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我所敬重的一位神奇老人

2020-12-14叙事散文茌山石
我的鲁西老家,紧挨着黄河岸边,肥沃的黄土地吮吸着黄河母亲的乳汁,又反哺了我世世代代以农耕为生的家乡人。这里的黄土地抓一把就是金灿灿的粮食抑或白花花的棉花,就像房前屋后路边沟口的白杨树,伟岸挺拔而富有极强的生命力。正是在这片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
  我的鲁西老家,紧挨着黄河岸边,肥沃的黄土地吮吸着黄河母亲的乳汁,又反哺了我世世代代以农耕为生的家乡人。这里的黄土地抓一把就是金灿灿的粮食抑或白花花的棉花,就像房前屋后路边沟口的白杨树,伟岸挺拔而富有极强的生命力。   正是在这片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黄土地上,走来一位几十年如一日的“鲁西黄土地上的擎旗人”——茌平县小杨屯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忠。他47年加入的中国共产党,建国那年担任的村党支部书记,一口气干到今天,先后多次被推举为全国人大代表、党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是鲁西乃至山东最叫得响的全国劳动模范。原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曾赞誉小杨屯村是“鲁西的一颗明珠”,称张国忠是“鲁西黄土地上的擎旗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同志来小杨屯村考察工作时,看了、听了张劳模50年扎根基层无私为民的动人事迹,大加赞扬,号召广大基层干部向张国忠学习,他还为张国忠起了个言简意赅又回味无穷的雅号——“张五十”(意为张务实)。   多少年了,各级各类媒体大量报道了张劳模不同凡响的诸多事迹,大家用数字、用镜头证实并展现了张劳模的殊异业绩与精神风貌,并不断有人将张劳模做过的事说过的话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加以整理,使得张劳模成了一种精神与力量的象征。我为我的家乡出了这么一位令人敬重的老人而自豪而骄傲,更为我曾有机会亲慕张劳模的英姿、并聆听张劳模的教诲而欣幸而激动。   还在我上高中那年,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去小杨屯村参加义务劳动,我们一行几百人到了那里,先是听了张劳模的简要报告,尔后就以班为单位开赴各生产队去帮着摘拾棉花。记忆中那次初见张劳模的印象已很模糊,但我清楚地记得那棉田成方连片,棉枝过腰,棉产量和今天没有多大差别,还记得张劳模带我们参观了他家院中的沼气池。那可是没实行改革开放时的七十年代啊,那时的小杨屯村就已是远近闻名的了。   记得当时周围的村都还相当落后,是真正意义上的干活大呼隆,收成不果腹。就像我们村吧,距小杨屯村不过7里路,仅隔着一个自然村,那时的棉产量亩产才5斤,以至实行联产计酬承包责任制的当年,我村村支书在公社里作大会表态发言,说了一句今年的棉产量力争翻10倍,下面哄堂大笑,都说他吹牛,等他说明了去年的棉产量,大家才哭笑不得地认可了。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张劳模,透过多年的对比与反思,我觉得更多的人是跟着社会政策走,而张劳模总是走在社会政策的前头。   第二次见张劳模是1995年的秋天,我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跟随他人去的张劳模的家。进村时恢弘壮观的大牌坊迎面而来,柏油路铺设的街道两边是色彩纷呈的花草,一路看去,不见农村应有的牛桩与柴草,俨然宽敞清洁的小城镇。到了张劳模的家,更非在别村支书家看到的邋遢的场面,这里窗明几净盆花怡人,令人心悦振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墙上挂满了诸多张劳模与国家和省市领导人在一起的合影,还有他那张凤阳牌席梦思床,因我也刚买了一张,我知道那床的价格不菲。当时我曾好奇地问张劳模院中的沼气池还有吗?他高声亮嗓地说:“早没有了,现在都用液化气了,时代变了,鸟枪换了炮,不能掉队啊!”   时至今日,我一直感觉新闻媒体总是关注张劳模干了什么,怎么干的,干出了什么成果,鲜见有谁去反映张劳模与小杨屯人与时俱进的个人生活文明程度,而我感觉这恰恰是最不该忽略的。张劳模的苦干是村人的一面旗,而张劳模的懂得提高生活水平的超前意识也是村人的样板,抑或说张劳模思想意识的进步才是小杨屯村变化的根本所在。张劳模最懂得不干不行,不巧干不行,干无目标更不行。也许正因为张劳模不是那种只知道死干的木头人,他才干出了别人干不出的业绩,他才让村人有了别村人没有的高品位的生活意识。   再后来的日子,我当了乡镇干部,天天同农村打交道,特别是和村干部打交道,张劳模的许多言行便成了我指导工作的座右铭。他的对党忠诚、廉洁勤政、农民本色的三个不变;他的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坚持狠抓党建工作的三个不动摇;他的吃亏经等等,都让我一一落实到工作中。特别是他总结的当不好村干部的关键在于“做事不公,帐目不清,服务稀松”的宏论,简直成了衡量一个农村干部称职不称职、干好干不好的最基本的标尺。   我知道张劳模是7岁那年为与孤苦一人的姥姥做伴才从外地来到小杨屯村的,他是和姥姥一起靠要饭长大的,他没上过一天学,听说没读过书的人往往更爱动脑筋,而且记性好,张劳模就是靠着自己的悟性,并不断求实创新,总结了一整套农村工作的“新论语”,激励了别人,也鞭策了自己。如今虽已年近八旬,但他不但靠劳动硬朗了身板,也靠智慧抖擞了精神。他已由单纯的农业型村支书,转变为贸工农一体化的新型村支书。   我清楚地记得,在我来乡镇工作的10年里,每年参加春节后的全县“三级”干部大会,县里总要邀请张劳模到会讲一讲,而且他的每次时间不长的发言,总能博得满堂喝彩,赢得的掌声是我见过的所有会议发言中最多的。他不识字,发言是即兴的,但他说出的每句话既实实在在,又风趣动人,给与会者以最深刻的启迪。他的每次“三干会”上的讲话,已成了大会上别具风格、催人奋进、砥砺未来的一道不可或缺的大菜。而更让我及大家称奇的是他年年讲,年年新,小到本村变化,大到国计民策,他总能站在更高的角度以最通俗的语句表达出来,让我们这些喝饱了墨水的人也躬身折服。由前几年的“三讲”、“三个代表”,到今天的建设和谐社会,他总能与时俱进甚而时不我及地将党的大政方针,以自己在基层工作的切身体会,仿佛有先见之明地讲给大家,充分展示了一名老党员老支书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风亮节与阔大胸怀。   我不想在这里罗列小杨屯村在张劳模的带领下变化之大的具体数字,也不想细化张劳模走过的风雨历程,只想静下来思虑他为何几十年红旗不倒,为何一个没文化的人做出了多少有文化的人做不出的业绩,还有他的一人不变全村不乱的治村秘诀,他的吃亏是福的大智若愚,甚而年近八旬的他依旧精力充沛屡建新功的斗志,难道真的只是穷其一生践行了自己入党时冲着画在地上的锤头镰刀宣誓时说的那样:“只要天塌不了,地陷不了,我张国忠跟着党走的心就变不了。”好一个“跟党走,心不变”,谁又能说不正是心中有了这番坚定的信念,美好的愿望,高尚的情操,阔大的胸怀,才使他的大脑中始终绷紧了一根只有共产党人才有的,时刻不忘奋发图强鞠躬尽瘁造福民众的力量之弦,才使他永葆了革命人的青春本色。   多少年了,我和我身边的许许多多熟悉的和不熟悉的老同志新同志,一直以张国忠劳模为榜样,在自己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倾力宏扬劳模精神,勇于转变思路锐意进取。就像我家乡的黄土地一样,在劳模精神的感召下,回报了家乡人一个又一个好年景,又似黄河奔突的咆哮声,震撼了鲁西大地。   我所敬重的张国忠劳模,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老人,也是一个神奇的老人。
-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