下画家的帽子,戴上顶带花翎,张先生感觉自己就是很久以前县衙里那个七品县令。张先生说:人生本来就是一出戏,戏台上是演戏,戏台下同样也是演戏。看透了这一点,就能够乐天知命地过日子了。
  岁月常常能够使有些建筑成为古典,就像平遥600年的老城墙和这些老房子。尽管上了年纪,张先生对自家老房子的热情始终如一。半年来他家的房子进行了多种维修改造,安装暖气就是其中的一项。

  这天下午,别出心裁的骑驴表演队伍,从市楼下面穿过,这种广告宣传形式让南大街的老字号们感到很新奇。

  郭家父子对眼前的变化不以为意,他们要忙自己的事。郭掌柜每天都要写一幅字,他喜欢在叫卖声中写字的感觉。儿子在这边忙碌生意,郭掌柜在那边挥毫泼墨,这是长生源每天都会重复的一景。郭掌柜写字时喜欢有观众。他希望在别人眼里,自己是个有文化的人。

  生日这天下午,郭掌柜写了一个条幅,他写得很认真也很专著。似乎要把一种希望和祝福都写在里面。


  平遥古城现在是属于旅游者了,当你一会儿穿街走巷在拥挤的人群里享受着古城的繁华,一会儿又坐轿观灯在不夜天里体会古城悠久的历史,平遥古城的民俗风情浓郁得就象陈年老酒四季飘香。
  [后记]
  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中国北方这座古老的县城做出了这样的评语:

  “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上个世纪40年代,一代才女张爱玲和呼兰成恋爱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当我们一次次地回到古城平遥的时候,一次次地从心底里泛滥起来的,也正是这样的情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