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尊重奇迹

2021-12-23抒情散文王克楠
伯父文质彬彬的,我常常问他,你上的是什么学?他说,我的学问是从印刷厂学的。话还要从1946年说起,这年的五月,《人民日报》从邯郸创刊,邯郸成为边区根据地的首府。可是,很快开始了内战,邯郸南边的安阳,北边的石家庄都被国民党军队占领,蒋介石叫嚣……
  伯父文质彬彬的,我常常问他,你上的是什么学?他说,我的学问是从印刷厂学的。
  话还要从1946年说起,这年的五月,《人民日报》从邯郸创刊,邯郸成为边区根据地的首府。可是,很快开始了内战,邯郸南边的安阳,北边的石家庄都被国民党军队占领,蒋介石叫嚣打通平汉线,不过仅仅是一厢情愿而已。虽然蒋介石是妄想,但是解放区还是做好了备战,伯父1946年9月参加了新华印刷厂工作,同年11月就开始往太行山区迁移。
  伯父和印刷厂先到涉县西戌村,第二年的6月迁移到武安县赵庄,当时人民日报印刷厂在离赵庄二里的东沟村。迁到赵庄的好处是离领导机关近了,听领导报告的机会多了,当时的中央局和边区政府在冶陶村,仅离赵庄十几里。著名作家赵树理曾经做过形势报告,讲到了解放战争的三个转折点和十大军事原则。大家听情绪高涨,对打败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充满了信心。
  新华印刷厂在山村的工作条件很差,不仅住的是民房,印刷机器也在民房里生产。当时没有电力,所有的机器运转全是凭借人力,也就是凭的是一腔热血。因为没有电,就无从谈起电灯,那时用的是油灯。国民党的飞机常常来光顾山区的印刷厂,所以厂子就搬进窑洞进行生产。伯父他们上了一晚上夜班,早晨出了窑洞,就像是从煤窑出来的,不仅仅是鼻子、眼睛是黑的,连吐出的痰也是黑的。
  新华印刷厂不仅生产条件差,纸张也很粗糙,大都是边区农村用土法生产的毛边纸。虽然硬件差,印出的文化却是热血澎湃,当时的书刊有诗歌、小说、文艺作品、哲学、政治理论等,毛泽东和马克思、列宁的书都有。当时除了印刷公开发行的书,还印了许多内部书籍和资料,如参考消息、军用地图等,这些任务都是政治任务,一旦任务来了,加班加点,不分白天黑夜,不吃不睡也要把任务完成。
  伯父在我们几个孩子的眼睛里是个知识分子,但是,他说他的文化是在印刷厂里工作时学的。在印刷厂的好处,不用花钱就可以看书。有时候在印刷机上印一页,看一页,书成了册,就阅读完了。当时在晋冀鲁豫根据地最流行的刊物是《新大众》半月刊,伯父在村里上抗日高小的时候偶尔读过,非常喜欢,但是读到的机会少。到了新华印刷厂,每期都能看到,他高兴极了。伯父在印刷厂读过了解放区诗歌《王贵和李香香》、小说《吕梁英雄传》,还读了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和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修养》,书里的文化营养使他真正成为了一名革命战士。
  伯父成了革命战士,就充满了革命激情。新华印刷厂的职工把生产车间作为战场,比如说印刷《毛泽东选集》,这是给南下干部的精神食量,人手一册。那时的《毛泽东选集》是24开本,上下两册,还没有公开。这次印刷要求质量很高,达到了字字清楚,张张干净,墨色均匀,套版周正。书的封面是黑平绒布,“毛泽东选集”五个大字是烫金的。
  印刷也是战斗,当时全厂总动员,号召每个员工积极参加“立功运动”,各个车间和部门还进行了集体宣誓。伯父所在的印刷车间提出的口号是:胆大心细,克服困难,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为了保证毛选的印刷质量,印刷厂用的油墨和纸张都是从敌占区进来的;油墨又黑又亮。纸张是机器生产的白报纸,照明灯也换成了汽灯,从此以后,舞台上再演《白毛女》的时候,就改用汽灯了。伯父工作积极认真,在这次印刷毛选的“立功运动”中立了二等功。
  战争年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印刷厂的职工工作起来有无穷的精力,几天几夜不睡觉也不含糊,由此,我更加理解了那个创造奇迹的时代,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奇迹,因此,我要说,让我们尊重奇迹吧!
  
   [ 本帖最后由 王克楠 于 2011-10-2 21:42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