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中秋的虔诚

2021-12-23叙事散文李雷
中秋的虔诚文/李雷中秋之夜是团圆之夜,更是河西子民内心虔诚的依托。这个虔诚不仅是单纯期盼一家人欢聚一堂,邀明月、沐清风,品月饼、尝瓜果,共享天伦;更将世间诸般美好念想尽皆包蕴。急功近利的虔诚、一蹴而就的虔诚本来就不是虔诚。河西中秋夜的虔诚自……
中秋的虔诚
文/李雷
中秋之夜是团圆之夜,更是河西子民内心虔诚的依托。这个虔诚不仅是单纯期盼一家人欢聚一堂,邀明月、沐清风,品月饼、尝瓜果,共享天伦;更将世间诸般美好念想尽皆包蕴。
急功近利的虔诚、一蹴而就的虔诚本来就不是虔诚。河西中秋夜的虔诚自然也不是月圆之时、月圆之日草草铺就诞生的。我思忖:中秋河西子民的虔诚应该是走街串巷叫卖瓜果的小商贩倾力吆喝的那一刻苏醒的;是随着瓜果盛开出欢艳欲滴的花朵而映照在河西子民内心深处的;是连同家中长者对月谦恭叩拜而镌刻于河西千里沃野之中的;是伴着中秋夜供桌上点燃的香烛的袅袅青烟飘逸到圆月之上的;是和孩童吓唬前来偷吃供品的猫儿狗儿的清咤一起响彻于天际之间的。
虔诚总是有现报的,这是佛的教诲,也是现实。小商贩的内心是虔诚的,这份虔诚被“樱桃买时节”的生意经所牵起。一进农历八月,他们就虔诚地来琢磨河西子民月圆之夜的虔诚。于是他们拉着秋瓜(二茬西瓜),附带的便是梨、苹果、葡萄……凡是市场有的、能买个好价钱的,总把那个三轮车塞得满满,走街串巷地吆喝。商贩的吆喝声是呼唤河西子民中秋虔诚的一句偈语。当一声声“卖瓜啦!卖梨子、苹果啦!”之类颇具地方风情的吆喝声,御风而至河西子民耳际,河西子民心中的那份中秋虔诚就从内心深处某个角落流出———哦!该过十五了!该买些果品在十五的晚上给月亮献上。年年如此,今年岂能少了!在乡里乡亲熟悉话语的温暖中,在买卖间,商贩拉的瓜果少了,他们衣兜里自然多了些花花绿绿的钞票,更将一份因虔诚而至的快乐溢散于脸际。虔诚总是两面的,有收获,自然也是有付出的。但无论卖者失去多少或者买者得到多少,因为对中秋的虔诚,那份得与失似乎已经失去拨动河西子民内心浮躁的力量,变得无形进而温暖。
商贩的叫卖声是中秋虔诚的语言外壳,但虔诚向来不是空穴来风,它必须有其物质凭借,才显得浑厚。中秋大月饼便是这样的物质外壳。因为河西妇女的勤劳、淳朴,使得她们对中秋的虔诚分外别致,所以她们才是做大月饼的行家里手。她们能把一份饼做得足有自行车轮般大小;能把这份饼做得和中秋月一般圆;还能用虔诚把这样的大月饼铺陈之八九层,且层层间颜色各异,互不相粘;还能把这份厚厚的饼用柴火蒸熟蒸透,直至清油的、颜料的香与对中秋的虔诚相融,并溢散于河西大地的每个院落之中,每片绿叶之上。因为她们的虔诚,品尝过她们做的月饼的亲戚邻舍的赞语便不绝于耳;因为她们的虔诚,使得她们的脸上开着花。
瓜果开花是河西中秋夜虔诚的一段优美序曲。月出东山,就是瓜果开花的时刻。那一刻,每家总有人拿一小水果刀,从洗净的西瓜中间插下,斜着前行数分,再拔刀从头一刀的开口或者是收尾处选一合适角度,插下前行数分。如此反复对接于最初的开口处,之后轻轻一磕掰开。西瓜果真开花!——乡人都俗说是剜瓜牙。瓜如此,果虽小却亦然。都说乡人迷信,可不是么!要是家中尚有新婚未育者,这瓜果开花的大事定有他们完成——如剜出的瓜瓣是单数,来年定生男孩;如是双数则预示生女孩。年青人会笑着捧刀,促瓜开花,单双数犹未可知,却小心地虔诚前行。设若家中没有此类情况者,一般都是长者亲手操作。长者自有长者的风范,他们用沉稳来诠释中秋时刻内心的虔诚。提刀后并不立刻动手,总用片刻的静默来表达自己内心中留驻已久的中秋虔诚——双数便是双喜临门、好事成双……单数自然包含了诸多的如一路顺风、一年平安、甚至是一家人和睦这样的美好心愿。
买了瓜果、蒸好月饼、瓜果开花——中秋夜虔诚的大幕已然拉开。任何虔诚都有一套外在表现形式。如对佛的虔诚,藏人有叩长头之礼;如对孔圣人的虔诚,汉人却又三叩九拜。河西子民在中秋夜对月的虔诚焉能没有叩拜之行!拜佛,佛前供花也供果,还有缭绕飘散的清烟。佛理中便作解:世间本无佛,佛就是自己。花是“因”,果是“果”,弥漫的青烟便是这“朦胧的世间”。在朦朦胧胧的世间,你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那便是真正的你——佛。表层的佛是虚无的飘渺的。拜月,岂是世间无月!月是客观存在的,它能寄相思,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比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是镜,能将世人心头的期盼、相思、祝愿,不折不扣地反射给对方。月是实在的,自然便以果品为花——可果腹,可润心;月是实在的,自然遥寄的念想也是几乎可知的,比如平安,比如团圆,比如相亲相爱。那如拜佛那样费神,你能找到自我吗?因果的轮回就那么真切吗?有时想,以虔诚的形式拜月才是人存在于世间几十载最惬意之事,也许河西子民便是这样想的。
月挂树梢,庭院如洗,树影婆娑,人影重重。一家人你拿小桌,我拿瓜果,不一刻,供品就挤满小桌。家中长者上香拜月,院内一片静穆。长者用虔诚的双手再次整理桌上的供品,而后点双烛分立于桌两侧,取三支香在手。双手捏香在烛火上点燃,对月长揖鞠躬三下,将香插于香炉,取黄纸若干张,点燃跪于桌前,轻轻翻拨,待纸燃尽,缓缓叩头三下,又在每一样供品中掐一点撒在燃过的纸灰之间,随后起身对着供桌长揖一下,拜月完毕。整个过程长者一言不发,却一气呵成,内心的无限念想就在这揖、跪、叩之间无限虔诚地倾注于开了花的瓜果、圆圆的月饼、缭绕的香烟,还有那轮明月之间。这份念想岂能少了对家人平安、对家庭和睦、对子女日子过好的期盼。
院中猫儿狗儿也睁着一双虔诚的圆眼,静候着长者进入房间,但它们的虔诚往往令其失望。总会有小孩站在院里看护着这些供品,以至于它们敏捷的身手无施展之际,空留一声清叫与清辉相伴相随。即便有大胆者前去一试,招致而来的是孩童的一声清咤,无奈只好缩尾而蜷。孩童的清咤也是虔诚的,这个虔诚立刻便有现报——他们可以吃到这些因寄托家人虔诚念想而贿赂明月的供品。
人对某个节日或某个纪念日甚至是某件事情总是怀有虔诚之心,这份虔诚又不单纯是几句话、几个动作或者是用某种物品来简单地表达或替代,这份虔诚总深深植根于怀有虔诚之心者的内心深处,总会以独特的方式来表达。河西子民内心深处中秋的虔诚便是这样——有瓜果,瓜果还要开花;有月饼,月饼要大、圆、厚,还要五颜六色;有香烛缭绕的清烟,有黄纸燃尽的纸灰,有长者的揖、跪、叩。所有这些不仅是对家人幸福平安、相亲相爱、心想事成的表达,更是寄托了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祝愿。(全文2480字)



[ 本帖最后由 李雷 于 2011-9-25 21:02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