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帅乡故里行 德泽天下人

2020-09-17抒情散文消水白鹤飞
帅乡故里行 德泽天下人—翟建国今天,借朋友的光,自驾游从营山“上三区”的腹地—消水场出发,一路向东,走在消水到双河到仪陇的路上。过了双河街上,向上蜿蜒蛇行,爬煤山、过杨寺庙,下到柏林场。从柏林场的七里沟向三河场檬子垭上行,不是爬坡,就是翻山

帅乡故里行 德泽天下人—翟建国
今天,借朋友的光,自驾游从营山“上三区”的腹地—消水场出发,一路向东,走在消水到双河到仪陇的路上。过了双河街上,向上蜿蜒蛇行,爬煤山、过杨寺庙,下到柏林场。从柏林场的七里沟向三河场檬子垭上行,不是爬坡,就是翻山,经过近2小时的车程,终于走上了“仪平路”的康庄大道。这下好了,车子也不用喘粗气,一脚油门踩到底,轻快的行进在从檬子垭到三河、到马鞍场的路上。 路过仪陇的三河,随行的仪陇朋友告诉我:这条河流是您们老家消水河的上游,美丽的消水河在三河留下了优美的身段。朋友是一个年轻人,今年还不到32岁,在20岁时从部队退伍后,就去了江苏打工。他凭借有文化、又肯干的优势,被一家建筑单位聘用。由于他诚实、能干,很受领导的赏识。在那里一干就是10多年。在这10多年里,他既学会了建筑、室内装修等本领,又获得了一些资金的原始积累,成为名副其实的老板。听说一乡之隔的马鞍场,要打造“5A”风景区。去年4月,朋友经过深思熟虑,根据家乡这几年进行的退耕还林后水草资源十分丰富这一有利条件,经过反复做家里人工作,才被家人所理解,全力支持我这个朋友回家办起了家庭养兔场。朋友注重学习,讲究技术养殖,对肉兔实行科学饲养,长得活蹦乱跳的,效益也好。他采取‘投母换子’的方式,带动21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以前,到了秋收季节,村民的稻草、玉米杆、豆苗杆堆在田边土角,白白烂掉,实在可惜。现在,朋友对稻草、玉米杆、豆苗杆进行回收,变废为宝,还为村民增加了一定的收入。同时,他重视发展养殖更重视环保,建成发酵罐达300立方米,日产沼气100立方左右的沼气池,不仅从源头上治理了农场养殖污染问题,还有效解决了周边40余户群众‘供气难’问题。朋友带我们到养殖兔场走了走,看了看,还喜滋滋地说:“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真正算富。我要在朱老总的故乡,把兔业做大做强,绝不做潲朱老总皮皮的事”。是啊!刚进入仪陇,就遇到了这样一个有为的青年,我看见了仪陇的希望,更看到了仪陇人民一直热爱的朱老总,其德播帅乡,影响深远。 没有过多停留,从年轻人的兔场出发,带着朝气蓬勃,沿着三河场的新兴集镇急驶轻行,终于在午时赶到了马鞍场。还在马鞍场场口上,路边就停了近3公里的小车子,特别领略了马鞍场的旅游爆火的局面。看啊!地势堪舆聚胜,这个仪陇马鞍场,座落在海拔318米的三星寨之南一座马鞍形的小山垭,隋唐时期,因垭口上有几间幺店,为巴、仪、营、蓬一带行商小贩来住歇息之所。随着发展,垭口逐渐繁荣,店铺日益增多,便形成了一个小小集镇。因居于荒山丛林之中,故取名荒山场。经过数百年的风雨洗礼,曾经的小集镇已成为全国重点镇、省级小城镇。这样兴隆的场镇,处处能够找寻到朱老总的强大影响力。当我们一行在琳琅山风景区的西门停车场附近找饭馆吃饭时,看见有家“朱老幺饭馆”,我们走进去点了一桌仪陇的“八大碗”水席。还没来仪陇,就知道仪陇和我老家一样,都是客家人的栖息之地。客家人崇龙尚水,饮食风俗习惯中,无汤不下饭,无汤不成席。这些“水席”最初讲究八大碗、八小碗,因为是一道接着一道像流水一样不停地上,而且菜肴多为汤水,故而得名“水席”。这些水席,荤素搭配,就地取材,农家风味,麻辣鲜香,清淡爽口,老少咸宜,吉祥用膳。“水席”菜式是一菜一典故,名气含义丰富,如九九归一当朝一品碗、洗尘汤、七宝羹等,可圈可点。摆台也颇多讲究,撤台繁而有序。木板凳四方桌上居中一品碗,周边八水碗,摆成梅花形;拆台撤边不撤中;走菜,走左不走右;开席,吃菜先喝汤;敬酒,敬老不敬幼。我们一行不管这些繁文缛节,吃的喜滋滋。当结账的时候,我们都在想:今天吃的这样好,再加上是过节,肯定收费高。哪知道我们去付了钱后,收费并不高。店老板跟我们讲:“我是朱老总的远房亲属,我们都享受到了朱老总的庇护,特别是这几年,琳琅山风景区越变越美丽了,我们搞旅游服务业的,不能跟朱老总潲皮皮、、、” 短短的在仪陇停留的时间,第二次听到仪陇人讲:“不得跟朱老总潲皮皮”的话。这句满含担当的话,从普通老百姓的口中讲出来,我看见了这块英雄土地上的人民的质朴,对朱老总的爱戴之情不溢言表。翻开尘封的历史,知道我们敬爱的朱老总于1886年2月1日出生于四川仪陇县李家湾一户佃户之家。世代以租种地主土地为生,终年劳碌仅能糊口。朱德五岁时就上山砍柴、割草。朱德因过继给无儿无女且又十分喜欢他的大伯朱世林才得以上学,并改变了他的命运。六岁时朱德入私塾,二十岁时入南充县高等小学堂,1909年1月,朱德用步行的方式走到昆明,考入讲武堂步兵科学习,就这样走入了戎马生涯。虽然仪陇作为朱老总的故乡,其实在仪陇生活和学习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家乡父老对朱德童年和青少年的记忆一直都记得很清楚。每一个生活过的痕迹,犹如发生在昨天,都是历历在目。当我们来到朱德父母的故居,位于琳琅山尾端,是一个四合院中式大瓦房。正前面修有花园、水池、凉亭,构成了小巧别致的园林。父母故居内举办有朱德家史陈列展览,是纪念园区重要的纪念点之一。还走马观花看了轿顶山,这儿保留现有的植被,半山腰一条环形步道,沿途路过药铺垭私塾,还见到了恢复原样的四合院建筑,周围种香樟,与朱德读书期间手植的香樟树相映衬。 从琳琅山风景区纵深前行,我们还去过朱老总当年生活过的地方。看看朱老总在14岁时挖出的“琳琅井”,如今依旧沁水汩汩;旧居的那座老瓦房和房前那棵百年杏树,院坝旁的小荷塘、大大的石头碾子、蓬松的茅草房、屋角的纺车、、、这些珍贵的遗物,让我们读懂了朱老总的童年的苦难。想想朱老总从1909年春,投笔从戎告别故土,一去就是整整的51年。经过改革开放的发展,进入新世纪的仪陇人民已经把琳琅山风景区打造成了4A。并且在今年,朱老总诞生130周年的日子里,仪陇人民要为敬爱的朱老总献礼。一定会把朱德故居保护好,一定会把朱德故里建设好,一定会把琳琅山风景区创建成5A级别的风景区。 朱德故里琳琅山景区是以伟人文化为主线的人文景观与神奇山川的自然景观和谐并存的观光旅游地,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我们在琳琅山风景区用了两天时间,好好地看了朱德诞生地、朱德故居、朱德父母故居、朱德生父朱世林墓、朱德生母钟太夫人墓等10余处与朱德生活有关的景点。还去五星琳琅山、威武关刀山、腾骏马鞍山、神韵轿顶山、云雾插旗山、玲珑印台山、天生锤镰石等七大自然景观作了亲密接触。虽然仪陇山水不可与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媲美,但是我通过实地踏勘,还真的喜欢上这儿。在仪陇琳琅山风景区,我看见了景区老百姓享受到了旅游发展的红利。特别是为了纪念朱老总诞生130周年,景区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中,把乡村旅游扎根乡土农村,从上世纪80年代的“农家乐”开始,不断壮大规模、推陈出新、转型升级,现已发展成为一种全方位、多维度显现乡村资源、乡村生活、乡村文化、乡村社会的生活化旅游业态。结合把乡村旅游作为扶贫攻坚的主导产业,从“农家乐”到“乡村旅游”,再到“乡村度假”,并向“美丽乡村生活”华丽转变,并不像有些景区把老百姓集中迁徙,让利商家或开发商的做法,而是结合“精准扶贫”,按照打造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区域文化旅游中心地,以“休闲度假、绿色养生”为主题开发仪陇的德乡故里。 还是那片山,还是那方水,仪陇一直都不显山露水,但是这儿是朱老总的故乡,是涌现出了毛主席的好战士—张思德的故乡。这也是仪陇的一奇,就是“两德之乡”。朱德、张思德—元帅与士兵来自同一个故乡。两个人的名字中都有一个“德”。“两德”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金城山绝岩石上的这个“德”字,听说是从朱德的墨宝中“选”出来的,20多位工匠用了120多天的时间“刻”上绝壁的。这个“德”字高宽各为20多米,面积达460平方米,据考证,这个“德”字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汉字石刻。看见这个“德”字,想到不仅仅是镌刻在绝岩石上,也一并留在了诸如年轻的养殖业主和酒店从业人员的心底。所以我自豪的说,一路帅乡行,德泽天下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