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名高天下武侯祠

2021-12-23抒情散文运涛涛
三国的蜀国是个奇怪的朝代,开国皇帝刘备不知是不是起了“备”名,有走“背”字的谐音,在他死后行的都是背运。首先是他的接班人刘禅如他预料的那样“不才”,没有守住他创下的基业,亡国归为“安乐公”,以一个“乐不思蜀”的成语和一句“扶不起来的阿斗”俗……



  三国的蜀国是个奇怪的朝代,开国皇帝刘备不知是不是起了“备”名,有走“背”字的谐音,在他死后行的都是背运。

  首先是他的接班人刘禅如他预料的那样“不才”,没有守住他创下的基业,亡国归为“安乐公”,以一个“乐不思蜀”的成语和一句“扶不起来的阿斗”俗语,成为历史上登峰造极的昏君代表。

  其次是他结义的兄弟关羽,做为人臣,因走麦城死在他之前,他的死其实就是被关羽拖累的。然而关羽死后,地位飙升,被后世皇帝不断加封,一直封到“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民间称为“关公”,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国乱思良将时与岳飞一同被供奉在全国的“武庙”中,国泰民安时,成为商人堂上的财神,声望远远超过活着时的刘备大哥了。关羽或依从于佛教供奉于寺院中观音菩萨的背面,或依从于道教、儒教被单独殿堂供奉,老百姓只知有关二哥或关二爷,而刘备大哥却难觅踪迹,不知天堂中的刘备是否会觉得些许尴尬?

  重要的也是多少让皇帝更难堪的是他“猥自枉屈,三顾于草庐之中”的臣子诸葛亮,虽然生前没有“自为成都之主”,死后也以臣子名义陪祀于他的昭烈庙,却造成今人只知成都有“武侯祠”,而不知有“汉昭烈庙”的喧宾夺主局面了。

  进入成都武侯祠参观,抬头的匾额依旧是“汉昭烈庙”,而官方正式名字却改成“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了,属于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子也标的是“武侯祠”。生前的君臣名分,在死后却不能帮刘备在人民的口碑中加分,可见在人民的心中,最重要的并不是地位,哪怕你曾经是至高无上的皇帝,该被忘记还是被忘记。所以民国初年的诗人邹鲁写了一首诗道出了其中的原因: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

  只有在景区“三国圣地”的宣传资料上,才能全面知晓“武侯祠”的前世今生,武侯祠位于成都市区南,肇始于公元二二三年建惠陵时,它是全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有三国圣地之美誉。

  文物区主要由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三义庙等组成,历经风雨,现存主体建筑为清康熙十一年修复。

  殿宇坐北向南,布列在一条中轴线上,有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

  大门到二门道路的两侧,立有六块高大的石碑。每个碑都被红色的亭子罩住保护,其中四块为清代刻建,一块为明代刻建,一块为唐代刻建。其中唐“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最负盛名,被称为“三绝碑”,是唐宪宗元和四年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率其僚属来武侯祠祭拜诸葛亮后刻建的,由裴度撰文,柳公绰书法,鲁建镌刻,都是当时各个领域的翘楚者,因此,此碑因其文章、书法和雕刻而被誉为“三绝碑”。

  二门上有楹联,写着“合祖孙父子兄弟君臣辅翼在人纲百代存亡争正统,历齐楚幽燕越吴秦蜀艰难留庙祀一堂上下共千秋”。上联“祖孙”指的是刘备和他的孙子刘谌,“父子”指的是诸葛亮和他的儿子诸葛瞻以及关羽和他的儿子关平关兴等人,兄弟指的是刘备,关羽,张飞结义三兄弟,而“君臣”指的就是刘备和他的满朝文臣武将,他们都是为了维护汉王朝一脉相承的正统和人伦纲常。下联是说刘备起兵众人追随从山东(齐),湖南、湖北(楚),河北、北京(燕),江苏、浙江(越),陕西(秦)打到了四川(蜀),最后在成都建立了政权。立国是非常艰难的,修了祠庙,让他们上下一堂千秋传颂。还有一副清人完颜崇实撰书“使君为天下英雄,正统攸归,王气钟楼桑车盖;巴蜀系汉朝终始,遗民犹在,霸图余古柏祠堂”的楹联。上有匾额“明良千古”,明指的是明君,良指的是良臣。寓“明君良弼,千古垂范”之意。“明良千古”中的“明”字的左边写成一个“目”字,乍看是一个错别字,但这个错别字是有避讳之义的。此“明”用目旁,是身为清人的吴英想要与“明朝”的明相区分,以免被文字狱牵连,清代提“明”“清”等敏感字很危险,比如有人就因为一句“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而罹难。

  二门内为蜀汉昭烈帝庙。匾额“业绍高光”,其中业指汉室的统一大业,绍为继承,高为西汉开国的高祖刘邦,光为东汉第一个皇帝光武帝。此二帝是两汉正统的帝王。“业绍高光”称赞刘备继承了汉朝刘家的帝业,可与他们相提并论,蜀汉是汉朝的延续和一个新的阶段。殿的正中,供奉着刘备的贴金泥塑坐像,两侧偏殿,分别供奉着关羽、张飞等人,与殿相接的东西两廊,是蜀国的二十八位文臣武将的彩绘泥塑像。正殿的两壁,悬挂着木刻的《先主传》、《后主传》,录自陈寿史书《三国志》。东偏殿内是“傲大夫而亲士卒”的关羽及其子关平、关兴、部将周仓、赵累的塑像。西偏殿是“尊君子而不恤小人”的张飞祖孙三代的塑像。

  出汉昭烈帝庙,低一个台阶,就是过厅,过厅后就是武侯祠。诸葛亮为蜀汉丞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乡侯为汉时爵位),死后又被蜀汉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大门上高悬着“名垂宇宙”的匾额,“名垂宇宙”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诸葛大名垂宇宙”。匾额是由清代康熙皇帝的十七子爱新觉罗·允礼所提。亦有书“先主武侯同閟宫”的匾额,摘自杜甫的《古柏行》一诗。閟宫是列祖列宗所在之处,也是国家的重要场所,只有天子可以建,诸侯不能僭越,但西周时鲁国则可以,因为“成王以周公为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命鲁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祀帝于郊,配以后稷,天子之礼也”。也就是说閟宫之祭本是周王室对鲁国对周公的特殊礼遇,这里是把诸葛亮比做了周公的意思,可以享受与皇帝刘备同等的祭祀待遇。左右两边挂满了各种匾联。最有名的是“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为清末赵藩在成都为四川候补道员时写下的,本是劝讽四川总督岑春煊的,被人称为“攻心联”。还有“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是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董必武于一九六五年一月游武侯祠的题联。“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为政务院副总理郭沫若的题联。“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流风于遗迹万古清高”是民国冯玉祥将军的题联。“亲贤臣,国乃兴,当年三顾频烦,始延得汉家正统;济大事,人为本,今日四方靡骋,愿佑兹蜀部遗黎”是清人冯煦所撰。“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则录自杜甫的诗。

  在二门的长廊壁上刻着前后《出师表》,相传《后出师表》是南宋名将岳飞打仗的途中,路过南阳武侯祠题写的真迹。杜甫的“万古云霄一羽毛”也被写到匾额上,它不仅抒发了杜甫一个人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也不仅他一个人认为诸葛亮声望高入云天,独一无二,万古莫及,而是大部分后人共同的心声,所以对其评价比刘备要高得多。楹联为游俊撰书的“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两表”自然是指前后《出师表》,“一对”则是“隆中对”,人民对诸葛亮的怀念,相当多的因素就是他敢于率兵出师的勇气和坚持不懈进行统一的努力,以及拥有未出茅庐先知三分天下的智慧,人民需要这样的决策者和践行者,尤其是国家遭遇危亡的时刻,这种对诸葛亮敬仰的感觉更加强烈。

  一片园林也被命名为孔明苑,其楹联也是对诸葛亮的推崇之语,道是“只手挽残局常归谈笑,鞠躬悲尽瘁胜有讴歌”,为清人陈廷楷撰写,既歌颂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能力,也赞美了诸葛亮的忠诚和坚持,并有《孔明苑序》,言说“春波秋水,淘尽三国英雄;独仰卧龙,翱翔万古云汉。伊人宛在,徽烈当追,况逢盛世,必展新猷,故孔明之苑应时而生焉……遂知三国文化圣地之美誉无虚,诸葛大名允当垂称千载而不朽也。”里面有各种仿制的木牛流马等,可惜没有一种能让大家信服是诸葛亮所用的那样。孔明锁、孔明灯、孔明棋,其他与诸葛亮有关的发明也不少的,诸葛亮的智慧活跃在我们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所以我们对诸葛亮的崇拜,就是对智慧的崇拜,对关羽、张飞的崇拜,则是对义气的崇拜,对刘备的崇拜,更多却是基于汉室血统的因素而不是个人的魅力。所以我们民族精神,在武侯祠里也能体现一些的,那就是看重智慧,看重忠义,看重名分,看重文化传承。

  而在黄巾起义之后的时期,有了桃园三结义没能让刘关张占有立足之地,没有三国的局面;有了汉室皇叔的名分刘备也没能赢得更大的尊重,同样没有三国的局面,而一旦有了诸葛亮,才让一切有了寄托,才最终明确了三国的划分,诸葛亮不出,或许就根本就不会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所以武侯祠的名字越响亮,越反映出人民对诸葛亮伟大功绩和卓越能力的认可。

  大汉王朝是使每一个国民都为之自豪的时代,霍去病为之“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苏武为之“堂堂汉使,安能屈膝于四夷哉!” 陈汤为之“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诸葛亮说动刘备的则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他一生为之努力追求的,也是“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这是一个与霍去病、苏武、陈汤一脉相传的强国理想,汉朝寄托了中国人的理想色彩,所以中华民族至今仍以“汉族”做为自己的族称,诸葛亮复兴汉室,不单是刘氏家事,更是以汉朝为自豪的所有中国人的期待,所以直到千年之后,我们对武侯祠仍然充满景仰之心,仍然会吟咏着“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而瞻仰武侯祠,怀念诸葛亮!
[ 本帖最后由 运涛涛 于 2012-10-22 20:07 编辑 ]

文章评论