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杜永生的文心

2021-12-23叙事散文安徽李天斌
李天斌/文在报刊杂志上,永生的作品日渐多了起来,有一股清新质朴、乡野农庄之气息,使人分外喜悦和沉醉。他每写一篇,我自然就会读一篇。随着他作品的足迹,就好像融入了画家勾勒乡野轮廓的境地,就好像进入了未经确凿的古老溶洞,风景别致,意境幽邃,倾诉……
    李天斌/文   在报刊杂志上,永生的作品日渐多了起来,有一股清新质朴、乡野农庄之气息,使人分外喜悦和沉醉。   他每写一篇,我自然就会读一篇。随着他作品的足迹,就好像融入了画家勾勒乡野轮廓的境地,就好像进入了未经确凿的古老溶洞,风景别致,意境幽邃,倾诉怅然。   风情乡韵散文,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历来占有重要位置。柳宗元的《永州八记》,胡适的《四十自述》,肖红的《生死场》,沈从文的《湘西》,鲁迅的《朝花夕拾》,还有贾平凹的《静虚村记》和《寡妇》,都是名著名品。   所提这些作品闪光灿烂之所在,由于它蕴含着浓郁的强烈的现场感极强的思想魅力和艺术魅力,像蓝天上的星,给人一种希冀和温馨,平静与安详,美轮美奂的感观享用。时间愈长,愈使人不可忘却。   直接或间接的,明晰或不明晰的,自觉或不自觉的,永生作品所穿行的大约也是这一座通往读者心灵的桥。   这是一座链接真情实感、倾诉乡情、感知生命的文化之桥,它的风雅墨韵,始终刻印着炎黄文学的鲜明个性和特色。美就美在这儿,绝也就绝在这儿。   永生笔端流泻出来的情感文字,真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   它看起来是薄薄的,摸起来却是厚重的;它尝起来是淡淡的,嚼起来却是甜甜的,涩涩的,苦苦的;它似轻轻彩蝶飞舞之姿,却有波澜壮阔之态势,笔力精炼有力;它似平平,却不失雅丽。它似绵绵,却能刺破浮世之轻薄。是文学,也是修养之精髓。是乡音,也是感恩之魂。   无论是永生的新作《田埂》、《老槐树》、《推开窗,看那雪花》、《坟山圩子》、《屋顶上的积雪》,还是我早就读过的旧作《白雪情愫》、《银杏树》、《怀念我的父亲》等篇,都是平实中见山见水见情,哀怨中见泪见笑见心之作,催人怀想感恩之章,时有幽默,时有凄伤,使人读后,不由产生一种不是自己而是自己之感。这种把“我”和“乡情、亲情、友情”融于一体的叙事散文,是“自我编织”的一副泼墨山水图卷,墨色浓淡不逊精到。“情动于衷”,“情动于声”,“情动于敬”,读者要的就是这个。   永生还写了不少抒情散文、人物散文。无论《老屋》(抒情)、《桐桐》(人物)等章,都是渗透了心血、渗透着乡情,犹如自己下河从水中捞得的鲜活生物,自有一种悟知和心怀,不难看出他的境界、追求、向往和所愿。   仅仅认为他的文字朴素,笼罩着一层淡淡的田园诗风,这种评说未免有些浅薄和瘦弱了。   一篇作品的出现,一种风格的展示,往往离不开境遇和生活。闪电似的侥幸和戏剧性的骤变,都不是食物本真。其本真的内核是人,是人自己经历过的件件往事,走过的沟沟坎坎,触及的一草一木和山山水水。   他不看重“花草人生”,他只看重“犁耕人生”。花草美艳一时,犁耕受用一世。尽管永生已届不惑之年,然而壮志烈烈,情思绵绵,激情荡然,哪怕是冬去春来,或是夏至秋往,他总是那么痴迷痴情地一如既往地一手敬业,一手酷文。他几乎忘了岁月,尤其忘了自己。   在我们的创作队列中,着实少不了这样的战士,走路,走的是大路。追求,求的是“大无”——有天而无己。有地而无语。有彼而无我。有爱而无私。放眼的是超然胸襟。达观的是人情是故。淡漠索取。清苦伏案。想必,永生自有一番快乐和喜悦。   这既是文学的追求,也是为文者的自尊。“立而不语,静而不喧”。踏实做好自己的事,沉默谦逊的去做人。郁达夫对此称为:人生的美德。   什么是“正果”?无疑,这就是“正果”。这就是人间的美之所在。
  邮箱:ltbym0529@sina.com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